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了五六锅,才将所有的枣煮好,汪氏和汪李氏俩人负责晒枣。

所有的枣儿全部薄薄的摊在簸箕里晒着,红艳艳的,非常好看,空气都散发着香甜的枣香味。

“凤丫头,这得晒多久才能成啊?”汪李氏又问道。

“嘻嘻,家婆,这得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啊。若天气好,太阳烈的话,晒个三两天,枣皮就会起皱,差不多就可以吃了。只是要经常性的多翻翻面,要不然有的面晒不着太阳,时间久了,自然会坏了。

二凤抬头眯眼看了下天空,这个时节的太阳还是很有热度的,晒枣正好。

“这样快就成了?”汪李氏不相信似的问道。

“嗯,不过呢,最好能晒上半个月,这样可以长久的保存下来。吃到明年也不会坏的。”二凤笑着说道。

“现在看着倒挺好看,就不晓得最后到底好不好吃。”汪李氏嘟嚷了两句,然后对汪氏道:“红云,咱们去塘边将木耳洗干净,就着这日头好赶紧晒上,别到时候一变天,好东西都放坏了。”

“嗳,娘,我这就去拿篮子去。”汪氏说完话就进了屋子去拿篮子。

二凤和汪李氏、汪氏三人拎着木耳和银

来到白水塘,先要将它们上面的沙土和腐叶杂质给洗干净,然后才能晒干后食用。

特别是木耳,新鲜的木耳里含有一种叫卟啉的光感物质,吃了新鲜木耳后又被太阳晒到了,就会出现红斑、水肿、丘疹、水疱之类的不适症状,还有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呼吸困难之类的中毒症状。

晒干后,木耳中的卟啉会被分解,因此完全没了这样的担心。

“这东西可真难洗。”汪氏轻声抱怨了一句。

木耳和银耳生长在野外,远远的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很是好看,但真正采下来细看后才发现,其实上面沾的杂质还真不少。有泥沙、有木屑、有腐叶等等,特别是银耳,它全部是褶皱,得将褶皱里面的杂质全部要清洗干净,要不然吃时会有沙子咯牙的。

三人洗了近半个时辰,汪李氏看着所剩不多未洗的木耳说道:“红云,这剩下的木耳不多了,我一个人洗就行啦,你和凤儿去磨米粉吧。

要不然,明儿人多,还不知得等到啥时候。”

汪氏点点头:“嗳,娘,那你一个人小心着点儿,我和凤儿将这洗好的拎回去,先晒起来。凤儿,我们走吧。”

二凤点头脆生生的应了,和汪氏俩人拎着干净的白木耳和银耳回家去,将它们分开晒在竹编的大筛子上面。

“凤儿,你将米装进桶里,我去和春生说一声,让他记得接毛伢回家,别到时给忘了。”汪氏手里提着一个木斗对二凤说着,然后去了那片荒地找春生。

二凤将簸箕里已经晒干的米装进了木桶里,提着出了门,汪氏正好也从荒地那边走了过来,母女俩人提着米和桶向祠堂边的磨坊走去。

这磨坊是村子里建的,村民们需要磨米粉磨面粉什么的,自己去磨坊就可以了。以前村子里还专门养了头驴来拉磨,这头驴也是由村民们挨家挨户轮流来供养的。后来这头驴病死了,村里也没有多余的钱再来买驴,因此现在村民们都是自己推磨了。

二凤和汪氏在经过龙年富家门口时,汪氏的脚步顿了下来,他家的院门正是大开着的。她瞅了一眼二凤,然后看向龙年富家的院内,里面隐约有说话声传了出来。

二凤暗暗撇撇嘴,晓得汪氏的心思,不好阻止,但也不促成,只是故意装糊涂问道:“娘,为何停下不走了?”

汪氏的脸上竟然泛起了一丝红晕,大概是觉得有些不好启齿吧,但还是犹豫着说道:“凤儿,咱们去瞧瞧你爹吧,看他好了没。不管怎么样,他总是你爹啊。”

看着汪氏那饱含着期待的眼神,二凤实在是拒绝的无法说出口,但她实在是不大想进去,只好说道:“娘,你进去吧,我先去磨房排队去,若要是人多的话,还不知得等多久哩。”

“嗳,慢点儿啊。”汪氏心下对二凤的所为很失望,但也不好勉强,只好点头应了。

二凤看着汪氏进了龙年富家的院子,无奈的叹口气摇摇头,提着米向不远处的磨坊走去。

磨坊外面的长条凳上坐着四个妇人,她们的腿边都放着盆或桶,里面装着米粉,只有一个桶里面还是米,正在一起聊着天,有的手里还拿着针钱在缝衣服上破洞。

二凤过去和几牟妇人打了招呼,然后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去了一边,安心的等着,前面还有一个人,得等一会儿。

妇人们说话的声音不断的传了过来,好像正在说着杨媒婆家的事情,二凤因良田的事,下意识的侧耳细听着。

“桃花也是打肿脸充胖子哦,家里没银子,就不要冒充有钱人,还去镇子上买屋子,嘁。”一个圆脸妇人说道,话里的酸味浓浓,有种葡萄酸心理。

另外一个眼睛上长着青斑的妇人反对着:“话也不能这样说,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还真别说,桃花和长安俩人还真是能干的,这些年也挣了不少银子的。正好他家的田也多,长安一个人种着也累,若有人能出得好价钱,卖掉几亩有什么不行的。”她在心里暗鄙视了一下圆脸妇人。

“噫,他们家还真准备卖田呢。你们可晓得要卖多少钱一亩?”

另外一个黑长脸的妇人追问道,这个话题也是二凤感兴趣的,不由听得更认真了。

“荷兰嫂子,你咋问这个?难道你家想要买田?”圆脸妇人忙问道,一副很八卦的样子。

叫荷兰的黑长脸妇人讪讪的笑了芜:“哎,我家哪里有这些钱哦,只是好奇问问罢了。”

青斑妇人应道:“我也不晓得他们那田准备卖什么所钱,要是想买的话,可以去问问龙爷爷。”

“哦,这样啊。不过呢,依着桃花那个性子,这田的价钱肯定不低。她是最会算计,才不肯吃亏的主儿呢。”圆脸妇人说道,语气里又多了不屑。

“你们别说了,桃花来了。”一直在旁边笑着听八卦的年轻些的妇人低声提醒着。

第163章 当面说媒

经年轻妇人的提醒,这几个妇人都抬头看了过去,果然见杨氏胳膊上挎着一只竹编的淘米箩,向这边走过来,另一只手上还拿着一方帕子,边走边甩着。

先前一直说杨氏不好的圆脸妇人,突然从凳子上起身站了起来,和她同坐一条凳子的黑长脸妇人荷兰一时没备,凳子向上一翘,要不是反应快,她都差点儿给掉着了。

“哎哟,莲花妹妹,你这起来也不说一声,差点儿将我给掉着了。”黑长脸妇人有些不满的说说

可圆脸妇人叶莲花根本就没回她的话,而是在众人惊讶怕眼神里满脸堆笑的迎上杨桃花,休贴的从她手里将淘米箩给接了过来

看了一眼箩里的淘洗过的米,笑眯了眼睛赞道:“哟,桃花嫂嫂,你这米洗得可真干净,真白,连一粒稗子儿瞧不见。不像我们那米只是随便洗了洗,你这讲究人和我们这些粗人,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咯咯。”

青斑妇人见到叶莲花这个讨好的样子,低声骂了句:“墙头一根草,风吹俩边倒。当面说人话,背后说鬼话。”

二凤在一旁歪着嘴角也冷笑了一声,她真是太佩服这叶莲花的本事了,前一秒钟还在不屑的骂人家瞧不起人家,可下一秒钟,却又跑去挽着别人的胳膊套近乎。这人可真是太势利太刁钻了,这种人是不适合做朋友深交的,太假,说不定哪天就在背后捅你一刀子。

不过,现在基本上能确定杨桃花家的田是准备卖的了,就是暂时不知道价钱。她不准备亲自问杨桃花,怕她会坐地起价,还是抽空去问龙爷爷比较好些。

杨桃花听了叶莲花的话,立马用帕子捂着嘴‘咯咯’笑了起来,这话她听着很受用,并用手点了一下她的脸,暖昧笑着佯骂道:“就你这嘴会说话还粗人呢,到底是你粗,还你家二树子粗啊,咯咯。”

“哈哈,那还用说,肯定是莲花家的二树子粗些啊。”其他几个妇人听了这带着荤的话语,都暖昧的大声笑了起来。

二凤赶紧将脸撇去了一边,真心怕杨桃花。但杨桃花的眼角余光已经瞥见了二凤,眼睛滴溜溜转了几下脸上的笑意深了。

汪氏终于带着笑容来了,二凤松了一口气,赶紧迎上去,将她手里的木斗接了过来,又坐回了先前角落里。汪氏少不得和那几个妇人寒暄一番,这几人都有段日子没见着汪氏了,对汪氏的变化很惊讶。

“红云妹子,你现在养得可真好,脸上红润润的。”青斑脸妇人羡慕的说道,看看汪氏那光洁的脸,再想想自己眼睛上的那个可憎的青色胎印,心里真是暗恨上天不公,要不然自己也不会嫁一个体弱的丈夫。

“呵呵,哪有,这皮子都皱得跟松树皮一样喽。”汪氏眯眼笑着答道,被人夸总是心情愉快的,脸色更红了一些。

“红云嫂子,你的气色可真是好多了,天天吃啥好东西了?”年轻一点儿的妇人半开着玩笑说道。

汪氏走了两步在凳子上坐了下来,心情非常的激动,不知有多久,自己没有在人前这般开心的拉着家常了。也不知有多久,没有人夸自己生得好看了。

“红云嫂子,你这腿现在不疼了?”青斑脸妇人注意到汪氏走路的姿势,赶紧欣喜的问道。

“呵呵,不疼了。”汪氏活动了一下原本有病的腿脚笑着说道。

青斑脸妇人满脸期盼的问道:“你这腿可是病了好几年了,是咋治好的?”

“是啊,六年了,这不还是多亏了德仁堂的方老先生嘛。他老人家的医术可真是了不得啊,药到病除呢。这不前几天,我还让凤儿和春生他们帮我又抓了几副药回来,再吃几剂稳固一下。”汪氏一脸明快的说着,以前的她可是不喜欢在人前如此多话的。

现在家境不一样了,自己不家作主了,腰杆儿自然而然就直了,说话的气势更是足了不少。

“唉呀,真的啊。不成,明儿我也要带我家那口子去瞧瞧。他那腿可也是一直病着呢,田里的活儿都不能做,嗨。”青斑脸妇人叹气说说

杨桃花见到汪氏后,立马松开了叶莲花的胳膊,脸上堆满了笑容上前拉了汪氏的手,亲热的说道:“红云嫂子,瞧着你身体好了,我们都跟在后面高兴着呢。”

“有劳桃花妹子惦记着,呵呵。”汪氏笑着应了,只得起身站了起来

杨桃花向二凤那边瞧了瞧,然后将汪氏拉去了一边,微微压低了声音笑着说道:“嫂子,二凤再过个把月就及笄了吧!”

汪氏的心向上提了提,情绪低落了不少,但在人前,她还是勉强的笑笑点头:“是啊,你这记性可真好,这点儿小事还挂在心上呢。

“嗨,我这不是关心嘛,想着二凤年龄也合适了,是时候该给她定下一门好的亲事了。前段日子,二凤去我家买鸡蛋时,我就和她提了一下。咯咯,只是这丫头脸皮薄,还没两句话,脸都红到耳根子后面去了,因此我也就没有再提这事儿。”杨桃花虽然声音不大,但也不小,二凤可是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背上冷汗一冒,眼睛刷的一下就扫了过来,无比怕紧张的看向汪氏。

“呵呵,这不是还没到嘛,不着急,不着急。”汪氏瞅了瞅二凤,微微笑着向杨桃花婉拒道。

“红云嫂子嗳,不是妹妹我着急啊,而是我手头上正好有一个好后生,家世长相人品那可都没得桃的。家里那屋子可是两个月前刚刚盖的大瓦房哩,二凤要是嫁过去,那可是享福的命哦,家里公公婆婆为人都厚道实诚,只有这一个宝贝蛋似的儿宝。二凤嫁过去,那还不得含在嘴里疼着,绝不会欺负着她的。怎么样,红云嫂子,这样好的条件,你要是不着急的话,到时候被其他人给抢走了,你可不要怪我啊。咱们毕竟是一个村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妹妹我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咱们二凤丫头啊。”杨桃花语重心长,一脸诚挚的说道,让人不会怀疑话里的真假。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啥样子,现在只有她自己的心里有数。

叶莲花在一旁可是竖着耳朵听着,见汪氏没有答话,她立马走过来,笑着重又挽了杨桃花的胳膊说道:“桃花姐姐,既然红云嫂子说二凤年龄还小,那就缓缓吧。我娘家的哥哥正好有一个侄女儿,年方十六,人品长相也是一流的,正好配这后生。”

杨桃花将自己的胳膊给抽了回来,有些鄙视的看了一眼叶莲花,拔着嘴说道:“莲花妹妹,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可别生气啊。你娘家那侄女儿,哪里儿能和二凤丫头相比,你就别打这个主意了。”

叶莲花面色讪了讪,旁边其他的妇人在心里笑了,叫你讨好,这下好了吧,丢脸了吧。

叶莲花还想说什么时,杨桃花却已径不搭理她,又问着汪氏:“红云嫂子,咋样啊。

要不,听妹妹一句话,不管成不成,我让男方的爹娘带着那孩子过来,先让你过过眼儿,若满意了,再定下来,成不?”

汪氏依旧笑了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说道:“桃花婶子,我家春生再过两个月也满十八了,真要劳烦你帮忙瞧瞧有没有敦厚的女娘家,帮他觅一个,这事劳烦你挂在心上,过几日,我带着生儿去一趟你家。”

“呼。”二凤在一旁轻吐了一口气,心里提着的这块大石头终于是落了地,可吓死她了。心里对这杨桃花有些厌恶起来,怎么老是提这事,真烦人,我将来嫁不嫁得出去,干你何事啊,哼!

“好好,放心吧,你们家春生厚道老实,又能干,我呀,就算是跑断腿,也要替你寻个最能干最好看的儿媳妇,让你趁早喝上这媳妇茶,咯咯。”杨桃花见又有生意上门,自然是乐得笑眯了眼。

“呵呵,那敢情好啊,若真如此,绝不会忘了你这个大红媒人。”汪氏也笑了,想着杨桃花若真能替春生找着一个如意的媳妇,那可要好好谢谢她的。

杨桃花还是想着二凤的事,眨了眨眼睛,嘴巴向二凤那边努了努道:“嫂子,凤丫头这事怎么说?”

“凤丫头脾气倔,她的事回头再说吧,到时候我去找你。”汪氏也故意压低了声音道。

“红云嫂子,我好了,你赶紧去磨吧。”那个黑长脸妇人端着木盆走出了磨坊和气的说道,木盆里正装着刚刚磨出来的雪白的米粉。

“嗳,好,凤儿,赶紧将米提进去吧。”汪氏忙应了,这句话正好解了围,看向杨桃花笑着客气道:“她桃花婶,我们先去磨啦。”

叶莲花见汪氏没有同意杨桃花所说的那门亲事,心里乐了,赶紧一把将杨桃花给拉去了一边。

“哎哟,你这死婆娘,我胳膊上的肉都被揪紫了,啥事啊?”杨桃花有些恼了,毫无顾忌的骂着叶莲花。

叶莲花因为有求于杨桃花,只有无奈的接受她的骂,反过来殷勤的替她揉着胳膊,谄笑着说道:“桃花姐姐,别生气啦,我来替你揉揉。”

“哼!”杨桃花从鼻子里冷哼了一声,虽然不喜这叶莲花,但想着自己做的是这行当,也不好轻易得罪人,语气软和了些,带了点儿笑容道:“啥事,说吧。”

“桃花姐姐,先前你说的那个后生,家里的境况是真的那般好吗?”

第164章 汪氏的择婿标准

叶莲花的语气里有着明显的怀疑。

对于这句怀疑的话,杨桃花翻了翻眼睛,冷着脸不快的说道:“怎么,莲花妹妹这是在说我讲瞎说吗?我杨桃花累死累活的做这行,啥时候说过瞎话啊?恩?”

“呵呵,你晓得我不是这个意思。那后生家住哪儿,姓什么?“

叶莲花讪讪的笑了一下忙圆着场,追问着。

杨桃花斜了她一眼,笑了笑说道:“莲花妹妹问得这般清楚做什么,那后生是卢姓人家的,可是个大门大宅的。”

“桃花姐姐,既然那汪氏母女不识得好歹,枉费了你的一番心意,那就劳烦你将我娘家的侄女儿说合说合吧。一应事成,媒金双份,怎么样?”叶莲花隐约听说卢姓有几家的境况是非常好,见杨桃花说的如此肯定心里更是深信不疑了,忙用钱诱惑着她。

听到钱,杨桃花有些动心,想想自己也没有必要在一颗树上掉死,虽然对方指明了要二凤,但只要能替他们找一个差不多的,应该也没啥问题。

主意虽已拿定,但还是板着脸道:“莲花,你那侄女儿我可是见过一次,长得难看不说,听说又懒惰得很,这样的姑娘哪里能配得上那后生。你说,这让我怎么好向人家开口啊?”

“哎哟,桃花姐姐,我家侄女儿虽说长得不算数一数二,但也算模样周正。你说的懒呀,那可是小时候的事儿了,现在呀可是勤快能干得不得了,村子里人个个都夸呢。

桃花姐姐你的能耐我还不晓得嘛,这点儿小事还能难得住你。

走,去我家坐坐,晚上喝两盅去,明儿让我大哥给你家送两坛子酒去。”

“不去了,我这米还没磨哩。”杨桃花淡淡的推辞着,脚已经在动了。

“这点儿米,明儿我起早来帮你磨。”叶莲花拉着她的胳膊就走,完全没了先前对她的嘲讽模样。

杨桃花假意推辞了几句,美滋滋的跟着叶莲花走了。

二凤和汪氏俩人出了磨坊,她抱着装了米粉的木斗,汪氏提着木桶,一起向家里走去。推磨可真是件体力活,这才磨了几斤米,就感觉到腰酸胳膊疼的。

汪氏看着脸上带着淡淡笑容表情愉悦的二凤,长而浓密的睫毛向上卷起,挺翘的而小巧的鼻子,天生粉嫩水润的小嘴,她由心感到欣喜,女儿真心长得看,又能干,真是自己的好福气。

她想了想心里的结,开口轻声说道:“凤儿。”

“嗯,娘,怎么了?”二凤眯眼笑着扭头看着汪氏应道,并不知道此时汪氏心里在想着什么,一脸的灿然。

“凤儿,刚刚娘拒绝了桃花婶子替你说的那门亲事,你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恨娘啊?”

二凤脸刷的一下红了,猛然被汪氏问到这个问题心里惊了一下,既有害羞,又有着紧张,这脸一下子就红了起来

她赶紧撅着嘴嗔怪道:“娘,您说啥啊,您为何会这样想哩,我才不会生气呢,高兴还来不及呢。桃花婶子真是的,说什么不好,偏偏说这些令人生厌的话来,我才不要说什么亲事哩。”

这倒是真心话,她当时好怕汪氏一下子点头了,虽然不一定能成,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而且万一汪氏相中了哪个自己不喜欢的男子,一点头,那自己的后半生就无望了。

汪氏在心里轻叹一口气,点点头,认真的说道:“凤儿,你这样乖巧能干,孝顺又贴心,你放心吧,娘一定会帮你寻一个和你同样能干品性好的后生,而且家世和相貌也同样要出色,一般的后生哪儿能配上你的,娘不会轻易应下这亲事的。”

这番话让二凤很是惊讶,没想到汪氏竟然如此的高看自己,太意外了。但心里多的是惊喜,若汪氏说的是真话,像这样高标准的男子是不好寻的,这样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一段日子了,不用太担心成年后的亲事问题了。

她向汪氏身边粘了粘,娇羞的软声说道:“娘,别说这些羞人的话儿,凤儿要一辈子陪在娘的身边照顾你。”

汪氏慈爱的用手替她理了理头发,笑着说道:“傻丫头,女儿就是养百岁,也还是别人家的人儿,哪里能一辈子陪在娘的身边呢。”说着说着,她心里突然难受起来,想到有一天二凤会离开她,她就好舍不得。而且这一离开,也许是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日后还不知道能否有机会再见呢,鼻子开始有些发酸。

“娘,我就要嘛。”二凤开始撒娇,心里也有些莫名的不好受,马上转移了话题:“娘,咱们走快些吧,毛伢应该回家了吧,不知道今天在学堂里先生教些什么?”

“这个时辰,应该回了吧,不知道午饭有没有吃饱,会不会饿着了。”提到毛伢,汪氏的心又暖和了一些,脚下的步子快了些。

二凤还未进院子,就听到了毛伢在院子里大声说话的声音,不时传来他带着些得意的笑声。

“娘,二姐,你们回来啦。”二凤和汪氏刚进院子,毛伢就跑着迎了上来,小脸红扑扑的,看着很开心的样子。

“毛伢回来啦,今儿在学堂里有没有听先生的话,先生教了什么?”汪氏有些吃力的将毛伢抱了起来,抚摸着他的头乐呵呵的问道。

毛伢搂住汪氏的脖子,小嘴在她的脸上‘吧唧’亲了一口,用还稚嫩的声音答道:“娘,我非常听先生的话,今天先生教我们学三字经呢。”

“哦,三字经。那毛伢,你记下来没有啊,念出来给我们听听。”二凤将米粉送进了屋子里,出来后笑着问毛伢,并将他从汪氏的怀里接了过来,手下沉了沉,满怀期望的催促着:“毛伢,快念念。”

“嗯,我全记下来了,二姐,你放我下去,这样我不好念啊。”毛伢点头小脑袋说道,然后在她的怀里挣了挣。

二凤笑着松手放下他,汪李氏他们几人听说毛伢要念书,都放下了手里的活儿,围了过来瞧着,大家的脸上都带着隐隐兴奋的表情。

毛伢是在场所有人当中,第一个进学堂读书的,汪李氏和汪氏对他抱了很大的期望,家里现在条件好多了,她们期望毛伢能好好读书,将来能考取个功名,不但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其他的孩子也许都能跟在后面沾些福份。

以前因为家里条件不允许,春生没有进过学堂,现在有了条件,可他的年龄也不小了,加上家里也缺不了他这个劳力,学堂对他来说是个神圣而又神秘的地方,只能在心底偷偷的向往着,却无法去亲近。

现在毛伢上学了,他自然也想知道在学堂里读书到底是啥样子,读的是什么样的书。

汪明浩倒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在一旁瞧着热闹,看看毛伢能否将先生所教的东西背出来。

毛伢乌黑的大眼睛灵活的转了转,看着大家都在认真的瞧着他,小脸更红了,有些内敛的将头低了低。

“毛伢,快点啊。”二凤催道,她也同样希望毛伢能好好读书,将来成为一个知书达礼的读书人,不用天天在田里和泥巴虫子做伴。

毛伢点点头,将头抬起来,两只小手背在了身后,然后摇头晃脑微眯着眼睛背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日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今天先生就教了这些,没有了。”

毛伢刚念完,汪氏上前抱住他用力的亲了一口,赞道:“毛伢,可真乖。”她也不晓得到底背的对还是不对,但见他背得流畅熟练,而且听着很顺溜,心里着实高兴,觉得肯定没有问题的。

汪李氏则爽朗的笑了出来:“哈哈,这先生教的东西可真有趣。教孩子读书就读书呗,怎么好好的说什么‘狗不叫’,这读书还和狗有关系哩,唉,不懂不懂。”

此话一出,大家都愣了愣,二凤瞬即明白了过来,‘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原来汪李氏是将‘苟不教’听成‘狗不叫’了。

她正准备让毛伢将这话里的意思解释一通时,汪明浩走到了汪李氏的身边,温声笑着说道:“奶奶,此‘苟不教’非彼家里养的狗儿‘狗不叫’。毛伢弟弟所背的这句‘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人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哎哟,浩儿,奶奶丢丑了,大老粗就是大老粗。幸好是在家里没外人,要不然会被人笑话死的,哈哈。”汪李氏说着说着又忍不住笑了,为自己的误解而解嘲着。

其他人也笑了起来,但二凤却看着汪明浩生了疑,听他对这句话的解释,他应该是读过书的,怎么没听他说过这事呢?

“浩表弟,你识字?”二凤当着众人的面直接问了出来,并注意他靠情的变化。

“嗯,是啊。姐姐,怎么了?”汪明浩没有丝毫犹疑的答道,脸上的表情有些疑惑,好像二凤不该问出这话来似的。

“那怎么没听你说起过?”二凤又问道,眸子紧紧的盯着他,似要从他的眼神或表情里瞧出什么来。

第165章 汪李氏生气

二凤本想从汪明浩的眼神或发现一些什么,但她失望了!

“呵呵,姐姐,你们又没问起过。”汪明浩依然温和笑着说道,语气无丝毫的犹豫,脸上的神色也是波澜不惊。

其实他还有后半句话没出来,那就是‘你没问起这事,我若说了,肯定会骂我爱显摆吧’呵呵!

“呃。”二凤窒住了,自己等人好像是从未问过这事,看他的表情不似在说谎。不过,想想,这个问题他也好像没有说谎的必要。

“那浩表弟读过哪些书呢?”她继续转着眸子问道。

汪明浩将毛伢的《三字经》拿在手里微翻了下,扬扬书道:“姐姐,具体的书名不记得,但这本三字经肯定是读过的,里面的内容都熟悉,字也全部识得的。“

“这样啊。”二凤点点头,后面的话没有继续问下去,想着还是背着汪李氏和汪氏再问吧,转而笑着说道:“浩表弟识字,这可真是件大喜事呢,早知道这样,就不送毛伢去学堂,让浩表弟你教他读文识字就好啦,还可省些钱哩。”

“你这丫头,就会算计,呵呵。”汪氏在一旁乐呵呵的笑着应道,嘴里嗔怪着,手却慈爱的抚上了她的头。

汪明浩听了二凤的夸奖,心里如沐春风,乐呵呵的摇摇头:“姐姐过奖了,浩儿只是会一些皮毛而已,哪里能比得上学堂里先生博学多才,学问深厚。“

“浩表弟,不要过谦啦,既然这样,那日后,毛伢下学后,你就多帮着多辅导辅导吧。”二凤摆摆手说道,然后看向毛你:“毛伢,以后有什么不明之处,就问浩表哥吧。”

“嗯,姐姐,我知道啦。”毛伢点了点小脑袋应着。

汪李氏则开心的拉住了汪明浩的手,慈爱的看着他说道:“浩儿,奶奶真的是很高兴,没有想到你竟然会识字。既然你现在已经识了些字,要不,你也去学堂里读个两年,日后去考个功名啥的,好不好啊?”

“是啊,浩儿,奶奶的这个提议好,你要是愿意的话,明儿姑姑就送你过去,正好和毛伢也有个伴儿。”汪氏在一边接话道,她甚至已经在想着,日后自己家要出两个有学问的读书人,到时候就让其他人羡慕吧。

春生在一旁既羡慕又嫉妒的看着汪明浩,没有想到他竟然也会识字,现在看来,只有自己一人是个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唉。他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神色有些黯淡。

在他羡慕的眼神里,汪明浩却出人意料的摇摇头,温和的笑着说道:“奶奶,姑姑,浩儿要让你们失望了。浩儿不想进学堂读书,更不想考取什么功名,现在这样的生活我很知足,我也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虽然浩儿现在还有很多事情不会做,但浩儿会好好学习的,学堂还是算了吧,毛伢弟弟日后若有问题不明白,浩儿定当会尽全力去帮他的。”

“浩儿,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在田地里做活有啥出息。

奶奶瞧着你的样子就像个读书人,你还是听奶奶姑姑的话,去学堂里好好读书吧。”汪李氏和汪氏果然很失望,竭力的相劝着。

奈何汪明浩铁了心,依然笑着摇摇头拒绝着:“奶奶,此言差矣,若人人都去读书考取功名,没人在田里做活种植粮食蔬菜,养猪养鸡养鸭。那读书人所吃的米饭和菜肴又来自何处?无人种田种地,岂不是所有人都要饿死。”

二凤心里惊了一下,这番理论怎么听着这样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似的,只是一时想不起来而已。

“你这傻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怪想法,有这些人种着田,不会饿着你的。嗨”奶奶生气了。

汪李氏窒了一下,虽然觉得汪明浩的话有道理,但心里却还是希望他能出人头地,不要像自己和汪老汉一样,一辈子累死累活的种田作地,还得缩衣紧食的。

前几天原本就想着趁毛伢上学的机会,让汪明浩也去学堂里读书识字,但想想他的年龄不算小了,二凤家里做活的人又少,只有春生一个男人,不好意思开这个口。今天正好见汪明浩识字,借了这个机会提出让他上学,没想到他竟然要坚持在家里种田,心里很是不快,说了这句话,汪李氏真的生气甩甩手进屋去了。

“奶奶。”汪明浩忙轻声唤着,追进了屋子。他也知道汪李氏是为了他好,自己刚刚的话可能说得过了些,得去给她老人家赔个不是。二凤和春生俩人则是很诧异,没有想到汪明浩竟然会不愿意进学堂,像他这样不爱干活之人,上学堂起码不用做这些累人的体力活几啊。春生心里莫名松了口气,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说是个好结果。

二凤看着汪明浩的背影,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明白他了,听他说话的神态和语气,越来越像有学问有涵养之人。不对,应该说,她从来未看清楚过汪明浩。这十年当中,他到底在什么样的地方生活,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又或者,他原本就不属于这里,不属于这个身份。

他的举止气度越来优雅,特别是刚刚向汪李氏解释‘苟不教,性乃迁’时的那副模样,有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从容和自信,是自己从未见过的。

不属于这个身份?她突然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了一大跳,赶紧挥挥手。将这个可怕的念头给挥出了脑海,不敢深想下去。

二凤回到屋子,拿了一根干净的竹棍子进了放正在发酵葡萄酒的房间,掀开其中一个坛子的盖,一股微微带着酒味的香甜气息扑入鼻子,坛子里传来的‘咕噜咕噜’泛泡泡的声音。她用竹棍子搅了搅,里面的水多了,很多葡萄皮浮在了上面,用舌头舔了舔竹棍上的汁液,还有甜味,发酵还未成功。

她用竹棍子将所有坛子里浮在酒浆里的葡萄皮向下使劲的压了压,让它们充分的发酵,大概还要些时日才能完成这个发酵过程吧。

她又想到了空间里正在发酵的葡萄,这两天倒忘记瞧了,晚上去看看,应该比外面的发酵程度要高些吧。

晚上进了空间,皮肤照例又感觉到了上次的那种滋润舒适感,这种感觉是在空间外所没有的。她摸了摸脸,有些湿湿润润的,很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