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也是很有才的一个皇帝,应州之役中他用“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为政期间荒淫无道,但是仍时常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只是他的这份才干却不是一个皇帝该有的,也不是臣子们想要看到的,可以说,若是他不是皇帝,而是一个将军,或许青史之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称赞为名将的言语,可惜他是皇帝,所以注定了被抨击不务正业。
正德年间其实也是明朝的一个转折期,国力衰微,士绅开始吞并土地,官商开始横行,贪污*层出不穷,文贵武贱也出现了苗头,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不至于朝廷亡乱,如果他能稍稍多用一点心,有孝宗的制节谨度,则为明君。
可历史不会给他机会,那些妄图把持朝政的人也不会给他机会,最终的结果就是,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崩驾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于此同时也给无数的野史留下了很多的悬疑,因为在这之前,朱厚照虽然没有儿子,身体却一直很好,莫名的却因为一次落水,一个小小的感冒发烧,就突然丧身,让很多人怀疑的眼光放到了那些内阁首辅的身上,再加上这些人后来恭迎嘉靖的态度,让无数人对他们所谓的清正,作为的刚烈风骨产生的怀疑,或许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文人开始堕落了。
不管怎么样,从我们后人的角度来看,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即使有什么荒唐事儿,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却都还算是不错,细细品味,总能感觉到那一些荒唐的建议中,调侃朝臣的意味,甚至有些还有些故意的痕迹。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从他这些手笔就能看出,这个皇帝,其实很有些手腕,不管怎么折腾,似乎这大势从来都捏在自己的手里,所谓的妇人之仁,更是从未看到过,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或许他太年轻,或许是太孤单,他总是用一个个的闹剧来让整个场面热闹起来,这样带着一种惯性,一种病态的思维掌控着这个帝国,这才是他最终英年早逝的真正缘由。
或许他也曾怀疑过那些文官,或许也知道这些人心里的打算,只是他或许真的对生命已经没有了留恋,在最后时刻,用最镇静的方式留下了最后的遗言,孤独的离开了这个让他感觉无趣的世界。
王大宝是可怜这个皇帝的,看了太多太多野史,看了太多太多所谓的密档,他很清楚的感觉到,这个皇帝在父亲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幸福,怎么样的快乐,怎么样的孝顺,可是当他猛地失去那被他当做永远不会倒塌的大山的时候,那种惶恐,那种孤独,那种茫然失措,又是那么的凄凉,那么的无助,那个时候的他,甚至还没有开始跟着父亲学习上朝,这样的一个小皇帝,他能相信谁?能怎么办?或许那时候宦官当权就是这样特殊情况下无奈的选择了,更不用说在他的生活中,宦官,就像是亲人一样值得信赖,他的父亲就是靠着那些宦官宫女保住了命,等来了转机,他就是从小被这些人服侍着长大,总比那些朝臣更值得信赖。
王大宝叹息着,这就是从小身处深宫的悲哀。

第89章

很多人不喜欢明朝,认为这个朝代产生了太多奇葩的皇帝,可是我们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奇葩皇帝,或许对于皇帝这个职务不是太尽职,却好歹也算是做到了一点,那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先遗训从未违背。
另外从历朝历代对战草原民族的战绩上来讲,这个王朝也值得赞许,是少数几个在对外战争中,占有优势的国家,即使最后灭亡,也是灭亡在国内起义中,英宗年间虽有土木堡之败,却也有正德年间的战胜作为弥补,曾孙子很给他长脸,有没有!所以明朝也算是一个战斗力强的朝代了。
这样的朝代,王大宝觉得自己去拯救是绝对值得的,是他必不可少的责任,只是他对于政治实在是不热衷,也没有那么多的脑细胞去和这些政治人物周旋,所以他能做的就是直接走我们的特色战略,农村包围城市,从基数最大的百姓开始改变。
至于优先照顾边军?这倒是没那么必要了,别看正德有些不着调,可是既然他都能自己当将军打仗去了,那么怎么想都能知道,这朝廷里的人就是这在想苛刻也不成了,总不能自己找死吧,这明朝可没有不杀士大夫的说法,所以这一段时期,或许是明朝中后期里头,边军日子最好过的时候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那些兵将们对这个胡闹皇帝才那么的忠心,为他破灭了一个又一个不稳定因素,连宗室叛乱都没能给这个帝国造成什么大的损失。
王大宝很没心没肺的将正德可能是死于非命这个问题给直接抛到了脑后,反正他一来不是太医,二来不想当官,三来和嘉靖也没什么仇怨,所以朝廷的这些事儿和他有什么关系?
带着高产的种子开始在四下里走动,找了几个相对田地比较集中的平原地带,开始他的种植之旅,也不用多,一个地方置办上十来亩地,用不了多少银子,就凭着这四五处的地方,等到丰收的时候,那影响力,就足够让周边的人都跟着种植,而在后面就不用说了,这大片的土地种下了,未来传播到各处的时间还会长吗?
倒是这其他粮食反而可能涨价了,这也是他在几个位面穿越之后得来的结论,因为这些高产作物,总有那么开始的几年里,为了追求产量,追求饱腹和卖种子的利润,很多人家放弃种植别的,专门盯着这高产的东西,如此一来,原本种植的东西自然就少了很多,甚至有些极端的,连着水田都改成了旱地种植,让人大大的吃惊了一把,最终除了番薯,土豆,冬小麦之外,其他的粮食因为总量减少的缘故,价格直接上扬了将近一倍。
弄得穷苦人家吃米的机会越发的少了,到王大宝带去了高产的稻种才算是重新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上,即使这高产的稻种不是什么杂交到没有种子的那种万斤高产,可也是将近三千斤的数量,足够让米价下跌,也足够让所有人喜笑颜开。
人们常说谷贱伤农,可是在一条鞭法还没有实施的时候,这时候交纳税赋都是实物,如此一来上缴的自然也是地里的作物,那么即使粮食价格再低,最起码在高产的支撑下,这种地的人吃饭问题是绝对能解决的,只要有饭吃,还有什么过不去的?没有衣服穿?自己织布,或者直接以物换物就是了,唯一要买的或许就是盐,肉这样的东西,不过再便宜这米价也不可能不花钱不是,总能卖出去一点银子,那样的话,买盐应该还是够的,另外有了多多的米,那米糠自然也就能养鸡了,有了这鸡,自然也有了鸡蛋,如此一来,荤腥也能有了,所以王大宝对于谷贱伤农的事儿,看的很淡,就是一文钱一斤,这高产还缩短了种植时间的作物,就能让这些农人混上温饱甚至有余钱了。
真正吃亏的或许也就是那些粮商,还有那些往年靠着将公仓卖空换好处的贪官污吏了。反正农民总不会太吃亏,甚至因为这个高产,很可能让这些人家开始有人翻身。还有些因为自家田地种植的够吃了,或许还会退了租,不在当佃户,如此一来,王大宝想也许大户们看看产量,再看看那逐渐少起来的佃户,也会相应的减少租子,变相的将这个国家的土地利益又为百姓争取了几分。
真是殊途同归,他想到自己在卫所做的事儿,越发觉得这高产粮食影响国家不是一星半点。你想啊,要是这些士绅们将追求利益的眼光从土地上移开,那么是不是这土地兼并的事儿也会少一些?不兼并土地了,吃饱饭的人多了,粮食不用担心不够吃了,如此一来,将来农民起义的时间会不会往后推?
在一个,土地收入少了,那么什么来钱快?自然是海上贸易,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的士绅在偷偷的进行海上交易了,虽然还没有到后期什么假冒倭寇的地步,可是既然已经开始了,那么在利益的推动下,他们会不会加快?
而加快了进度之后,总有新兴的士绅阶层没能搭上船的,不像原本历史上那样,一点点渗透,随后大家裹成了一团,外人无法打破利益结盟,甚至连心照不宣都不可能有,如此一来,他们怎么肯罢休?争执之下,最能解决的方案是什么?自然是开放海岸,让船自由出海,大家都能挣钱,这才公平,而能出海了,那么市舶司还能少税赋?
你说不可能?禁海是祖宗规矩?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什么祖宗规矩不能破?就是真不能破,那些文人别的本事没有,这钻空子,找文字漏洞的本事总是有的,到时候还怕没戏?对此王大宝觉得,根本就不用担心这些,自有人去奋斗终身的。
而他要做的,就是加快这个进程而已,只要这个过程加快了,让他们没有反应的时间,那么一切就会在大势上顺着他的思路走了,至于怎么加快?这个很简单,一来是土地产出大大的超出所有人的预料,让土地利益减小,让粮食问题彻底不成问题,二来是加大海外利益的诱惑,让更多的人在短时间里都知道这上头的庞大利益,并且将一些人家偷偷摸摸干的海贸的事儿戳穿,让他们享受一下什么叫做羡慕妒忌恨,鼓舞人不甘心,不乐意,想要分一杯羹。
第一个已经在做了,第二个更简单,他开始大肆卖出那些精美的西洋物品就成。这个他的成本更低,简直就是太容易,太挣钱才对。
至于他往现代贩运的东西,在明朝他还缺这个?除了乱七八糟的古董,还有什么野味,野菜,中药材,就是纸都能卖个好价钱,纯手工的宣纸啊,还是各种产地不一样的独特品种,很多现代几乎绝迹,失传了工艺的纸张,能卖多少钱?弄上一本自己抄录的,这个时代常见的,所谓的工艺秘方,估计到现代都能直接拍卖出一二百万来。他还愁个啥?
王大宝新到一个位面,一开始总是忙乎,不过只要过上一年半载,立马又开始悠闲起来,这都几乎要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了,或许是他已经做熟悉了这一个流程的关系,这不是,正德年间,相对还算是太平盛世一般的光景下,王大宝不过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放手了,那一片片相连的田地,满满的绿色,已经可是看到的收获,就是最大的证明。
至于什么恶霸,什么劣绅,别人或者会担心,会有被欺负的危险,可是王大宝顶着道士的身份,用道尊的名头,用上天赐予的借口,再加上自己治病的手段赢来的美名,已经足够应付头一年的危险了,没有谁会不顾及神明,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封建迷信的环境中,也没有谁会随意得罪一个医术精湛的大夫,在这个生病治病不是太靠谱的年代。
至于一年之后?那个时候,这些高产的种子已经遍布的极其广泛了,这样的情况下,用少量银钱就能买到的东西还值得人用些见不得人的手段?赔了名声可不是那么容易挽回的,士大夫人家,士绅人家,都不愿在自家祖地没有了好名声,让祖坟抹黑。
所以王大宝才能这么容易的在各个位面如此痛快和顺利,只是这一次遇上了不一样的事儿。
“这就是那个很神奇,说是天上来的神种?那你是神仙不?”
能告诉他这是哪家的小白不?明明看着二十多岁的样子,可是怎么问出来的话,这么秀逗?是不是神仙,人家能直接告诉你?还是你问了,人家一定要说实话?不怕让人拐了去卖了还给人数钱?还有,你能不凑那么近吗?两个大男人,这么近真的好吗?

第90章

这人是谁?也许有些想象力丰富的人已经感觉出来了,除了那个精神力旺盛,最喜欢热闹,没事儿还到处跑的正德还能是谁?虽然他没有说自己是皇帝,可是自报家门什么朱寿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好不,人家王大宝可是看过了这家伙生平才过来的,能不知道这个假名?
当然既然人家不那自己当皇帝,他也不会傻傻的高呼万岁什么的给自己添乱,索性装糊涂和这家伙瞎扯,你还别说,这瞎扯还是很有用的,最起码关系处的不错,在正德一门心思在这里观看高产作物收割,有心计算正确产量的一个月里,这两个居然成了不错的朋友,不用牵扯政治就能改变一个皇帝的思想,这对于王大宝来说绝对是个很有诱惑力的事儿,他琢磨来琢磨去,最终还是当了一回说书人,一会儿一个故事,一会儿一个游记说给这个最喜好游玩的皇帝听,从这些故事里让正德从正常百姓的角度去听,去感受那些民生百态,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可是看着这个被人认为最不着调的皇帝时不时闪过的神思,他就知道,好歹也算是让他多了几分见识,多了解了一些宫里,或者是外头不容易知道的事情。
比如这土地兼并的根子,是因为举人开始就不用交税,而如今这粮食要是高产了之后,即使兼并也不会在近期影响到百姓生计的事儿。
比如这海外那些西洋玩意在这边的价格和产地比,是个什么样的差价,以及这边的寻常东西卖到海外能挣的价格比例,这让这个从不缺钱的皇帝都感觉眼红,更不用说那些明显如今只有土人,没有国家,还盛产黄金的荒芜土地了,别说是皇帝,就是后头跟着的那些人,一个个也听得傻了眼,满眼都是贪婪的神色,就差没有流口水了。
王大宝知道这些人估计没法子保密,或许没多久,朝中有些权势的人就都能知道自己说的这些,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若是整个朝廷的大臣们都一心开疆拓土,抢黄金,抢土地去了,那这个国家还用愁武力不盛?为了更好的引他们上钩,王大宝甚至还拿出了自己手工绘制的世界地图,将那些产黄金,产香料的地方一个个都画了出来,给大家看,按照他的说法就是,他一个道士,不需要这么多钱,这就送给有缘人,若是这些东西最终都是由自己同胞得了,能让自己的同胞过得好,那也就值了。
多高尚的品格,这身份忽悠人真是太方便了。至于说他们不信?这个更没有可能,因为王大宝说了,这高产的种子就是他从这些地方弄来进行改良了之后变成的,这样一来,有了实证,你说他们能不信?
除了这些,王大宝还干了一件足可以让某个王爷世子掐死他的事儿,那就是在正德期期艾艾的像他讨教房事问题和子嗣问题的时候给与了相当有利的指点。
正德没有孩子,这个是他死后皇位旁落的最大原因,而为什么没有孩子?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这小子性子急,新纳了妃子,三五个月没有身孕,他立马就觉得人家不易生养,立马放弃了,重新再来过,这样一来,你说怀孕的几率能有多少?第二这小子喜好年纪小的,十三四岁刚进宫的那种青涩的小丫头,这样的丫头自己都没有发育好,怀孕几率又是多少?就是幸运的怀上了,那流产,一尸两命的几率也一并上去了,这样一来,能留下几个孩子?就是有了孩子,生了下来,多半也是早产,十有*活不过一两岁,可不就是和没有一样嘛。第三,这家伙喜欢玩,常常不在宫里,这样一来,有多少时间和后妃们相处?这有限的时间里,还你挣我夺,用点阴私手段什么的,你说还能有孩子?
知道了情况之后,王大宝给与了几个很直接的方案,第一,将侍寝的后妃全部定位在十七岁以上,没有流产过的,身体好的那些个,这样一来,母体身体健康绝对是能能保证了。第二就是让敬事房的太监将所有后妃的小日子给记清楚,按照他给的最利于怀孕的时间排日子,一个连着三天,让正德同学努力,第三,凡是怀孕的,直接送到太后那边去,让太后之类的长辈直接派人照顾,还要有专门负责的太医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按照王大宝的想头,如此一来,即使再不济,也不至于一个孩子都没有,毕竟人家正德的后宫其实也不是没有过孩子,只是没能站住了而已,所以人家正德的生育能力还是有的,不是不孕不育证,只要这个没病,那安排好了还怕没有儿子?人家宋仁宗,一天到晚生闺女,身体差的几乎天天吃药了不也有儿子?只是一样没有站住了,让旁支抢了位置而已,和正德那简直就是难兄难弟一样的存在,所以他感觉有了他的指点,这小子绝对能比宋仁宗幸运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看完收获,正德同学带着他亲自起获的一些粮食,高高兴兴回到宫里,起了兴致要亲自种地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后宫接二连三的有了孩子的哭声,皇帝就是牛啊,后妃就是多啊,这才一年,居然就蹦出来了四个孩子,还是两男两女,还有五个目前怀孕中,你说说这效率是怎么样的高!
也许是有了孩子,当了爹,也许是种地让正德变相的磨了磨性子,再或者是王大宝的话,故事,游记起了作用,反正在那一次之后,正德皇帝出门的事儿似乎一下子少了起来。
按理说这样一来,那些大臣们该高兴了吧,该兴奋的放炮仗了吧,可这事儿也怪了,到了这个份上,那些大臣对于正德皇帝总喜欢微服私访的事儿似乎又不在意了,你说这正德和那些大臣是不是有点两个孩子闹脾气的架势?
其实吧,这事儿说起来人家大臣那是心灰之后又看到了别的希望了,以前他们一天到晚拦着正德有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正德没儿子啊,这没儿子就是没有继承人,你丫的都没儿子还瞎跑啥?赶紧生孩子去。你不急,咱们还着急呢,选旁支,也不是所有人都说的拢的,到时候吵架也挺费神的。顺顺当当的捧个皇子多好啊!
等正德有了儿子!大臣们那是真的松了一口气啊,总算是继承人有了,你爱跑就跑吧,咱们没把你教导好,还不能教导皇子去?两个呢,还有几个在肚子里当备胎,总有一个能让咱们教导成明君的,至于你,大家已经不抱希望了,该干嘛干嘛去吧。顺带朝中那么多的老家伙,一个个都开始防着别人了,嘿,你老小子好像和二皇子生母娘家那个谁谁谁有点关系啊!别以为我不知道,这长子可是我们这边的,还有那个谁谁谁,他家那个一表三千里的亲戚家的闺女也怀上了?这要是生个儿子,可就又多了个竞争的,要防好了。
领头的几个老头对上了,你说他们还有功夫对着正德唠叨?老头自己都差点打起来,哪还有那个精力,正巧,人家正德不出去玩了,就在宫里整了快土地,没事儿玩种田了,这样一来,老臣们彻底放手了,只要不随便出去溜达,其他的他们就权当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啊,这一段时间朝廷那是难得平静了下来,大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意思。
王大宝看着这样的朝廷,莫名感觉有点想笑,有点期待起未来的日子了,没有了那个刻薄寡恩,喜好道家,却又手段高超的嘉靖皇帝,他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可是最起码所谓的大礼仪之争是不会有了,最起码正德后宫的那些女子们不用担心被折磨死了。
正德皇帝的儿子,即使再不济,应该也不会没事儿就修道什么的,毕竟喜好道家的嘉靖那是家庭环境造成的,他亲爹就是半个道士,而正德?那就是个孙猴子,这样的爹影响下,能成什么样真是不好说。
而儿子多了,选择多了,想来最不济也能有个守成的本事,兄弟中斗争出来的皇帝,手段能缺?朝臣是绝对管的住的,性子也绝对不会弱,要是再继承几分正德武事上的天分,害怕倭寇打过来不出手?
所以啊,王大宝感觉,正德有了儿子,还是好几个儿子,那绝对是对于大明来说最好的事儿了,那才是正经的□□,太宗,宣宗,英宗的直系子孙,流传着英勇血脉的子孙。
有了这么一个影响,王大宝感觉似乎这时空积分一下子上涨了好大的一截,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果然还是从上层改变历史,最容易,也最合算啊,只是这样没架子,不用担心随时砍头的皇帝又能有几个呢!还是不能奢求啊!

第91章

明明是最想不引人注意的时候,王大宝引起了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在最不想和朝政牵扯的时候,却和最大的皇帝牵扯颇深。而他以为会持续很久的位面扩展高产的作物的事儿,也因此加快了速度,因为皇帝的关注,自然也引起了无数大佬们的关注,这个时候的士绅大臣们虽然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利益,可是多半还保留着想要尽忠国事,想要得到百信爱戴,青史留名的想法的,这样的大臣对于能让百姓吃饱,能让国家粮食收入增加,翻番,甚至是储备也一并足用还是很有些期待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王大宝一个道士,不可能和他们争夺朝堂上的权利,又没有明显要带坏皇帝去玩道家学说的意思,他们也就乐的当好人,给王大宝的种田事业多开几个后门什么的,甚至心照不宣的觉得,若是能帮着王大宝把这事儿搞好了,那就是彻底断了王大宝和皇帝关系再一次加深的可能,在他们看来,有太监跟他们抢夺皇帝的注意力和宠信已经和讨厌了,自然是不想在多上一个势力加入的,这样一来,让他们自己代替皇帝,成为王大宝的后台,帮着办事儿,绝对是隔绝王大宝和皇帝之间联络的最有利的方式,还做的绝对的漂亮,说道任何地方去那都是他们大度,有涵养,有礼贤下士,辅助农事的好名头,怎么会不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