鼎新帝却看着他的国舅。
杜英睿继续侃侃而谈:“陛下,臣以为,从士官学校派批学员去,征到新兵就地训练,两个月便能顶上大用,而且,也能顺道押运粮食银钱,只需要从将官学校派学员带领。”
鼎新帝更是高看杜英睿,他心里默默算了笔账,这届士官学校毕业二百学员,个人征兵百,便就有两万新兵,而且那里距北疆也近,哪怕暂时在北疆和京城间,布置道新防线,也是非常好的计策。
其他官员却很不满,自古官瞧不起武官,怎肯把自己分内事情拱手让出?
“皇上,武官不懂民情,还是派个钦差好。”有人提议。
鼎新帝摆摆手:“不用派人去北国了,这趟差事,给了姚勤俭吧。”
魏弄潮赶紧上前:“皇上,微臣还是和姚大人起去吧。”
鼎新帝想了想:“好,赈灾钱粮上的事儿,你负责,姚大人专心负责征兵练兵,朕希望你们臣武将,能够同心携手,办好差事!”
两人双双上前步,跪倒行礼:“微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眼看太阳的光影,已经从金殿正南射进来,早朝该散了。
遇到今天这样,朝廷有大事,大臣们都是在这里吃午饭,在值房略事休息,下午继续议事的,何况要赈灾,还要征兵,还要答复耶律津,户部、兵部、礼部全都有的忙呢。
准备就绪,姚勤俭和魏弄潮出发灾区,也是十日之后了。
杜英睿这些天,把他的思路又进行扩展,给皇上建议,在贫困地区征召新兵,许诺他们,战争结束,全部移民到南方的富裕地方。
“这几年南方垦殖,荒田已经没那么多了。”有人提醒他。
杜英睿不慌不忙地指出:“西南还有大片的土地呢,那里虽然不适合种庄稼,但可以植桑养蚕,还有种茶树,戚为雄戚大人曾小有成就,可惜他调走之后,西南人口又少,便再也没有发展了。”
鼎新帝摇头:“据说西南的确贫瘠,但南海水军说,海岸人口稀少,那里的土地也能耕作,可以大量移民。”
皇帝锤定音,确定了杜英睿的提议可行,于是,又有新的钦差被派了下去。
昊天朝进入紧张地临战状态,征兵训练、运送粮草、调集士兵,朝廷大臣早上起来,个个的眼圈发红——熬夜的。
大家累归累,但都对战争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第二百七十一章 战前
耶律长曾悄悄在京城活动,还给内阁的某官员送去厚礼,但却被拒收:“皇帝意志坚定,不是我等能左右的,南北战,势在必行,劝君早日归去,否则后果难料。”
没能按照耶律津的心意,不动兵枪就拿下青城,耶律长非常不高兴,但最后见昊天朝廷毫无缝隙可钻,只得灰溜溜返回了北国。
耶律津已经等不及要开战了。
那些胡人实在可恶,群叫花子,竟然还敢在他面前吆五喝六,若不是还要利用这些人,打开昊天北疆防线,他才不会受这个腌臜气呢。
耶律长是耶律津的堂弟,在北国,耶律是个大姓,很多人和皇室其实毫无关系,比如,还有个叫耶律宗的。
耶律宗因为长得眉目清秀,皮肤也比较白皙,而被这里的人小瞧——北国的男人,多数身材高大粗壮,看着非常彪悍,耶律宗的样子,被认为是没有能力的娘娘腔。
耶律宗的确没有般北国男人的力气大,从小就被人欺负,长大还饱受白眼,让他又是自卑,又是不服,后来,他偶然机会,跟了几个人去昊天做生意,其实就是走私,骑马去,用马换取些铁器。
他头脑灵活,尤其是对语言特别敏感,很快说口流利汉话,加上长相也有点像昊天人,在黑市上,很多人都把他认错了。
耶律宗也很着迷昊天的富裕生活,后来干脆留在了昊天,为两方生意做介。
耶律宗渐渐知道了很多昊天朝的秘密,比如,西南的戚家,江南贪腐案,北疆的梁平,还有孙课的关系。
他觉得琢磨这些特别有意思,而且,也悟出了不少道理。
耶律宗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昊天上好的丝绸,拿回到北国的京城,通过关系,献给了可汗耶律津的妃子萧可。
北国不像昊天,皇帝和贵族女人都关在深宅大院,她们经常出来逛街,有时带着大群的人,出城骑马射猎。
但这些女人却和昊天的贵族女人样,喜欢精美的丝绸、奢侈的饰品。
萧可接见了耶律宗,答应帮他,把写成的密折转呈给耶律津。
耶律津对耶律宗所报的事情都清楚,但他却因此对耶律宗另眼相看——个商人,都没正式上过学,给他的密折里错别字满篇,却居然是个天生的密探,这样的人,用的对了,作用不亚于个满腹经纶的重臣。
耶律津在昊天,还派遣了间谍,他让这些人想办法给耶律宗弄了相应的假身份,还出钱让耶律宗在昊天的所私塾里读书。
这个时代,书房里多的是成年人,六七十岁还在考童生的也不算稀奇,耶律宗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几年过去,耶律宗靠着他的聪明和勤奋,通过了童生试,认识了北疆守关的几个将领,并通过他们,和孙课有了联系。
孙课表面低调,其实十分贪心,他悄悄倒卖军需、吃空饷,甚至敢把朝廷送来的箭镞,让自己的亲戚卖给北国的贩子。
北国冶铁的水平低下,因为武器不好,和昊天打仗总吃亏,不然,他们从小长在马背上,昊天的步将步兵根本就不是对手。
但这些年,他们从孙课手里,尤其是戚伯雄手里,买了大量的铁,北国的匠人日夜试验,现在也能打制出非常强硬的大刀长矛。
耶律津底气大涨,又加上五万多胡人加盟,他如何不跃跃欲试,和昊天来场比拼呢?耶律津少年的时候,曾跟随大臣来昊天拜谒宗皇帝,路上看到的,都是丰收的美景,对他现在统辖的北国,不知富裕多少倍,他早就对那片土地垂涎欲滴,只是直没有机会吞下来。
孙课也知道耶律津想要攻打北疆关口,这几天愁得夜不成寐——他也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以前耶律津只是过来掳掠番就会退回去,他也该打的打,该放的放,让朝廷对北疆,既不忽视,也不那么忧心,每年的军费源源不断,他的家也跟着吹气般地富起来。
可是今天,耶律津要来真的了,他若不拼死阻拦,这辈子就完了——要么赴死,要么被俘,不投降就是死,投降全家得死,这样的结果,他哪个都不能承受。
“元帅,赶紧给朝廷上书,让派援兵呀。”幕僚建议道。
孙课眉头紧皱,援军来了,自己贪腐可就大白于天下了,光是空额就有好几千,打起仗还不露馅吗?
“元帅,现在赶紧提拔批什长、小队长的,本来给十人,实际是五六人,到时候谁还会个个的数啊。”幕僚也跟着赚了不少钱,自然明白主子担心的是什么。
“好,我这就布置下去。”
孙课求援的奏折到京城,鼎新帝看了眼,就皱起了眉头,北疆局势如此紧张,孙课竟然到现在才请求增援,若真现在才派援军,能来得及布置吗?
喜卒早就在北国都城埋是暗线,那边的消息说,耶律津已经开始调兵遣将,战争触即发。
“父皇,赶紧撤了孙课,不然,这仗肯定要吃大亏的。”宝麟早就建议调回孙课,但因为人手不足,皇帝给拖延了下来。
“好吧。”事到如今,皇帝也不敢对孙课寄予希望了。
“父皇,按照以前和鞑子打仗的惯例,我们四个人打他个人,才有胜算,这次援兵就得二十多万,可是,朝廷哪有那么多人马呢?西疆那里不能动,西南已经调出不少人了,东南和南方的人,根本就受不了北方的寒冷。”宝麟板着手指,条条分析,黑黑的眉毛紧紧蹙在起。
“宝麟,别忘记我们使用了大量的火器,对付鞑子,并不靠人多,护国公在西疆,不是成功地打败胡贼多次进攻吗?胡贼刚开始也有近三万骑兵,三个月打下来,他们损失近半的人马。”
“那,父皇,不若把护国公调到北疆,你不是说他的副手很不错吗?”
鼎新帝点头:“麟儿所言甚是,父皇正有此意。”
第二百七十二章 叛徒
孙课没想到,他前天才送上求援奏折,第二天就收到皇上派兵过来的圣旨——两人竟然几乎同时决定了件事,但孙课却没有因此有丝毫的喜悦。
这两天,他的在北疆建的秘密宅邸里,来了个神秘的客人,刚开始孙课并不以为然,但来客给他看了个账簿,孙课就再也没法淡定了。
他没想到,这些年,他和弟弟的所作所为,耶律津竟然清二楚。
“大帅,你若是弃暗投明,在我们大汗这里,样也是高官厚禄,而且,我们大汗还有办法把你的家人全部接出来,你不用担心赵弘琛拿家人来威胁。”
叛徒的日子,绝对没有想象的那样好过,孙课不想做那种人。
“孙元帅,你想好了,若不答应我们大汗的邀请,这本账簿可就立刻送到了赵弘琛的手里,你掂量掂量,就算是大敌当前,不宜换帅,赵弘琛那性子,也绝不会对你有丝毫的姑息,我估计,他会立刻派人接替你,然后,将你押回京城,那时候,大概会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吧,你们家的男丁估计个不留,全都在菜市口被咔嚓了,喏,可能没人会给你们收尸,喔,天气那么热,你们的尸体很快就会爬满蛆虫,绿头苍蝇横飞…”
耶律宗化名的吕宗业,口若悬河,孙课恶心地皱起了眉头,他进军营三十多年,那种场景见得多了,但若是放到自己家人身上,他还是没法忍受,绝对不能忍受的。
“孙元帅,我今天来,就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知道你定会答应我们大帅的邀请,来来来,我再给你看个礼物。”
耶律宗从怀里拿出卷纸,递给孙课:“我们的人在京城,捡到了个小男孩,你看看,可认识他?”耶律宗斯条慢理地展开,是个十岁左右男孩子的画像。
孙课的脸下子就变了,眼睑下的肌肉迅速抽搐了几下:“狗贼!”“仓啷”声便拔剑出鞘。
耶律宗急忙往后蹿,躲过孙课的致命击:“冷静,冷静,这孩子在哪,只有我知道,你不想找回他了吗?”
孙课共有三个儿子,但却到现在为止,共有十个孙女,却只有个孙子孙根宝,孙家把小根宝看得跟眼珠子似的,他怎么会丢了呢?孙课最初的焦急过后,却开始怀疑耶律宗的话。
耶律宗看出孙课的怀疑:“这样吧,孙元帅,估计就这两三天,你家的信就会到了,到时你会相信本人所言不虚。孙元帅,你要好好考虑我的建议,最多三天,我们大帅就会下令开战,你是绝无胜算的。”
他又看看孙课:“别指望你们的援军,呵呵,你们皇帝现在才征兵进行训练,你觉得就那些临阵纠集起来的农夫,能挡住我们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吗?”
孙课低下头,恨恨地磨牙,觉得自己贪腐点儿,也没什么,这么多年,是谁忍受天寒地冻,守着边疆,皇帝才能在京城逍遥自在地享福?
耶律津的兵马还未集结好,但为了配合耶律宗,他对到了边关的兵马忽然下了出击令。
双方都没有准备好,孙课把预备的王牌都用上了,才勉强守住阵地,耶律津撤军的时候,在关前哈哈大笑:“传话给赵弘琛,若想活命,早日让出澜河以北,哈哈哈,昊天朝乃本王之后花园也。”
孙课就站在城头,居然句话也不敢说,站在他身边的个小将气不顺,对着耶律津射了箭。
这箭力量大准头好,若不是耶律津急忙低头,飞箭就不是只射下他头顶的簪缨,而是取了他性命了。
城楼上的士兵欢呼起来,孙课却心凉如水,觉得自己肯定守不住,而他,对援军又颇多忌惮。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偏偏此刻,他的家书到了,孙子果然失踪,而且,还伴随家里件丑闻,到现在也不敢报五城兵马司帮忙搜寻。
孙课长子共生了个女儿,也没有儿子,前不久又纳了房小妾,也不知怎么回事,这个女人进家门才半年,竟然和孙课的小儿子勾连上了,孙课的大儿子气之下,要杀了这个女人。
那女人也不是个省油灯,她哭着喊着说是被主妇陷害的,孙课小儿子被提醒,也说大嫂在逼他放弃家产,老大犹豫了下,暂时留那女人命,这女人就在当晚,偷了孙课唯的孙子潜逃了。
孙课看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自己大儿子错把蛇蝎毒女当香花,引狼入室,她故意导演那样场戏,让孙家有所顾忌,没有及时报警,现在,孙课料想耶律宗早就把孙子弄出京城,说不定都快到北疆了。
怎么办?
耶律宗又拿出封信,孙课看了眼,便彻底没了抗衡的勇气——那是他和梁炳辉的侄子梁平私下交往的信件。
两人约好,看完信就烧掉的,看来那个梁平为了要挟他,竟然悄悄保留了,就不知道如何到了耶律宗的手里。
“梁大人说他老了,不能为我主效力,但他让两个儿子跟随了我,呵呵”
孙课至此,丢盔弃甲,举手投降。
消息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孙课准备献关投敌,被部下王忠和发现,北疆这年派过去的少壮派将士带着手下,和孙课死党打了起来,耶律津趁机攻城,王忠和不敌,只能退守北疆关附近的牛头山。
现在北关大门洞开,皇帝是半夜被紧急军情叫起来的。
想起儿子早说过的五大隐患,第便是北关,鼎新帝后悔莫及。
天亮的时候,又道急报到了朝廷——危急时刻,护国公带领援军赶到,北疆关口暂时夺了回来,但护国公却受了重伤,昏迷不醒。
紧接着,从东部调去的两万人马也到了。
原来的驻军,和后到的援军,都表示定忠于朝廷,要与北关同存亡。
但鼎新帝却看到了个更大的隐忧:北疆现在的三方人马各自为政,群龙无首,怎么办?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敌当前
西山大营前不久也调了五万大军,准备去北疆,姚勤俭也上书请战,说他们只需十天,便可到达北关,若是加上这两队人马,北疆就有五支队伍,别说打仗,就是协调这些人,都够费劲了。
皇帝都是半夜被军情叫起来的,内阁、兵部的大臣自然都不例外。
何去何从,大臣们吵成锅粥。
显然,北疆需要个强力的统领,可是谁能够胜任呢?
护国公是能压住场面的,可他受了重伤。
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到了卫国公。
但皇帝不同意,西山大营的老兵几乎全被调出去了,现在那里是从直隶和附近几个省调来的新兵。
西山大营出问题,比北疆被攻陷更可怕。再说,前几天冒雨阅兵,卫国公病了场,身体还没有康复。
鼎新帝最后拍桌子,下定决心说了句话:“朕决定了,亲征北国,这次,定要让北国这个名字,从舆图上彻底消失。”
满朝武呼啦啦全跪下来了:“皇上千万不可意气用事!”
“好,朕问你们,可有别的办法?”
“皇上,没有老臣,还有新锐,军校毕业的批大将,明远公说过,个个都是英才,他们有部分回到西疆和北疆,在这次和胡人的对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是的,朕敢说亲征的话,就是因为这些人能力卓越,可你们也知道,他们越是能干,能干的人越多,越是容易发生内讧。”
贾东水已经很老了,颤颤巍巍地跪倒:“皇上可派德高望重的臣去督战。”
“行,贾爱卿推荐个能压住武将的臣。”
“微臣愿往!”贾耀楠替老爷子担纲。
贾耀楠就是根筋,虽然百姓非常爱戴他,底层的士兵肯定都很尊重他,可那些大将却未必。
皇上还没反驳呢,所有的臣子都反对:“贾大人还是在户部为前线准备钱粮的好。”
现在内阁大臣苏顺、方以涵都比较沉默,他们两人的能力还是有欠缺,格局不够大,皇帝本想换人,还没来得及动手,却碰上了北疆出这样大的事情。
明远公住在城外的学校里,天亮才听到消息,他匆匆赶到紫金殿。
“皇上,微臣愿意带兵出征!”
“不行!”鼎新帝想也不想便拒绝了,“爱卿年纪太大,若是战争出了什么意外,后果不肯设想。”
见皇帝的眼光在内阁的几个人身上扫了下,萧显峰说话了:“皇上,微臣愿往!”他前面十年,主持了好几项工程,走遍了昊天的大江南北,提起萧显峰,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是翘拇指的。
但萧显峰也老了。
这次朝会,从丑时开始,直商议到太阳偏西,也没有结果。
没人可用,就是再吵十天,依然是这样的结果,鼎新帝最后下了决心,很果断地说道:“立大皇子为太子,在朕亲征时,由他主政,皇后辅佐。朕希望诸位臣工,勿忘本分,务必鞠躬尽瘁,精忠报国!”
方以涵这次说话比谁都快:“皇上不可,大皇子聪慧伶俐,立为太子,乃昊天之福,他监国可以,主政是不是太小了?”
“是啊,请皇上三思!”苏顺也出班反对。
“不若请并肩王主政…”萧显峰建议。
“不可!”鼎新帝有些恼怒,“太医说过,并肩王不宜劳累,朕怎能忍心再给他加这么重的担子…”
“可是皇上,太子太小了…”所有的大臣都站了出来。
鼎新帝想了想:“这样吧,太子和皇后若是遇到难以决断的大事,再请并肩王决断。朝廷大事,不是还有你们吗?难道朕不在这里坐,诸位爱卿就不肯出力啦?”
“微臣不敢!”
“微臣定然竭尽全力!”
时间朝堂上,大臣们纷纷赌咒发誓,表示愿意竭尽全力。
“这不就是了?并肩王的身体现在根本不能再劳累,朕有意让他好好休养,诸位爱卿,没有大事,还是不要惊动他了。”
虽然政见不和,鼎新帝登基后,把父亲的职责降低了,但看他身体天不如天,当儿子的哪有不难过呢?
殿堂的大臣都不敢再提并肩王,但他们如何肯忍受个孩子和女人,压在头上?
“皇上,不如太子监国,由内阁辅佐,皇后就不用上朝了,她身体不是还欠佳吗?”苏顺道。
监国,那就是大臣们把事情都定了,太子只能用玺,
主政可就不样了,他能引导朝堂议事的方向,而且还能当场否定大臣的提议,和监国的被动地位相比,差别显而易见。
若是太子监国,皇后就算插手政事,最多也就只能投张否定票,若是朝臣坚持,事情急迫的话,皇后也不得不退让。
这样,大臣们就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鼎新帝思索了下,还是替老婆说话:“皇后上不上朝,由她决定。太子年纪太小,刚开始还是由皇后陪着吧。”
皇后是为了陪伴儿子,皇帝这个理由更充分。
可是大臣还要反对,多数跪着不起来。
鼎新帝摆摆手,司仪小太监大声宣布:“退朝——”
累了天,年纪大的老臣走路都有些蹒跚,这些他们并不在意,而是北疆的军情,波三折,尤其是威名赫赫的护国公,都负了重伤。
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新将军,能打败耶律津吗?
皇上身赴险境,大臣们无不担惊受怕,耿耿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