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干部们仔细的看着名次排名。知青和本地知识分子是分开的。
所以排名的人数不算多,他们又找备注了苏家屯的人。
在这些人里面找自家孩子的名字。
很快,张主任就高兴的喊起来了。
她闺女苏晓欢排在本地知识分子的第五名。
这是板上钉钉的要被录取的名次啊。
而且语文成绩还很突出。
咋样也能当个语文老师了。
其他大队干部们大多数陆续的发现了自家亲戚或者孩子的名字。
对于这个结果,苏青玉也不意外。
即便是这个贫穷的年代,条件好的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些,他们不用为了生计发愁,可以有更多心思放在学习上。说寒门出贵子,但是毕竟少数。
要不然也不会出一个贵子就成社会新闻了。
这结果让大队的干部们都很高兴。即便那些没录取的也没灰心,想着以后还会有机会。
所以整个大队的气氛还算不错,各个都喜气洋洋的。
苏卫国看了一遍名单之后,也挺满意的,“我们队里的同同志都考的不错啊,咱自己的年轻娃子们也考的好。”
其他大队干部们点头。
苏青玉叹气,“好啥啊,这都是学生用的试卷,当老师的最差也要考个九十多分吧,现在你们看看,我不说中学成绩了,这小学五年级最高分竟然是九十,前十名还有七十多分的。我都不好意思让社员们知道了。要让社员们知道他们孩子的老师连公社学生都不如,他们还服气吗?不得让自家孩子去公社学,学好了直接回来当老师?”
大队干部们顿时一阵沉默。
这话虽然难听,但是也是实话。
录取是录取了,可这成绩真不算好看。
张主任打着哈哈,“这个,以后会好起来的。这不是说熟能生巧吗?教多了就会了。”
苏青玉道,“张主任,这学习可不是熟能生巧,这知识也不是靠教学生就能获得的,得自己学。就比如说这地里的庄稼,产量就那么大,不是说咱每年种,就能增产的。不施肥,不止不会增产,还会减产,这和知识就是一个道理。”
苏卫国担心道,“那咱也不能送老师去学习啊,都多大了,再说了,咱也没有名额啊。”
苏青玉摆摆手,“没那个必要,他们都已经是老师了,也不需要去学校里面拿学历了,耽误事儿。”
张主任笑了,“青玉这话有道理,都是老师了,再送去学校,那多耽误事儿啊。”
苏青玉又认真道,“但是还是得学。”
“……”
苏小六问道,“咋学啊,说起来我都想去学点知识了。”
苏青玉摇摇头,“我再想想办法吧,看能不能从外面请人来教。为了咱队里的年轻人好,到时候咱就只教咱队里的年轻老师们。你们觉得咋样?”
这建议得到大队的干部们的一致认同。
“当然只教咱自己人,才不让其他大队凑热闹。这次让他们当老师就不错了。”
要不是为了应付大队,他们连其他大队的老师都不想要呢。
自己大队都不够,咋能便宜其他大队呢?
因为不好意思让人知道老师们考试成绩差,所以这次公布名单和成绩,就不公布单科成绩了,只公布名字和总分。
录取名单很快就誊抄在红纸上面,上面喜报两个字显得特别喜庆。
誊抄好了,就直接贴在了学校和大队的宣传栏。还有其他大队的宣传栏那边。
名单一贴好,社员们甭管是有没有参与考试的,都来凑热闹了。
看到熟人的名单了,还会帮着吆喝一声报喜。
录取的人在人群中就叫起来了。
这场景很像是过去科举考试看名单一样。
男知青们也都过来了。
出去李聪他们五人在加米厂干活,吴华和张明在养猪场,还剩下八人参加考试。
他们毕竟是有优势的,提前大半年就知道要招老师的事儿,每天在家里学知识,同时他们也是成绩比较好的一批人,所以这次考试成绩都不错。
特别是他们这次还特别有策略,没有一窝蜂的去报考小学老师,而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一部分人报中学老师,一部分人报小学老师。不互相争夺名额。所以这次都录取了。
他们高兴的欢天喜地的,互相拥抱,激动的眼睛都红了。感觉自己这些年终于熬出头了。
看到苏青玉从学校出来,他们激动的都不知道怎么打招呼考虑,只余下满心的感激。
这一刻他们真是觉得苏青玉太照顾他们了。
提前那么早让他们复习,然后辛苦建学校,让他们一步步的靠自己能力当上老师。
虽然不能像女知青那样舒舒服服的就当工人当老师,但是他们这会儿觉得自己这比女知青更好,更堂堂正正。
苏青玉同志这是让他们保留了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和骨气。
人就是这样,在一件事儿成功之后,回首看过去,总觉得一切付出和辛苦都是甜蜜的,值得的。甚至还会觉得有意义。
“组长,谢谢你!”有男知青喊道。
苏青玉笑道,“都是靠你们自己的努力。你们也没让我失望。以后好好教,不要落后了。虽然这会儿当了老师了,但是如果以后教不好孩子,总是倒数第一,就算我包容你们,学生家长也不能包容你们的。还是不能放松了。”
男知青们都点头,“我们肯定会努力的,绝对不考倒数。”
录取名单在其他大队陆续张贴。
很多人也知道了录取的名额了。
这次录取的老师名额还是很多的。
小学五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特别是一年级,苏青玉直接设置了三个班的老师。
光这个就有二十多名老师了。
另外还有几名副课老师。比如教音乐,教美术的,教思想政治,体育。这些副课老师设置是一个人同时兼任的。每个年级也配备一名。又是五名。
而初中老师因为课程多,老师名额也配备不少。
所以这就导致这次录取率还很多。
基本上每个队里都有几人录取了。
至于苏家屯录取人数多,就算有人有些小意见,但是也没想着去理论。毕竟这学校也是苏家屯办的,如果苏家屯不想,他们其他大队连去参加考试的机会都没呢。
再傻的人也知道不能闹。这得罪了,那以后还真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看完名单之后,队里都热热闹闹的。
通知上面还安排了人这些人在两天后去学校正式报到。
也就是开始上班了。
这消息让当地的大队干部们都很纳闷。
还没到开学时间呢,咋就开始上课了。苏家屯总不是粮食多了,找人过去帮着吃吧。
总觉得不至于这么傻。
就有大队干部来苏家屯这边打听这事儿。
苏家屯大队的干部们都选择回避这问题。
毕竟总要让自己队里的孩子先飞一阵子。
他们越是这态度,越是让人怀疑。偷偷去找队里的社员打听。
社员们淳朴,还爱吹牛。一问就说出口了。
说是公社那边有消息,以后要整个公社联考,公社还要奖励。所以队里就很重视这事儿,让孩子们早点去打好基础,以后联考出好成绩,给队里争光。
其他大队的干部们顿时暗骂了一声苏家屯太阴险了。
这种事儿竟然还瞒着。
心太黑了。
到时候考试了,都是一个学校上课的,自己队里的孩子考的不如苏家屯大队的孩子,别人不会以为是他们大队的孩子蠢吗?
这些大队干部直接去找苏卫国理论了。
苏卫国面对公社领导怂,面对其他大队干部,还是很有底气的,被人指责心黑,他一点也不觉得亏心,还很理直气壮,“咋了,还不服气呢。这学校一砖一瓦,那都是我们大队的社员自己去烧,去拉回来的。大冬天也是我们冒着风雪挖地基建设起来的。花了多少钱,多少力气呢。我们在你们队里招老师,让你们白白的来上学就不错了,还挑。得了便宜还挑!”
“……”
骂完之后,苏卫国觉得太爽快了。
这就是多干事儿的好处啊。干了实事了,就不怕人来挑错了。
咋挑他也不心虚。
几位其他大队的干部被骂的无话可说,可这事儿也不能这么算了。
自己队里总不能落后了。
“那我们队里的娃,总能来参加这啥子复习班吧,你们总不能搞歧视。”
这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肯定就不好吧人懒这里。
苏家屯大队的干部们虽然不乐意的,但是也没再反对。
苏卫国道,“学费按时教,那肯定试行的。你们也别强迫你们队里的娃子们,这都是自由的。我们队里也是自由选择。”
张主任道,“就是,别强迫,让社员们自己决定。他们也比不上咱队里社员都养猪。”
这话本来是想让这些人少安排孩子过来参加复习班的。
但是听在大队干部们耳朵里,那就是看不起自己队里,还试图让他们队里别过来学习。
他们心里都不舒坦,啥也没说就直接回自己队里去了。
一回去,他们就和自己队里人的干部说了苏家屯干的黑心事儿。
“嫌咱们穷,我呸。前年交不起公粮,还找我们借粮食的事儿就给忘了?才富裕点,就忘了老本了。咱再穷,咱交得起公粮,他们队里养猪那不是还没养成吗,咱队里可是早就养猪了。不比他们富裕”
“就是不想让我们队里的娃去报名,怕我们超过他们了。一群黑心的东西。比苏有福都黑。”
“苏有福带的人能有多好,我早就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了。”
背后狠狠的指责了一番苏家屯的种种事迹之后,这几个大队的大队干部们就决定了,要鼓励所有即将入学的孩子们都参加复习班。
坚决不让苏家屯大队奸计得逞。他们不止要送,还要送最聪明的娃去,让苏家屯大队的娃都考不过他们。
他们还在队里把苏家屯的所作所为宣传了一番。
社员们最淳朴了,想法也很简单。你越是这样藏着掖着,想要独吞的,那肯定是有好处的事儿。
有好处的事儿,咋能独吞呢,必须共享。
都不用说啥大道理了,好多人就表示必须送自家娃去复习班。就算不能全送,也要送一个。自家总要有人冲在前面,坚决不能落后。
于是第二天,红旗公社附属学校就涌来了许多来报名的学生家长。
都是趁着中午下工的时间来的。打了苏家屯大队干部们一个措手不及。
负责报名事宜的女知青老师们连饭都没吃完,就去收学费了。
苏家屯的社员们见别的大队都这么积极了,也立马去报名了。还把桌子都早早的搬学校去,想给自家娃占个好地方。
报名这事儿以及老师报到的事儿,苏青玉就交给李芳她们负责了。
毕竟自己以后要忙的事儿多,学校这边掌握着话语前就行,实际的工作还是要交出去。不能什么都自己一个人干,这样培养不出优秀的下属,也会把自己给累坏了。
她还特意交代李芳,要多培养能干事儿的人才。特别是本地的老师。
“咱不能只顾着知青,这样会让知青和本地的知识分子天然的存在隔阂。咱们要摒弃城市知青和本地人之间的观念,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彻底融入这里。”
李芳现在接触的事儿多了,也比之前更加成熟了。觉得苏青玉能想这么开,她也不能太落后了,“我会注意的,我分配老师的是,也是准备每个班一名本地老师和一名知青搭配。他们合作多了,以后就会越来越亲近了。”
“对,这样安排很合适。”苏青玉赞许道。
安排好了学校这边的工作,苏青玉又和朱琳一起去了县城里面。
路上,她问朱琳最近学的咋样。
朱琳苦着脸,“姐,一定要学吗,我基础特差,老师们讲的课我都差点听不懂。”
“那就更要学了,你这个程度以后怎么当大领导?你放心吧,不止你要学,很快其他人也要学了,而且他们不止要学,还要教学费。你这免费学的算不错了。”
有人一起分担痛苦,朱琳心里突然舒坦了,“姐,谁啊?”
“问那么多干啥,名师指导,一对一教学,还免费。你就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我要不是太忙,我都要去学了。”
朱琳一听,觉得还真是。以前上学还要教学费呢。
到了邮局,朱琳就给朱副厂长打了电话了。
朱副厂长这两天一直在等自家闺女的电话。
他认识人多,加上办事积极,早就给打听清楚了。
“闺女啊,你们公社还挺有眼界的,这种机器很少见啊。我找了全国的机械厂还有农场,这才给打听到了。咱全国,也就十来家大型产量高的农场才配备了。还是国家给配备的,给他们试用的。这些技术咱还是和老大哥那边学的。你说说,一般人谁会想到用机械来干农活。”
朱琳着急道,“爸,你倒是说说啥情况啊。咱们公社能买吗?”
“你们怕是买不起。一台收割机,那都要一千多了。还是小型的。”
朱琳道,“我们就是要小型的,咱能赊欠吗?”
“我倒是想帮你们,但是吧,人家这些生产农用机械的,都是特大机械厂,只有他们才能有技术。我也说不上话,不能赊账。不过我考虑到你们比较穷,所以帮你们联系了旧机械。能便宜一半。虽然都是旧的,但是修一修还是能用的。都是一些大农场用下来的。他们都富裕,倒腾了新机器,就把旧的返厂了。也不算特别旧,毕竟这玩意儿在咱国内也就才出现几年。”
朱副厂长觉得自己为了闺女真是操碎了心了,还知道给他们省钱。
朱琳看向苏青玉,“咋办?”
苏青玉点头,“要。具体多少,咱要去看了才能知道。”
朱琳立马回话了,“爸,旧的咱也要。但是我们还得过去看看机器。”
“行,你们到时候直接过去,我到时候陪你过去。也是在海城。”然后给他们报了一个地址。
“爸,感谢你为农村建设做出的贡献!”朱琳兴奋的说完就挂了电话。
朱副厂长:“……”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十点见
☆、第 74 章
苏青玉对于这年头的产品质量还是很信任的。这年头的一台车, 能用大几十年呢。
何况是才用了几年的农用机械。哪怕是旧的, 修修补补的, 也能用。
有了朱琳她爸帮忙, 这事儿算是办妥了一半了。
接下来就得去海城那边看机械了。
回到苏家屯,苏青玉就把消息和大队干部们说了。
知道能便宜的买到这些机械, 大队干部们高兴坏了,感觉这喜事一桩桩的来啊。
特别是苏大宝,最近学校开始收学费之后,他才意识到之前思想多么狭隘。就该多招生,才能多收入嘛。每个人学费虽然少,但是集中在一起也是一笔钱。
有了钱就能买机器, 开荒, 队里就能赚大钱。
苏青玉也表现的很高兴,“这事儿算是了却我一桩心事了,要不然我总要为那些老知识分子的事儿亏心。虽然我一片好心,多少也给队里增加了劳动力了, 但是吧,没给队里创造最大的效益,这不符合我的作风。”
苏卫国安慰道, “青玉, 你别自责。那些老知识分子干活虽然比不上壮劳力, 但是还挺能吃苦的。前几天开自留地,不也能干吗?”
“但是还是达不到我预期的效果。我认为,如果不能够把一个人的人力用的合理和彻底, 就是浪费。比如让有能力的年轻人去当老师教育下一代,我就觉得很合理。”
大队干部们都笑了笑。
苏青玉笑道,“本来我前天也想到了他们的用处,但是因为机械的事儿没能解决,所以一直没提。想着如果没机械,就让他们多干农活,给咱开荒。争取多给队里创收。但是现在机械的问题要解决了,他们这点劳动力就不够看了。我觉得还是另做安排合适。”
苏卫国道,“啥安排?”
“还记得老师们招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咱说过的事儿吗?”
大家都点头。
这事儿当然记得。因为有些人单科成绩太差,都不好意思公布出来呢。
苏青玉道,“我当时不是说要从外面请老师来帮忙给这些老师上课吗?后来回去一想,请啥啊?从外面请,不得另外给上课的费用?人家还能长期免费?而且咱也只能请公社的老师,那不就承认咱学校老师比不上他们老师吗?太丢人了。”
张主任道,“确实是的,咱这边的老师都那边老师的学生了。矮了一头。”
苏青玉赞同的一拍巴掌,“就是这个道理啊!然后我就想到了我们队里这群老知识分子了。他们是臭老九,但是也是大知识分子啊。之前都是教大学的老师。教的可都是大学生。还能教不好咱队里的了年轻老师们?”
她这话一说完,大队干部们眼睛都直愣愣的。
苏卫国喝茶都给呛到了,“你是说,让这些臭老九教咱队里老师?这,这要是让人知道了,不被人笑话?”
苏青玉摆手,“谁笑话?咱要人过来,是为了给咱干活的,可他们那个年纪和体力,能干多少农活,能给队里创造多少效益,别还抵不上他们吃的粮食。咱得给他们安排最艰巨的任务——上课。从早到晚的上课。我准备开班之后,一整天都上,晚上也开课。一定要让咱们学校的老师都能学好知识,以后不至于连自己的学生都考不过。”
“……”
这事儿可太让人纠结了。
大队干部们都有些紧张。
苏卫国道,“这……让公社知道咋办?他们是需要被劳改的。”
苏青玉道,“知道啥?又不是不让他们干农活。他们自己开的自留地,不得他们自己种?他们自己每天也是要下地干活的,只是在种地之余来充分的利用他们的剩余价值。不用担心,公社有事儿就找我,我去说。我还要找公社理论,之前那么多年咋就不重视教育,搞得我们现在找个人才都找不到,还得自己培养。我当初写那文章上报纸,真是白夸了。”
“……”
虽然苏青玉说话听着很有道理,可大队干部们也是接受了这些年的思想洗礼的,天生就害怕沾染这些事儿。所以都硬着头皮没答应。除非是公社同意了,他们保准举手同意。
张主任还道,“我当然也是希望我闺女能够学更多知识的,可……青玉你懂的,咱都是老实本分人。”
苏青玉坚定道,“那就让我这个不老实本分的,去为咱苏家屯冲锋陷阵吧。”反正只要队里人不反对就行了,公社那边还不是由着她说?
“……”
干部们一阵沉默。
苏卫国咬了咬牙,站起来道,“青玉,这事儿我和你去说。”
“啊,哥,你也敢去?”苏青玉惊讶的看着他。
苏卫国道,“有啥不敢的。你是为了大队的年轻人敢拼一把,我这个当大队长的,还能做缩头乌龟?大不了就撤我的职位了。咋能遇着事儿就怕呢。”
大队干部们:“……”咋觉得心虚呢?
苏青玉还挺动容的。
她哥这人虽然老实了点儿,但是进步还是很大的。以前那么怂,现在也变得勇敢了。还会为了队里拼命了。
其他大队干部们心里也挺亏心的。
感觉自己成了缩头乌龟了。
张主任不好意思道,“青玉,要是公社能答应,咱保证帮着给队里人做思想工作。”
苏青玉也不勉强他们。毕竟这些人才是真正在这个时代生活多年的人,他们的思想怎么也不可能一时半会就改变的。
事实上,他们能不坚定的反对,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苏青玉笑道,“那正好,咱们里里外外分工明确,一起把事儿办成了。相信我,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儿,知识是可以一代代传下去的。咱从这些老知识分子这里学了知识,再传给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那他们学到的都是大学生学的知识了。咱农村孩子,比那些城市知识青年还要有文化。”
苏小六道,“到时候我也要学,以后教我儿子。”
大伙儿都笑了起来。青玉说的有道理啊,以后队里娃都是知识分子了。
又能种地又能念书的知识分子。比城里娃还要能干呢。
去海城之前,苏青玉还得去一趟公社。
这事儿苏家人是不大想同意的。
怕苏青玉出事儿。
老实本分的老农民们对于一切和那些有关的任何事儿都很忌讳。
苏奶奶道,“就一定要这么安排吗?”
苏青玉点头,“奶奶,这是苏家屯的机会,我是从城里来的,我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别看现在都重视政治背景,可最后还是得有本事,才能成才。咱苏家屯都是三代贫农,政治清白,欠缺的就是有知识。这是难得的机会。要放在以前,咱还能有机会和这些人学习?错过了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苏奶奶担心道,“你管其他人干啥啊,咱就只管你好不好。为别人去得罪公社领导,我不同意。”
“这不是为别人,也是为我自己。以后咱队里发展好了,也是我的成绩。我还年轻,积累了成绩,以后要往上面当干部,也能得到领导重用。要不然为啥那些公社领导拼了命的想要公社发展呢?以后苏家屯的人受益了,也会念着咱家好,这都是好人缘。就算以后谁出个啥事儿,也会有人拉一把,不至于像有福叔那样人人恨不得踩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