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寰若活到至今亦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可怜他不仅一人死,连他妻儿也尽数被害。当年孔氏因腹大难产,九死一生方才生下慕容寰,待到慕容寰六七岁时,才被御医诊出孔氏伤了根本,很难再孕。

那时,慕容景亦想学父母,一生一世一双人,因孔氏不能再孕,他郁郁寡欢,竟得遇城中头牌名伎,便是现下的李贵人,这亦有了后来的大姨娘。

孔氏知晓后替李贵人赎身,又让她拜了燕国公府大管家张威为义父,将李贵人纳为慕容景的大姨娘。这事陈太后知晓后并没有责备孔氏,只是心疼孔氏的用心。

李贵人入府不久,便产下二皇子慕容宽。

慕容寰十岁之时,孔氏意外再孕,这便是慕容宸。孔氏好奇之下,忆起陈太后送她的乌鸡丸,请郎中一瞧,才是专治妇人不孕的良方,一丸一金,而她竟连吃了两载。慕容家对家中儿女教养颇严,甚是勤俭,陈太后竟花此高价为孔氏求药,可见其慈母之心。

从此后,孔氏对陈太后更为孝顺,奉若亲母一般。有时候孔氏回想,若是没有慕容宸、慕容宇兄弟,要是知他长子被害,怕是连她也不想活下去了。

这会子,已经是皇后的孔氏听说太后唤了慕容景去,联想到近来前朝说的事,生怕慕容景顶撞了太后,惹得陈太后生气,匆匆赶至寿宁宫。人刚到,就见慕容宸正笑微微地从里头出来。

孔氏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你父皇可离开了?”

慕容宸道:“儿臣到时,他就离开了。”

孔氏道:“我正要进去陪太后说话。”

陈太后说罢了话,又到佛前添了一炷香,一回头。却见孔氏在那儿收拾杯盏,不悦地道:“你怎又来了?这后宫的事不忙么,镇日地往哀家这里跑甚?”

孔氏也不生气,只笑道:“听说太后传皇上来了,儿媳不是有些不放心吗。”

“是怕哀家训他?”

儿子活到快六十了,那也是她儿子,她还训斥不得了。

孔氏道:“是怕他顶撞太后。惹太后生气。”

“哀家若与他生气。早被他气死百回了,从小到大,他惹我生气的地方还少么。你来得正好。明春就要迎娶孟国长乐公主,宸儿府里该添的侧妃、侍妾都得先添上。”

孔氏应声“是”,早前慕容宸不想娶这个,也不想要那个。可近年来倒没那么反对了,许是看其他兄弟都是儿女成群。他也急了吧,“改日就从朝臣里挑几个好姑娘,燕京城几大世族的姑娘少不了。母亲,你看从长平候府挑一个。谢家、王家也得挑,六部尚书家也各挑一个备选,宸儿这性子你也是知道的。要是我们挑的,许不如他意。这回召了各家小姐入宫,让他挑个满意的。”

陈太后微微颔首,“你别委屈了宸儿,挑了满意的姑娘入宫,由他来挑侧妃、侍妾。昱儿像他这么大时,都有四个孩子了。”

慕容宸二十四五岁了,到了该成家立业之时,早前不娶,是因为他着实厌恶程醉蝶。

陈太后以前还是很疼程醉蝶,自打出了月亮美人的事后,陈太后就寒了心。

孔氏笑了一下。

陈太后觉得这笑很是古怪,“遇上什么乐事了?”

“母亲还记得早前我送给宸儿的三位美人么?今儿一早,太子府的嬷嬷入宫来禀,说有一位姓吴的美人许是有了,虽只月余,但喜脉清晰。你瞧,这满了三月是不是就给她一个太子孺人的位分。”

陈太后淡淡道:“为甚要满三月?现下就给她孺人位分。无论男女,这都是宸儿的骨血。”

孔氏连应声“是”。微微一窥,见陈太后的心情似乎大好,又道:“母亲,那凤鸣的事…”

“慕容家女儿的名声全被她给坏了!”

她早前宠溺程醉蝶,哪曾想程醉蝶会如此恶毒;她也疼爱慕容宝钗,没想这丫头也让她失望。对她们态度的改变,一是因为二女毒辣,二是因为她们伤害算计的是陈湘如。那个人与陈太后关系匪浅,若不是陈湘如,她不会有这样美满的一生,更不会享尽人间富贵安宁。

孔氏道:“她与监门卫中郎将段桥倒有几分情意,不如就将她赐嫁给段桥。”

要不是慕容宝钗,吕连城也不会离了燕国。就算生气,可陈太后想着到底是她的孙女,轻声道:“就如此办罢,告诫她,慕容皇族的女子容不得胡作非为,这罚还是要罚的。”她微眯了一下眼睛,“宝钗不配拥有凤鸣封号,改赐封号清鸣。”

慕容皇族的公主,多以凤排序,凤更象征着得宠与高贵,而慕容宝钗被易封号,也预示着她从曾经高贵的公主成为寻常的、不再得宠的公主。

孔氏生怕人说她偏护自己所出的儿女,从怀里拿出懿旨,“既如此,就劳母亲盖太后凤印。”

陈太后顿时明白过来:“你在担心什么?还怕那李贵人不成?她虽育有二皇子,她能与你比么?”

毕竟在年轻那会儿,李贵人得宠太久,要不是后来的惠妃得宠,怕是李贵人就更张狂。

陈太后令嬷嬷取了凤印,盖印之后,看着上面的内容是借着她的名头将慕容宝钗赐嫁段桥,又改封号之处显然空下了。不满地摆手,道:“走吧!就让哀家清静一会儿。”

活了一辈子了,还被儿孙们这些事烦扰着。

第205章 瓜分闽国

闽国的冬天依如初春一般,早晚略有寒意,一过辰时便暖如三春。

吕连城骑以马背,又开拔了,现下并不需要筹措粮草,闽国各地便有充足的粮草,果然南国多富庶,苍凉的是北方。

前儿,他又攻下了一州,留下自己的人接收州城,重新整军前进。

有探子策马而至,远远就吼着“报——”,近了跟前,翻身下马,抱拳道:“禀大将军,燕国出兵二十万,已从北而来,正驻守前方城池。”

吕连城惊了一下,“燕国要助阵闽国?”

慕容宸此人诡计多端,可不像此等良善之辈。

他眸内寒光一闪,策马扬鞭,直往前方奔去,寻了个高处,静默眺望,攻下此城,就直逼闽郡,只要攻下此城,整个粤郡就收入他的囊中。

云中鹰、单当等人相继奔来,亦站在高处眺望,看着那城头上插着的燕国旗帜,“大将军,真是燕国的援兵到了!”

吕连城道:“慕容宸可没这么好心。”

这是他此生见过心眼最多的男人,就如昔日攻京城,他那花花肠子就能绕几圈,说什么有兵马,可最后才有几个人。

闽国对外宣称有百万雄兵,吕连城从江南临过闽国之地的钱塘海过来,哪里瞧见什么百万雄兵,他一贯的做法是擒贼擒王,而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舍得玩命地拼,先夜入城内斩杀主将。如此一来,敌军必乱。

可这回…

他挠了一下头皮,“云儿。你觉得此战如何?”

“燕国兵力雄厚…”

“雄厚个屁。”吕连城骂了一句。

“所谓的雄厚,还不是从我那儿劫走的财宝,再有京城刮走的民脂民膏,有这些东西,够燕军两年的粮草军饷,可是还有一点那是一年以前,扩建燕宫。扩建燕京,怕是燕国已经动用不少。眼下之计。我们在城外驻扎,一个字:等!他们有数十万雄兵,我们的兵马也不少。再传书孟帝,请他出兵。就能瞧瞧,我们谁比谁更有耐心…”

到底哪里不对呢?

慕容宸救援闽国。

三分天下,在三国帝王里,百姓们最不屑的便是这孙术。

如果燕国真要插手闽国战事,这仗就难打了,就算再难,他说出的话都会做到。

吕连城一声令下,吕军在城外驻扎,埋锅设灶。炊烟燎燎。

云中鹰、锦毛鹰几人进来,吕连城还坐在帅帐里,近乎自言自语地道:“总觉得哪里不对?他们是从北方过来的。穿过闽国城池,一路过来…”

锦毛鹰半是玩笑地道:“师父,如此一来,燕国岂不是把闽国当自己的地方了,从北方过来到此处,中间没有十州之地。这八州是有了吧。”

吕连城心头一惊,忙道:“阿毛。把你刚才的话再重复一遍。”

“中间没有十州之地…”

“不是这句,是你说的完整的一句。”

锦毛鹰回忆着重复了一遍。

“燕国岂不是把闽国当自己的地方了?”吕连城沉吟着,灵光一闪,顿时明白过来,“是假途伐虢之计,月亮与我说过。哈哈,慕容宸果真厉害,居然想到了此计,先借由援闽,攻打于我,待功成之后,就会调头再打闽国,将闽国几郡收入囊下。”

众人一听,面面相窥。

锦毛鹰道:“师父,闽、孟、燕三国不是立了盟约,三年之内绝不再战。”

“那盟约是三国皇帝所立不假,是想给百姓们一个休养生息之机,可是慕容宸绝不是一个用常理看待之人,他最善长的就是出奇不胜。夺京城,他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竟用一座京城换了孟帝数州…”

还让刘伯良设下奇计,让吕连城都掉那坑里了。

吕连城道:“慕容宸想取巧,这回我偏不让他如意,派探子把消息放出去,就说这是慕容宸使的假途伐虢之计。”

假借支援实则要灭闽国…

昔日京城一役后,吕连城就明白了细作的好处。

自那以后,月亮山也培养了一批探子、细作,且不比慕容宸的差。

慕容宸待在城中,天尚未大亮谣言满天飞,就连闽国人都担心了。

“听说这是燕国的假途伐虢之计,他们先赶吕连城,然后回头就要灭闽国…”

慕容宸听侍从禀报后,紧捏着拳头,这是谁传出来的,此等大计,连兵部尚书杜明都未悟透,唯有太后、燕帝心下明了。

城墙下,吕连城的士兵已开始骂阵。

“闽人是笨蛋!蠢货!闽帝更蠢!请燕国支援,分明就是要把闽国揖手让人。有句话叫请神容易送神难!

燕国人长驱直入,还享贵客待遇,却不知慕容宸一早就盘算好了,要使假途伐虢之计,假借支援赶走我们,然后就把整个闽国收入囊下。

闽帝是个天字号第一大蠢蛋!蠢蛋啦!哈哈,要被燕国给灭了…”

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取闽国,将他留给孟国么?

取了吧,就被吕连城给说中了。

慕容宸铁青着脸,站在城墙上怒不可遏。

身后立着慕容宣,现下他被封燕国宣郡王,抱拳道:“太子殿下,你看这…”

一大早,这些士兵就在城下叫骂了,直扰得城中人心惶惶。

慕容宽神色淡淡,“你是不是一早就有此意,既入闽国,倒不如借机灭之,你的兵符不是从太后那儿拿来的么?”

如果真是支援,为什么不是燕帝给慕容宸兵符。反而是太后给的。

早前,慕容宽也觉得奇怪,想着燕帝为何要兜这一圈。现下听到谣言方才恍然大悟。

燕帝不能违背盟约,但是太后这个妇道人家可以,所有的骂名与指责由太后担着。好!这计的确够高,很显然,识破此计的是吕连城。否则,慕容宸的脸色不会难看至此。

陈忠嗣登上城墙,曾经的金大公子。那只是他潜入江南的一个化身,目的就是摸清江南各地的权势范围。只不曾想到。江南先被孙术所得,再落程邦之手,又曾一度落到孙术手中,再回程邦之手。几经折腾江南更是民不聊生。

孙术登基建国之后,孟、燕两国便在燕帝登基之后达成盟约,约定三年之内再不打仗,给百姓休养生息。虽只三年,可各自又有所想,彼此都需要一个喘息之机。

慕容宣擦拳摩掌:“太子,我们出城迎敌,都骂到城墙下,把吕连城给赶出闽国。”如此。闽国就是他们燕国的地方。

“吕连城最善用毒,贸然出击,小心中毒。洛阳十二世族组建的兵马,竟奈何不了几个半大孩子…”

“那怎么办?”

“等!”

慕容宸行事很稳,尤其是打仗,他最喜出奇制胜,且用最小的伤亡获得最大的成功。他微眯双眸,似在思忖。又似在懊恼。

吕连城每日派了士兵去城下叫骂。

转眼就过了六七日,双方僵持不下。慕容宸不出城,吕连城只是叫骂,甚至让人放了冷箭,云中鹰等人更有些急不可待。

“请求增援的八百里加急文书,孟帝应该已经收到,既然燕国插手此事,孟国便能插手。”

云中鹰侧耳聆听,惊喜道:“师父,有信差来了。”

看罢书信,吕连城剑眉带喜,“好,孟帝派罗大将军前来增援,不出五日就会赶到。”

你闽国有救兵,他吕连城也有。

燕国强大,孟国也不弱。

孟帝虽说不管,可见燕国插手战事,哪有不过问之理,现在正在拓展地盘之时,寸土必争,急的不仅是成败,更是江山。

吕连停下了踱步,坐回座上。

云中鹰瞧他这发呆的模样,眸子熠熠生辉,“师父想到了什么好法子?”

“我得睡一觉。”

吕连城起身,身子一歪,躺在简易木榻上。

昨夜冬风吹拂,夜黑如墨,伸手不见五指。

今晨慕容宽等人一早就发现东南方向有浓烟翻滚,揉了揉眼,问道:“怎么回事?”

但见一名信差近了城下,仰头呼道:“小的是宁海城的士兵,宁海被吕连城所攻,是来搬救兵的。”

慕容宽骂了句“妈的”,天一亮,城下就有叫骂之人,没想吕连城竟调头攻打侧翼,直取宁海,他竟拐了弯,当真是不愿耽搁半分。

慕容宸听了禀报,紧拦拳头,他没动,是想摸清吕连城的底细,底还没摸到,他离开孟国时,吕连城只得洛阳的二万兵马,可后来他又招兵买马。

他上当了!

吕连城看似当年献了一批珍宝财物给他,可他还留了一手,最珍贵的东西根本就没碰。

可恶!

慕容宣道:“太子,你快拿主意。虽然我们封锁了消息,难免闽帝不会得到风声,要是闽帝有了防范,前后夹击,那我军就会受到重创…”

慕容宸捏紧拳头,“把吕连城打回江南去。”

“报——”

外头进来了一名探子,朗声道:“禀主帅,我们的人发现敌军之中出现了孟国人,还看到了孟国大将军罗勇的旗帜。”

孟国出兵了!

来得好快!

不,是吕连城请了救兵。

孟帝不是不掺合么?

如果燕国掺合了,那孟国为甚不能掺合。

慕容宸拍了拍脑袋,这战局被搅乱了。

而他错失了攻打吕连城的最佳时机。

这一等待,竟给了吕连城机会。

慕容宸后悔不已,不能再重失机会了。

第206章 两世缘

慕容宸扫视左右,目光定格在陈忠嗣身上,道:“我遣你为信使,你去孟*中,告诉吕连城与罗大将军,此州我们让给他们了,但往后的事,还望孟国莫要多事。马上开拔,传令南雁关攻打闽国,这是太后之令。”

他一转身,从一个长盒子里掏出一纸《檄文》,“这是征讨闽帝孙术的《檄文》着人传抄,张贴各处。”

慕容宸原想独吞闽国,可他的用心被吕连城识破,又有孟帝遣兵十万前来增援,被迫之下,慕容宸为不空手而归,只得暴露本心,从中攻打闽国,与南雁关前后夹杂。

闽帝没想,原以为是支援的,竟是引狼入室。

前方,不时传回各地失守的消息。

燕国兵强马壮,又是北方人,身强力壮,南方人在力道上难以抗衡。

他未曾料到,南雁关竟囤兵二十万,而慕容宸亦只领了二十万人马入闽。

闽国亡了!

吕连城轻轻松松又捡得一城。

这一场闽国的战事像是一场大戏,戏剧性地发生了改变,亦如当年,孙术有了称帝之心,搅得闽郡一带不得安宁,却很快就落下了帷幕。

当燕国攻闽的消息传至闽宫,燕国和亲郡主、闽国淑妃愣怔良久。

一个是她的娘家人,一个是她的婆家,她何去何从,斥走左右,她独自含泪梳妆,待闽帝大发雷霆步入宫中时。淑妃已服毒自尽。

自吕连城攻闽以来,程醉蝶的日子就不好过,闽帝时常拿她发泄一通。早前一月还好,后来对她生厌,因生气她未能搬来孟国的救兵,一怒之下索性将她贬为乐坊伎人,还将她赏给钟爱的臣子玩乐。

此刻她听到消息,正穿着血红色的衣裙立在乐坊的舞台上,张扬的声声大笑。

“孙术。你完了!你完了…哈哈!我要回孟国了,我还是孟国最尊贵的安康公主。”

她不会死。只要离开这儿,一回孟国就是她得意之时。孙术不是宠爱淑妃么,以为燕国可靠,不曾想燕国调头又灭了闽国。这势头不比吕连城轻弱半分。

闽地很少下雪。窗外下起了雨,毛烟细雨,似女人最温柔的泪。

程醉蝶依旧张狂地大笑着,一声又一声,这笑声久久回荡在宫中。

她恨这个地方,恨这个践踏了她的闽宫。

只要她回到孟国,她一定要欺负她的人都不得好死。

正笑着,一名宫女惊慌地进来,道:“公主。宫里都乱了,你快藏起来,若被他们发现就惨了。燕国领兵的主帅是燕太子。待他入宫,你就没事了。”

这宫女就想替自己寻找一份依靠,程醉蝶到底是孟国的公主,比淑妃有依仗,只要程醉蝶想回孟国,她就一定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