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到这话,秀春便想起冯婕妤冷峻的脸色,遂即答道:“除了传懿旨以外,一个字也没
多说。”
“明妃呢?有什么话?”
“除了谢恩以外,另外没有说话。”
“也不问问,皇太后为什么让她迁回掖庭?”
“没有!”秀春又加了一句:“明妃不肯问的。”
“为什么?”
皇帝脱口问了这一句,随即觉得自己的话多余。那样一问,明明是觉得迁回掖庭是受了
委屈的表示。以昭君的性情,是不会有此一问的。
既然问不出所以然来,惟有派人去查询。当时吩咐周祥即刻赶往掖庭,问明究竟,迅速
回奏。
不想周祥未回,又另有一报,说是太后已下懿旨:昭君赐死,照长公主的凶仪殡殓。这
如晴天一个霹雳,仓猝之间,无法查证。亦不敢费功夫等查明白再作处置,唯一可做之事便
是一面派人到掖庭传旨:太后的懿旨,暂缓遵行;一面赶到慈寿宫去救昭君。
太后刚刚召见过掖庭令,问了昭君迂回掖庭的情形,又问可曾接到昭君赐死的懿旨?答
奏是:“刚刚接到,正在遵办。”
所谓“正在遵办”,是必须有所处置,而以秘密安静为主,务须避免引起惊扰。所以通
常都在深夜执行,或饮鸩,或自缢,任人自择。如果自己下不了手,或者恋生不肯遵旨,才
不得已用弓弦扣喉,与绞杀无异的手段。
太后了解这些习例,召见掖庭令亦就因为有此习例,必须格外叮咛,限于正午复命。这
就是说:在正午以前,必须处决昭君。
就是在掖庭令刚从边门退出之时,皇帝步履仓皇地赶到了。
“母后!”皇帝一见面便跪倒:“请开恩!”
太后见皇帝一到,便知来意,心里好不自在!此时故意问说:“开什么恩?”
“请恕王昭君一死。”
原以为皇帝只知道昭君迁回掖庭,谁知竟连赐死的懿旨,他也知道了!太后大为生气,
看着左右大声问道:“是谁多嘴,告诉了皇上?”
随侍在侧的皇后急忙回答,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人敢多嘴!消息绝非在这里泄漏。”
“是儿臣到了建章宫才知道的。”皇帝答说:“随后又听说昭君已蒙赐死。请母后开恩
,王昭君没有错。”
真可谓口不择言,其实最后那句话不说也不要紧,说了更坏。
“她没有错,是我错了?”
这一下,皇帝才知道话说得欠考虑,急忙争辩:“儿臣绝不是这个意思,敢于找个借口
,忤逆母后。”
“是!母亲请息怒。”皇后也帮着求情:“皇上绝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意思,是什么意思?事情摆在那里很明白,非黑即白,昭君没有错处而赐死,
当然是我不该下这道旨意罗!”
“儿臣决不敢忤逆母后,不过王昭君实在可怜。”
太后又何尝不知道昭君可怜,不过事到如今,唯有硬起心肠,作个一了百了之计,因而
冷冷答道:“可怜的人多着呢!”
这样滴水泼不进去的情势,迫得皇帝又只好向皇后求援了。看在夫妇的分上,皇后明知
太后意志坚决,而且已碰过一回钉子,说不得也只好硬着头皮,再讨一场没趣。
“请皇太后恕王昭君一死——”
一语未毕,引起太后的震怒,铁青着脸打断她的话:“慢着!怎么你也这么说!你不是
有许多委屈,都是由王昭君身上来的吗?你太懦弱,没法儿整肃宫闱,来跟我哭诉,如今,
我替你出面料理了,你倒又在那里装好人,这是怎么说?”
这番责备不轻,皇后又羞、又愧、又委屈,不由得声音就哽咽了,“臣妾死罪!”她跪
了下来:“皇太后回护,臣妾感激得不知怎么报答,也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你不会说,就别说了!”
这是暗示皇后不必过问。皇帝想到昭君命如游丝,焦急莫名。深藏心底,怎么样也不愿
说的一句话,终于被逼了出来:“请母后开恩!”他说:“只要王昭君不死,怎么样都可以
!”
太后心想,早肯撤手,不是什么风波都没有?沉吟半晌,觉得不能不准,但还得问个清
楚。
“是送到塞外?”
皇帝心如刀绞,好半晌答不出来。不过表情上是看得出来的,真个无奈,唯有割舍。见
此光景,太后却真有些恼恨王昭君了。
“哼!今天才知道,王昭君真的长过凶痣。”
“那——”皇帝忍不住分辩:“那是毛延寿瞎说。”
这句话恰如火上加油,“你怎么知道毛延寿瞎说?”太后沉下脸来:“我看他一点都没
有说错。这一阵子,六宫不安,都是她一个人起的祸。如今索性大动干戈了!我告诉你,我
赐死是为了大汉朝的国体。”
皇帝无语,皇后看太后意思有些活动了,心想反正钉子已碰得头破血流了,不如再碰一
下。否则,为德不卒,钉子就是白碰了。
“皇太后为国家百姓操心,皇上也是知道的,总请皇太后开恩,先放宽一步。等臣妾去
劝皇上,果然到了王昭君非死不可的时候,臣妾一定奏请皇太后再降懿旨。”
这话说得相当委婉。而皇后站在皇帝一边,又不免使太后势孤之感,非趁势收篷不可。
怒气不息而无可奈何,“好吧!”太后将置在玉座旁的拄杖拿起,顿一顿说:“我不管
了,也管不了!看你非把大汉朝的天下断送了不可!”说着,霍地站起身来,扭头就走。
“母后!母后!”皇帝跪了下来,拉住太后的衣服。
皇后却又拉住皇帝的衣服。等他转脸来看时,她使个眼色,向外呶一呶嘴。皇帝恍然大
悟。救人要紧,母后面前请罪,不必急在此一刻。
于是皇帝松了手,而太后亦就毫无顾视地走了。

 

 


王昭君 >> 王昭君 18

王昭君 18


青衣布裙的昭君,望着桌上的一杯药酒,泪滴如断线珍珠似地滚滚而下。她不是贪生,
只是想起赐死的噩耗传到家乡,年迈双亲不知道会怎么地哭得死去活来?方寸之间,有如脔
切般刺痛,以致于再也无力自制而已。
“大姊,”她突然伸手:“我要跟四妹作伴去了。”
手刚伸到酒杯上,却为林采一把按住。“二妹、二妹!”她几乎是哀求的表情:“你千
万不要这样。等一等!”
“还等什么?”门外冷冷的声音在接口。
林采与泪眼淋漓的傅婆婆,莫不一惊。明知是谁的声音,还是都回头去看。果然不错,
是掖庭令在门外。
“傅婆婆!”
“在。”傅婆婆奔了出去,搓着手,低声音说道:“你老就高抬贵手——”
“什么高抬贵手?”掖庭令大声喝断:“皇太后的懿旨,限午时复命。你看看太阳!你
去跟王昭君说,别这么贪生怕死。”
“皇上不是有旨意,暂时留下人来吗?”
“不错!有。”掖庭令故意提高了声音:“皇上的旨意在前,太后的旨意在后。我倒问
你,就算是一家普通人家好了,我是该听娘的话,还是儿子的话?”
“大姊!”昭君冷不防地又去夺药酒:“掖庭令的话不错,懿旨不可不遵。”
“不!不!一定有后命。忍死须臾。”
一言未毕,听得掖庭令在门外厉声喊道:“林采,你出来!”
林采不理他,“你想偏了!”林采急促地说:“生死原不算什么!可是不能枉死。”
“林采!”掖庭令的声音更高了。
“我们姊妹一场——”
“没那么多好说的。”
“我只说两句。”
“你老,就容他们姊妹说两句话吧!”傅婆婆亦代为求情:“两句话功夫,亦误不了多
大功夫。”
“好吧!两句。”掖庭令终于答应了:“多一句也不行。”
“多谢长官。”
“别罗唆了!”掖庭令喝道:“快去说。说完两句就走。”
“是!”林采与昭君泪眼相向,声哽喉头:“二妹,叫我说什么呢?”
两人不约而同地扑向对方,相拥痛哭,这一下掖庭令可忍不住了,正待发作,傅婆婆见
机,奔过去拉开了林采,眼却望昭君。
“昭君姑娘,你有什么后事,尽管交代!你别管你姊姊,她可不能跟你多说什么。”
昭君比林采又沉着些,微点一点头,劝慰林采:“大姊,你不必伤心,一切命中注定,
我谁也不怨。有朝一日得能见我爹娘,不必提起今天的情形,只说我是病死的好了。”她停
了一下又说:“像我,也算为国而死,没有什么好遗憾。只是皇上的深恩,无从报答了。”
“是啊,二妹!皇上一定会求太后收回成命,你不能死!”
一语未毕,掖庭令大声喝道:“好了,好了,林采出去。再不知趣,可要难看了。”
“长官!”林采跪了下来:“求你老再开开恩,不要逼得太厉害。”
“什么?”掖庭令厉声向傅婆婆说:“去!把她拉出来。”
见此光景,昭君一伸手端起酒杯,伸向唇边。就当鸩酒快将入口之际,只听步履杂沓,
等掖庭令回身去看时,林采抢步上前,双手直扑,“拍”地一声,将酒杯扫落在地上。
“宣懿旨!”
是周祥的声音。引吭高呼,使得林采精神一振,急急奔出去看时,掖庭令已跪于当地在
听宣懿旨了。
“奉懿旨:王昭君免死!”
一字一句,清晰异常。林采喜极而泣,想转去告诉昭君时,才发现周祥身后另有一人,
正是当初赴荆襄选美的钦使孙镇。他怎的到了此地?这样想着,不由得将脚步停住了。
原来另外还有旨意——这一道旨意,出于皇帝,恼恨这个署理掖庭令田信抗旨,将他革
职拿问,另外派了孙镇来接替他的职务。
弄清楚了怎么回事,可真是喜上加喜。因为这署理掖庭令田信,小人得意,大改常态。
本来冷静沉着,不苟言笑,不算坏事。但过了份,冷静变成冷酷,寡言变成阴沉,那就望而
可畏了。所以林采此时,不但心头宽松,而且志得意满,掉转身去,飞也似地赶回昭君的房
间。
“好了!皇恩大赦了!”说得这一句,林采气喘个不停,再也说不出别的话。
昭君原已隐约有所闻,只是不敢相信有这样的事。如今从林采口中证实,心底掀起极大
的波澜——到了这时候,才觉得生之可贵。尘世间的一切,不是想像中那样冷酷无情!一种
感激涕零的意绪,刺激得她鼻子发酸,眼眶发热,喊出一声“姊”随即扑了过去。
非常奇怪地,临死以前,昭君只怨造化弄人,自己命苦。而既生之后,却有无限的委屈
需要倾泄,因而伏在林采怀中,抽抽咽咽地哭个不止。
林采当然早就止了眼泪,像抚慰娇生惯养的小妹妹那样,不断地拍着,哄着,屋内屋外
,亦已挤满了人,随来相劝,最后是孙镇到了。
“别伤心了!是大喜事。”他说:“林姑娘,请你快替你妹妹理理妆,我陪她到慈寿宫
去谢恩。”
“啊,啊!”林采一惊态度也变了,完全是大姊下命令的态度:“可再不许哭了!这是
件大事,耽误不得。”
说着,脱开身子,将昭君扶到一边坐下。于是傅婆婆去打洗脸水,另有比较热心的女伴
帮忙,卸镜袱的卸镜袱,调脂的调脂粉,理衣衫的理衣衫。而昭君心里却很着急:哭声虽止
,泪痕未消,一双肿得像胡桃大的眼睛怎么见人?
“大姊,”她低声说:“你看我这眼睛!”
“那可是没法子的事!太后当然会谅解。”
“不是要谁谅解,是怕——”
“怕什么?”
“怕人误会。”昭君很吃力地说:“怕人误会我贪生怕死,哭成这个样子。”
“不要紧!”林采答说:“请孙公代奏太后,你是感激慈恩,不能自己,所以哭得这么
凶。不是在赐死之后,被赦以前哭的。”
话虽如此,眼泡肿成这个样子,究竟不大好看。亏得傅婆婆有主意,将热毛巾绞干了,
覆在她双眼上,同时在太阳穴上轻轻按摩。如是三两次,肿消得多了。
于是换上一身锦衣,由孙镇带领,直到慈寿宫。层层通报,奏到太后那里,正好皇后也
在,认为这是多余的事,决定有所建议。
“请示皇太后,不如免了吧!”
“为什么?”
为的是怕昭君哭哭啼啼,或者另有陈诉,都不免形成麻烦。不过,这番意思,不便直奏
。正在考虑如何措词时,太后却又开口了。
“不能免!我还有话要交代。叫他们进来。”
宫女打起帘子,孙镇带着昭君一前一后,踏入殿中。到得是地方了,孙镇跪了下来,略
等一等,估计后面的昭君,全已跪下,方始开口。
“掖庭令孙镇,带领王昭君,叩谢皇太后大恩大德。”
接下来便该昭君自己表示。不想太后的话接得很快:“你不是叫田信?”她问。
这话问得人一愣。“臣姓孙,单名一个镇字。”他说:“田信已被免职了。”
“是谁免了他的职?”
越问越离奇了,孙镇只能照实回答:“是皇上的旨意。”
“为什么?”太后问:“田信做错了什么?”
“臣愚昧。”
“对了!你不会知道的。”太后冷笑:“反正总有不如皇帝之意的地方。”
孙镇无法答话。皇后心知皇帝又做了一件很鲁莽的事,惹得太后大为不悦,却也不敢开
口。为了打破僵局,孙镇将身子往一边挪一挪,意思是让昭君说话。
“掖庭女子王昭君,叩谢皇太后赦死之恩。”
“免死不免罪!”太后冷冷地说:“谁准你穿这衣服的?”
这样严苛的诘责,殿中人无不大感意外。昭君更是像浸在冰桶中似地,只觉其冷彻骨。
当然,这该孙镇回答。他很有点急智,想一想答说:“回奏皇太后,布衣不能见驾。”
这一答,太后无话可说,直截了当地下令:“孙镇,把王昭君打入冷宫,你可好好派人
看守,谁也不准跟她见面!你听清楚了没有?”
“是!”孙镇答应着,向昭君低声说道:“谢恩。”
于是昭君咽着眼泪说道:“谢皇太后成全之恩。”
“皇太后——”
皇后忽然于心不忍,想替她乞情。但刚刚喊得一声,便为太后打断了。
“皇后!”她略停一下,匆匆又道:“有话回头说!”
原来太后从皇帝撤换田信,而以孙镇接任掖庭令这件事中,看穿了皇帝的心事,这不仅
是痛恨田信只遵懿旨,更要紧的是孙镇到了掖庭,必会设法秘密安排皇帝与昭君的约会。
这样藕断丝连,难解难分,不知道会演变成怎样的局面?因此,狠一狠心将昭君打入冷
宫,实在是非如此不足以使皇帝与昭君隔离。
随着石显所通知的,仍由匡衡来说和的书信之后,在长安坐探的胡贾也赶到了,带来了
好些消息,但支离破碎,莫明究竟。唯一清楚的是,汉家母子不和,派匡衡复来是太后的决
定,皇帝并不以为然。
这些话听在毛延寿耳中,别有会心。他向呼韩邪说:“这一次可是真的了!”
“不见得,”呼韩邪摇摇头:“石显的花样跟你一样多,我不知道匡衡来了,我该怎么
办?”
毛延寿一愣,“单于,”他说:“你这话可连我毛延寿都不懂了。”
“照说,没有女婿打岳家的道理,应该撤兵。可又怕送来的是假昭君。撤了兵再发兵,
麻烦很大。”
“原来如此!”毛延寿手指敲着太阳穴,沉吟久久,突然冒出一句话来:“单于,要不
要让我替你去一趟?”
“到哪里?”
“长安哪!”
“长安!”呼韩邪大为惊奇:“你敢回去!”
“为什么不敢?这一趟我没有把柄在石显手里,怕什么?我一定要回去!”毛延寿加重
了语气说:“我得把我那条‘命根子’弄回来。”
“你有把握,石显不会要你的命?”
“单于,蝼蚁尚且贪生。没有把握,我能回去吗?”
“好!老毛,你这一趟回去,替我办两件事。办成了,你要什么我都给你。”
“行!单于请吩咐,是哪两件事?”
“第一,打听打听王昭君。”
“当然。单于不说,我也会给你办。”
“第二,打听打听军情。”
“这——”毛延寿困惑了:“不是说,女婿不打岳家吗?”
“要把真昭君给我,我才是汉家女婿,不然还得打!”呼韩邪又说:“而且我也得防备
,汉朝亦许会发兵攻我。何能疏忽?”
“如果汉家发兵来攻,单于,”毛延寿毫不经意地说:“我只一举手之劳,叫他来得去
不得。”
看他那种信口开河,不知天高地厚的神情,呼韩邪大为光火,沉着脸说:“老毛,你当
你是什么人!看你那种自以为本事通天的样子,我恨不得给你一巴掌!”
这一说,毛延寿也火了,“什么?”他的手几乎指到呼韩邪脸上:“你道我吹牛?单于
,我再说一句,我只要一举手劳,叫汉家的卒伍,来得去不得!”
呼韩邪愣住了,声音不由得就软了下来,“好!”他说:“你讲个道理我听。”
这个道理讲出来,呼韩邪改容相谢,承认毛延寿的本事,纵非通天,却彻地——对呼韩
邪国的地形,他了解得太透彻了。
这一次谈得很投机。因为一方面显得有诚意将昭君送来塞外;而另一方面则别有用心,
特加礼遇,所以匡衡此行,比上一次要轻松得多。
大题目都谈好了,可是提到迎亲,呼韩邪却是满面歉疚,“照道理来说,自然应该亲迎
。”他说:“无奈撤兵是件大事,交给胡里图,我实在不大放心。”
这话说得在道理上。匡衡原是跟石显谈过的,倘或呼韩邪不愿亲迎,只好送亲。于是点
点头说:“撤兵是要紧的。我们把宁胡长公主送来就是!”
“那可是太好了!何时启程,请先通知我,好到边界来迎接。”呼韩邪又说:“少不得
还要请匡少府辛苦一趟。”
“那就不一定了,也许派别人。”
“匡公,”毛延寿突然插嘴:“这一次我可要跟你老回去了。”
“什么?”呼韩邪故意抢话来说:“你要回去?”
“是!”毛延寿毫不含糊地回答,接着解释原因:“单于,你这里我住不惯。天气太冷
,住的是帐篷,吃的嘛,除了羊肉,还是羊肉。算了,我得回长安去了。哪里都没有自己家
里好。”
呼韩邪做足了一脸抑郁的表情,最后用一种强自割舍的语调说:“好吧,你请吧!”
匡衡听在耳中,大为高兴。本来石显托过他的,若有机会,千万将毛延寿带了回来。不
想机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好!那还不该高兴?
“好吧,”他说:“只要单于肯放你,我当然带你回去。”
“放了,放了!”毛延寿一叠连声:“不放也不行!塞外我实在住不惯。”
“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呼韩邪慨然说道:“老毛你一定要走,我也没法子,只好将
来在长安见了。”
“是!长安见。”毛延寿眼圈有些红了,做足了相处日久,依依难舍的神态。

 

 


王昭君 >> 王昭君 19

王昭君 19


局势急转直下。主和的君臣都改变了态度。这是受了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陈汤,一个
是毛延寿。
陈汤奉召到京,首先去看石显,责备他对呼韩邪的态度过于软弱。在他看,讨伐呼韩邪
一举,不但势在必行,而且战必可胜。加以毛延寿随匡衡归来,有所献议,获胜更有把握,
所以本来犹豫的人亦变为坚定了。
石显于和战并无定见,对呼韩邪亦只有利害关系,并无感情可言。他的考虑是个人的功
名第一,国家的利益其次。如今陈汤有把握制服呼韩邪,自然是宰相的勋业,于己于国,两
皆有利,且又能迎合皇帝的意旨,何乐不为?
因此,在廷议中,他首先慷慨发言:“呼韩邪受大汉的扶植,不思感恩图报,竟敢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