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妃的脸色不可能好看,她没觉得自己儿子哪里不好,只觉得皇上偏心也偏得太明显了。
胤禩虽然只有两岁,但出生起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早就练成了察言观色的本领,看到惠妃面色不善,便安静的坐在一旁,恨不得把自己变成空气。
胤禔的郁闷比起他的额娘就加了一个“更”字,他虽然读书比不过胤礽,但骑射功夫却远在胤礽之上。
再者,在上书房,他和胤礽授课的老师都不一样,他比不过胤礽不是应该的吗。
汗阿玛总是这样厚此薄彼,老拿他给太子当背景板。
郁闷的他独自一个人来到花园,本是想寻一处清净的地方自己待一会儿,抬眼间却看到一棵大树下面翘着两颗圆润的屁股。
借着月光定睛一看,原来是胤祺和胤祐两个小崽子趴在那里,不知道在搞什么鬼。
胤禔忽然也来了兴趣,便走到他二人身后,语气生硬的问道:“你俩干嘛呢?”
他比胤礽还大两岁,从小就是太子的对照组,童年过得并不怎么愉快,和太子的关系非但说不上和睦,反倒还有些较劲的意味。
后来,延禧宫的庶妃卫氏生下八阿哥,养在他母妃膝下,胤禔对这个母家低微的弟弟不感兴趣,连正眼也不会多给一个。
因此,他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弟弟相处,12岁的他已经开始朝着大人的模样雕琢自己,面对几岁的孩童,语气中自然而然端着几分轻蔑的态度。
胤祐转过身来看了一眼,感受到了他身上那种居高临下的气息,一向热情的小家伙今日却反常的扭过头去,并没有理会他的长兄。
倒是胤祺转过身来喊了声大哥,他的表情呆呆地,没什么喜怒,像是完成任务一般,打过招呼就转回头,同样把胤禔晾在了一边。
这样的态度让本就郁闷的胤禔更加不爽,他倒要看看这两个小鬼趴在这里究竟在搞什么。
“五哥快看,就在那里,有好大一个洞,你看到了吗?”
旁边的胤祺瞪大了眼睛,往他说的方向看去。
胤祐说话有点口齿不清,但声音抑扬顿挫,十分具有感染力,就连后面的大阿哥也被吸引了注意,想要看看他口中的“好大一个洞”究竟是什么。
花园里也不止他们几个,所有孩子都一样,吃饱了就没法安安静静的坐着。
此时周围的太子、老三、老四、老六以及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全都围了过来,大家都很好奇胤祐究竟发现了什么。
于是众人纷纷围过去,二公主还专程让太监给她取来一盏宫灯。
几个小脑袋凑过去一看,树干上果然有个洞,倒也不算很大,圆圆的,能看到里面的木头,周围还有好几个相同的洞。
胤祐伸出小手,心疼的摸着树皮:“大树爷爷生病了,好可怜。”
大阿哥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嗤笑一声:“这不就是啄木鸟打了几个洞吗?”
胤祐听额娘说过,大树爷爷身体里面有虫子,啄木鸟在树干上打洞,是为了给它们治病。
胤禛自然也听皇贵妃说过,此时听胤祐提起,只觉得弟弟好聪明,记性真好。
太子在一旁浅笑,小团子这想象力太丰富了,心疼大树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可爱到爆。
三阿哥想起来欧阳修的一句诗:“不见啄木鸟,但闻啄木声。”
老五和老六则呆呆地站在一旁,完全不知所云。
小公主们要比皇子感性一些,竟然能够真情实感的体会到胤祐的难过。
大阿哥翻了个白眼,认为自己作为兄长,有义务教育一下弟弟的浮想联翩:“小傻子,树怎么会生病?”
胤祐眨眨眼:“额娘说了,树也是会生病的。”
大阿哥嘴上不说,脸上却露出个轻蔑的笑,皇贵妃一个妇道人家,她懂什么:“树又不是人,生什么病,要不要请太医给看看?”
除了太子和胤禛,其余皇子公主分成了两派,有的认为大阿哥说得对,树又不是人,怎么会生病。有的认为草木皆有灵性,当然也会生老病死。
他们俩毕竟年龄相差那么多,胤祐在胤禔跟前四舍五入等于文盲。
可是小团子不服气,挺了挺胸膛对他大哥说道:“没病你让它走两步。”
胤禔:“!!!”
众人:“……”


第8章
让树走两步是不可能的,但大阿哥可以自己走。
他最后看了胤祐一眼,给这个弟弟下了结论——天资鲁钝,不学无术。
别看现在年纪小,撒个娇就能讨太皇太后和汗阿玛欢心,就这,到了读书的年纪,指不定是个什么样子。
旁边的皇子公主也丝毫没有给大哥这个面子,反应过来胤祐说了什么迸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胤禔毕竟是长兄,不好跟弟弟妹妹们计较,轻哼一声,转身走了。
胤祐看着大哥的背影,小脑袋歪了歪,不明白自己说错了什么,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太子走过去摸了摸小团子的脑袋,温柔的问他:“小七吃饱了没有?”
太子和大阿哥自小就不怎么亲近,汗阿玛还总是拿他们俩出来作比较,虽然在文采方面胤禔比不过他,但是在骑射方面,却要略胜于他。
看到大阿哥竟然在一个不满三岁的孩子跟前吃瘪,太子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愉悦的。
胤祐手里拿了根树枝,刚才用来掏树洞,现在:“额娘平时都叫小七宝宝,太子哥哥也可以这样叫哦。”
胤礽不解:“为什么?”
胤祐挺起自己的青蛙肚皮展示给他看:“因为我每天都吃得饱饱的。”
“哈哈哈哈哈!”别说是太子,旁边的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都被他萌翻了。
两位姐姐围在他的身旁,拼命往他怀里,香囊、荷包、玩偶、还有二公主手里那盏精致的宫灯……
胤祐那叫一个高兴,三公主还折了一朵秋海棠,别在他的耳朵后面。
不远处,同样身怀六甲的钮钴禄贵妃路过,正巧看到这一幕。
她是康熙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女儿,是已故孝昭仁皇后同母的胞妹,真正的名门贵女。
晚宴的时候,太皇太后说道立后之事,这后宫之中无论身份地位能与皇贵妃一争高下的也只有她。
她自视甚高,不逢迎不讨好,也极少与其他嫔妃来往。
看着胤祐被几个公主团团围住,除了三公主是荣妃的女儿,其他两位都是贵人所生。
钮钴禄贵妃驻足看了一会儿几个孩子,实在搞不懂,七阿哥作为皇贵妃的孩子,怎么会跟贵人所生的公主玩在一起。
胤祐还只是个孩子,挑小伙伴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对他好,他就跟谁玩。
哥哥姐姐喜欢他,他也喜欢哥哥姐姐。
胤祐手里抱了好些东西,正准备开开心心的拿到胤禛面前分享。
这时候突然从旁边窜出来一个人影,二话不说就从他手里抢东西。
胤祐吓了一跳,还没反应过来,手里的东西就被他抽走了。
定睛一看,又是胤祚,他什么也没拿,就从胤祐手里抽走了刚才掏树洞的树枝。
???
胤祐松了口气,还好还好,本以为六哥看上了姐姐给的小礼物,原来是看上了那根光秃秃的树枝。
胤祐实在搞不懂,六哥怎么那么喜欢抢他的东西,而且还是抢一根树枝。
这会儿,德妃正在那边陪着皇上说话,并没有关注儿子在干什么。
直到宴会结束,他才发现胤祚手里多了个看起来脏兮兮的枯树枝。
问他哪里来的,他只说是七弟给的。
这时候,中秋晚宴结束,太皇太后、皇太后、后宫各位娘娘以及皇子公主陆续离开。
胤祐左手拎着一盏宫灯,右手拿着一个香囊,一蹦一跳的跟在太皇太后身边往慈宁宫的方向走。
德妃难得一把拖过儿子手里的树枝,丢在路旁:“什么破烂玩意儿你都要,也不嫌脏。”
这话听起来也不知道是在训儿子,还是另有所指,总之,母子俩身后一众宫女太监嬷嬷噤若寒蝉,不敢吱声。
中秋晚宴除了让大家赏月聊天,吃吃喝喝,就是给后宫娘娘们匮乏的娱乐生活增添一点谈资。
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关于立后的话题,毕竟利益相关。
其中最意难平的当然要数惠妃,他和前两位皇后同一时间入宫,眼看着将二位竞争对手熬死了,论资排辈也该轮着她,哪知道皇上却没了立后的心思。
不立就不立吧,反正她轮不上,别人也轮不上,这样想想也能有点自我安慰。
反正大家吃饱了也没什么事儿干,有孩子的围着孩子转,没孩子的就盼着什么时候能被皇上翻牌子,大家闲话倒是传得很快。
没两天,关于立后的传闻就变成了,皇上不是不想立后,怕再克死新皇后只是托词,其实是因为在立后这件事情上与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有分歧。
太皇太后偏心皇贵妃,太后心里更偏向宜妃,至于皇上更喜欢谁,娘娘们嘴上不说,心里都觉得自己应该是最特别的那个。
等这个话题渐渐平息之后,新的话题又甚嚣尘上——七阿哥大抵是脑子不太好使,他竟然管一棵树叫爷爷,还让树走两步。
毕竟是皇家子嗣,这要真的脑子不好使,不是丢了皇家的脸面吗?
皇贵妃身边的大宫女白露,听到这个传言的时候气死了,当场就把传闲话的几位小宫女训了一顿。
皇贵妃却不以为然,在这深宫中,几岁的孩子都养得跟大人似的,就只有她的宝贝,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还不失幽默感,身为老母亲,她愿意守护儿子的纯真,直到他长大。
慈宁宫中,太皇太后正在听李熹说起中秋那天晚上的事情,听到胤祐说“没病你让它走两步”的时候,笑得前仰后合,可是乐坏了。
“老大当时可气坏了吧,那孩子打小心气儿就高,总想跟太子争个高下。”
太皇太后虽成日在慈宁宫,极少出去走动,但这紫禁城内这么些妃嫔、阿哥、公主,什么人什么性子,她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胤祐嘴里塞了块绿豆糕,含含糊糊的说道:“大哥说我是个傻子。”
“胡说!”太皇太后慈爱的摸着他的脑袋,“我们小七聪明着呢。”
这时候康熙来给太皇太后请安,正巧毓庆宫那边来了两个小太监,说是太子有东西要送给七阿哥。
二人拿进来一个木盒,盒子里是一套木制的玩具。
康熙一看便来了兴趣:“朕记得,这是当年传教士献给太子的礼物。”
胤礽可是他亲手带大的,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什么好东西都先紧着他一个人。
而胤礽从小就知道,汗阿玛对他和对别人不一样,他的东西旁的人是没有的,他也从不曾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与兄弟们分享。
在康熙记忆中,这套木制玩具已经是好几年前的玩意儿了,一开始太子特别喜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失去了兴趣。
就算从仓库里找出来也得费些时间,胤礽对弟弟可真是有心了。
胤祐得了新玩具开心得不得了,回头拉着李熹的手,指着桌上的一碟子风干牛肉:“把这个送给太子哥哥,这是小七最喜欢吃的,太子哥哥也一定会喜欢。”
哪有把吃剩下的东西送给太子的道理,既然七阿哥吩咐了,下面的宫女便开始忙碌起来,不一会儿就准备了两个食盒,除了牛肉干还有一些小点心,交给毓庆宫的太监,让他们拿回去给太子尝一尝。
胤祐迫不及待的打开盒子,里面的玩具和七巧板有些类似,只是木块全都是立体的。
康熙坐下来,本想着指点儿子一番。
哪知道人家一坐下来,就全情投入到玩具的世界中,将他这个阿玛当成了空气。
胤祐并不着急摆弄那些积木,而是每一个都拿起来仔细看了看,然后按照形状和大小,将它们分门别类。
堂堂一国之君遭到了幼子的无视,只得转向一边,去陪着太皇太后聊天。
祖孙二人先是聊了聊贵妃和宜妃两位孕妇进来的情况,而后,话题又落回到旁边那个小家伙身上。
康熙说道:“明年开春,老四去了上书房,朕就想着让老五、老六还有这小子,一起开蒙读书。”
太皇太后笑道:“想法是好的,不过恐不好实现。”
“怎么说?”
“你额娘那边舍不得胤祺,德妃娇宠儿子,自然也不舍得胤祚,至于最小的这个,我还想多留他两年。”
康熙听懂了,重点在最后一句:“那便再缓缓。”
胤祐捣腾了半天,谁也没看出他究竟拼了个什么。
康熙回头瞧了一眼,忍不住开口:“你这……”
谁知他儿子头也不抬,只是竖起食指放在唇边,轻轻地“嘘”了一声。
从侧面看,这孩子完完全全就是个粉雕玉琢的包子,脸蛋儿圆嘟嘟的,泛着粉粉嫩嫩的色泽,莹润的嘴唇微微抿着,神情无比专注。
帝王感觉有点管不住自己的手,总想伸过去捏一捏儿子的脸蛋儿。
“阿玛,你看!”
这时候,胤祐终于完成了他的搭建工程。不只是康熙,太皇太后、苏麻喇姑、李熹,屋子里所有奴才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想看看这西洋玩具最终能拼出个啥。
那看起来像是一栋房子,有尖尖的房顶和拱形窗户,房子很特别,明显不是大清的建筑风格,七阿哥这是上哪儿学的?
康熙也有些好奇:“这是什么?”
胤祐也说不上来这是什么,干脆拿起旁边装积木的木盒子,翻转过来,将背面展示给他阿玛看。
那竟是用简易线条勾勒出的一座欧洲城堡。
而胤祐正好用积木完整的还原了这座城堡。
康熙不由得大吃一惊,这玩具当年太子玩了好些年,竟从来没想过背面还有这玄机。


第9章
胤祐仍然坚持每天去乾清宫陪胤禛读书,风雨无阻,比胤禛这个正牌学生还要积极。
康熙给孩子讲课的时间其实不长,他政务繁忙,有时需要面见朝臣,有时需要批阅奏折,有时需要处理宗室事务……
因此,大多数时候,胤禛是一个人在弘德殿的偏殿内学习,要么复习汗阿玛讲过的内容,要么临摹字帖。
这个时候,胤祐就会趁机溜到院子里去玩耍。
他一个人也有无穷无尽的乐趣,看瓢虫在叶子上爬来爬去,数它们身上的斑点,看一群蚂蚁努力搬动超过他们体重许多倍的食物,欣赏院子里那些在秋天盛放的花朵,拾起形状各异的落叶……
这时候,那个名叫赵诚的小太监会一直侍奉在左右,担心他渴了累了饿了,担心他摔着,比李熹还要无微不至。
当然,胤祐最喜欢的就是去找曹寅和纳兰成德。这两个人也很喜欢逗他,总感觉七阿哥和别的皇子不大一样,逗起来格外有意思。
平时,纳兰成德喜欢捎带手教他背诵一些诗词,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锻炼机械记忆的时候,胤祐似乎比别的孩子更加聪慧一些,听过一两遍就能背下来。
但他不喜欢背诵诗词,一心想要练功夫。
既然容若和子清两个人是保护阿玛的御前侍卫,那功夫一定很好。
多背两首唐诗小家伙就有些不耐烦,抱着纳兰的胳膊,用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他:“容若容若,我不要背诗,我要学功夫,我要成为巴图鲁!”
纳兰成德长得极为好看,骨子里透着贵公子的傲气,但因为这些年诸多变故,让他看上去又平添几分阴郁的气质。
他摸了摸胤祐的脑袋,叹了口气:“可巴图鲁也是要读书识字的呀。”
胤祐扬起脑袋看他,好奇地问:“读书识字有什么用呢?”
纳兰沉思片刻,露出个无奈的苦笑,不知是问胤祐,还是问自己:“对呀,读书识字有什么用呢?”
坐在另一边的曹寅瞪了他一眼:“你这话可别让里面那位听到了。”
纳兰便安静的坐在那里,不再说话。
胤祐抬起脑袋左右看看,听不懂他俩的在打什么哑谜。
这时候曹寅不知从哪儿摸出个油纸包,重新勾起了七阿哥的好奇心,小家伙还没看见里面的东西,吸了吸鼻子,已经闻到了香气。
曹寅将油纸包打开来,里面一个一个三角形的面团泛着金黄的色泽,有扑面而来的葱油香味,是胤祐从来没有吃过的食物。
曹寅把油纸包递到他的跟前,哄他:“尝尝。”
胤祐伸出小圆手,还没碰到好吃的,曹寅又把手缩了回去:“有个条件,吃完就认真背诗。”
胤祐单手支着下巴,小大人似的说道:“那……背完诗就学功夫。”
胤祐活学活用,曹寅话音刚落,他也跟对方讲起条件来。
“一言为定!”曹寅重新把油纸包推过去,“快尝尝,酥脆可口,那叫一个香,京城的大人小孩都馋哭了。”
他说话的时候,眉目飞扬,像个在小吃摊前吆喝的老板。
胤祐从里面挑了一块最大的,拿起来却没吃。
曹寅正想说“吃吧吃吧,吃一口就忘不了”,只见小家伙直接转过身去,不由分说把手里的东西递到纳兰的唇边,很认真的望着对方:“容若,你吃!吃完就不要不高兴了。”
“……”
旁边两个大人皆是一愣,没想到一个不满三岁的孩童,感受别人的情绪竟如此敏锐。
纳兰和曹寅对望一眼,又低下头去看胤祐,孩子仰起脑袋看着他,眼睛里盛满了细碎的阳光,纯真的笑容有融化人心的魔力。
他像是受到了某种蛊惑一般,真就张开嘴,就着孩子的小手把那块炸三角含进了嘴里。
“啧啧~~”曹寅在一旁酸溜溜的说道,“七阿哥只喜欢容若,不喜欢子清,好好好,我是多余的,这就走。”
“子清别走!”胤祐站起来,一把搂住他的脖子,也往他嘴里塞了一个:“我也喜欢子清的。”
纳兰脸上可算露出个爽朗的笑意,伸出手,越过胤祐,不轻不重的推了曹寅一把:“你这东西什么时候买的,都不脆了。”
曹寅嘴里也跟着嚼了两下,点点头:“早上入宫的时候路边买的,是不怎么脆了。”
胤祐也正想拿一个尝尝,哪知道曹寅把油纸包一裹,塞进衣服里:“你这么小,肠胃娇弱,还是别吃了。”
胤祐可怜兮兮的举起一根手指,祈求道:“吃一个。”
曹寅摇头:“不行。”
胤祐不死心,抱着曹寅的胳膊撒娇:“一口,就一口。”
曹寅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一口也不行。”
这次,手还没来得及收回去,胤祐张嘴,一口咬住了他的手指。
小家伙眼神奶凶奶凶的,咬着他的手指还用了些力道,随即小舌头舔一舔,这才松开。
曹寅收回手指,看到上面一个小小的牙印。
回头一瞧,七阿哥已经坐在了纳兰腿上,冲他甜甜的笑:“一口,说一口就一口哦。”
纳兰忍不住挠了挠他的下巴:“下次给你带冰糖葫芦。”
这时候,隆科多正巧从旁边走过,看到胤祐又和曹寅、纳兰混在一起,心里难免泛起一丝酸意,非要凑过去逗一逗小外甥。
“七阿哥想吃什么,让御膳房做便是了,还有慈宁宫和承乾宫的小厨房,宫外的东西可要少吃,再说,这也不和规矩,要是被皇上知道了……”
胤祐不喜欢他说话时阴阳怪气的语气,嘟着嘴瞪了他一眼:“你走开!”
隆科多被他这表情萌死了,屈起食指去刮他的鼻子。
胤祐一扭头,将小脸埋进纳兰怀里,给了舅舅一个后脑勺。
曹寅朝隆科多翻了个白眼,没什么好气的说道:“我记得今日是你在南书房当值,这么闲?”
隆科多讨了个没趣,只得怏怏的转身走了。
他就是搞不懂,要说出身包衣的曹家想要早早的依附于某位皇子,以求将来的荣华,还勉强说得过去。
纳兰成德不去巴结他们家大阿哥,反而讨好七阿哥这个没断奶的小娃娃,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胤祐每日在乾清宫过得十分充实,不是有曹寅和纳兰教他背诗练功夫,就是跑到他阿玛的寝殿内去看那把剑。
康熙早就听闻魏珠说过,七阿哥十分喜欢他寝殿的那把剑,擅自取下过好几次。
康熙回想起那把剑的来历,在胤祐出生的前一年,他因为两位皇后先后离世而郁郁寡欢,带着一帮大臣和侍卫,在京城郊外四处游历。
这剑便是在深山之中一处道观得来,剑身镶有七枚铜钉而得名“七星”,剑光清冽,隐隐泛着青色剑气,他和太子都十分喜欢。
道家说七星剑挂在房中能驱邪镇宅,他便将这把剑一直挂在寝殿内,没想到小七也喜欢。
帝王自豪的想,果然胤礽和胤祐都是他的龙种,父子三人连审美都高度一致。
既然胤祐喜欢,康熙便命人将那把剑取下来,摆在桌上,小家伙就不必搭着凳子去取。
胤祐现在和这把七星剑已经能够和谐相处,只要他把手放上去就能看到那个模糊的影子,也能听见小剑灵说话。
“等你再长大一些,我就可以教你一点内功心法。”
“为什么要长大一些。”
小剑灵很不给面子:“至少得等你能站稳一些吧。”
胤祐便换了个问题:“那什么是内功心法?”
“就是通过呼吸吐纳的方式,从万物星辰中吸入灵气。”【百度百科】
胤祐笑眯眯的将手从那把剑上挪开,单方面切断闲聊,这小剑灵大概也是个傻子,总是不说人话,他一个字都听不懂。
胤祐跑到院子里玩了一圈,旁边一棵桂花树开得正盛。他便骑在赵诚的肩膀上折下一枝,准备拿去送给哥哥。
来到弘德殿的偏殿,胤禛却不在,守在那里的太监说:“四阿哥身体不适,皇上已命人将其送回承乾宫。”
胤祐点点头,看着手里香喷喷桂花,想着明天花就该谢了,不如把它送给阿玛。
于是他又拿着那枝亲手摘下的桂花来到南书房。
今日康熙并没有和大臣议事,而是在南书房听课。
南书房的大门是开着的,胤祐扒在门边,探出半个脑袋往里张望。
里面除了他阿玛和子清两人,还有一个胤祐不认识的人。
这个人年龄有些大了,说话的时候带着奇奇怪怪的口音,听在胤祐耳朵里有点像唱戏的腔调。
胤祐觉得很有趣,一直歪着脑袋偷看。
一旁的魏珠轻声唤他:“七阿哥,七阿哥,奴才带您去别处玩吧。”
胤祐竖起一根手指抵在唇边,让他静声。自己却对里面那个高眉深目的老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把头缩回来,小声问魏珠:“那是谁呀?”
“钦天监的南怀仁大人,正在给皇上授课。”
胤祐皱起眉头叹气,真情实感的心疼道:“原来阿玛也要上课呀。”
魏珠被小娃娃的表情逗乐了,却忍住不敢笑。
胤祐又把脑袋探出去偷看,这次却被里面的人抓了个正着。


第10章
南怀仁今天给康熙讲的是一节数学课,桌上摆着几个他自制的几何模型,康熙正看得有趣,冷不防被旁边的人撞了撞胳膊。
康熙抬起头来,曹寅给他使了个眼色,康熙顺着目光望过去,就看到了门后面那双亮闪闪,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
他第一反应就是叫守在门口的魏珠把孩子抱走,想了想却又改变了主意,吩咐曹寅:“你去把七阿哥带过来。”
曹寅走到门边,胤祐双手背在后面,仰着头看他。
小家伙眼睛睁得圆圆的,充满了未知与好奇,双手背在身后,像是藏着什么东西。
曹寅板着脸,本来是存着恶作剧的心思想要吓唬他一下。
可是一对上那张天真无邪的脸,便无论如何也忍不下心。
他伸出手,想牵着胤祐,随即又弯下腰,单手把人抱了起来。
胤祐的手始终藏在身后,曹寅闻到一阵桂花的香气扑面而来,这才留意到比小家伙还高出一截的枝桠。
康熙体恤南怀仁年事已高,加了个课间休息,吩咐宫人准备了些茶果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