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院子里的周大夫,许爱丽一怔:“咦?”
玉川就笑道:“夫人,这是京城妙春堂的苏大夫,他老人家可是妇科圣手。”
许爱丽顿时了然,脸上的笑容就不知不觉隐了去,把手边的针线放下,让大夫给她诊脉。
苏大夫看过诊,笑道:“夫人的身体保养的不错,稍微有点儿脾胃不和,不用吃药,煮粥的时候加入些麦芽糖,保持好心情就是了。”
他看妇科看得多,早看出经验来,眼前这位大约也是抑郁胸闷,只这种话真说出口,病人更难过。
扭头出了门,才叮嘱玉川:“多陪你们夫人说说话,别让她闷在屋子里,闷着就容易多思多虑,对孩子不好。”
玉川赶紧应下,给大夫塞了银子把人送走。
这个苏大夫看起来医术还真不错,人也尽责,许薇姝帮着送了人出去,才看了玉川一眼:“怎么回事儿?”
玉川的面上顿时露出几分不忿:“说是表小姐心口疼,请了周大夫过去看诊,我去请,没想到老爷也在呢,说表小姐的病要紧,让我再去请个大夫回来。”
许薇姝皱眉。
玉川咬牙,她听话出去请大夫,也是不想闹出来让夫人烦心,也没必要为了这点儿事儿,搅合的家里不安宁,可心里却看不过眼去。
别说玉川,许薇姝都不是滋味的很,扭头就自己去请了四个退休的御医,都是于妇科方面很有些能耐的,专门照看许爱丽,又在外面找了个大夫,送去给肖文。
这事儿是让秋爽斋一小厮做的,礼数周全,一见面就道:“我们家小娘子知道贵府表小姐身子不好,特意送了个医生过来,也省得您还得去正院借人,万一赶上胎儿不好,还不知道要算谁的罪过了。”
几句话,弄得肖文脸色都青了。
连肖家的老太爷和老太太都给惊动,把儿子叫过去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顿。
肖老太爷是真不大高兴。
“你喜欢子怡也无妨,都过阵子纳她为妾,我看你媳妇是个大度的,不会介意,可你不能犯糊涂,宠妾灭妻的事儿,你可不能沾边?”
如果许爱丽是个小门小户出身,那就无所谓,宠妾灭妻的人家多得很,谁家也闹不起来,但现在是,肖家的门庭远远比不上人家英国公府高,肖文就得顾忌下夫人娘家。
英国公府就是再沦落到二流,那也不是肖家这等寒门小户能够相提并论。
别说肖文家,就是肖氏所在的嫡支,也没办法和英国公府比,肖氏进门,那绝对是高嫁了。
肖文得了一顿教训,回头也少不了在许爱丽面前伏低做小,好几日没去看自己表妹。
这事儿许薇姝知道,只是即便如此,她也痛快不起来,估计许爱丽也不会痛快了。
男人装出来的虚情假意,女人哪里会稀罕?
但许薇姝能做的只有这么多,至少目前为止,她也仅仅是让肖家知道,虽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丽娘有娘家人撑腰,她的娘家人,心里惦记着她呢。
女人有娘家可以依靠,在夫家底气才足。
国公府这边,肖氏知道了也只敢私底下嫌弃两句许薇姝多事,面上还是得随着许薇姝说话。
她向来爱自己的名声,身为丽娘的嫡母,在这事儿上不给丽娘出头也就算了,侄女出头了还不支持,那颜面上可真会变得十分难看。
这会儿正是她积极给阿蛮相婆家的时候,拼命往自己身上刷金粉还不够,哪里肯犯这种低级错误?
一晃眼,许爱丽有孕满三个月,胎儿很健康,许薇姝才松了口气,没隔三差五地去看一看。
玉川都笑道:“婢子都替姝娘累得慌,这整日宫里、宫外来回跑,怕是腿脚都跑细了。”
她以前总觉得姝娘是个冷心冷情的人,却不曾想,真遇到了事儿才发现,那可是个热心肠。
果然,看人不能光看她怎么说,还是要看她怎么做。
一转眼入了冬,今年冬天冷的早,明明还是早春,居然就下起了大雪。
许薇姝一早就看出不对,宜秋宫这边的冬装到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一落雪,主子们穿上棉服,宫人们也就罩上灰扑扑的棉衣棉鞋,可捂得再厚实,天不亮就出来扫雪,还是冻得手指头和小萝卜似的,完全僵硬。
天刚蒙蒙亮,许薇姝捂着被子爬起来,推开一条窗户缝,探了探头,院子里已经让雪白覆盖,花树都穿了白衣,秋千看样子也不能坐了。
几个小太监拿着扫帚一下又一下地扫雪,看着都还像个孩子,身量未足,比许薇姝还得矮一头有余。
“姑娘醒了?”
玉荷进来,拧了个热帕子先给她敷脸,热气腾腾的这么一敷,身上的血就像是活络开,舒服的很。
“唔,膳房有热汤没有,先拿来些给他们喝。”
许薇姝一边接了热帕子,轻轻摩挲,一边道。
玉荷应了声,就让人去膳房看看,膳房那边的大师傅们也不是傻子,一看下雪,就琢磨着主子们肯定要喝热汤,昨晚上便熬上了,锅不离火。
汤熬得好,无论是煮面还是吃锅子,都能让主子们满意,算是极划算的做法。
王太监一大早就过来,亲自盯着,天没亮,就看见宜秋宫的小太监一溜小跑。
“慢着点儿,小心地滑。”
御膳房可不比人家主子住的宫室,地上都布了绿苔,一不注意就可能摔倒。
小太监连忙道谢,笑道:“王师傅,咱们膳房有热汤没有,什么汤都行,先给咱来一锅。”
小秦子:“一锅?”
哪有一要就要一锅的!
王太监一点儿都不惊讶:“生姜红枣甜汤最多,行不行?”
小太监连忙点头,一个劲儿道谢,王太监干脆找了个大茶壶,给他灌了一壶,又把小秦子拎过来,让俩人一块儿抬过去。
小秦子心里有些不乐意,大冬天的,谁愿意跑腿儿?可王师傅发了话,他也只好照办。
走的时候是大不高兴,回来的时候,手里就多了一两碎银子,乐呵呵的。
一两银子对他们这些小太监来说,也是极多的,当然自己不能都拿,还得分润分润。
看来下次去宜秋宫办差,他到该抢着去呢。
第一百零三章 嬉闹
一帮子小太监挤在廊道下面,一人倒了一大海碗生姜红枣茶灌进去,通体舒泰,总算是有了点儿热乎劲。
这种茶是甜的。
大家喝的都很珍惜。
别看好些主子不爱喝甜汤,那些个宫人们,却无一人不喜欢。这些人从小吃苦的多,可能逢年过节都不一定能吃到一块儿糖,怎么可能不爱甜?
而且宜秋宫新进的粗使太监,大部分是刚刚进宫的小太监们,好几个刚九岁,最大的也才十二。
哪怕在大殷朝,在穷苦人家,九岁也还是孩子,这么小就背井离乡进了宫,不知道受了多大的罪呢。
雪一日不停,就清扫不尽,刚刚扫完了,很快又铺了厚厚一层。
许薇姝看这般下去的确劳动量太大,万一要是病上几个,未免得不偿失,干脆就让大家不用都扫,先清理出一条路来,不要耽误出去提饭就行。
事实上,院子里的雪景,几个娘娘都挺喜欢的。
陈妃还披红挂绿,坐在雪地里唱歌,一唱就没完没了,谁也劝不回去。
许薇姝没辙,干脆也坐在廊道下的石凳上,扯开嗓子唱——
“片片飞花霜染颜,水剪琼瑶醉蓬莱。广寒冰阶犹觉冷,人间柳絮似春开。几度梅枝赧低眉,一世沧海傲清白。鸿鹄玲珑千叠羽,洞宾仙袂衣上采。渔樵苦钓寒江雪,忽闻云边谪仙来…”
不一会儿。就吸引得陈妃坐到她身边听,目光痴痴缠缠,显然又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不能自拔了。
宫女们赶紧把手炉塞到娘娘怀里。又给系上厚厚的毛斗篷。
宜秋宫里,好几个娘娘都有点儿不知寒暑,连冷了也要往雪地里面钻。
许薇姝瞧着没办法,只好让宫人给她们准备防滑防寒的马靴,就是在马靴底下,镶嵌个刻了防滑纹的木底子,和后世的雪地靴差不多。
皮子外面套两层比较防水的粗布。打上一层蜡,勉强算是能穿。
许薇姝指挥着宫人。全给她们换上棉手套,手指头都分开,方便这几个打雪仗玩,再系一条带子。给她们挂在脖子上,省得容易弄丢了。
包裹得严严实实,就放了几个娘娘随意赏玩,其实也好,她们知道笑闹,总比一天到晚死气沉沉,所有的郁气都憋在心里要好些,再这么闷下去,宜秋宫的娘娘们还能活几年。她也算不清楚了。
无论幽居冷宫的生活多么的艰难,人还是要活着,活着才有希望。死了便什么都没有。
宫里的娘娘们,开始赏雪,赏梅,宫里也开始准备过年。
郭淮郭大太监带着将作监的人四处敲敲打打,把一些平时不容易注意到的角落都给装扮一新,御膳房那边的大师傅。也琢磨起新菜来。
年终大宴上的菜,年年都是那些。但万岁的家宴,偶尔娘娘们置办的酒席,总要有些惊喜才好。
方思齐这些小娃娃一个个心野了,上课不大用心,孔大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大管束,还是孩子呢,终日拘着读书也挺可怜。
闲来无事,方思齐就往宜秋宫跑。
谁让宜秋宫好玩呢。
许薇姝给他戴上貂皮帽子,围上厚厚的,能把小脸蛋也包裹起来的围脖,弄得方思齐又圆又萌,讨人喜欢的很,就牵着他的手一起去滑冰。
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许薇姝不怎么会溜冰。
她没什么运动细胞,不过去了归墟,每年冬天她都是把溜冰代替步行。
这会儿宜秋宫的池子正好是冰层最厚的时候,许薇姝溜起冰来,花样百出,身段舒展开,比舞蹈还漂亮,看得宫人们都目瞪口呆。
方思齐也眼睛亮晶晶。
许薇姝就招手,把小家伙招过去,带着他一块儿风驰电掣。
反正浑身裹得和圆球似的,就是不小心摔一跤也不会疼,而且冬日里吃得多,骑射课也停了,怕这些小主子们再冻着了生病,就连伺候的嬷嬷们也不大乐意他们出去玩,一个个缺乏运动,怕是要养得身子骨更娇弱。
又是溜冰,又是打雪仗,还堆了个大雪人,一直到雪停了,太阳都爬出云层,许薇姝才拉着意犹未尽的小王子回屋。
玉荷取了热水来,先让两人洗把脸,又拿热毛巾捂住额头,捂到头皮发热。
许薇姝舒服地呻吟了声,想了想道:“去御膳房问问,让他们卤一锅羊肉炖汤,多加辣子,味道重一些,再烙几张薄饼,摊个鸡蛋,把饼盖上去裹起来。”
玉荷一听就明白了,她见自家姑娘自己用小炉子做过这样的饼加蛋当早餐。
人家御膳房那边做得就不像许薇姝说的这般简单,不光样子做得好看,还加了各种从温泉庄子里出产的小青菜,涂上酱料,切成四四方方一大块儿。
先试吃了几次,选出味道最好的记下配方。
这会儿不能做,饼一凉就不能吃了。
宫里的人疲惫娇贵的很,可不像外面那些老百姓,硬邦邦像石头的饼,吃个三五天也没事儿。
卤羊肉用的时间更长,羊肉这东西做不好就容易有腥味,好在许薇姝要的味道重,到容易做。
可喝羊汤非要用卤羊肉来煮,王师傅听得实在是牙疼的厉害。
那么煮出来,哪里还能叫羊汤,怕全是作料味了。
即便如此,像这样当红的,还管事的女官发了话,御膳房不做也不行,王师傅撸起袖子自己试着做,御膳房这边卤羊肉有不少,一早备下给各个主子享用的,配方都大有不同。
没办法,宫里有人爱清淡的原味,有人不加足了调料那就下不了口。
王师傅琢磨着,许书官应该是想喝味道浓些的汤,还要配着饼吃,就特意加了辣子和盐。
“再煮些莲子汤备下,最近主子们都吃得燥热,喝点儿下火的汤有好处。”
王太监交代了几句,拿毛巾抹了把脸,看了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叫了俩小徒弟把油饼加蛋给做出来。
刚做出来没多久,宜秋宫提膳太监就到了,正好提着热气腾腾的羊汤,端着刚出锅的油饼走人。
“姝娘姐姐这儿吃饭都好简单。”
方思齐玩了这么久,早饿得前胸贴后背,大碗羊汤喝了大半碗,再没有他在王府里不吃羊,不吃鱼的那股子娇气。
他在王府也好,在宫里各位娘娘那儿也罢,吃饭谁不是七大碗八大碟,摆满了桌子。
都是御膳房的制式菜,大部分为蒸菜,甜口咸口的都有,荤素比例差不多,保证主子什么都能吃到。
可就是腻得慌,每次吃饭难受的跟吃药似的。
“我就怕皇爷爷找我一块儿吃,他吃的东西又软又甜,跟小孩子似的,还摆半桌子素菜,吃得我都快和羊一样了,真费劲儿!”
许薇姝:“…”
皇帝的口味她自然知道,脑子里无论哪份儿资料,最先偷偷摸摸记录的都是皇帝的口味。
身为帝王,不能让手下人看出他的喜好来,但现在在位的不是新皇帝,一个坐在那把龙椅上几十年的皇帝,天天让臣子们研究,怎么可能还保持神秘?
皇帝喜欢吃牛肉,不爱甜食,也不大喜欢吃素菜,他老人家当时叫饭,恐怕是为了小皇孙着想。
许薇姝失笑,还是小孩子幸福,皇帝对年幼的孙子是真心好。
吃完饭,御膳房那边的莲子汤正好解渴。
方思齐也吃咸了,汤喝了两碗,让过来接小主子回去的义王府的太监和嬷嬷,都琢磨着要去御膳房把做汤的厨子要走。
宫里的女人们,对这忽如其来的大雪,还是相当欢迎的,可宫外就完全不同。
今年的雪下得太早,也太大,没半个月,整个京城就一片冰天雪地。
朝廷也调拨粮草,开始在京城里搭棚子,收拢灾民。
近些年这是常态了,天灾连年,老百姓们是年年守在逃难,逃到京城的更是多,毕竟京里是天子脚下,权贵众多,哪怕是在街上行乞,讨口饭吃也比别处容易。
朝廷官员们对这类救济灾民的事务都很熟悉,做起来也有条不紊,再也没有当初一看到灾民就手忙脚乱心慌慌,连皇帝都昼夜忙碌,一宿一宿睡不着觉。
许薇姝都不知道该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快过年了,宫里的女官们,家在京城的都轮班回家,许薇姝是第一批。
出了宫门,薛娘子就带着宝琴,二丫,还有几个小厮过来接她。
许薇姝上了车,宝琴给她拿了个手炉暖手,笑道:“小郎君还想来接呢,只功课没完成,让先生抓走读书去了。”
不知道适不适合吉水喂的多,智商再次发育,小宝的功课进步很大,家学里那帮先生几乎算是对他寄予厚望。
只是寄予厚望的结果,就是功课留的越发多,先生们对待他也越发的严苛,换了别人能得优的,到他这儿只能是良,到显得小宝比以前还可怜。
许薇姝摇了摇头,想了想还是别对人家正经先生们的做法指手画脚。
对于教导这个时代的科举人才,她不在行,还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专家指导为好。
第一百零四章 灾民
马车一路走,许薇姝一路上看到不少难民,就栖居在街市的各个角落里面。
来来往往的行人对他们视而不见。
宝琴皱了皱眉:“最近家里都不敢让小郎君四处去玩,就是出门,也要带足了人手才行。”
许薇姝点头。
京城从来不缺少拐子,就是寻常过年过节,丢孩子的情况简直算都算不过来,现在好些个流民汇聚,麻烦就更多,那些流民为了活命,什么作奸犯科的事儿也敢做。
京师治安情况下降的厉害,折子在紫宸殿都快堆满一箱了,前阵子许薇姝还被召回紫宸殿去,帮忙整理这类折子,光是应州府尹赵大人送来的,就有二十多封。
“国公府也加派了巡逻人手,生怕流民暴*,冲进去抢粮食。”
宝琴正正说着话,外面就有两个推车走过去,推车的人衣衫褴褛,表情麻木,车上盖着草席。
显然运送的是尸体。
周围的路人却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许薇姝的眼神一瞬间幽暗。
宝琴的声音戛然而止,脸上带出一点儿异样儿,“一上街就看到死人,不是一早就准备赈济灾民了?也不知道朝廷这是都干了些什么!”
远远看见有朝廷设下的粥棚,前面排得人很多,可端了粥碗过来,许薇姝只能看到寥寥几颗米粒,差不多都清汤见底,就这样的粥,好些人还抢不上。
看来京城是开始缺粮食了。
许薇姝一早知道,京城肯定要缺粮食,不只是她,差不多能接触到核心的女官们都清楚,她也早早提醒洞箫山那边,把种的粮食都储藏好,千万别卖。
早早国公府就采购了一批,哪怕高价粮食也买,这会儿都堆在粮仓里。
洞箫山上的粮食也不会缺。
上个月,皇帝就下旨紧急调拨附近几个常平仓的粮食,先运到京城救急。
可大殷朝办事向来慢的很,旨意早就下去,运送来的粮食还远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