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从来没有起这么早过,此时眼睛都睁不开,深一脚浅一脚被太子牵着往前走。
乾清宫正要开始早朝,文武百官陆陆续续进入大殿,他们从侧门进入,直接去往上书房。
太子到书房的时候师傅还没有到,胤祐便大胆的跟了进去。太子开始早读,胤祐便趴在桌上打瞌睡。
这一睡便是半个时辰过去了,卯时之前,师傅便来到书房,准备开始一上午的文化课。
胤祐听见脚步声的时候躲闪不及,又怕师傅凶他,情急之下崛起屁股钻到了书案下面。
胤礽:“……”
品学兼优的太子实在难以理解未来学渣的行为,此时为他授课的师傅汤斌已经进来了,他也只能正襟危坐,装作无事发生,开始上课。
汤斌为官清廉,不驱权贵,体恤民艰,在百姓中颇有威望。他还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康熙是程朱理学的忠实拥护者和推崇着,大为赞赏汤斌的品性与学识。【百度百科】
因此,在张英、李光地等人先后回乡丁忧之后,康熙便任命汤斌为太子的师傅,承担起为太子讲学的重任。
汤师傅上课颇为严厉,太子给他做学生压力可不小,听课的时候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否则一旦后面的提问环节答不上来,汤斌可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
胤祐老老实实的趴在桌子下面,因为紧张,脑门上早就渗出了一层薄汗。
他毕竟是个孩子,好动是他的天性。
可是出于对外面正在授课的这位严师的恐惧,他愣是压抑住了自己的天性,安静的躲在桌子下面,连呼吸都变得轻浅。
“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慰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
胤祐也不知道自己爬了多久,腿已经渐渐有些酸麻,外面的师傅还在抑扬顿挫的讲:“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
说到这里,汤斌才终于停了下来,然后向太子提问:“君之所审者三谓何?”
他年近六旬,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学究,讲课一点也不生动有趣,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听得人直打瞌睡,而且他还要随堂提问,一点准备时间都不给。
幸好太子之前又提前温书,这些内容早上已经看过一遍,能够从容作答。
胤礽稍作准备,正要开口。这时候,躲在桌子下面的胤祐终于支撑不住,手臂一软,整个人结结实实的摔在了地上,腰间悬佩戴的玲珑环佩与地砖相碰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胤礽不由得背脊挺直,额角身出汗啦,心道:“这下完了。”
“师傅……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
他想转移汤斌的注意力,掩护弟弟,但为时已晚,汤斌已然注意到桌子下面另有乾坤,挥手打断,质问太子:“桌下是什么?”
胤祐吓死了,不知如何是好,紧紧地抱住太子的腿不敢吱声。
汤斌一看太子的神色就知道,桌下的动静一定跟他脱不了干系,说不定就是他藏起来的。
太子一向勤勉好学,从不淘气,以前也没未曾出现过这样的状况。
汤斌又词严厉色的说教一番,太子乃国之储君,如今正是潜心进学的重要时期,将来才能为圣上分忧,造福百姓,莫要将心思放在了别处云云……
太子也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羞愧不已,默默地低下了头。
胤祐听到这里比太子更加羞愧,这明明是自己的错,却无端连累太子哥哥挨训,他心里十分过意不去。
平日里,阿玛和额娘、子清和容若,还有乌库玛嬷和苏嬷嬷都教育他要做个有担当的男子汉,自己做的事情要勇于承认,不能让别人来替他受罚。
男子汉的但当让小家伙战胜了对师傅的恐惧,小手掀开桌布从里面爬出来。在里面呆了这么久,手脚都有些发软,费了好大劲才重新站起来。
汤斌看到他探出脑袋的时候也大吃一惊,他本以为太子贪玩,在桌下藏了什么小宠物,没想到出来的竟是个小皇子。
“这……”
太子自知理亏,便从桌子后面走出来,向师傅一揖:“这是我的七弟,胤祐。今早与我一同来到上书房,汤师傅进来之时,他因为害怕,情急之下躲到了书案下面。”
胤祐也站在哥哥身旁,恭恭敬敬的向汤斌躬身一揖:“汤师傅好,师傅别生气,胤祐知错了。”
好好地课堂被他搅和了,不生气才怪,汤斌一言不发站在那里,脸上仍然有怒容。
胤祐害怕他向阿玛告状,自己的小屁股又免不了挨一顿打。
影响太子读书,这或许是屁股挨一顿揍也不一定能解决的问题,说不好还要面壁思过。
胤祐灵机一动,上前一步对着汤斌说道:“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管子·立政》
汤斌一惊,认真的打量起眼前的孩子,七阿哥看起来至多两岁出头的样子,说话时舌头还不大能捋直了,却能一字不差的背出他刚才所讲,也是向太子提问的问题。
胤祐怯生生的看着他,声音也渐渐小了下去,背到这里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再往下没记住。
他抬起头来看向汤斌,发现对方脸上的神色缓和了不少,看向自己时眼神充满了意味不明的情绪。
小家伙便大胆往前迈了一步,又是朝着汤斌一揖:“师傅,今天的事能不能……能不能不要告诉我阿玛?”
汤斌叹了口气,朝门口的方向叹一口气。他在纳兰明珠这样的权臣面前也不曾退让半分,却是拿一个奶娃娃没有办法。
最后只得朝门口方向挥了挥手,太子赶紧让自己的贴身太监小何将胤祐带出去。
这件事情之后,胤祐躲在慈宁宫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当康熙来给太皇太后请安,他都要躲在碧纱橱里避而不见。
直到第三日,阿玛都没有来打他屁股,胤祐觉得汤师傅果然不愧是一代名臣,说话算话,真的没有向阿玛告状。
他正要解除警报,出去看看,康熙便从外间走了进来。
碧纱橱就那么大,父子俩狭路相逢,胤祐怯怯的给阿玛请安,康熙便好整以暇的看着他。
“小七怎么这两日都不来乾清宫了?”
“我……”胤祐眼珠子转了转,“我要陪乌库玛嬷。”
“那阿玛来给乌库玛嬷请安,你怎么总是躲着阿玛?”
胤祐咬了咬下唇,本想找个借口,想起额娘说好孩子不撒谎,最终还是低下了头:“我做错了事……”
康熙冷笑一声:“你以为你在上书房干了什么好事朕不知道?”
上书房毕竟在乾清宫的范围内,各位师傅每日给皇子们教授了什么内容,康熙都一清二楚,更何况某些小捣蛋鬼让师傅又气又怒又惊又喜。
事后,康熙召见汤斌,一来了解一下当时具体情况,二来安抚汤大人两句。
可万万没想到,汤斌竟然反过来替七阿哥求情,盛赞此子聪颖灵慧,才思敏捷,严加管教,悉心培养,将来必有大为。
康熙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在夸他那个除了调皮捣蛋就只会撒娇卖萌的小儿子?
他都已经做好了这孩子天资鲁钝,不学无术的心理准备,将来靠哥哥们照拂的准备,没想到竟然能得到太子恩师如此高的评价。
胤祐听到康熙的话简直犹如五雷轰顶,原来他躲躲藏藏好几天,阿玛早就知道了这件事,竟然没有来打他的屁股,让他担惊受怕了这么久,现在才来。
他往后退了两步,手不自觉的就背到了身后,捂住了自己的小屁股:“小七知道错了……”
认错认得倒是很干脆,但下一次指不定还有什么新的犯错方式在等着。
“你以为朕会打你屁股吗?”
胤祐眼睛一亮:“不打吗?”
“留着,下次再打。”老父亲笑得不怀好意,“这几天看你躲在慈宁宫门都不敢出,想必已经反省过了,这也算是一种惩罚,下次若敢再犯……”
胤祐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保证没有下次了。”
康熙冷哼一声:“成天调皮捣蛋,就该早点把你送去上书房关起来。”
从此以后,送进书房关起来简直成了胤祐的童年阴影,晚上做梦梦到去上书房念书都能半夜吓醒,哭着叫熹姑姑。
不过好歹是敢踏出慈宁宫了,又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了,乾清宫也照常去,只是对再也不敢靠近上书房,连那个方向也不去了。
这天,他又来到乾清宫,发现曹寅和容若都不在,阿玛也难得没有在南书房处理政务。
胤祐转身往昭仁殿跑,却在院子里看到几个承乾宫的太监宫女。
胤祐知道是额娘来了,兴高采烈地就要跑过去,半路却看见梁九功带着两个孩子进了昭仁殿。
那两个孩子胤祐见过,是他的九弟弟胤禟和十弟弟胤。
康熙得了空闲,想起个重要的事情,便命梁九功去把两个不半岁的小儿子抱过来,又让魏珠去承乾宫请皇贵妃。
康熙因为幼年时出过天花,与死神无限接近的经历让他对于天花的防治尤为重视,还专程将天花这一学科从太医院的小儿科单列出来,又在民间遍寻有治痘经验的名医充入太医院,又和外国传教士交流种痘的方法。
于是,就准备从承乾宫把年龄最合适的四阿哥抱去搞人体试验。
皇贵妃一听就急了,儿子多就可以乱来吗?赶紧追到了乾清宫去,一路上都在思考,这其实也是个机会。
太监拦着不让她进,她就说自己这几个月来研读医书,和太医也交流过关于天花的防治,兴许能够帮到皇上。
再加上四阿哥一直哭闹不配合,叫着喊着要额娘,康熙这才让她进了昭仁殿。
进去之后,皇贵妃才发现,果然“孩子没危险的时候爸爸是最危险的”这句话放在几百年前的现在也同样适用。
康熙打算用人的痘痂用水稀释之后让孩子吸入,以此起到免疫作用,并且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挑了个房间进行隔离。
皇贵妃赶紧把他拦下来,给他现编了个民间传说:“臣妾进宫之前曾听一位游医说起过一个现象,说那些挤牛乳的人感染了牛痘之后,就不会感染天花。”
康熙半信半疑,牛痘跟天花那能是一回事吗?但是皇贵妃坚持不让他碰胤禛,威逼利诱都没用,他也真不能把表妹怎么样,这事儿也就暂时搁下了。
没过几日,他便和南怀仁提起这件事,南怀仁思索良久,说道:“臣也听老师提过,在大不列颠岛的乡下,那些挤牛奶的女工,他们也会感染牛痘,并且很少感染天花。”
他的老师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当年在于杨光先的历法之争中大获全胜,被康熙任命为钦天监监正,如今已经去世十多年了,这上哪儿求证去?
不过既然两位他非常尊敬的传教士和皇贵妃都这么说,康熙便招来太医商量,又让他们去民间了解,感染牛痘之后会有什么症状。
一番调研之后,发现人感染了牛痘通常只有轻微不适,并不会危及生命,甚至不用隔离,也就放下心来。
这件事最终是佟庆仪完成,用专门高温和蒸馏过的高度乙醇消毒的刀具和纱布,十字切口很浅,不需要缝合也不需要包扎,孩子的愈合能力很强,几天就好了。
从此以后,夫妻俩合伙来又给四公主、胤祺、胤祚、胤祐和胤禩种了痘。
佟庆仪觉得她和康熙才是真正把夫妻过成了兄弟……兄妹,仔细一想,他们本来就是兄妹。
胤祐偷偷摸摸跟在梁九功身后,看见对方抱着两位弟弟进了里屋,他遍躲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张望,阿玛抱着九弟弟,额娘脱掉了他左边袖子,露出白白胖胖藕节一般的小胳膊,又用什么东西在上面擦了擦,然后,拿出了一把刀。
看到这里,胤祐大惊失色,不明白阿玛和额娘为什么要对年幼的弟弟做这种事,再看弟弟,那么小小的一个,什么也不知道,还在傻乎乎的冲着阿玛笑。
胤祐很生气,立刻冲了进去,因为跑得太急,冲到他们跟前的时候还踉跄一步,差点摔了,是梁九功眼疾手快,扶了他一把。
小家伙义正言辞的冲阿玛和额娘喊:“你们为什么要伤害弟弟,他还那么小,什么也不知道!”
康熙:“……”
皇贵妃:“……”
两个人都没想到,他们竟然养了个如此正义感爆棚的儿子,小家伙把脸鼓成了包子,很显然,气得不轻啊。
皇贵妃手里还拿着刀子,生怕伤到孩子,举起手往后退了一步:“小七,你误会了。”
胤祐不信,他都亲眼看到了:“弟弟那么可爱,犯了什么错,阿玛不能原谅他吗?”
帝王被儿子质问,一脸无辜:“弟弟没有犯错,阿玛也没有要惩罚他。”
这事儿解释不清楚,康熙瞪了梁九功一眼:“还不快把七阿哥带出去!”
“不要不要,你们不能拿刀子割弟弟的手臂!”
胤祐生怕自己走了,弟弟们会受到伤害,拼了命的拦在胤禟跟前。胤禟还是个啥也不懂的奶娃娃,只觉得哥哥的辫子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效果堪比逗猫棒,伸手就拽了一把。
胤祐猝不及防往后倒去,捂着头“哎哟”一声,脚底又绊了一下,这次是他阿玛腾出手来一把将他捞住才没有摔倒。
康熙无声的叹了口气,小东西进屋才多一会儿,就差点摔了两回,还信誓旦旦的要保护弟弟,这儿子怎么看都像是不太聪明的样子,可偏偏汤斌、高士奇这样的文史大家都夸他聪明。
胤祐转过身来,看到胤禟正留着口水冲他傻笑,胤祐立刻摸了摸他的小脸,温柔的说道:“九弟别怕,七哥会保护你的。”
康熙看着儿子,又想:“懂得孝敬长辈,关爱幼弟,对谁都是一片赤诚,勇敢、正义、有担当,他就算真是个傻子,朕也能让他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傻子。”
皇贵妃在一旁快笑死了,非但没觉得自己儿子傻,反而觉得他可太棒了。
她蹲下来对胤祐说道:“阿玛和额娘没有要伤害弟弟,我们只是想要帮助弟弟。”
胤祐不解:“怎么帮?”
皇贵妃给他打了个比喻:“胤祐《孙行者大闹天宫》的时候觉得齐天大圣厉不厉害?”
“厉害!”
“那额娘往弟弟身体里放一个孙悟空,以后那个会让弟弟生病的‘妖怪’就不敢靠近弟弟了。”
胤祐睁着灵动的大眼睛,将信将疑:“真的吗?”
“不信你就脱掉衣服自己看看,你手臂上额娘也放了一个齐天大圣。”
胤祐一向是个行动派,一听额娘这么说,立刻脱了衣服去看自己的胳膊,发现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小的印记,这才相信了额娘说的话。
万寿节不久,乾西四所那边四阿哥的院子也收拾好了,胤禛即将搬出承乾宫,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虽然已经做了好些日子的思想工作,但当这一天即将来临的时候,他的心情仍然十分复杂。
毕竟是自己养了好几年的孩子,皇贵妃也很舍不得他,但这是康熙的意思,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应该独立了。
再者,按照规矩,胤禛早就应该搬出去了,让他多留了半年也是考虑到他们母子、兄弟情深。
胤禛搬走的前一天,皇贵妃将胤祐从慈宁宫接回来,又亲自去小厨房做了几个孩子们爱吃的菜,就等着胤禛下学回来母子三人好好聚一聚。
哪曾想,左等右等,天都快黑了,连个人影也没见着。
皇贵妃担心孩子,赶紧命人出去沿着往乾清宫的方向去找。
太监还没走出承乾宫的大门,胤禛就回来了,脸上惶然的神情把皇贵妃吓了一跳,再去看他身后跟着的苏培盛和几个小太监,个个都低着头,噤若寒蝉。


第29章
胤祐一直是个共情能力很强的孩子, 尤其能感知别人的情绪变化。
在看到胤禛的第一眼,胤祐就发现哥哥现在的心情很糟糕,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的哥哥, 伤心、慌乱、无措。
小家伙已经有些慌了, 在皇贵妃还没弄清楚什么状况的时候, 他已经迈开小短腿朝着哥哥的方向奔了过去。
胤禛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 以他汗阿玛的话说就是:“老四并非所有皇子里面最聪明的, 但却是最叫人捉摸不透的。”
胤禛虽然看起来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平日除了在胤祐这个弟弟跟前会露出小孩子的一面, 甚至在阿玛和额娘面前也像个小大人似的。
他最喜欢弟弟了, 每次看到弟弟笑着向他跑过来的时候, 他都会热情的张开双臂,稳稳地接住他。
可是今天, 胤祐都已经跑到了他的跟前,他的双臂仍然垂在身体两侧, 并没有要抬起来拥抱弟弟的打算, 甚至没有看弟弟一眼。
但胤祐还是扑上去紧紧地抱住了他, 小手笨拙的捧着他的脸:“哥哥你要哭了吗?是不是上书房的师傅凶你了?”
胤禛无声的摇了摇头。
胤祐又问:“那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你说出来, 小七哄你开心。”
胤禛转过头来看着他,然后冲他笑了笑:“哥哥没有不开心。”
皇贵妃走到他的跟前,蹲下身来, 看着他眼睛里涌动的泪水,却倔强着不肯掉下来, 嘴唇都咬出了牙印, 也不肯吱一声。
“唉……”老母亲叹口气, 家庭主妇的烦恼就是成天都在为成长中的烦恼操碎了心。
他摸了摸胤禛的头:“来吧, 告诉额娘,是不是不想搬去阿哥所那边,还是遇到了别的什么事情?”
胤禛点点头:“嗯,不想搬去阿哥所,也不想跟额娘和弟弟分开。”
胤禛毕竟是个孩子,他在极力隐忍自己的情绪,但这又怎么能逃得过皇贵妃这个大人的眼睛,孩子毕竟是她一手养大的,是个什么个性,她比谁都清楚。
此时,站在胤禛身后的苏培盛实在不忍心,于是大胆的站了出来:“娘娘……”
“我饿了!”胤禛忽然打断苏培盛,大声问胤祐,“小七饿不饿?听说额娘做了好多好吃的。”
皇贵妃摸了摸两个儿子的后脑勺:“快去洗手!”
胤禛心里装着事,还要故作镇定,但他不愿意说,现在逼问他也问不出个结果。
时辰也不早了,先让孩子把饭吃了。
母子三人围坐在一起涌了晚膳,饭桌上胤禛还主动拿过勺子给弟弟喂饭,胤祐很听话,也不挑食,额娘做的什么菜他都很喜欢,递到嘴边的食物来者不拒。
兄弟俩还是像往常那么好,不过一会儿,胤禛就笑了起来,仿佛刚才的不开心已经早已经烟消云散。
但只有皇贵妃这个做母亲的才知道,他只是把不开心都装进了心里,情绪仍然很低落。
用过晚膳,胤禛说要回房,胤祐亦步亦趋的跟着。
其实小家伙跟额娘一样,也感受得到哥哥笑容掩饰下的低落情绪,想要一直陪着,让他开心起来。
胤禛牵着弟弟回到自己住的屋子,没有让任何伺候的宫人进来,也没有点灯,就那么抱着他坐在床边。
承乾宫现在只有皇贵妃一个主位居住,之前别的小主后来都陆陆续续升了妃位,搬去了别的后宫,成为一宫主位,暂时也没有别的人搬进来。
院子里很安静,屋子里就显得更安静,百福摇着尾巴趴在胤禛的门口,仿佛也感受到了小主人的不开心。
皇贵妃想了想,让白露去把苏培盛叫来前殿,问道:“今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苏培盛一向是个谨慎的人,也正因为如此皇上和皇贵妃才放心将他放在四阿哥身旁贴身伺候。
今天的事情发生得很蹊跷,讲肯定是要跟主子讲的,但问题在于怎么讲。
就是这犹豫的片刻工夫,外面就想起了太监的通传:“皇上驾到!”
屋子里,胤禛自己摸索着去桌旁点了盏蜡烛,又回到床边紧紧地搂着弟弟,仿佛怀里的小家伙就是他此时此刻唯一的依靠。
胤祐很乖,知道哥哥现在心情很差,不想说话只想安静的抱着他,他也就乖乖地坐在那里,回抱住哥哥。
外面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桌上一灯如豆,附近的物品都只看得见一个大致的轮廓,远一些的角落隐藏在黑暗中,看不真切。
“小七。”胤禛轻轻地叫了一声弟弟。
小家伙在他耳边秒回:“哥哥,我在。”
胤禛问他:“天黑了,怕不怕?”
胤祐摇头,想了想,哥哥可能看不见,又答道:“有哥哥在,我不怕!”
胤禛却忽然说道:“可能……我不是你的哥哥。”
胤祐:“!!!”
康熙今日来承乾宫是有重要的是和皇贵妃商量,一进屋就说道:“朕想了想,现在看来连太子幼时都曾感染过天花,但是从老四开始,后面几个小的都安然无恙,足以证明种牛痘的方式可行。”
皇贵妃听得有点心不在焉,牛痘就是牛的天花,和人的天花具有相同抗原性质,安全可靠。
这方法本是几十年后在英国首次被发现,并且应用到人身上,他们这就算小小的作了个弊,当然可行。
她心里还记挂着胤禛的事情,也就随口应了一声。
康熙接着说道:“朕准备让精通医术的法兰西传教士洪若翰和太医院天花科的太医一起,将这个方法在民间推行。”
皇贵妃点点头:“造福百姓,是好事啊。”
她本来应该说两句奉承话,夸一夸皇上仁德,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真是大清子民的福分。但是她现在真没有那个心情。
“到时候,你跟朕一道,将操作方法同他们讲一讲。”
“嗯?”皇贵妃回过神来,“这不太好吧,臣妾毕竟是后宫……”
康熙摆了摆手:“无妨,有朕在场你不必担心。”
皇贵妃点点头,也没说什么。
康熙似乎这才注意到她有心事,又看到旁边的苏培盛,却没看到胤禛,便问了一句:“老四呢?”
“带着小七回屋去了。”说到这里皇贵妃又皱起了眉头,“刚才回来就不对劲,眼睛红红的,看那样是哭过一场才进来的。”
康熙也有点惊讶,老四那孩子看着平时不言不语的,竟然也有这么情绪化的时候,遂问道:“发生了何时??”
皇贵妃轻轻摇头,表示自己正在了解情况,这不您老人家就来打岔了吗?
康熙又去看苏培盛,别人或许不知道,但他是胤禛的贴身太监,肯定知道:“你说!”
苏培盛看看皇贵妃,再看看皇上。在心里迅速衡量了一番,然后跪在了康熙跟前:“今日上书房下学,回来的路上,四阿哥无意间听到两名路过的小太监嚼舌根。”
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抬头看了皇贵妃一眼。康熙不耐烦的追问道:“嚼什么舌根?”
“说宫里谁不知道,四阿哥的生母不是皇贵妃而是德妃娘娘,搬去阿哥所之后,皇贵妃有七阿哥,德妃娘娘有六阿哥,往后,他就只有一个人了。”
康熙:“!!!”
皇贵妃:“……”
那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暗了,那两个人距离胤禛还有些距离,说完就拐进了旁边的角门,他们就只听到这么一句。
苏培盛接着说道:“四阿哥听完怔愣了许久,又在承乾宫外坐了一会儿,随后吩咐奴才们什么也不许讲,这才进了院子。”
康熙震惊于后宫之中竟然有人搬弄这样的是非,众所周知,他对大大小小的宫妃或许没那么重视,高兴了宠着,不高兴了晾着。
但身为父亲,他对孩子们却尤为重视。或许兄弟之间相比较而言,有更加偏爱的,但总的来说除了太子,其他人大差不差。
是谁这么大胆,认为他能容忍她们利用皇子在后宫兴风作浪。
帝王生性多疑,最忌讳别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情,立即叫梁九功,派人彻查此事,务必把两个太监揪出来。
皇贵妃第一反应就是冲出屋外去找两个孩子,康熙吩咐完梁九功,也跟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