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芬手里提着香醋和几两大蒜走了进来,她在大门外的小卖部里与店主聊着天,就见着儿子的警车开进了院子,连忙付了钱,就跟着进了院子。她刚到中庭就见着侯卫国和一位穿着警服的年轻女警察走了过来,这个年轻女警察在一米六五左右,剪着一头齐耳短发,即漂亮又有精神,让人看了就觉得欢喜。

“卫国,到哪去?”刘光芬叫了儿子一声,眼睛却不停地瞟着儿子身边的女警察。

蒋笑得知了眼前这阿姨是侯卫国的母亲,热情地道:“伯母好,我叫蒋笑,在刑警队工作。”她见侯母手里拿着醋瓶子,又问道:“伯母,你住在这里。”

“我今年才搬来,二期,锦秀楼。”

蒋笑指了指自己所住的楼房,道:“我家也住在这里,就是中间那幢。”

“你们还没有吃饭吧?哎,别到外面去吃,我家里包了羊肉馅饺子,一起去吃,不准客气。”

蒋笑没有推辞,落落大方地道:“好啊,我最喜欢呼饺子,伯母手艺肯定很棒。”

“还行吧,也不知你吃不吃得惯。”

看着母亲与蒋笑说说笑笑就朝锦秀楼走,侯卫国就跟在后面直瞪眼睛。

侯永贵、侯卫东和何勇坐在客厅里天南海北的聊着天,侯小英给小孩子洗澡,小佳无事可做,就进卫生间帮着给小孩子洗澡,二大一小就在卫生间里笑个不停。

等到蒋笑进屋,三个大男人的眼光就停留在了她的身上,饶是蒋笑心理素质不错,也微微红了脸。

互相作了介绍,刘光芬道:“小蒋你坐啊,别客气,我去给你们煮饺子。”蒋笑说道:“伯母,我去帮你。”她不由分说地跟着刘光芬进了厨房。

等到蒋笑进了厨房,侯永贵、侯卫东和何勇三个人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侯卫国身上,特别是侯永贵,眼中满是警惕,声音低沉而严历,道:“你是结了婚的人,千万别做糊涂事。”

侯卫国满脸是委屈,道:“是妈多事,我顺路送她回来,妈非得请她来吃饭。”

何勇笑道:“这个女孩不错啊,肯跟着到家里来,看来对你有意思,你别不信,我说的没错。”

当蒋笑和侯卫国坐在餐桌上吃羊肉馅饺子之时,小佳和侯小英也闻讯到了客厅,她们两个女人对于这种事情自然兴趣极大,在刘光芬的带领之下,坐在餐厅陪着两个吃饺子的人。

蒋笑临走时,侯卫国将其送到了门口,蒋笑道:“侯支队,伯母的饺子真好吃,什么时候又请我。”

侯卫国回到家中,面对着众人怀疑的笑容,终于发火了,道:“就是一个普通同事,你们别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他越是发火,大家越是好奇。

何勇、侯小英又坐了一会,见小孩子已是睡眼迷离,便告辞而去。

刘光芬就一脸的心事重重,道:“卫国,江楚到广东去了三个多月了,什么时候回来,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侯卫国铁青着脸坐在沙发上,不说话。

刘光芬就断然道:“你最好请假到广东去一趟,如果江楚坚决不回来,我的意见就是离婚,这么大的人了,孩子也不要,家亦不要,这种女人拿来做啥。”

侯永贵穿着老式的警服坐在单人沙发上,道:“离婚,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离了婚,也不知亲家会怎么想。”他又告诫侯卫国,“在没有离婚之前,别跟单位上女同事有不明不白关系,会影响你一辈子。”

侯卫国沉默了一会,道:“我最近到广东去一趟,如果能将江楚劝回来,我们就好好过日子,如果她执意留在广东,我就要考虑离婚。”

侯卫东与小佳下了楼,在路上,侯卫东隐晦地讲了母亲的意思,小佳感到很为难,道:“我妈从小就带着小囝囝,现在要给你妈来带,她肯定想不通。”

“那这样,你妈带半年,我妈带半年,这样最公平。”

“这主意不好,先别说你妈和我妈会不会同意,这样做会影响小孩子的心理,不利于教育。”小佳想了一会,道:“唯一的办法,就是平时你多回沙州,就可以带着小囝囝到奶奶这边来,上班就由外婆来带,这样才能兼顾两家。”

正说着,就遇到了从外面回来的粟明俊和赵秀夫妻,赵秀与小佳是多年牌友,见了面凑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小佳充分发挥了八卦精神,道:“你家楼上是不是有个女警察,叫蒋笑。”赵秀道:“有啊,蒋笑是刑警队的,挺漂亮的一个小姑娘,你怎么问起她。”

“没事,蒋笑和卫东大哥在一个单位,她结婚了吗?”

“好象没有,蒋笑是市政府秘书长蒙厚石的外侄女,眼光蛮高的,我家老粟将组织部的本科大学生介绍给她,她还没有瞧上,你有什么好人选吗?”

小佳想着蒋笑和侯卫国走在一起的样子,口里道:“就是随口问问。”心中暗道:“他们两人还真是很相配。”

侯卫东和粟明俊谈论的话题就离不开沙州官场。

“易中达部长来报到了吗?”

“今天晚上全体常委在一起吃饭,虽然说是祝贺我和易中达,我看朱书记的意思就是给易中达接风。”粟明俊有些酒意,说话就比平时直接许多,又道:“朱总到沙州以后,你约他,大家一起吃饭。”

“小勇在后天要到成津来,平时来去匆匆,不太好找人。”

“你尽量请他到沙州吃饭,我想当面表示谢意。”

粟明俊一来是为了表达谢意,二来也是想亲自搭上朱小勇这条线,有了这条线,说不定在仕途上就可以更上一层楼。

第573章 家务(下)

当高潮到来以后,小佳如惯常那般长长地呻吟一声,就如连续的感叹号,为一次完美的性爱作出了结束的注解。

在床上躺了一会,两人享受着高潮之后的平静,此时无声音胜有声。

过了一会,侯卫东想起母亲刘光芬的话,翻身将小佳抱在怀里,道:“妈很想帮我们带小囝囝,你的意思。”

此时小佳还沉浸在性爱的快乐之中,慵懒地道:“你这人真扫兴,这个时候,谈点高兴的事。”

侯卫东压在小佳身上,凑在耳边道:“我在成津的时候,你想我没有。”“想了。”“什么地方在想。”这是两人私下里的玩笑话,正适合在这个环境说,小佳充满着柔情看着侯卫东,道:“全身都在想,你呢?”

“我主要是重点部位在想。”

“只是那里想,心里不想吗?”

“当然也想。”

侯卫东抱紧小佳光滑的身体,道:“两地分居还真是资源闲置,我们现在身体是顶峰时期,若是过了三十五岁,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就要下降,我们要趁着身体还行,多做爱,免得到时有心做爱,无力高举。”

他们两人做爱之时,关掉了灯,但是打开了窗帘,此时躺在床上,眼光正可以看到窗外的星星,小佳最喜欢以这种方式来欣赏浩瀚的天空,她看了一会天空,思绪在脑子里天马行空地飞着,突然她想起了一事,道:“郭兰调到你那里当组织部长,她可是市委机关著名的未婚美女,现在到了成津,你不准和她有来往。”

“我是县委书记,她是组织部部长,如果不来往,那我怎么发挥县委书记的职责。”

小佳认真起来,撑起身体,直视着侯卫东,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正常的工作来往我不管,但是你不能与郭兰有什么私情。”

在大洋彼岸,还有着李晶和小丑丑,这就让侯卫东不敢直面小佳,敷衍了几句,立刻转换起话题,道:“小佳,我觉得将三家人弄到一个院子是巨大的失策,我妈这人闲不住,每天都要到院子里聊天,天天都能看到小囝囝,我们的小囝囝多漂亮,我妈一看到就忍不住要想起奶奶带孙子还是外婆带外孙的问题。”

“小佳,你说怎么办?”

转移话题是侯卫东熟练掌握的技能之一,小佳一不小心就着了道,思路被顺到了小囝囝身上,道:“一边是外婆,一边是奶奶,两边一样亲,但是小囝囝是外婆一手带大,现在突然要交给奶奶,没有说服我妈的理由。”

侯卫东道:“我妈是小学老师,教育小囝囝应该更适合。”

小佳亦一直担心小囝囝的教育,她皱着眉头,道:“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我妈有许多知识是不对的,可是,我妈从小就将小囝囝带到身边,尽心尽力两年多时间,小囝囝是她心肝宝贝,如果真的因为教育问题交给你妈,对我妈绝对是致命打击。”

侯卫东苦着脸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古人的总结倒真是精辟,县里的事我可以拍板,家里的事情却是理不清。”

小佳与婆婆娘刘光芬关系挺好,基本上没有红过脸,她知道婆婆的想法,道:“我们只能才取变通的办法,星期六星期天我就将小囝囝接过来,带到奶奶那里去,让奶奶也过瘾。”

“也只能这样了。”侯卫东同意了小佳的方案。

第二天一大早,侯卫东起床以后,稍作锻炼以后,将睡梦中的小佳推醒,道:“我要回成津了,先去看看小囝囝,昨天她还没有叫我。”

小佳原本想懒床,听侯卫东话里还有些情绪,就起了床,小两口喝了牛奶、吃面包,一会就解决了早餐问题。

两人到了门口,就听到小囝囝清脆的笑声。

小佳解释道:“小囝囝早上起来精神最好,昨晚她是要睡觉了,所以没有喊你,你别跟女儿生气。”侯卫东笑道:“你还当真以为我生气了,我堂堂的县委书记,会跟两岁的小女儿怄气,那就是笑话了。”

小囝囝骑着后面带着副轮的小自行车,陈庆蓉在后面保护着,张远征则负责推车,三人玩得相当高兴,完全没有想到女儿和女婿会突然出现在面前。

陈庆蓉见状,道:“你们两人也没有带过小囝囝,今天早上就陪她玩一会。”等到陈庆蓉发了话,张远征将小囝囝的自行车推到了面前,回房间换衣服。

侯卫东站在小囝囝面前,道:“喊一声爸爸。”小囝囝正玩得高兴,见外公外婆走了,就有些不高兴,扭头叫了一声“妈妈,推,推。”

小佳站在一旁不动,让父女多接触。

侯卫东为了讨好女儿,就主动站在旁边推着小自行车,小囝囝很快就适应了侯卫东的方式,轻脆的笑声顿时就在屋内飘荡,正玩得高兴,小自行车在绕过沙发之时拐弯过急,一下就倒在地上,侯卫东眼疾手快,伸手抱住了小囝囝。

小囝囝张开嘴“哇、哇”大哭起来,陈庆蓉闻讯赶了出来,三步并着两步,从侯卫东怀里接过孩子,道:“囝囝乖,不要哭,是椅椅不对,我们打椅椅。”她就一边说,一边用手假意去打那个拦路的沙发。然后抱着小囝囝坐在沙发上,检查了一番,见只是腿是有轻微擦伤,这才松了一口气,脱口就道:“你们两人怎么带小孩子,才几分钟就将小囝囝摔了,我带了两年,从来没有摔过一次。”

张远征穿着外套就走了出来,见状大声道:“你们两个当父母的太不负责了,才几分钟时间就出事,真要把小囝囝交给你们,不知道要摔多少跟头。”

侯卫东被弄得很是尴尬。

小佳抢白道:“哪一个小孩子没有摔过跤,有什么大惊小怪。”侯卫东见陈庆蓉脸色沉了下来,忙拉着她,道:“爸,妈,你们辛苦了,我要去上班了。”

“嗯,你走吧。”等到侯卫东走到门口,她又道:“你开车要慢点。”侯卫东一边穿鞋子,一边道:“我不开车,是老耿师傅开车,他技术很好,没有什么问题。”陈庆蓉还是叮嘱道:“老师傅也要慢一些,宁慢三分,不争一秒。”

下了楼,小佳评价道:“他们这样带小孩子,太娇气了,刚才摔倒了就不应该打沙发,这是给小囝囝传输了错误的意识,应该让她自已爬起来。”

侯卫东听了没有说话。

出了沙州,侯卫东才给母亲刘光芬打了电话,“我回成津了,已经在车上了,就不过来了。”

此时,刘光芬满脑子都是大儿子侯卫国的事情,道:“昨天我想了一晚上,江楚嫁到我们老侯家也有好几年了,从本质上来看她是一个单纯的姑娘,做传销只是一时迷,我想跟着你哥到广东去,看能不能将她劝回来,只要她回来安心做事,还是不离婚为好,原配夫妻总是好的。”

“强扭的瓜不甜,这事还得让大哥自已决定,我们都代替不了他。”

刘光芬又道:“小囝囝的事情,我也是翻来履去地想,你别急着给那边提出来,我怕亲家不高兴,算了。”

“妈,我就知道你最大度,我给小佳说好了,有空就带小囝囝到你这边来玩。”

“这样也行。”

刘光芬又念叨道:“你少喝点酒,都当了县委书记了,还不知道保护身体,要让你妈来操心。”听着母亲的啰嗦。

侯卫东心里一阵温暖,暗道:“说到底,这世上还是自己的妈最好。”

车行至桔树镇,接到了秘书赵诚义的电话:“侯书记,朱书记今天上午要到竹水河水电站去视察,九点半出发。”

侯卫东眼见时间已到九点,便让老耿听了车,又亲自给县委办主任谷云峰打电话:“赶紧通知蒋湘渝县长,让他到桔树镇来,我在哪里等他,朱书记九点半从沙州出发,要来看竹水河水电站,你让水电站作出相应的准备。”

他再给朱小勇打了电话:“朱总,你在哪里?”朱小勇笑道:“我还能在哪里,水电站。”

“市委朱民生书记等一会要到水电站来。”

“昨天在一起吃饭,他就说今天上午要过来,所以我连夜就回到了水电站,等会亲自向朱书记汇报,水电站的展板和汇报材料都弄好了。”

侯卫东就松了一口气,道:“他九点半出发,到了竹水河也就是十一点过了,午饭安排在水电站吧。”

朱小勇笑道:“水电站都是些粗汉,个个臭哄哄的,我和你吃得下,只怕朱书记吃不下口。”他建议道:“定在煤炭疗养院吧,那里是竹水河的上游,可以吃到扁鱼,那天我给岳父带了几条回去,他是赞不绝口。”

刚放下电话,谷云峰又打来电话,道:“侯书记,我跟赵诚义联系了,朱书记要在县里吃午饭,赵秘书让我们定地方。”

成津与沙州交界处是桔树镇的地盘,在等候朱民生的时候,侯卫东未通知镇政府,独自在田地里漫步。

“朱民生突然提出视察竹水河水电站,只怕目是不是水电站,而是朱小勇。”侯卫东将朱民生关于竹水河水电站的相关指示回想一遍,又结合他的行为方式,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又琢磨道:“粟明俊这事,朱民生多半悟出些什么。”

第574章 怪事(上)

河风吹拂着两岸的竹林,轻轻摇曳着。

竹水河水电站还是一个大工地,河边茂密的绿色被破坏,露出了大片的黄褐色泥土,来往的工人穿着长筒的靴子,在泥水中忙碌着。

朱民生听说朱小勇的介绍,将视线从展板上转移开,用手指着下方的工地,道:“小勇,工程上还有没有需要地方上解决的问题?”

朱小勇和他手下的工程师一样打扮,穿着工作服,戴着工作帽,朴实而大方,他道:“朱书记,侯书记和蒋县长很重视竹水河工程,经常过来关心工程建设,加上县里各方面制度完善,目前为止,还没有遇上什么问题。”

朱民生点头道:“恒庆集团这两年发展势头很好,在竹水河上的这座水电站是集团在沙州的第一座水电站,我们要争取将水电站建成样板工程,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恒庆集团合作,才有第二座、第三座水电站。”

他又对侯卫东道:“拆迁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侯卫东道:“在对待拆迁农户上,恒庆集团有一套完善而明确的政策,与当地也配合得很好,拆迁了六十多户,鸡不叫狗不咬,很平静。”

朱民生高兴地道:“能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现在拆迁稍不留意就会搞成群体事件,竹水河水电站的拆迁能如此风平浪静,在这里,我代表市委表扬卫东书记和湘渝县长。”

视察完竹水河水电站,已是十一点四十分,侯卫东适时地道:“朱书记,竹水河是成津人民的母亲河,养育了这一方人民,等到水电站修好以后,不仅能发电,缓解岭西用电紧张的压力,而且能形成一个小型水库,造福当地。”

朱民生道:“小型水库也有弊端,小勇是专家,又在主持竹水河工程,你这位地方官还昨多向他学习业务知识,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县委书记。”

“我一定遵照朱书记的指示,甘当朱总的小学生,还请朱总不吝赐教。”

朱小勇呵呵笑道:“侯书记别客气,我们一起学习研究。”

侯卫东就将话题转到午餐上来,道:“竹水河除了能发电,还产一种特产,扁鱼,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美味,等水电站修好以后,产量应该能进一步提高,这是县农业部门重点打造的项目,请朱书记品尝,指点我们如何把这个特色打造出去。”

朱民生指着侯卫东,开玩笑道:“还是卫东书记最精明,吃顿饭都不忘记宣传成津特产,我这人最说话,如果扁鱼确实好,我一定会大力宣传,谁叫我吃人嘴短。”

到了煤炭疗养院,见到树林下的河水,朱民生感慨道:“成津有如此美景,这就是成津版本的桃花源,你们要好好利用。”

酒糟鼻院长早就作好了准备,从河里小船上提了一网鱼,来到了朱民生面前,憨厚地道:“各位领导,这几条鱼都是我上午才从河里网上的,新鲜得很,我煮个酸菜鱼汤、红烧鱼,就是不知领导是否吃得惯。”

朱民生很和气地道:“到了竹水河,就要吃竹水河最正宗的吃法,越土越好。”

酒糟鼻院长笑眯眯地走了,临走之前用眼光看了一眼侯卫东,这个疗养院原本死气沉沉,主管机构早已听之任之,可是侯卫东偶尔来到这里,在他的带领之下,疗养院迅速成为成津高端客人休闲的场所,面对着鼓起来的荷包,酒糟鼻院长将侯卫东当成了财神爷。

按照侯卫东的要求,疗养院将以前的白瓷碗、盆全部换成了土盆子,当脸盆大小的土盆子端上来以后,青色的葱,红色的辣椒,白色的鱼肉,还是切得很细的泡萝卜丝,除了给人以视觉冲击,还散发出浓烈的香味。

朱民生从九点半就坐车出发,走了半天,确实饿了,喝了一口鱼汤,便将碗放下。

侯卫东是美食家,在美食方面颇有些挑剔,他对扁鱼酸菜汤的味道是赞不绝口,见到朱民生放碗的动作,就有些奇怪地道:“朱书记,这味道还行吧。”

朱民生这才发了话:“早就听说扁鱼味道好,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年龄最长,就立个规矩,不准喝酒,大家痛痛快快地品尝这山珍之味,无论再好东西,两杯酒下去就滋味全无。”

朱小勇笑道:“朱书记,到了竹水河,小朱还是想敬您一杯酒,略表心意。”

朱民生道:“这样,我喝两杯,一杯同朱总一起,感谢你对沙州的支持,另一杯同成津的班子一起碰一杯,这两年成津工作不错,很有起色。”

酒宴结束,赵诚义悄悄将谷云峰拉到一边,道:“谷主任,这扁鱼不错,朱书记挺喜欢,能不能再去打弄几条。”谷云峰道:“赵主任,我早上就让院长多准备了一些,充了氧气袋的,就怕朱书记不喜欢,没有拿出来。”赵诚义道:“好,就放到汽车尾箱。”

谷云峰低声道:“我还准备了好几袋,尾箱放不下,我派个车送到沙州去,到时与赵主任联系。”赵诚义见谷云峰办事很灵活,高兴地道:“谢谢你,谷主任,平时多联系。”

吃完午饭,侯卫东就请朱民生到招待所休息。

朱民生看了看表,道:“我要小睡一会,两点,准时出发。”他又对朱小勇道:“小勇,我单独跟你聊几句。”

朱小勇就和朱民生并排着上了招待所的二楼,侯卫东和蒋湘渝就坐在下面喝茶。

县里,是由蒋湘渝负责竹水河水电站,他见朱民生上了楼,有些担心地道:“还有六户老百姓就是不肯搬迁,今天说了大话,以后事情闹了起来,也不知怎么收场。”

侯卫东道:“现在凡是稍大一点的工程,哪里没有一点纠纷,我们这里算是很少了,朱小勇是全程参加,有他在,我们就会太被动。”蒋湘渝看了看楼梯方向,道:“幸亏是朱小勇,若换个素质差些的人,这竹水河的工程就不好做了。”

“朱小勇的身份是双刃剑,搞得好皆大欢喜,搞不好就可能伤了自己。”侯卫东从粟明俊的升迁之中,更加直接地了解了权力的运作过程,这事给了他颇深的刺激。

二点,朱民生才和朱小勇一起下了楼。

朱民生回绝了侯卫东和蒋湘渝的挽留,道:“客走主人安,你们两个都是大忙人,我走了,你们好去做事。”

小车回到了沙州,赵诚义小心翼翼地建议道:“成津县送了四袋扁鱼,放在车尾箱,朱书记喜欢吃鱼,干脆把这鱼给朱书记送过去。”

朱民生亲自到尾箱检查了扁鱼,袋里的扁鱼都是三斤多,削瘦而灵敏,与池塘鱼有着明显区别,道:“侯卫东还算有心人。”

晚上,朱民生来到了省委副书记朱建国家门口,他坐在车上观察了一会,见前后左右皆无人,下了车,亲自提了两袋扁鱼,到了朱建国家中。

此时,侯卫东还在办公室里,黑着脸听邓家春汇报工作。

“这是一个副局长干的事情吗,你查实没有?”

邓家春脸色平静,道:“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依我的经验,十有八九是诈骗。”

“这年头倒真是奇了怪,堂堂的副局长,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邓家春黑瘦的脸上又开始闪着光,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包勇是吃了豹子胆,我估计他还有其他案子。”

“谈谈具体案情。”

“我是今天接到报案的,在县广播电视局的旁边有一个卖农用小型拖拉机的门市,在一个月前,有一个叫做张卫革多次来联系买车,一天早上,他在店里说要买一台车,恰好广播电视局的包勇带着一个局里的工作人员从这里经过,那个工作人员恰好认识张卫革,两人就交谈了起来。”

侯卫东忍不住打断道:“兔子都不吃窝边草,如果包勇真是诈骗,我倒是佩服他的心理素质。”

“那时搬运工没有到,包勇就帮着搬拖拉机,张卫革说着说着就说要赊几台,那个老板想到包勇等人认识张卫革,便没有多怀疑,又想着能卖几台机器,就同意了,当时包勇还在赊车的条子上签了字。”

侯卫东有些奇怪,道:“包勇签了字,那就算不了诈骗。”

“关键就在签字上面,包勇的名字前面写的是见证人,见证人和担保人在法律上的意义不同,担保人要承担连带责任,见证人只能证明当时的买卖交易。”

侯卫东大学是法律专业,自然明白其中的诀窍,他想了想,道:“家春,客观来说,现在还是不能认为包勇诈骗,他就是一个见证人,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你要慎重。”

邓家春就有些着急,道:“侯书记,这件案子性质很明确,就是一件诈骗案子,现在找不到张卫革,只能从包勇入手。”

“如何破案是你的事情,只是此案涉及副局级干部,案件情况你要及时给我汇报。”

等到邓家春离开,侯卫东越想此事越觉得不可思议,他给郭兰打了电话:“郭部长,我在办公室,你派人将广电局包勇副局长的基本情况给我送过来,详细一些。”

第575章 怪事(中)

郭兰已回到了县委小招待所,接到电话以后,就给新任的组织部办公室主任黄帆打了电话,黄帆是新提拔的办公室副主任,得到部长指示,就如神行太保戴宗一般,飞快地到了组织部办公室,然后拿着资料就上了三楼的县委书记办公室。

走上三楼,来到了县委书记办公室,黄帆心情不由得紧张起来,他素来眼高,平时也没有将县里官员瞧在眼里,逢到三、四个知已,还要时不时地鄙视现今在台上的干部,此时真正要与县委书记直接交流,心里却如一只吼天犬在咆哮。

“侯书记,我是组织部的小黄,这是您要的材料。”黄帆站在侯卫东办公桌前,小心翼翼地交上了材料。

侯卫东见材料挺全,抬头对黄帆道:“你是组织部的,以前没有见过。”

黄帆是第一次近距离和县委书记说话,微微弯了弯腰,道:“侯书记,我叫黄帆,是组织部办公室的,才从司法局办公室调过来。”

侯卫东点头道:“谢谢了。”

黄帆出来之时,暗道:“黄帆啊黄帆,平时你也自命不凡,怎么见了七品县官就恨不得鞠躬,太猥琐了。”他边走边回想起侯卫东年轻的面容,道:“侯卫东比我大不了几岁,却是如此有县委书记的派头,不服不行。”

侯卫东自然不会知道黄帆在见了自己一面之后会有如此多的想法,拿起包勇的档案材料,眼里就寻找着包勇当官的跳跃点。

包勇的档案并不复杂,参加工作以后就在当时的县委办工作,然后在镇里当过了副镇长,以后就调到县广播电视局出任副局长,从县委办到副镇长,这就是包勇升官的跳跃点。

“包勇在县委办工作之时是为那们领导服务?”侯卫东就给县委办主任谷云峰去了电话。

谷云峰在镇里工作之前,就在县委办当副主任,对县委办的历史人物很熟悉,脱口就道:“包勇在县委办是给当时的县委副书记经历当秘书,以后又到镇里当过副镇长。”

“原来是经历的秘书,看来我对成津的历史还是了解得不够。”侯卫东想了一会,又给邓家春打了电话,道:“包勇这案子,证据一定要周全,要办就办成铁案。”

第二天,高小楠、莫为民、郭兰一早就接到谷云峰电话,九点在县委小会议开会。

高小楠第一个到达小会议室,他端着一个样式很新的不锈钢水杯,喝着茶,就开始琢磨今天开会的议题,自从上次小梁部长到双河镇当党委书记以后,宣传口又推出了两个干部,高小楠由此在宣传口威信增加了不少,这个新的不锈钢水杯就是教育局一位副局长送给他的,杯子虽然不值钱,里面却有一种尊重在里面。

高小楠将宣传口几个部门的班子成员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暗道:“下一次,教育口也应该推一、二个干部出来。”他见郭兰进了屋,就笑着打了招呼,又道:“郭部长,今天这个会是什么议题。”

郭兰在自己惯常的位置坐了下来,浅浅一笑,“我也是才接到的通知。”

“是不是研究人事问题,高部长,教育局中层干部有几年没有动过了,这些中层干部都是从各学校精挑细选出来的,有文凭,人也年轻,什么时候部里来考察考察。”高小楠听说郭兰与侯卫东在益杨曾经是同事,而且郭兰还是侯卫东的领导,因此,他在郭兰面前就很客气。

正说着话,莫为民端着茶杯,拿着笔记本也走了过来,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坐下来以后就自顾自翻着笔记本,并不同高小楠和郭兰说话。

最后,侯卫东和谷云峰说着话走了进来。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在全县掀起学习江总书记讲话的热潮。”

侯卫东拿起了一本杂志,道:“两年的三讲教育活动中,全国有566万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教育活动,重温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了总书记有关论述,严肃认真地剖析了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诚恳虚心地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及时制订出整改的方案和措施。”

“我们在座的诸位同志都亲自参历了三讲教育活动,通过此次教育,整个班子在政治上有了明显进步,思想上有明显提高,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可以这样说,这次三讲教育达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是我们党在世纪之交为加强自身建设而进行的重要实践。”

侯卫东担任县委书记以来,一直都注重抓实事,亲自挂帅抓了成沙公路和磷矿整治,如今突然谈起了务虚之事,这就让莫为民和高小楠感到奇怪,不知侯卫东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我认为这次活动应该向下延伸,全县用半年时间,按照三讲教育的模式,系统地学习我党的经典篇章,我初步将这次半年时间的学习活动命名为重温经典。”

侯卫东抛出了话题,道:“请你们三位发表意见,一是有没有必要在全县搞这次学习活动,二是这次活动如何搞法。”

“我觉得重温经典活动很有必要,具体搞法我认为可以套用三讲的模式,分为学习、剖析、整改以及复查等几个大阶段……”高小楠给侯卫东当副手,受到充分的尊重,投挑报李,他对侯卫东的决策素来是举双手赞成。

侯卫东就道:“高书记想得很细,这次重温经典的学习活动,就由我来当组长,高书记来当副组长,等常委会通过以后,就再全县掀起重温经典的高潮。”

二天后,成津县热热闹闹地开展了重温经黄典学习活动,关于此次活动,侯卫东通过王辉的关系,在岭西日报的第四版发了一块豆腐块文章。

省委蒙豪放看了这篇小文章,他没有任作何表态。

朱民生对此评价:“侯卫东很有想法,这个活动很好,但是搞这么大的活动,事后才向市委汇报,也有点先斩后奏吧,我一来成津就谈起民主集中制,确实很有必要。”

祝焱看到了这篇文章,就将秘书长叫到了办公室,道:“成津这两年很不错,完成了整治磷矿这个大难题,现在又在全县掀起学习活动,这其实是整顿干部。”秘书长看了报纸,道:“成津县委侯卫东书记曾是您的秘书,他跟着您确实学到很多东西。”祝焱哈哈大笑,“你这是拍我的马屁。”秘书长与祝焱关系挺好,被揭穿了也不恼,道:“我说的是实话,如果没有给您当秘书的经历,他怎么会有这么好使的脑子。”

周昌全则天天在企业里调研,没有注意到这一篇文章。

成津县委开展的重温经典活动就如一块石粒扔进了池塘里,激起了几圈涟漪,池塘的水面很快又重归平静。

在四月下旬,包勇案子被侦破,当案件在县委常委会上公布以后,所有人都被惊得目瞪口呆,犹如听阿里巴巴与七十二个大盗的故事。

这是一个在成津暗中活动多年的诈骗团伙,由七名成员组成,头目就是广电局副局长包勇,另外还有三人是广播电视局的工作人员,在包勇家中搜出了不少光盘,里面有各种反诈骗的专题片,据包勇成员交待,他们就是通过学习这些光盘来总结骗术。

他们原本一直在沙州、茂东等城市活动,由于事前进行了岗位培训,七名成员诈骗手段很职业化,前后骗了三百多万元,无数次成功让包勇失去了警惕,利令智昏之下,在家门口搞了一次活动,结果阴沟里翻了船。

侯卫东重重地拍了数下桌子,激动地道:“这还是我们的干部吗,丢脸,不仅丢他自己的脸,更丢成津干部的脸,我们辛苦打造的良好投资环境,就被这一小撮败类完全破坏。”

“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搞重温经典的活动是完全有必要的,抓出包勇这个害群之马,正是重温经典活动的一个重要成果。”

侯卫东又拿出了一个档案袋,打开以后,道:“包勇不是从石头迸出来的,他的行为也是受到广大群众监视的,这是包勇近几年民主测评的原始档案,九七年,有三票不称职,其余全部是基本称职,九八年,有四票不称职,九九年,五票不称职,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投票已经反映出一些问题,只是我们的制度没有跟上,没有能够防微杜渐。”

“同志们,我们要吸取此次教训,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才能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下面,请大家讨论县级部门考评未位淘汰制度,这是重温经典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

未位淘汰制度是争议比较大的制度,核心是一个部门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排名全县倒数后三位,则单位主要领导将被免职,这个制度存在着种种弊端,从省、市到县级上都有较大的争议。

针对成津存在的各种问题,侯卫东早就想剑出偏峰,用未位淘汰制度这把双刃剑来刺激县级部门,只是这项制度存在较大争议,推行有一定困难,他就在等待着机会,这一次,包勇事件成了一个有利的契机,在常委会上借机发了大脾气以后,顺势就将这项制度提了出来。

各位常委见侯卫东脸色铁青,虽然有不同意见,还是忍着未说,未位淘汰制度得以顺利通过,没有任何常委反对。

第576章 怪事(下)

政协主席经历听到了包勇的事情,就在办公室里把杯子摔了,政协秘书长听到里面的响动,就亲自过来把杯子收拾了,经历喘着粗气,道:“打狗还得看主人,包勇以前是我的秘书,是个很单纯的人,我就不相信他一个堂堂的副局长,会成为诈骗犯,这个理由太牵强了。”

政协秘书长对包勇没有什么好印象,此时见老头子听到这消息发起了脾气,劝道:“经主席,包勇的案件通报我看了,他做的事情太过离奇了,如果公安局是编造案情,邓家春的胆大未免太大了,我觉得邓家春是稳重的人,而且不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