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黎家这几年情况不太好,二百亩良田,渐渐变得只剩下十来亩了,而且黎亮这两年都没有来收租。”

窦昭不由眉头微蹙。

黎家,好像在躲什么似的。

她想起段公义说的“头两年还有人来打听黎家去了哪里”的话,越发想知道黎家现在的情况了。

“也就是说,所有的线索都断了。”窦昭思忖道,“我们唯有等黎亮自己出现了?”

陈嘉闻言就笑了起来,平凡的五官顿时变得生动起来,显得神采奕奕,容光盎发:“正如夫人所言。我当时心里也打着鼓,觉得这样太被动,就想了个法子,”他显得有些小心翼翼地打量了窦昭一眼,轻声道,“我让人假扮英国公府的管事,去田庄问黎家的下落,那老仆当时表现的很镇定,口口声声称不知道,等我的人走后的三天,我们藏在他家附近三天两夜没吃没喝的人才发现那老仆骑着个毛驴出了门。

“我派了七、八拨人跟着他。

“他左弯右拐的,到第五天,上了去京都的驿路,直奔京都而来。

“到了京都,那还不是我们锦衣卫的地盘。

“我的人跟着他,很快就发现了黎亮。”

窦昭精神一震,忙道:“黎家现在住在哪里?”

陈嘉笑道:“原来黎家现在就住在离万明寺不远的梳子胡同。”

窦昭挑了挑眉。

那个地方她知道。

因一条街都是卖梳子,它背面的那条胡同就叫了梳子胡同,赵璋如在京都的时候,她还曾和赵璋如一起去买了很多梳子。

“我也没有想到。”陈嘉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可他见窦昭有些错愕,为了顾及窦昭的情绪,他也就对些表现出讶然来,“梳子胡同离黎家的老宅二条胡同虽然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却只隔了两条大街,黎亮竟然会住在那里。”

“可能是因为那个地方对他来说最有感情。”窦昭道,“要不怎么人老了都想‘落叶归根’呢!”

“正是夫人说得这个理。”陈嘉笑道,“黎家这几年搬了好几个地方,可能是举业无望,五年前黎家才搬回的京都。”

窦昭微微颔道,道:“如今黎家是怎样一个状况?黎母可还活着?黎家的田地都卖得差不多了,黎家现在靠什么过活?”

陈嘉道:“黎母四年前已经去世了,黎亮如今靠给一个南北货行的做账房过活,改名字叫黎旬,每年过了正月就随货行的二掌柜南下,到了腊月才回来。妻儿跟着他在南边生活,家里只有个早年间投靠他,死了丈夫无处可去的表妹带着个女儿在梳子胡同给他看家。”

死了丈夫的表妹?

窦昭心中一跳,道:“你可查过这表妹的来历?”

陈嘉闻言表情显得有些不自然地轻轻咳了一声,道:“据邻居们说,他那孀居的表妹,首尾有些不干净…邻居们都猜测,黎亮家住的这个所谓的表妹,不是黎亮的妾室,就是和黎亮有私情——自黎母去世之后,黎亮的妻儿就随着黎亮去了江南再也没有露面,黎亮平时根本不在家,那孀居的小娘子开始还有些忌惮,这两年却越来越胆子,曾留了个西北的行商在家时住过一些日子。今年开春,那行商又来了。可能黎亮听说了什么,那行商前脚进门,黎亮后脚就回来了,要不那行商跑得快,就被黎亮逮了个正着。

“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大吵了一架,黎亮好像还动了手,把那寡妇打得不轻,曾买了跌打药酒回来。

“我派的人在他们家屋顶上趴了一夜,发现两有虽然没有同房,但黎亮进出那寡妇屋里却没有什么忌讳,随意的很,不像是正常孀居的表妹和表哥。”

窦昭直皱眉,道:“黎亮的表妹难就不顾忌一个自己的女儿?”

陈嘉道:“黎亮表妹的女儿去年秋天的时候就远嫁到了保定。据说是从小就定下来的亲事,是黎家的一个远房侄儿,黎亮亲自去送的嫁。黎亮的表妹之所以越来越肆无忌惮,也与女儿已经出嫁了有关。”

听上去一切都很正常,可窦昭心里隐隐却有些不安。

她道:“陈嘉的这个表妹有多大的年纪?她表妹带过来的女儿有多大?”

陈嘉道:“黎亮的表妹长得倒是十分艳丽,看上去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可她的女儿出嫁的时候已经十四岁了,我想她怎么也有二十八、九岁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嫁

窦昭心中一跳。

黎亮的表妹最少也有二十七、八,十年前,她不过十来岁,不可能与宋家的事扯上什么关系,可黎亮表妹的女儿,却有和宋翰同年…

她想到上一世宋墨提到的妹妹。

那这个妹妹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要劳烦他兴师动众悄悄祭拜!

她心里顿时像含了颗盐津杏子,酸酸的。

窦昭托会陈嘉:“一事不烦二主。还请陈大人帮我查查黎亮这表妹。”

陈嘉笑着应是。

窦昭客气地说了几句“您辛苦了”之类的话,端了茶。

陈嘉从英国公府出来,长长地松了口气。

知道了黎家和宋家有旧,他考虑良久,才决定亲自来给窦昭回来。

走进英国公府的那一瞬间,他真怕自己有命进去没命出来。

看样子窦夫人还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自己帮她做事,倒也舒服。

陈嘉没有回家,直接去了锦衣卫镇抚司衙门。

窦昭却琢磨着蒋家的几位表小姐。

定国公在揣摩上意这块不行,看人却很准。蒋家出事后,蒋家几位曾过亲的小姐没有一个人被退亲的,目前还没有订亲的有除了这次来送嫁的十三小姐和十四小姐,还有十五小姐,十六小姐和十七小姐。

十二小姐今年十七,比宋墨小月份,叫骊珠,十三小姐今年十六,叫撷秀,十四小姐今年十五,叫撷英,其她的几位小姐都比宋墨小十来岁,蒋家出事的时候,还是牙牙学语的幼童,窦昭没有多问。所以见到蒋家四太太的时候。窦昭忍不住打量了三位表小姐一眼。

三位蒋小姐都长得皮肤雪白,中等身材,蒋骊珠婉约,蒋撷秀英气,蒋撷英温和,但三姐妹眉宇间都带着淡淡的浅悉,不像普通人家的姑娘那样活泼,朝气。

经过抄家丧母。任谁也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天真无邪。

窦昭心中不由暗暗地替她们可惜。

蒋家四太太对她却很热情,见她怀着身孕,没等她行礼就上前几步携了她的手:“你身子要紧,这些虚礼就罢了。”又夸宋墨这院子找得好,“在外城,靠近夕照寺,清近。”

宋墨特意请了一天假,在朝阳门外迎了蒋家女眷,窦昭则提前在这临时租来的宅子里等。

听蒋家四太太这么说,宋墨表情显得有些愧疚。对蒋骊珠道:“委屈十二妹妹了,既然嫁到了京都。以后没事就到家里来坐坐,陪你表嫂说说话。有什么为难的事,也可以让妹夫来找我。”

蒋骊珠笑着说“好”,回答得十分干脆,却让窦昭觉得,她不过是不想和宋墨多啰嗦,敷衍他罢了。有什么事,她决不会找来的。

窦昭就瞥了一眼蒋撷秀的身上。

从进门到现在,蒋撷秀的目光不时地落在宋墨身上。宋墨有时候和她的目光碰到一起,会很大方地朝着她笑笑。蒋撷英则一直扶着蒋家四太太,沉默而体贴地帮蒋家四太太调整着坐椅的迎枕,悄声吩咐随行的丫鬟婆子,照顾着堂屋里的众人。

大家也没有避嫌,一起用了午膳。

膳后,宋墨和窦昭告辞。

吴子介陪着母亲来拜访蒋家四太太。

走到门口宋墨和窦昭只得又折了回来。

蒋家的三位小姐回避。

宋墨陪吴子介堂屋里喝茶,窦昭陪着蒋家四太太招待吴太太。

吴太太微胖,看上去一团和气,说起话来也率直,看得出来,是个颇好相处的人。

窦昭不由暗暗点头。

抬头却看见蒋四太太望着她欣慰地微笑。

窦昭一愣。

送走了吴氏母子,蒋四太太才道:“大姑姑姑生前曾说你有侠义之心,如今一见,果真如此。宋墨有你在身边,真是他的福气。”

窦昭愕然。

蒋四太太笑道:“你给蒋家示警的事,大姑奶奶都告诉我们了,一直想跟你说声谢谢,可惜当年走得急,没有机会。如今在了一家人,再说谢谢,倒显得矫情…我们蒋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人都感激你当年的大义。”她说着,朝着窦昭微微曲膝,吓了窦昭一跳,忙上前去扶窦家四太太,窦家四太太也坚持,顺势站了起来,笑道,“只此一只,以后再不会为难你了。”

满是笑容的脸上已是落如雨泪。

窦昭想到死去的蒋氏兄弟,想到如今乱糟糟的沿海,情绪激动,跟着泪盈于睫。

宋墨忙掏了帕子给窦昭擦脸,低声道:“快别哭了,仔细眼睛。”又对蒋四太太道,“您也真是的,从前的旧事,过去了就过去了,凭白说了让人伤心,想起从前的事来。”

毕竟是当着宋墨的长辈,窦昭有些不好意思,拿过帕子自己擦着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