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在那些武官们听来或许有些不以为然,可是心底未必没有自得的,感觉自己干的事儿积德还赚口碑,心下没有不满意的,这些武官虽然性子粗鲁的多些,可是越是这样的人,性子越是直接,好坏都在脸上,不会给人下什么阴招,既然已经是想好了,要对着这个神物一般的种子慎重对待,生怕触怒了神明,将来这种子在自己的田地里长不出来那样的产量,自然一手一脚的做事儿都想当的上心,连着往日常有的克扣分量的事儿,也少了好些,倒是真的难得公道了一回。一时间这卫所附近到处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气氛。
麦子卖了之后,王大宝已经可以预见,这周边十里八乡的估计又是一阵起屋子,娶媳妇的热潮到来,心下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些时日,只怕是让他算吉时吉日,合八字的要多上好几倍,可不想这事儿还没有开始,送礼的人到是先来了,也不单单是他这里,那总旗,百户,甚至是千户家,难得的在这不年不节的时候,受到了下头送来的各色的礼物,虽然都只是一些山野之物,却真的是全心全意的很,没有任何的敷衍。
前头也说了,各家都感觉这在大家都吃不饱的时候,能冒出来一个王真人,能有这高产的种子,那是老君的慈悲,是王真人的仁善,大家伙儿如今彻底安心了之后,自然是想要来感激一二的,只是这毕竟是道观,是出家人,他们不知道送什么好,所以最后给的都是山里的东西,都是亲自去采了来的货色,虽然不一定值钱,却是最能代表他们心意的东西,这让王大宝很是感动。
而给上头军官们送的礼或许看着值钱些,可是这里头的含义却又不一样,这是感激他们这一次公平收购,没有强行征收的感激,将原本应当的事儿看做开恩,这在王大宝看来,那是相当的悲哀,可是不管是农人军户们,还是上头的军官们却一个个都感觉理所当然,甚至那些军官还觉得这些人还算是懂道理,知道自家对他们好。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等级阶层隔阂是个什么样的冷漠状态。当然这不是王大宝能管的。
王大宝如今感到心酸,欣慰又好笑的是,他那大殿之中的功德箱里,猛地在几日内,香火钱多了足足有十倍,不用说,这些老实人们再用他们认为最对的方式,感激那无处可寻的老君,玉帝,王大宝拿着那些个铜板,忍不住想到,难道说自己如今这是属于代神仙施惠了?或者说自己猛地这档次又上去了?
这也就是想想罢了,这时候的人可都是有神论者,这些实在是没法解释,也无处可解释,他索性就入乡随俗的好,倒是那学堂的事儿,他真的感觉高兴的不行,这些农人有了点钱,能想到让孩子们认字,那就是天大的进步,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虽然因为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孩子,也是家中的劳力之一,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他不可能真的让这些孩子脱离家庭劳动,全心全意的上学,也因为那些孩子没可能科举,所以对于学习的展望,理想实在是太低,低的他都不忍言,可也因为这样,他倒是不用讲自己束缚在这里当个夫子了,三天一次,又能兼顾自己的事儿,又能让这些孩子有个识字的机会,已经是足够两全其美了,唯一的遗憾是,这地方重男轻女,或者是说这千百年来重男轻女已经成为了习惯,穷人家会给家中男丁一个机会识字,却不会将这样的机会给那些女孩子。
好在王大宝早已经习惯了这些古代风俗,知道这不是自己能改变的,所以很有些随波逐流,只是暗地里引导一下孩子们回家后将学到的东西讲给家人听,让家人也能得些益处,算是自己尽力了。
第87章
经过了这么多的位面穿越,王大宝对于蝴蝶效应这个词已经有了很直观很深刻的认识,就像是他在民国那样,不过是在从德国回来的路上那么一番言论,居然直接就炮灰了某大炮的执政可能,甚至那个政党也受到了影响,直接一分为二,一时间失去了竞争国家执政权的能力,从而倒是让军人执政这一个在太平时期很不妥当的执政方式给延续了下来,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对外相对软弱的局面,最起码在面对一战后相对平衡的国际局势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优势,又因为王大宝的那些粮食,只是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让整个国家的饥饿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最起码比清末战乱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给新政府缓和了一定的压力,让国家发展有了一定的稳定基础,最后是他的机器,让工业发展的速度,开始逐步加快,若是没有意外,很有可能在二战开始的时候,让国家总体实力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不至于被其他国家一触即溃,特别是东面的鬼子,那一次间谍案,让整个国家对这个一衣带水的世仇有了更进一步的警惕。想来未来偷袭什么的,能成功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减小。
所以别看王大宝似乎在那个时代做的事情不是很多,也和那些所谓的政治,所谓的军事没有半点的关系,可事实上却已经蝴蝶了太多太多,甚至到了改变一个国家的地步了,其他层面上也一样,虽然清朝那两次因为正好处于国家平稳期,能让他改变的看着不多,可是却也推动了整个国家发展的方向,即使在一开始只是和历史差了几毫米的距离,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谁又能说这几毫米在未来不是几米,几十米甚至是彻底改变一个国家的进程?
对于这样的蝴蝶,如今到了这明末的时期,王大宝也有自己的推算。他如今在推广农业,一心将高产作物放在这个时代推广,而且还是从军镇,从卫所开始,那其实就是在从根子上解决大明军人的吃饭问题,而军人吃饭问题解决了,那么不用说他们的身体素质,战斗力自然也上去了,最重要的是,这里头还有一个连环作用,那就是因为吃饭吃的饱了,他们就会想要吃肉,而吃肉在这些边镇上最容易的,也是最便宜的法子,就是去互市上和蒙古人换,如此一来,蒙古人看到只要养了牛羊马,就能换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会怎么做?或许那些老爷们不甘心,想要更好更富丽堂皇的东西,可是牧民们是很实在的,他们要的都是一些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来,用牛羊就能换到,谁还会愿意打仗?甚至更会有人去想法子扩大自己的牧场,多养一点牛羊马,用来换回更多的好东西,如此一来,战争的紧迫性就会降低,双方的敌对关系也能相对缓和一些,最重要的是,因为牧场的问题,还有可能造成他们内部的不稳定,如此一来又相对的增强了边镇的安全,这绝对是一个连锁性的结果。
而当这些高产粮食推广造成兵丁们粮食问题解决,那么相对的,这些军将们对于朝廷文官的依赖也会减弱,往日是因为他们手里总是拽着钱袋子,掌控者他们的衣食,所以即使是为了吃饭问题,他们也不得不常常被文官们指挥的团团转,可若是他们自己吃饭问题解决,然后还能靠着这些粮食获得一些银钱,那么他们还会那么听文官的话嘛?或许他们还需要兵器,可是有了钱,他们不能让军中匠户自己制造?或许他们的升官发财还要依靠朝廷文官说好话,可是这能和的那个土皇帝比?
如此一来,武官的地位无形中也会增加一些,这是政治博弈力量上的改变,而兵丁和军将们对于守土的心思也一样会改变,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越是靠近繁华的地方,土地兼并就越是严重,如果这一片属于卫所自己的土地被鞑子们占了,那么以后他们还能有这么好的事儿?哪里去寻这么多能年年给他们带来银钱的土地?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家未来的家业,他们也会比以往更努力,以前不在意那是因为这土地就是他们在尽心,那也吃不饱,不值得为了这个付出全部性命,去逃荒了说不得寻个工做做,比这里过得还好些呢,如今情况一变,傻子也知道在,这样的收入,在南面是不可能有的,怎么还能放手?说到底,这也是一种利益牵绊。
最后是那些文官,他们也是不是傻子,有了高产的东西,他们能放过?又不是和钱财有仇,自然也是要拢到手里的,如此一来,利益的驱动想来很快就能让这天下田地间都种上高产的作物,如此一来即使士绅们盘剥的再厉害,想来那些最底层的人们也能吃的上几顿饱饭了,而百姓有了饱饭吃,那么流民自然就会减少很多,所谓的起义自然也能消减好些,即使还有,那估计规模上也会小一点,造成的影响,裹挟的百姓也能少点,这些都少了,即使那些大户们依然会有人遭殃,可是破坏性却也能降低好多。
破坏性降低了,也就是说整个国家的元气也能减少一些消耗,最重要的是,在士绅多的地方,土地兼并多了,自然会有人往土地兼并少的地方走,边镇即使再不堪,再危险,若是多多开发,那些军将们意识到田地越多,挣得越多,只怕也会想着法子弄点流民过来开荒种植,这样一来能消耗腹地的流民数量,还能开发更多的田地,当边境烽火起来的时候,征兵想来也会更加的容易,战争也能更容易获胜,这也是一个循环。
而内地若是种地的人少了,那么地租想来也会便宜好些,毕竟那些士绅们即使再兼并土地,却也不会自己去种地,光守着土地有什么用?土地有人种植才能产生利益不是,所以为了巩固自己名下土地的那些佃户,有见识的,或者是有点长远眼光的人都会采用降低租子,施恩的方式来稳固民心,如此一来也是变相的减轻了底层百姓的负担,这还是一个循环。
最后一个循环那是这明末的气候,明朝的灭亡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处在小冰河时期,天气异常,不是太冷就是太热,大水,大旱,加上蝗虫,鼠疫,接二连三的折腾,这才折腾的百姓没有了生机,朝廷耗尽了元气,国家流干了血液,可是这王大宝带来的种子,多半都是对于抗旱抗灾有一定的防御性的植物,这样的植物即使真的遇上了那样的不堪气候,也能有一定的收成,即使只是一点点,那也比颗粒无收要好的多,最起码能保证一些人有一口粥喝,如此一来,又能解决多少问题?真的是不能想了。
若是再加上从现在开始,一年复一年,不断地从蒙古等地方引进牛羊马,让百姓有更多的肉食,对于百姓身体抵抗力的提高起的作用,还有因为有了饱饭吃之后,百姓各家按照以前的习惯,在家中蓄养鸡鸭的习惯可能对于一些蝗灾造成的影响来看,很可能即使遇上这样的灾难,灾难可能造成的影响也绝对是会大幅度的下降的,毕竟鸡鸭这样的小东西,对于蝗虫什么的,那简直就是克星一样的存在,而牛羊马,鸡鸭粪便那又都是养护土地,增加产量,甚至是增加河湖中渔获的最佳饲料,如此一来,整个天下可食用的动植物又能增加多少?
只要是粮食储备够了,只要是百姓身体素质上去了,那么兵灾,天灾又有多少威力?
王大宝感觉自己这一路的推算下来,这简简单单的高产作物几样,就足够能改变这个国家很多很多了,不说别的,只要将国内的内乱延迟上十年,那是什么概念?那就是国家会有更多的元气和蒙古和满清对抗,将这些威胁在最危险的时候支撑过去,如此一来,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变数,或许最终还是会亡国,可是也可能就此支撑到这个国家重新出现生机,开始变革。
未来很不容易预测,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这个国家大地主,大官商太多,贪污*太多,这也是一个硬伤,若说那些所谓的张献忠之流祸害了整个大明,是将大明送入地狱的主要推手,那么在王大宝看来,最起码他们有一件事儿做的是很有意义的,那就是将所有罪恶滔天,躺在民脂民膏上作威作福的宗室,士绅们给清理干净了一大片。这是重新洗牌的节奏,是让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节奏。
大明负担重,最重的一部分可不就是那庞大的宗室人员数量嘛,不就是那些一天天喊着不可与民争利,手下却不断的挖国家墙脚,不断的积攒财富的士绅们嘛,这些人可不就是该死?
当然从国家整体的稳定性上来说这样血腥的,粗暴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是那个啥了些,有点不和谐,更不用说这样最后最倒霉,最吃亏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所以王大宝本人是不赞成用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的。
他的想法是,若是可以,高产作物作为引子,吸引更多的人到边镇来,然后温水煮青蛙一样,将边镇的粮食产量增加上去,进一步的扩大地盘,稳固边镇安全,而粮食产量上去,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那么就再一步扩大,中原地区开启小规模工厂作坊,将中下层的百姓们再吸引一部分从土地上脱离,进入这些小作坊进行做工挣钱,甚至是小饲养业发展,让一些家庭养殖场初步建立起来,如此一来,不单能增加收入,而且还能造成土地耕种人员减少,用这样的大环境来促使大地主们意识到土地可赚取的利益减小,放弃一部分土地,转而进入商业,工业进行利润赚取,与此同时,因为土地荒芜的危机,让地租降低,这样几方面下手,就能让更多的底层百姓收入增加,负担减轻。
如此同时税赋也能进一步增加,封建王朝对于读书人真的是很优待的,他们只要到了举人,名下土地就能免税,可也只是土地免税,店铺之类的商业活动却没有在免税的行列,虽然这税赋很低,只有三十税一,可是要是这商业发达了呢?积少成多,也能增加不少吧,就是士绅们逃税容易些,可总也有逃不过去的一部分,总也有遇上对头,清理税赋的时候,如此一来,百姓们虽然税赋依然重,可是有了这商业税收的收入,一步步增加税赋的事儿就能缓一缓了,百姓的负担自然也不会一下子太重了,只要让百姓有了喘一口气的时候,等他们银钱多了,那么税赋问题自然也就不再成为逼死人的问题了。
有了这么一个缓和的机会,自然整体上发展就会越发的缓和起来,或许在百姓中也会有孩子们读书上进,进土地免税行列的,或许会有发家致富,不在乎交税的,国家也就有了慢慢恢复元气的机会,若是有一天这土地税赋慢慢的消减到了最终不再是国家税赋大头的时候,那么也许,这个国家的注意力会逐渐放到别的行业上,商业,或是对外贸易的市舶司,或者是盐业等等。将税赋放到更能产生利益的地方,这个国家才有可能彻底转型,成为资本主义萌芽期的活跃式经济。也许到时候,这些士绅们会不再看重土地,或者那些在市舶司较量的海商和士绅们能较量出一个合理的海关税收等等。
只要时间够,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这也是王大宝能想到的最合理,最希望出现的变革,而这一切如今只是开始,是第一步,为此他也许会在这个时代,这个位面加大心血,加大投入,这和他原本定下的,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朝代,进行扶持和改变有一点不一样,可是他却不能不这么做,因为他也是个汉人,虽然他自己都不知道经历过好几次胡人入住天下后的现代汉人血脉中纯种汉人的血脉还有多少,可是最起码他的民族那一栏上写的就是汉人,总要为汉人做一点事儿,他也不想看到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人间惨事发生。
满清的皇帝确实可以算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皇室之中最好学的一个,一百二十遍不是什么人都能定下的规矩,可是却也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奴才这两个字,给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带来的作用实在是太大太大,从资本萌芽期一下子又回到了奴隶制当中,能不发生还是不要发生的好。
也因为这样,所以他对于这个位面的推算,整个的操作都显得有些小心翼翼,总是不断的权衡之后,才做出一个两个的决定,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毁了好容易建立起来的幼苗。
也是因为这个,所以他对于给卫所的孩子们认字这样的看重,他很清楚,一个识字的士兵,将来可能产生的作用是怎么样的,哪怕是一千个人当中有十个人看兵书,只有一个人当一个小将领,未来也有可能改变一场战争。
第88章
1615年的事情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像是王大宝的几个兄弟就是如此,也许他们一开始对于王大宝对这个位面用心经营,而不是尽快的用推动历史轨迹的方式赚取时空积分多少有些不愿意,一门心思想着什么唐宋,可是真用了心了,这感情自然也会上去,即使他们不认识那边的任何一个,即使那边的人也不知道他们,可是却依然开始全心全意的帮着王大宝做这些琐事儿,甚至连挣钱都放到了次要的地方。
会变成这样,一来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们,对于钱,已经不是那么热衷了,当他们有房有车,有了想要的生活,有了自己追求的理想,似乎这钱慢慢的增加也不过是一堆数字,只是银行存款上的那一堆零,这么说有些矫情,可是事实却就是这样,每一个人开着自己喜欢的车子,房子买了,可却有不住过去,也没感觉满意不满意的问题,父母过得很不错,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最新型的电子产品他们用的从来都是最先进的,还有什么不满足?
即使他们不努力,如今每一个月固定穿越时空而来的东西,也足够给每一个人增加上三五万的收入,这还是最少的,他们比一般的金领都过得舒坦,有什么觉得还需要的?就是什么旅游?在有一个穿越时空的大萝卜吊着的时候,那旅游什么的都弱爆了,没什么兴趣。
如此一来,自然精神上的追求开始占据了上风,而激发他们这一追求的是王大宝带回来的一叠照片,那是王大宝趁着所有人不注意的时候,用数码相机拍下的明末边关卫所的照片,上面从一开始荒芜的简直就像是没有生机一样的土地,到后来瘦弱的人们那满脸丰收的喜悦。
没有任何的摄影技巧,只用了最最朴实的真实画面,就已经足够感染看到的每一个人。衣不遮体的百姓,面黄肌瘦,皮包骨头,还有那眼神,麻木,空洞,就是这样一个非洲难民营一样的画面,死死地揪住了几个男生的心。
那是他们的同胞,也是数百年前的祖先,他们不可能无动于衷,也不可能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什么都不做。所以当时汤仁就说了那么一句难得很有气概的话:
“只要是个男人,都不会不伸手,老三,这事儿你做的对,即使我们穿越的时间再推后十年,这事儿也必须要干,不然我这心,这一辈子别想安稳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难得多了几分稳重,不像是往日有些跳脱,大大咧咧的样子,男人成熟有时候就是那么简单,那么直接,一叠民不聊生的照片,一叠看到希望后的笑容,就能激起一个有血性男人的全部承担。
不单单是他,就是其他两个也皱着眉头狠狠的拍了拍王大宝的肩膀,叹了一口气说道:
“常言说的好,眼不见不净,还真是这样,咱们往日只是听说,没有直观的认识,那里能知道他们是这样的惨,老三,这事儿你做的对,也辛苦你了。”
“三哥,一个位面接着一个位面,我还总是羡慕你能到处看风土人情,如今看来,你看的都是惨状,倒是我有些小鸡肚肠了,说吧,怎么干,我总不能拖你的后腿。”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说的就是这样的状态,因为几个兄弟的支持,所以王大宝在那样一个偏远的地方,还能做出这样搅动大局的事儿来,与此同时,应各位兄弟的请求,这摄像机也被王大宝带了过去,时不时的拍一些当地的生活情况,风景给众人看,也算是提前让他们感受一下古代的气氛。
王大宝做的事儿虽然因为想要拯救,所以放满了速度,可是真的说起来,这稳妥改变比猛烈的袭击更有效果,因为他有一定的基础,在有基础的情况下,历史即使惯性依旧,却少了一些回归旧路的可能性,多了一份执着向着新方向发展的可能。
不过是又过了两年,终于王大宝又一次开启了新的位面,这一次是1515年,是明正德十年。
正德皇帝是个幸福的孩子,因为他爹是个痴情人,或许是因为曾受到过万贵妃的压迫,他很清楚后宫所谓的阴私,是怎么样的害人,更因为他从小只靠着宫人接济,才能勉强存活,所以身体很是虚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很坚持所谓的一夫一妻,和妻子张皇后就这么守着正德皇帝一个儿子,幸福的生活,也因为没有其他兄弟的威胁,加上从小聪明,被大人捧着,宠着,所以正德皇帝的性子有些急躁,也有些固执己见,甚至有些异想天开。
同时他又是个不幸的孩子,继位的时候才十五岁,正是最叛逆的时候,眼见着父亲就这么没有了,他一下子感觉到了惶恐,想要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弥补自己心里的害怕,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能懂他,反而是喋喋不休的劝谏,如此一来,倒是把他越发的推向了对岸。
从弘治十八年(1505年)即位后沉溺于女色,宠“八虎”,修豹房,曾因玩火乾清宫失火,置国政于不顾。他的所作所为伤透了不少人的心,只是却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孤单。于是愈发的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