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问:“陈嫂与林志诚一家无冤无仇,她为什么要暗中使用掉包计,置自己的女主人于死地?”
夏剑锋的回答是:“本案还在紧张调查之中,暂时无可奉告。”
有关此案「女佣人暗使掉包计,女主人作法自毙」的消息见报之后,舆论哗然,人们纷纷揣测,作为一个佣人,陈嫂为什么要拿真刀替换掉闻婕的假刀,最后导致女主人当场被刺身亡呢?
最后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其实林志诚的那位美女情人张妮娜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是她暗中指使陈嫂干的。
张妮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想得到林志诚的巨额财产。
有人还对张妮娜的家庭背景作了调查,发现她出身农村,家境贫寒,父母亲都在乡下种地,而并非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双亲是美国华侨。
她编造自己的家庭背景,只是为了接近林志诚。当她怀上林志诚的孩子之后,就催逼着林志诚写了一份遗嘱,要他将自己身后所有财产都留给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
她曾是省城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精通电脑。当林志诚向她透露,有一家超级策划公司,通过QQ给他策划了一个彻底铲除闻婕这个绊脚石的计划之后,她就觉得事有蹊跷,通过林志诚告诉她的超级策划公司的QQ号,追查到这个QQ号最后一次登录,使用IP地址,竟是林志诚家里注册的。
她立即敏感地觉察到,这个超级策划公司,多半就是林志诚的妻子闻婕搞出来的。但是,她并没有把自己暗中调查到的一切告诉林志诚。
她花了一千八百元钱,买通了林志诚家里新雇用的佣人陈嫂,让陈嫂密切注意闻婕的动向,一有发现,立即向她报告。
果然没过多久,陈嫂就在电话里悄悄告诉她,闻婕最近邮购了一把可以伸缩的魔术水果刀。
至此,精明过人的张妮娜已隐约能猜到闻婕苦心经营的计划了。
所以在最后关头,她又花了五百块钱,让向林志诚请了假却并没有返乡的陈嫂轻车熟路地潜入林家,用一把锋利的真水果刀,替换掉了闻婕卧室里的那把假水果刀。
因为手里捏着林志诚的遗嘱,只要林志诚夫妇一死,她要继承林志诚的所有财产,便再也没有半点障碍了。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未经证实的揣测。
——陈嫂的杀机——
三天后,警方召开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证实陈嫂的所作所为,并未受到任何人指使,完全是出自她本人的意愿。至于市民热议的张妮娜,完全与本案无关。
有记者问:“陈嫂为什么要这么做?她的动机是什么?”
夏剑锋回答说:“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陈嫂本名叫陈凤娇,早年曾资助林志诚念大学,并与其有过婚约……”


第12章 血染胭脂红——
一日晚间,我去拜访夏剑锋,这家伙居然正在书房伏案疾书,一问才知道,他在写一篇题为《绣林历代治安制度溯源》的论文。
我看了一下,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据《绣林县志》记载,绣林城地处长江之滨,上承巫山云雨,下引白云黄鹤,扼荆楚之要冲,集湘鄂之大成,五方杂处,鱼龙混杂,历来多出奇案怪案。
我顿时来了兴趣,问他从故纸堆里发现了什么奇案怪案。他说去,给我买包烟来。
我立即屁颠屁颠地跑下楼,给他买了两包红双喜。老夏点燃一支烟,就给我讲了他从《绣林县志》中看到的,发生在绣林历史上的两桩奇案。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现兹录于此,一为《血染胭脂红》,一为《连环杀》,以飨读者。
——1——
绣林县衙大牢里,关着一名死囚,名叫薛义。他本是个木匠,今年25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因酒后行凶,犯下人命官司,被判了死刑。
案情呈报到刑部,三司会审后批复:“情实,着秋后处决。”也就是说,只等秋天一到,他便要人头落地。
薛义在死牢里待了一个多月,眼看秋天就要到了,这一天,忽然有人来探监。
牢头一看,来者虽然是个年轻姑娘,但脸上却罩着一块红色的轻纱,遮遮掩掩地让人瞧不清相貌,不由警惕起来,吆喝着不肯让她进去。
红纱少女掏出一锭银子,悄悄塞到他手里说:“我是薛义的朋友,只跟他说几句话就走,还请差爷行个方便。”牢头收了贿赂,立即眉开眼笑,挥挥手,示意狱卒放行。
只见那红纱少女沿着狭长的通道,走到薛义的监牢前,隔着木栅栏,轻声细语地对薛义说了几句话。
薛义听了,忽然兴奋地从地上跳起来,把脚镣铁链拖得哗哗直响。
他在监牢里来回走了几步,然后从身上撕下一块囚衣布片,咬破手指,蘸着鲜血在上面写了几行字,交给了红纱少女。
那少女收好这封血书,隔着红纱巾揩了揩眼泪,转身走了出来。
第二天,居然又有人到死牢里来看望薛义。
这次来的,是一位衣着华丽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他手里提着一只三层朱漆食盒,说自己是薛义的好友,听说他落难,特地来请他吃顿酒饭,聊表朋友之义。
说罢打开食盒让牢头检查,食盒里装着几样小菜和一壶白酒。
牢头认得此人是绣林城清泉山庄庄主石清泉,不由肃然起敬。
他早就听说石清泉为人仗义,爱交朋友,他有薛义这样的朋友,那也不足为奇,急忙开门放行。
“且慢!”石清泉正要跨步进去,忽听身后传来一声轻喝,回头看时,只见一个黑衣官差,腰里挎着钢刀,沉着脸走了过来。他认得这人是县衙捕头赵大海,忙放下食盒拱手行礼。
赵大海俯下身,揭开食盒的盖子,然后拿出一根长长的银针,在每个菜碗里插了一下,又在酒壶里探了一下,仔细观察,见针银并未变色,酒菜中没有下毒的迹象,这才松口气,对石清泉一笑而道:“石庄主莫怪,薛义是重刑犯,出了事谁也担待不起。”
石清泉赔笑道:“应该的,应该的。”
顺手掏出一封银子,足有二十来两,塞到了赵大海手里。赵大海脸色一沉,道:“这是干什么?想贿赂我么?”
石清泉忙说:“赵捕头千万别误会,听说知府大人已经给府上下了聘礼,知府大人的大公子相中了您女儿,令爱成亲在即,而且知府大人也有意提携您到知府衙门当差。双喜临门,这一点小小意思,权当石某的贺仪,还请笑纳。”
“想不到你的消息倒还挺灵通的。”赵大海哈哈一笑,把这一封银子塞进了衣袖里,然后挥一挥手,让他提起食盒,进了牢房。
牢房里光线昏暗,中间是一条狭长的通道,两边排列着十余间用木栅栏分隔开的监牢。
石清泉睁大眼睛寻了好久,才找到关押薛义的那间死牢,大声道:“薛义兄弟,石某特备薄酒一壶,来看你了。”
说罢就将酒菜摆在地上,请薛义吃了。两人又低声说了一会儿话,石清泉这才起身告辞,离开大牢。
翌日一早,牢头巡视牢房时,忽然发现薛义斜躺在地上,口鼻流血,一动不动。
不由大吃一惊,急忙打开监牢栅门,进去一看,只见薛义面色乌紫,双眼翻白,手脚冰凉,鼻息全无,竟然已经死去多时。
——2——
这天早上,绣林县衙新到任不久的县令周敦儒刚刚起床,正在用青盐擦牙,忽听卧室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县衙捕头赵大海领着一名牢头前来禀报:“大人,不好了,县衙大牢死囚薛义,昨晚突然暴毙。”
周知县不由吃了一惊,囚犯无故暴毙,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当下连脸也来不及洗,就随赵捕头一起,来到了县衙大牢。
进了死囚牢房,果然看见薛义口鼻流血,倒毙在地,急忙命人叫来仵作,详细检查薛义的死因。
仵作忙了好一阵,才回报说:“死者双眼翻白,面色紫暗,嘴唇发黑,手足指甲俱青黯,口、眼、耳、鼻间有血流出,应是中毒身亡。”
“中毒身亡?”周知县不由皱起了眉头,说,“犯人囚禁在此,与外面少有接触,怎么会中毒?难道是咱们牢房供应的饭菜出了问题?”
牢头忙说:“那倒未必,牢房里所有犯人都是吃一样的牢饭,如果牢饭有毒,被毒死的就不止薛义一个人了。我看也许和这两天来监牢里探望他的人有关。”
于是就把那名红纱遮面的女子和清泉山庄庄主石清泉分别来牢里探望薛义的事,详详细细告诉了周知县。
周知县盯着他问:“你是说石清泉来的时候,还提了食盒,带了饭菜?”
赵大海知道知县大人的意思,忙躬身说:“石清泉带了饭菜来不假,可是卑职事先已经用银针试过,酒菜之中并未下毒。”
周知县沉吟片刻,看着他问:“那么依你之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大海想了想说:“卑职见过一些亡命之徒,事先将毒药藏于假牙内,一旦作案被抓,知道难逃一死,便立即咬破假牙毒囊,自行了断。
我看薛义嘴里少了几颗牙齿,他平时也是个好勇斗狠之辈,很可能也是学了这一招。”
周知县倒是颇有主见,想了想,摇头说:“你说得不对。薛义的案子,从案发到审讯,再到刑部批复,已经闹了好几个月时间,他若想自行了断,也不会等到今日。”
赵大海一拍大腿说:“这毒既不是牢房里的人下的,又不是牢房外的人带进来的,更不是薛义自己服毒自尽,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周知县背着双手在牢房里来回踱了几步,瞧着地上的尸体道:“这薛义死得蹊跷,其中必有隐情。赵捕头,你速去将薛义一案的全部卷宗拿来给我,我要详加察看。”
他是半个月前才到绣林县衙上任的新知县,薛义的人命案是上任知县审的,所以他并不太知情。
赵大海犹豫一下,说:“大人,薛义的案子,可是已经呈报刑部,皇上朱笔勾决了的,如果横生枝节,闹出事端,咱们也担当不起,不如就报个畏罪自尽,倒还省事。”
周知县把眼一瞪,道:“混账,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岂能如此儿戏?你只管按我的话去做就是了,一切自有本官担当。”赵大海脸色一红,只好领命而去。
周知县蹙着眉头,踱回签押房,过不多时,赵捕头就将薛义一案的全部卷宗送了过来。
周知县将自己关在签押房里,对着卷宗细细研究了两天时间,也没找到一点关于薛义中毒身亡的线索。
薛义所犯的人命案子,其实并不复杂。
薛义是绣林太平坊人,父母早亡,跟人学了些木匠手艺,靠挑着行头走街串巷给别人打造木器为生,为人仗义,好勇斗狠,爱打抱不平。
有一回,他到清泉山庄做木工,辛辛苦苦干了一个多月,算工钱时,却分文不取。
他说自己多年前曾得到清泉山庄施粥救济,大丈夫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一个月工钱算得了什么?
清泉山庄庄主石清泉也是个热情好客,爱交朋友的人,这一来二去,就跟他成了朋友。
事发那日,天下大雨,石清泉相约薛义去望江楼喝酒。到了晚间,两人都有了七八分醉意,冒雨相携而归,途中经过一条巷子,遇上一个名叫葛三的泼皮迎面行来。
那巷子极窄,不可能让三人并肩行过,薛义就仗着酒兴,喝令对方让路。
那葛三也喝了点酒,死活不肯相让,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着。
双方一言不和,就动手推搡起来。薛义一时冲动,顺手拔出一把匕首,就往对方身上捅去。
葛三闪避不及,胸口中刀,当场死亡。事件刚好被夜间巡逻的官差撞见,当场就把薛义给逮捕了。
薛义对自己酒后行凶,杀伤人命的事供认不讳。上任知县没费多少功夫,就把案子给结了。
周知县反反复复将手里的卷宗看了无数遍,从上面记载的情况来看,此案案情简单明了,公堂审讯也并无波折,上任知县的判处也合情合法,从头到尾,并无不妥。
他不由皱起了眉头,暗想难道薛义的死,真的只是偶然事件,与其案情并无牵连?闭门思索好久,仍然不得要领。
这时候,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忙把赵捕头叫来问:“薛义一案,可曾留下证物?”
赵大海想了想说:“证物嘛,只有一把匕首,就是薛义用来行凶杀人的那把匕首。据现场抓捕薛义的几名兄弟回来说,当时他们就对薛义搜了身,他身上除了手里这把血淋淋的匕首,便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这把匕首也作为重要证物,一直被保存下来。”
周知县说:“快去拿来给我瞧瞧。”
赵大海转身跑了出去,不大一会,就从存放档案的仓库里拿了一个牛皮纸袋过来。周知县打开纸袋一瞧,里面果然装着一把匕首。
他小心地将匕首拿出来,只见这把匕首约有七寸来长,因是证物,不便清洗,所以上面沾满了薛义行凶时留下的血污。
刀柄为铁质鎏金,镶嵌着一枚绿松石,看上去颇为名贵。刀锋上虽然沾满血污,却仍透着一般逼人的寒意。
周知县扯下一根头发,放到刀刃上,轻轻吹一口气,那头发立时断为两截。果然是一把吹毛断发的利器!
他手持匕首,一边细察一边暗忖,如此利器,自然不可能就这样裸露着刀锋揣在身上,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刺伤自己。
这样一把锋利无比,名贵异常的匕首,肯定还配有一个华丽的刀鞘。
可是赵大海刚才说了,案发当时,薛义身上除了这把匕首,并无他物,自然也就没有刀鞘。如果这把匕首真是薛义的,他身上怎么会找不到刀鞘?
周知县忽然心头一跳:难道这把匕首,并不是薛义的?
——3——
第二天早上,周知县升堂理事,甩下一支签票,喝道:“速带清泉山庄庄主石清泉上堂听审。”
堂下的赵捕头接到签票,知道对于薛义暴毙一案,这位县官大人必定已经心中有底,不由精神一振,领了几名捕快,急匆匆去了。过不多时,就将石清泉带到了公堂。
三班衙役跺着水火棍,齐呼:“威——武——”
石清泉浑身一颤,不由自主,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周知县「叭」的一拍惊堂木,冷声喝道:“石清泉,你可知罪?”
石清泉一怔,抬头看着坐在堂上的县官大人,惊诧莫名地问:“大人,草民何罪之有?”
周知县脸色一沉,道:“石清泉,你借探监之机,在酒菜中下毒,毒死囚犯薛义,还敢说自己无罪?”
石清泉急忙磕头道:“草民冤枉,草民提着酒菜探监之时,赵捕头已经用银针将酒菜逐一查验,证实其中并未下毒。薛义之死,实与草民无关,请大人明察。”
周知县冷笑道:“本官略通医术,知道银针验毒,只能验出砒霜之类的毒药,若是其他种类的毒药,如毒蕈、毒鼠药等,就很难验出。所以赵捕头虽然用银针验过,那也不能就此证明你没在酒菜中下毒。”
石清泉辩解道:“大人这话从何说起?草民与薛义乃是多年至交好友,两人间并无冤仇茅盾,草民怎么会无缘无故下毒害他?”
周知县威严地扫了他一眼,道:“你要杀薛义,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那天真正酒后行凶,失手杀死葛三的人不是薛义,而是你。
薛义是为了朋友义气,才接过你手中的凶器,替你顶罪的。
本官仔细看过那把行凶的匕首,刀柄镶嵌着一颗绿松石,甚是名贵,不像是一名穷木匠所能拥有的。
最关键的是,薛义身上没有刀鞘。像这样名贵锋利的匕首,肯定配有刀鞘。
如果本官没有猜错,当时刀鞘就在你身上。只可惜案发当时你置身事外,官差没有搜你的身。”
石清泉脸色一变,道:“如果真是如此,他已经替我顶了罪,刑部的批文都已经下来了,认定他就是杀死葛三的凶手,那我就更没有理由要杀他了。”
周知县道:“可惜事情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就在你去县衙大牢探望薛义的前一天,有一名神秘女子,也同样去监牢里探望过他。
薛义当时还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托她带出来。如果本官推断得不错,那封血书是薛义写给你的。
不知是什么缘故,薛义在替你顶罪、在死牢里关了一个多月之后,突然反悔了,并且写了这封血书,叫你自己到衙门自首,让他脱罪出来。
而你,为了杀人灭口,一面假装到监牢里探望他,用言语稳住他,一面让他吃下了毒酒毒菜,将其害死。石清泉,本官问你,你认罪否?”
石清泉脸色苍白,鼻尖冒出冷汗,抬起头来看着高高在上的县官大人,张张嘴巴,想要辩白,但却欲言又止,犹豫一下,忽然磕头道:“大人,草民认罪。那葛三,确系草民酒后所杀。薛义念我有家有室,一旦伏罪,妻子儿女失去依靠,孤儿寡母难以为继,所以就从我手里接过凶器,替我顶了这杀人死罪。
本来这官司已被前任县官结了案,谁知几天前忽然有一个用纱巾蒙面的少女来到我家,拿出薛义的血书,说薛义突然反悔,不肯替我顶罪了,叫我去衙门自首,为他脱罪。
草民为了逃避罪责,就对薛义起了杀心。草民携带酒菜前去探监,一面叫薛义再宽限我几日,待我安排好家小,就去自首,一面让他吃下了毒酒毒菜……”
周知县听他全盘招认,倒是一怔,原本料想不动大刑,他必不肯说实话,却未想到他竟招认得如此爽快,着实出人意料。
薛义暴毙死牢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听说知县大人要开堂公审,公堂门口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平日里石清泉为人仗义,乐善好施,颇受乡人尊敬,此时听他亲口招认,众人方知他竟是个为求活命不惜毒杀好友的无耻小人,不由大吐口水。
——4——
周知县在堂上审着案子,旁边早有师爷将犯人口供一一记录。
周知县见案情已经真相大白,不由长吁口气,一拍惊堂木,喝道:“石清泉,在你酒后行凶,杀伤人命的罪名之后,本官再加你一条冒名脱罪,杀人灭口之罪,你可服罪?”
石清泉面如灰死,哑着嗓子道:“草民服罪。”
见他已经认罪,旁边的师爷忙将自己整理记录的口供用一个盘子托了,递到他面前,让他签字画押。
石清泉看也不看,就在后面空白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将手指头蘸了墨水,正要按手印,忽听有人叫道:“且慢!知县大人,这案子,您审得不公……”
话音未落,便见一名中年女子从外面闯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了大堂上。
石清泉瞧着她,不由大吃一惊,道:“你、你怎么来了?”
周知县直把惊堂木拍得山响,喝道:“堂下何人?竟敢咆哮公堂,诬蔑本官执法不公,该当何罪?”
那中年女子抬起头道:“小女子娘家姓李,名翠珠,是石清泉的妻子。大人有所不知,其实下毒害死薛义的人,并不是我丈夫,而是我。”
“哦,是你?”周知县一怔,一双锐利的眼睛直朝她盯过来。
李翠珠点头道:“几天前,有一个神秘女子拿着一封血书来到我家,我才知道我丈夫酒后杀人,却由薛义冒名顶罪的事。
现在薛义突然反悔,要将我丈夫供出来。我心里想,要是我丈夫出了事,留下我们孤儿寡母,那可怎么办?
恰好这时,我丈夫要携带酒菜去县衙大牢探望薛义,我就想,要是这时候,薛义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然暴毙,死无对证,这事便再也牵扯不到我丈夫身上。
于是我就亲自下厨,做了几样小菜,并且在酒菜里投下了毒鼠药。
我丈夫并不知情,就提着这些酒菜去了县衙大牢……大人,薛义之死,实乃小女子所为,与我丈夫毫无关系。请大人明察。”
周知县越听越奇,忍不住喝道:“放肆,公堂之上,岂可儿戏。你说那毒是你下的,你丈夫又怎么会当堂认罪,承认是他下的毒?”
李翠珠道:“因为我丈夫知道,薛义食用的酒菜,只有我和他两个人接解过。如果薛义真是吃了那些酒菜后中毒身亡,定是我二人之中,有一人在酒菜里下了毒。
如果不是他,那自然就是我做的了。他怕大人再审下去,会把我牵连进来,所以索性自己认罪,一力承担。”
石清泉听到这里,已忍不住流下泪来,看着妻子道:“翠珠,我犯下的罪,就由我一人承担罢了,你、你这又是何苦?”
李翠珠苦笑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夫君,你若不在了,妾身又岂能苟活于世?”
周知县问:“石清泉,你妻子说的,可是实情?”
石清泉深情款款地瞧着妻子,早已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
周知县心中已然明了,使个眼色,让师爷拿口供叫李翠珠签字画押,然后一拍惊堂木,当堂宣判:“石清泉酒后行凶,杀伤人命,不思自首,反而找人替罪,以致酿成大祸,罪加一等,判斩监候。
李翠珠投毒杀人,罪不可赦,判绞监候。两名人犯暂时收监,待刑部批文到,一并处决。”
——5——
周知县新官上任,便由一把带血的匕首入手,不但推翻了前任已经审结的一件大案,而且还顺带破了一件案中案,消息传开,官声大振。
绣林百姓交口称赞,都说他是「周青天」。周知县听了,自是得意非凡。
数日后,周知县正在县衙签押房办公,忽有一名衙役送来一封书信,说是衙门外一个小孩受一位小姐之托送来的。
周知县吃了一惊,命他把送信的小孩带进来。谁知那衙役跑出去一看,送信的小孩早已不见了踪影。
周知县更觉惊奇,拆开信封,展信一看,内容如下:
知县大人台鉴:
石清泉夫妇一案,表面看来,您审得滴水不露,周密严谨,实则有个老大的破绽。
石清泉白天才来探视过薛义,请他吃过酒饭,晚上薛义便中毒身亡,无论是谁,都会怀疑石清泉送来的酒菜有问题。
他们夫妻中无论是谁在酒菜中下的毒,都会被立即查出来。
他们这样做,非但达不到为石清泉掩盖酒后杀人、请人替罪的罪行的目的,反而会引火烧身,暴露自己的凶手身份。
试问石清泉夫妻并非愚笨之人,怎么会做出如此蠢事?
就算他们夫妻真有杀人灭口之心,也绝不会使用如此简单直接容易暴露自己的手段,您说是不是?
说到这里,您一定会问,如果不是他们夫妻对薛义下的毒,李翠珠又为什么要当堂认罪?
其中原委,其实并不复杂。那酒菜是李翠珠亲手做好后,再交给石清泉的。
也就是说,接触过那些酒菜的,只有他们夫妻二人。按常理推测,如果薛义真是吃了这些酒菜后中毒而死的,那么下毒者必定是他夫妻二人中的一个。
石清泉自己没有下毒,就以为这毒一定是妻子下的,所以为了保全妻子,他只好承认是自己下的毒。
而李翠珠呢,则以为这毒是丈夫下的。石清泉先是酒后行凶,杀死葛三,然后为掩盖罪行,又杀人灭口,毒杀薛义,两罪并罚,若依本朝律例,非但本人要受绞刑,家中妻小也要没籍为奴。
李翠珠为保全一双儿女不永世为奴受虐,同时也为了成全夫妻二人同生共死之义,所以毅然挺身而出,为丈夫分担了一条杀人重罪。而实际上,他们夫妻二人都不可能在酒菜里下毒。
说到这里,您又一定会追问,那酒菜只有他夫妻二人接触过,既不是石清泉下的毒,又不是李翠珠下的毒,那毒药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其实您只要仔细想想,就会明白,那些酒菜,除了石清泉夫妻二人,还有第三个人接触过。
这个人,就是县衙捕头赵大海。
信写到这里,戛然而止。信上字迹潦草,显然是仓促间写就,后面似有未尽之意,却是来不及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