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死亡密码

作者:藤萍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ISBN:9787550260955

内容简介

刑侦总队密码组是顶级情报人员的培训、任命和派遣机构,他们的任务是通过犯罪现场留下的诡异痕迹探索凶案背后的动机,进而追捕凶手。

古怪的案发地点,满地的血浆和奇怪碎片,消失的被害人,超出常人血量的血泊……刑侦队长在办案过程中离奇失忆,并发出一段意义不明的蓝色数字,线索越发扑朔迷离,那串数字背后暗含什么玄机?

六个身份各异的密码特别行动组成员,八宗诡谲莫名的密码罪案,细微线索中隐藏的罪案真相最后能否大白天下?行动组成员又将怎样侦破离奇死亡中的神秘信息?

深挖罪案背后的禁忌真相,密码,从未如此令人抗拒。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推理、悬疑

★《死亡密码》是由蛇纹密棍、迷宫中的蝴蝶、若海图、蓝色字、来自凶手的密码、鬼门林,花之密语,猎手等八个单元剧故事组成,于2014年5月起在《超好看》连载的刑侦推理故事。每篇故事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连载以来受到读者一致好评。

★精通日本料理的厨师、国家体操队队员、跨国公司高层、淘宝店客服、园林局公务员、刑警支队队长……这样六个跨界混搭的人所组成的神秘密码组,侦查、推理、搏斗、潜伏,他们样样精通;连环杀人案、仇杀、恐怖袭击、帮派社团,他们破获各种奇诡密码罪案。然而打击犯罪之外,密码组还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秘密。

★兼具冷硬派的动作场面、硬汉气质,与本格的理性逻辑,极具《CSI》气质的刑侦档案。一宗宗诡谲离奇的密码罪案,释放等待破译的神秘信息,死亡的背后,隐藏这让人胆寒的人性动机。

作者简介

藤萍,广州中山大学法律系才女,2000年以《锁檀经》荣获第一届花雨“花与梦”全国浪漫小说征文大赛第一名,此后作品便始终保持在浪漫小说销售榜的畅销榜上。2012年以《夜间刑事档案》开创独具一格的异能悬疑小说,2013、2014年分别出版了《夜行》、《夜行·黄雀》。《死亡密码》是藤萍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刑侦和离奇密码完美结合的推理小说。

前篇·蛇纹密棍

一、黑石大爆炸

  轰的一声巨响,乌黑的蘑菇云冲上天际,弥漫开巨大的阴影。无坚不摧的冲击波横贯荒漠,将几百米内的建筑夷为平地,烟尘震荡,火焰随之蔓延,将阴影下的一切焚烧成浓灰焦土。

  二十三个小时以后,大火自行熄灭。九月六日夜里十一点,在大爆炸发生五十四个小时后,军队、警察和医生才有能力进入爆炸区。

  根据事后统计,爆炸区内十五栋建筑被毁,二十三人死亡,一百三十六人受伤。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黑石大爆炸”。

  爆炸发生在国家航空航天技术研究基地“黑石基地”中心,所有的死亡报告都来自于黑石大厦,而发生爆炸的正是这座以高科技著称的国家科研中心。爆炸规模几乎达到了一颗氢弹爆炸的十分之一,将周围十四栋建筑全毁,如果不是在事前基地已经撤离人员,伤亡人数将难以估量。

  受伤的一百三十六人都是在远处受到冲击波伤害,不算太严重。死亡的二十三人却是“黑石基地”一项绝密研究的核心人员,爆炸发生前他们正在大厦里开会。他们进行的是一次例行会议,但在会议进行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基地突然收到了其中几个人发出的信号。

  有一个信号显示:救……

  另一个信号显示:贺……

  前一个信号是会议主持人发的,后一个信号是研究项目里最年轻的程序员杨一青发的,以杨一青的快速反应居然也只发出了一个字。两个信号都没有说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基地信息部与他们联系,却再也没有收到回复。同时,黑石大厦十楼会议室的智能监控被断开,与电脑总机的联系也停止了,总控制室的技术人员看见那块区域瞬间变成了无法操控的灰色。“黑石基地”的领导层出于谨慎考虑,开始组织人员撤退,并派遣特遣组向十楼会议室前进。

  然而失去控制的黑石大厦坚不可摧,特遣组无法进入该区域,只能折返。五个小时以后,在全基地人员和家属都已经进入安全区之后,轰的一声巨响,黑石大厦变成了一团火球,巨大的蘑菇云覆盖了一切,彻底震撼了世界。

  到底发生了什么?

  爆炸发生五十四个小时后,军队、医生和刑侦总队的两个大队一起进入了浓烟未散的现场。他们是进入现场的第一梯队,运兵车开进“黑石基地”原本的大门时,探照灯扫过,刑侦总队一大队的队长李土芝忍不住感慨了一声:“唉,这是世界末日的节奏啊!”

  只见“黑石基地”内所有的绿化植物全都炭化枯死,眼前的所有大楼几乎都烧成了空楼,一楼、二楼被毁坏得尤其严重,有些楼房的高层直接翻倒下来,像被贴地砍断的树。四周一片黑暗,砖瓦、碎石、玻璃碴遍布,苍白的探照灯光之下,所有杂物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一脚踩上去一个清晰的脚印,让人产生一种一步步都踩在月球表面的错觉。

  而这只是爆炸区的边缘。

  爆炸区的中心,黑石大厦只剩了半截,上半部分不翼而飞,它是采用最新科技和材料建造的,但显而易见,大爆炸正是从它的中间楼层开始的。

  二十二楼以上已经不见了,二十一楼到十五楼中间穿了一个巨大的空洞,其中所有的东西都在高温下熔化或蒸发了。十五楼以下勉强还算完整,在部队简单清场之后,刑侦总队一大队和二大队直奔十楼——只有那里还有人员滞留的报告。

  但在发生了如此剧烈的爆炸,又经过了五十四个小时的静默期之后,十楼会议室里还可能有人幸存吗?

  李土芝和二队长韩旌一前一后钻进了士兵打通的一个洞,里面就是会议室,门窗已经熔化得不可能打开。洞内一片黑暗,李土芝打开警用强光手电往前照去,宽敞的会议室内一片寂静,只见大堆乌黑的东西歪倒在地,他摸了一把,是炭化的桌子。桌子周围东倒西歪着很多黑乎乎的东西,另一道手电筒的光照在了其中一团黑影上,清冷的声音同时响起:“无人生还。”

  李土芝将手电筒的光转了回来,在韩旌照到的东西上扫了扫。

  那是一团焦黑的死尸。

  在连桌子都炭化的高温中,怎么还能指望人能存活下来?韩旌和李土芝都不感到意外。两人熟练而迅速地检查了所有的尸体,一共二十二具,全都烧成了无法辨认的黑焦炭。

  但根据“黑石基地”的情报,在会议室里开会的一共是二十三人。

  还有一个人哪里去了?

  李土芝和韩旌很有默契地交换了一下位置,分别从对方刚才检查过的地方重新查起,以免发生遗漏。这次清点,他们连房间的裂缝都检查了,然而会议室里仍然只有二十二具尸体。

  联想到基地收到的“救……”和“贺……”的信息,李土芝和韩旌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少了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次前所未有的大爆炸,这惊人的死伤和损失或许不是来自外部的破坏。

  而是出自内部。

  “黑石基地”给刑侦总队的二十三人名单中,只有一个人姓贺。

  他叫贺严,1966年出生,永花田大学教授,精确制导武器方面的专家,八年前调入“黑石基地”。

  那个关于“贺……”的信息,指的是贺严吗?

  “韩旌。”李土芝在一具焦尸面前停住了,表情非常严肃,“你过来看一下。”

  正站在另一具焦尸面前沉思的韩旌走了过来,一样是制式警服,也许是因为背脊笔挺,韩旌总是能穿出白领精英的气质,和李土芝截然不同。

  但在那具尸体面前,他们都露出了同样严肃的神色——雪白的手电筒光线下,尸体下的地板也微微露出一点儿白光。

  光从尸体上透过去了——那说明什么?说明这具尸体上有一个贯穿的洞。

  韩旌戴上白手套迅速摸了一下那个伤口:“一队,这是弹孔!”

  李土芝点了点头,表情非常难看:“所以说这不是一次意外,而是一场灭绝人性的屠杀。”

二、贺严

  两人将手电筒光在会议室周围交错照射,确认没有遗漏之后退了出去,各自下令在黑石大厦的废墟里寻找另一个人或另一具尸体。

  半小时后,一队的分析员胡酪在十二楼的实验冷藏库里发现了一具尸体。

  虽然冷藏库遭受了巨大破坏,早已断电,但冷库的大门依旧是锁死的,并未打开。胡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大门,低温和特殊材质的防爆墙面保护了尸体,经过五十四个小时,这具尸体依然保存得非常完好,一眼就可以认出正是贺严。

  贺严低着头坐在一张金属椅子上,穿着短袖衬衣,右手握枪,枪管塞进嘴里,嘴唇干裂。他的身上布满瘀青,大爆炸虽然没能将他烧成一具焦尸,却仿佛将他狠狠地打了一顿。致命的子弹从腭部穿出,在他后脑开了一个大洞,血液和脑浆喷溅在墙壁上。在他面前的地上躺着一堆四分五裂的手机的残骸,一本撕成碎片的会议记录本,以及一台被开了三枪的笔记本电脑。在距离贺严脚边不远的地方,躺着一支非常普通的黑色水笔。

  李土芝戴上手套,和组员胡酪、陈淡淡一起检查贺严的尸体,对遗物拍照取证。除了眼前人人可见的这些东西之外,冷库里非常干净,没有别的物品,连脚印也没有。

  韩旌却一直站在一边一动不动地盯着贺严看,过了足足十五分钟,他突然开口:“冷藏库的温度平时是多少?”

  二队的组员蒋浩浩立刻查阅了一下冷藏库的操作规程,回答说:“队长,是零下四十五到零下一百二十摄氏度之间,有分区,但现在无法区分贺严的尸体所在的区域当时是几摄氏度,温度显示器找不到了,温控电脑也烧了。”

  韩旌的眼睛纹丝不动地盯着贺严的尸体:“零下四十几摄氏度……贺严在这里待了不短的时间,又烧文件,又开枪射电脑,又自杀,还坐在一张金属椅子上,浑身上下居然没有一点儿冻伤?”

  蒋浩浩皱了一下眉头,“这个……”这个问题他难以回答。

  负责检查尸体的李土芝也有了新的发现,贺严的右手握枪射杀了自己,左手却牢牢插在口袋里,这个动作对一个开枪自杀的人来说非常不自然。陈淡淡用镊子轻轻翻开贺严的裤子口袋,他手里果然有东西。

  那是刻满了蛇鳞状纹路的一根短棍,看起来很像某一种雪糕中间的软木芯棍,中间还有一条浅浅的划痕。

  一个很可能杀害了同事又引爆了炸弹的绝望的凶手,在开枪自杀的同时紧紧抓住口袋里的一根小短棍?李土芝的眉头紧锁:“这是什么东西?”

  韩旌仍然在思考关于冻伤的疑问,对于化学冷库来说,即使突然断电,低温也可以保持一段时间。既然贺严身上没有冻伤,并且他后脑的血迹抛洒得如此自然,丝毫没有受到超低温干扰——也就是说在贺严进入冷库和开枪自杀的时候,冷库里并不冷。

  冷库不冷?韩旌在头脑中打了一个问号,为什么?

  李土芝和陈淡淡取下了贺严手里的蛇纹短棍,用物证袋装好封存。二队的王伟已经开始检测贺严手机各项软件的运行痕迹,并试图恢复笔记本电脑的内容。随着王伟那台便携式终端的蓝色进程条逐渐变满,贺严报废手机的数据逐条显现了出来。

  大部分软件的运行时间都终止在九月六日下午三点五十分。韩旌紧紧皱着眉头,有一种硬玉一般的沉重冰冷:“笔记本的内容呢?”

  笔记本的CPU显示它停止在九月六日下午三点五十二分。与此同时,手机里的聊天软件成功恢复,王伟点开了最近的聊天记录。

  贺严对一个叫“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人说:“‘虹瞳’你打算怎么办?”

  “滚滚长江东逝水”回答:“什么怎么办?”

  贺严说:“记住,核心技术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