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华抬手把帷帽撩开一线往那妇人打量去,那妇人察觉到了看回过来,她只能看见珠华半边脸,但人对美人的记忆总是要深刻一点,她先一步认了出来,低了低头,道:“叶姑娘什么时候来了安陆,不知我们县主还好吗?”

这一声问出来,珠华恍然大悟,马上想起来了——这妇人是当年跟张巧绸去过金陵的李妈妈,那么远的路她能陪着张巧绸来回,肯定是近身伺候的心腹人了,现在多半也还在她身边。

——这位清场金玉楼的贵客是谁,也是不问可知了。

珠华在帷帽里笑一笑:“妈妈好,我如今嫁人了,不好再称姑娘了。我出嫁时,蒙县主青眼,亲自给我做了全福人,县主现在十分安好。”

☆、第110章

珠华和李妈妈不过一面之交,两句简单交谈之后,便各自分开了。

这段偶遇的小插曲没怎么放在珠华心上,却使得跟在后面的孙姨娘受到了大大的震动。

县主?

这新奶奶不是个孤女吗?唯一拿得出手的亲眷只有一个大舅舅,官也不甚大,却从哪里结识到县主娘娘那样的贵人?

还亲自给她做全福人送嫁——这关系不是单方面的巴结啊!或者退一步说,那位县主娘娘至少也是被巴结得很开心,才肯出面抬举一个孤女!

孙姨娘心里热腾腾又暖呼呼的,煮开了一锅小粥般,咕噜噜往上冒喜悦的泡泡,一边冒,一边禁不住赶上两步,出口的声调不自觉亲热上五分:“大奶奶,您出嫁有县主在场观礼?从来没听您提起过啊。”

珠华没在意,道:“那是在金陵的事了,平白无故的,我提起来做什么。”

她知道孙姨娘问话的用意,不过要特意把这种事拿出来炫耀,也太浅薄羞耻了,她干不出来。

这么不当回事——

孙姨娘更热切了,忙道:“刚才那位妈妈可是平郡王府的人?大奶奶怎么和她也认识?大奶奶认识的那位县主,可就是出自平郡王府?怎么又会和大奶奶在金陵认识了呢?”

县主是宗室女封号,一般官家女眷再没有的,德安府内也没有第二位王爷,那妈妈既敢张口说“我们县主”,那她的来历就很好猜了,只是孙姨娘本身不是德安人,家变后才跟过来住了几年,只知道德安是平郡王封地,对于王府这等天字豪门的更多事情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一问就是一连串问题。

她这么问,苏婉苏娟落在后面跟着,也是满脸好奇,耳朵竖得尖尖的。

“县主嫁在金陵的魏国公府。”珠华简洁答道,“至于李妈妈,她曾去过金陵一次。”

她隐了张巧绸的事没说,张巧绸郡王府夫人的身份大概在孙姨娘眼里也是很值得艳羡的,不过在珠华看来,哪怕撇开她和张巧绸的恩怨不提,夫人的位份摆在郡王府里一样是妾,血缘上的小姨去给个老头子做妾,这门亲戚实在没什么光耀之处,未免啰嗦,她不想提。

她想着不由微仰头看了另一边的苏长越一眼,张巧绸那年衣锦还乡,正好撞上了他,她其后去向,他是知道的。

苏长越察觉到她的视线,隔着帷帽向她笑了一下,什么也没说,珠华安下心来——他懂她的意思,人各有志,她和张巧绸选择的道不同,以后很难再有什么交集,从此陌路是最好。

“魏国公府?”孙姨娘却是又发出了一声抽气。

国朝公侯府邸数十家,大半在成祖迁都时随驾一起到了北地新都,只有魏国公府这个最老牌的世家没有走,仍旧留在金陵,明面上看是远离了中枢,事实上七十多年过去,魏国公府仍旧牢据世家第一把交椅,位次仅在有皇家血脉的王族之下。其中原因十分简单明了:因为魏国公是奉成祖之命,镇守旧都,金陵四十九个卫所,事态紧急时,魏国公皆有权节制调动,比之京里那些空头勋贵自是权重得多了。

孙姨娘虽然见识不多,对魏国公府的大名也是知道的,当下激动得脸都红了:“大奶奶和魏国公府的贵人们也熟识?”

这长得美就是好啊,得贵人青眼都容易些——孙姨娘就是开了天眼也不可能料想到沈少夫人年少时的白月光心思,想不出什么理由之下,只能直接把一切都归结到珠华的脸上去了。

珠华无语片刻:“……不熟,不熟,我只有和他家少夫人——就是乐安县主来往得多一点,别人都不熟,恐怕见到我都未必认得。”

她要是大包大揽地说她在魏国公府怎么出入无忌怎么人见人爱受欢迎了,那孙姨娘恐怕反要怀疑一下她打肿脸吹牛,但她现在不肯认,孙姨娘的思路就顺着另一个极端奔去了:她觉得珠华一定是在谦虚,她实际上和魏国公府的关系一定很好!说不定还不止魏国公府,还有别的高门,她都能混得开!

毕竟第一世家的圈子她都能打进去了,再多混几家又有什么奇怪?

没见刚才平郡王府的那个妈妈和她说话都挺客气的吗?

孙姨娘再看珠华,整个就觉得她身上笼罩了一层低调又神秘的光环了,顷刻间把先前曾有过的那些歪主意皆抛到了九霄云外,她还折腾那些小便宜做什么呀?好生哄好了这位新奶奶,让她将来肯出力,给苏娟寻一门好亲事才是最紧要的!

乱哄哄地想着,孙姨娘又觉有点可惜,不由道:“大奶奶刚才走得太快了,要和那位妈妈多叙上两句,说不准能和平郡王府也攀上交情呢。”

珠华不知她那么善于脑补,淡淡道:“攀那交情做什么。”

她心里嘀咕,幸亏没暴露了张巧绸的事,她可一点也不想扯进那些麻烦事里,其实她先前是有意快些离开的,张巧绸名分上是她小姨,若再多说两句,很难不提到她,既提到了,她就不好不提出去拜见一下——她又不是吃饱了撑的,送到别人主场上去找虐,乘着李妈妈话音暂歇的时候装糊涂离开最好了。

孙姨娘现在心里有一桩大事预备着要求她,就不敢和她顶着来让她不痛快了,听她这么说,只能在心里痛惜了一下。

说着话,一行人来到了另一家首饰铺子,在这里的采买总算是顺利了,几人抛却了先前的一点不快,高高兴兴地各自抱着匣子出来。

时辰已近正午,苏长越道:“我们找家酒楼,吃了饭再回去罢。”

苏婉第一个附和:“好!”

余下人等也没意见,当下便就近找了一家酒楼,进去要了个雅间坐下。

等候上菜期间,苏婉苏娟两个饶有兴趣地对了对各自的花费,苏婉花了九十五两,苏娟花了九十六两,两人各还有五两和四两的余银在手。

苏婉乐呵呵地收起碎银:“我还是头一回有钱呢,都舍不得花了,我要收藏一阵,再想想买点什么好。”

苏娟也开心地收好自己的碎银,有首饰和有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首饰只可以戴,钱却能随自己的心意买吃的玩的,自由度更高。

她现在觉得新嫂子也不错了,要是姨娘带她出去买东西,可不会把剩下的钱交给她,肯定是自己收回去。

**

这一趟出门各人都有收获,还在外面吃了一顿好吃的,回去时心情便都不错。

逛了半天多少有点疲累,珠华到家先午憩了一下,待醒来时,她没有马上起床,而是望着帐顶,目光有点呆呆的。

她想起了张巧绸,不知那李妈妈回去会不会嘴碎和她提到意外偶遇的事。

珠华对张巧绸的印象其实不太深了,她和张巧绸的实际交集没有多少,穿过来没多久张巧绸就叫送乡下去了,两年前张巧绸回来,也不过是见了两面而已,当时攻守易势,她好汉不吃眼前亏,很快就寻着沈少夫人求庇佑去了,连张巧绸出嫁都没回来。

不知两年过去,她有长进了没有。

珠华想一想有点烦——因为她对此实在不敢有什么乐观估计,看她清场金玉楼的做派就知道了。

最好李妈妈不要多嘴,不然张巧绸很可能要生事,她并不怕张巧绸,她不过是个夫人,不是王妃,没有能到对她形成身份碾压的地步。

但怎么说呢,正常人都不会愿意和张巧绸这样心性恶毒的人打交道,哪怕可以斗赢她,过程也不会愉快,一般人都只想安安生生地过日子,谁愿意和极品多搅合。

说起来张巧绸在郡王府里似乎还挺受宠,进府两年而有孕,在郡王府那个姬妾必然不少的环境下,算是很顺利的进展了——

“发什么呆?”

突然的问话在床前响起,珠华一惊,头一转,这才发现她想事情想得太入神,竟不知道苏长越什么时候走了进来,人都站在床边了。

珠华想了想,没有瞒他,老实道:“我在想我小姨。”

苏长越其实也猜到了,在路上时当着孙姨娘和和苏婉苏娟的面不好说什么,静下来后多半要想一想的。

他坐下了,摸了摸她的头,道:“没事,别担心,这里没什么事了,我们明日起就收拾东西,预备北上,我去打听一下租船,家里没多少东西,主要就是你的嫁妆,两三日差不多可以收拾齐了,顺利的话,很快就可以启程。”

珠华听了,心弦便是一松——对啊,她又不要在安陆常住,马上就走了,想那么多做什么,张巧绸再有本事还能追着她到京城去找麻烦不成。

她把被子一掀,赤足就踩下来:“好,我现在就来收拾!”

“……也不用这么急,好歹穿个鞋。”

珠华动了动圆润脚趾,脸颊微热地忙低下头,找着鞋子要把脚往里塞,动作急了些,反没塞进去,直接踩在了月白绣花鞋上。

苏长越忍笑,俯身扣住她的脚腕,拿了她的鞋要替她穿,珠华吓一跳,忙要往回缩:“我我自己来。”

她知道苏长越待她不错,因为比她大五岁,有时候有点把她当小孩子看,但连鞋都给穿还是有点超过,她觉得承受不来。

苏长越温热的手掌扣在她脚腕上用了点力:“别动,小心摔了。”

珠华一脚悬空,又是踩在床前的脚踏上,确实不大稳当,一挣没挣出来,反把自己挣得一晃,忙胡乱伸手就近扶住了他的肩膀。

苏长越不管她,很快替她穿好鞋,见她因为纠结还没有动弹,索性伸手握着她的腰,把她从脚踏上抱了下来。

……她脱离小孩子的行列真的已经很久了啊!

不过她就是小孩子的时候也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

珠华心情非常复杂地想,她一方面觉得自己这么大的人了,连下个脚踏还要抱太羞耻了——叶明光五岁的时候她才对他这么干过,另一方面又觉得,好像有点被补偿到了。

她就假装没事样,又囧又甜地去梳头发去了。

☆、第111章

苏长越去和孙姨娘及两个妹妹说了一下准备启程前往京城的事,安陆虽是府城,算得繁华,但和天子脚下相比总是要逊色了,听说要尽快上京,诸人都很赞同,就热火朝天地在家里收拾起来。

苏家在这里的几年生活以俭朴为要,没添置过什么值钱的大件,现在收拾起来也不太麻烦。珠华这里则早知在安陆不过暂时停留,所以那些嫁妆都没有摆开,仍封得好好的,她的东西虽最多,但需要收拾的最少,很快忙完了,便把小荷和青叶两个打发过去帮苏婉苏娟的忙。

青叶力气大,苏婉苏娟两个气喘吁吁要搬半天的东西,她拿张包袱皮一摊,刷刷一会就打包好一个,拎着往前院摆好,预备带走。

苏长越则在外面联系车马船只,马车好定,因为届时只是负责从苏家到码头的一段路而已,去车马行说一声就行了。船要麻烦些,德安境内有条涢水,贯穿全境,与长江相连,水路算得畅通,但据京城太远,无法直达,须得绕些路,一般携物不多的单身行客多是选择陆路,肯往京城去的船就多是商船,本身就携带了不少货物,这要凑巧找到一艘能带上苏家家眷行李的就得花些功夫了。

不过苏长越几回赶考各地跑惯了的,这些庶务难不倒他,三天之内一一都办妥了,这时家里该收拾的也差不多收拾齐全了。

“后日清早出发。”苏长越回来告诉珠华,“我想着,临走之前,我们一起再去我爹娘坟前拜祭一下。”

“这是应该的。”珠华点头赞同,祠堂里的是牌位,坟里埋的是骸骨,一样的亲人,不一样的寄托,这一去京城不知什么时候再能回来,很应该去拜一下。

“那就明天去,把姨娘和妹妹都叫上。”

“好。”

他们商议定了,但隔日一早,一家人准备停当,把纸钱什么的都带上了,正要出门上车往城外去之际,一个不速之客堵了上来。

“……郡王妃要见我?”

珠华很是愣了一下——她有点怀疑自己听错,难道不是张巧绸?那还合理些。

穿鸦青褙子的中年妇人生着一张白面团一般的脸庞,双手交握在小腹前,含笑道:“是,请苏大奶奶赏光,往郡王府去走一遭。”

珠华眨了眨眼,她又愣了一下,才适应过来“苏大奶奶”这个称呼,这冷不丁听到,都没意识到是叫她。

“不知王妃娘娘因何要见我?”

孙姨娘站在门边,目光炯炯地盯着她——问什么问,郡王妃相邀啊!简直是从天而降的好运道,快答应,快答应!

中年妇人道:“王妃思念爱女,听说大奶奶出嫁前还曾见过县主,所以想请过去叙一叙,以慰思女之情。”

沈少夫人嫁得太远,便是身份尊贵,等闲也无法抛下夫家儿女回王府省亲,母女间几年乃至十年不见都是常事,郡王妃这会儿听到有人自金陵来,有爱女消息,召进府问一问是很好理解的慈母心思——至于她是怎么知道珠华的,李妈妈作为小夫人身边的人,拿这个消息去到王妃面前卖个好是惠而不费,何乐不为的事,这都不必多问。

假如真是王妃相召的话,珠华觉得她去见一见无妨,哪怕要跟着见到张巧绸也无所谓,王妃不可能让自己请的客人在姬妾手里吃亏,那太打脸了,而明天她就离开安陆了,张巧绸有百般智计,也只好吞回去憋着。

问题在于,要见她的真的是平郡王妃吗?假如是张巧绸假传名目呢?

但这个疑问珠华无法证实,她头回见这个妇人,分不出她是哪个派系的人,甚至她对郡王府都是一无所知,只是因为沈少夫人的存在,她一直以来对郡王府的印象还不错。

而也因此,她不好推辞,沈少夫人待她那么好,现在沈少夫人的母亲想念女儿,想找她去问一问女儿的近况,她能说不去吗?

那她也太没良心了。

珠华咬一咬牙,就待答应下来,旁边的苏长越不动声色地过来了一步,道:“有劳妈妈亲自上门来请,只是不巧,内子正要与我去祭拜先人,不便他顾,恐对先人不敬。我看这样好了,妈妈先请回去,我们祭拜完毕后,我亲自送内子去府上,只是请妈妈记得跟府上门房说一声,言明内子是应王妃邀请而来,以免门房不知误会,不放内子进去。”

祭先人是孝,自然比出门做客重要,即便是郡王妃也不能半道把人截了叫人先去陪她聊天,中年妇人犹豫片刻,只好道:“那好罢,只请大奶奶别忘了,让王妃记挂空等。”

珠华抿嘴笑道:“妈妈放心,万万不会。”

心里给苏长越竖大拇指,他好聪明,这一句就试探出来了,这妈妈要是张巧绸那边的人,肯定不敢去跟门房传王妃的谕旨,王府上迎客的小厮都有好些个,张巧绸就算能买通一个,买不通所有,所以她到时候只要能和门房对上话,门房肯认了有王妃邀请这回事,那就可以放心进去了。

中年妇人没再说什么,走到巷口那边坐上车走了。

孙姨娘立时活泛起来:“大奶奶,把你两个妹妹一并带去罢,也叫她们长长见识。”

这要是正常作客,珠华不介意带上她们,但郡王府情形叵测,连她都不知能否全身而退,如何再带上两个填坑的?

她就要张口拒绝,苏长越已先道:“妹妹们是该知道些人情来往,不过我们和郡王府素无来往,既没相邀,怎好贸然过去?况且皇族门第,规矩必然繁多,妹妹们本就出门少,倘或紧张出了差错,叫人笑话,反不值当。长见识也不急在一时,等到了京里,再慢慢先从熟悉的人家开始罢。”

他说的全都在理,孙姨娘便想厚着脸皮赖一赖也寻不出话来说了,只得偃旗息鼓,闭嘴拉了苏娟往后一辆车上走去了。

有人出头可真省事,省了她好些口水。珠华笑眯眯问一直旁观的苏婉:“大妹妹,你跟我们坐,还是后头去陪姨娘?”

“我跟哥哥和嫂子坐!”苏婉毫不犹豫地回话。

“那好,你先上去。”

苏长越扶了她一把,送她上去,之后把珠华也扶上去,自己最后上去,放下车帘,车夫轻轻扬了下鞭,车轮滚动,向着城外的方向而去。

**

午后。

珠华带着小荷,站在了平郡王府的石阶下。

五月的阳光十分灿烂,珠华微眯着眼,往前方望。

苏长越在台阶上的朱门前和两三个小厮交涉,说了几句话后,他返身走下来,向珠华点头,低声道:“确实是王妃邀你。”

珠华松一口气:“这就好,那我进去了。”

苏长越伸手拉着她的手臂握了一下:“别怕,到傍晚你还不回来,我就过来接你。”

珠华向他弯弯眼:“我不怕,我夫君是新中传胪,我也不是无名之辈呐。”

有这个身份,就算遇着什么,起码她也不可能像个普通民女一样被无声无息地处理掉的。

苏长越脸色暖了些,勾起嘴角回她一个笑容,而后松开了手。

珠华领着小荷在小厮的引领下从西角门进去,珠华带着帷帽,不太看得清两侧风物,小荷头一回出入这等门第,心里紧张,不敢乱张乱看,紧紧随着珠华,两人默默无话,一路往里走。

走不多时,里面的人接到通传,早上曾去过苏家的那个中年妇人接出来了。

珠华这回想起来问了下名姓,得知她姓尤,在郡王妃身边伺候快二十年了。

别的不论,单看这资历也算得上心腹级的人物了。

珠华摸了摸自己手腕上的镯子,放弃了打赏套话的打算——别说人家看不看得上她的打赏,就算贪财收了,这等很可能人老成精的资深仆妇,不是她能对付得了的,话没套出来白破财,不如老老实实去见王妃得了。

尤妈妈话不多,珠华不再问话之后,她就沉默下来,只管引路。

过了不知几处游廊穿堂,终于进到一处阔大的庭院,建筑规格格外严整堂皇,当是整座王府的女主人,平郡王妃所居之地了。

珠华心内好奇,但此时要打量多了反而心乱,她索性目不斜视,小荷刚进院落便被人引走到偏房歇息去了,她独自进到上房里面,见当中摆着一张罗汉床,其上端坐一人,料定必是平郡王妃了,就在尤妈妈的牵引下直接矮身下拜,行礼问安。

“快扶起来,原是我请来做客的,不必多礼。”

珠华便又在尤妈妈的牵引下,到下首左边的椅上坐下。

丫头很快送上茶来,待她遮挡的身影走开,珠华终于能礼貌地抬眼,看一下这位平郡王妃了。

只一眼,她就怔住了。

她完全没有注意到额外的衣饰,只差点以为她看到了沈少夫人。

这位平郡王妃的相貌,竟和沈少夫人像了五成以上,若不是年龄有差,平郡王妃保养得再好也难免有些岁月的痕迹,这相似度还能更高。

真不愧是母女,单凭这张脸,也不可能是别人假冒了。

珠华隐隐的那些紧张,一下散了大半,且不由地生出亲切之心来——沈少夫人多好的人,和她长得像的,她一点也不怕呀。

☆、第112章

珠华眉眼舒展开来,紧绷的肢体也不由松弛了一点——只有一点,她的坐姿仍然端正,不过这点微末调整没有瞒过平郡王妃的眼,她便微微笑了:“看来果然是和惠娘相熟的小朋友了,真是好一副容貌。”

平郡王妃自然知道自己母女间的相似,不过一般人即便是见过沈少夫人,若不是关系亲近,也不会为此便放松下来,这请来的小新妇能这般反应,她和沈少夫人间的关系自是不问可知了。

沈少夫人的读心术是遗传啊。

珠华心中咋舌,平郡王妃一句话没问呢,就直接得出结论了,这份精明真是一脉相传。

她面上未敢露出,只诚恳笑道:“少夫人是个极好的人,民妇在金陵时,多蒙少夫人照顾。”

平郡王妃摆了下手:“你夫君蒙皇上钦点了庶吉士,上京就要入职,不算是民了,你不必如此谦称。”

她说着笑道,“听说是传胪亲自送你来的?新婚夫妻,感情就是好,可惜我知道得迟了,不然,世子正在府里,就一并请进来坐坐了,难得安陆出此人才,也叫世子沾沾传胪公的文气。”

珠华连道“不敢”。

平郡王妃原也不过是顺口寒暄两句,并非真对苏长越有兴趣,说过就罢了,进入正题转道:“我和惠娘隔得远,打她出嫁起,再没有见过了,你和惠娘常来往,瞧她过得还好吗?——惠娘每常写信回来倒是精神十足的,仍和在府里时一样,只是她是个刚硬性子,一贯不肯服输,唉,我只怕她报喜不报忧,便是过得不顺心也不肯同人说。”

珠华斟酌了一下,道:“少夫人在魏国公府里掌中馈,一向公道精干,又是县主之尊,府里上下无人不钦服的,老夫人和国公夫人也都十分喜爱少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