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琳道:“将凶手绳之以法,还我丈夫一个清白。”

于佳道:“你想还刘刚的清白,更应该有合适路径。市长是管政府工作的,公、检、法属于独立系统,有相关的法律规范。现在是法治社会,光靠着胡搅蛮缠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现在到我的办公室去,我来告诉你如此正常上访、申诉以及如何请律师,如何申请立案,这些环节你懂不懂,不懂,我一件一件给你分析。”

余琳内心深处是知道抱着市长的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此做只是一个策略。可以让大领导更重视这个案子,领导重视了,底下的人就不敢乱来。她仰起头。对侯卫东道:“我想听侯市长表个态,否则就跪在这里不起来。”

晏春平观察一会,灵机一动,端一杯温开水递了过去,道:“大姐,你别激动,起来喝杯水。”他端着水杯在余琳眼前晃来晃去。余琳不愿意接水杯,伸手挡了一下。纸杯就掉了下来,将余琳胸口全部打湿了。

晏春平手忙脚乱地拿了毛巾。又去擦余琳的头发,不停在道歉:“对不起,实在不好意思,把你衣服打湿了。这是毛巾。你自己擦一下。”

余琳接过毛巾时。晏春平顺势拉着她的手,道:“大姐,你起来说话,有话好好说嘛,你抱着侯市长的腿,你不好说话,侯市长也不好听。”他对于佳使了个眼色,蹲在身旁的于佳看懂了这个眼色。两人一人拉着余琳一只手,试探着将其拉起身。

余琳半推半就地松开侯卫东的腿。站了起来,但是仍然固执地要求侯市长表态。

侯卫东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没有想着抱着一团和气就能解决问题,他严肃认真地对余琳道:“刘刚的事情我知道一部分情况,谁都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事情既然发生了,就得正确面对,政法相关部门和你的想法是一致的,就是尽量搞清楚事情真相,然后以事实为依据,为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来处理。我作为茂云市长,没有权力来直接插手这件案子,只能按法律规范交给执法部门办理。刚才于佳副书记说得好,你到底搞清楚法律上有哪些救济渠道没有?如果没有弄清楚,就跟着于佳同志去,你将你的想法告诉他,让他指导你如何按照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门口站着保卫科的同志一直在等待行动命令,如果实在劝说不听,他们就将来人强行带离市长办公室。

几人又说又劝又拉,将余琳带离了办公室。

市政府秘书长赖小河闻讯赶了过来,等到余琳跟着余佳到政法委办公室,他火冒三丈地道:“你们保卫科是做什么吃的,有人混进来都不知道,耽误了侯市长多少宝贵的时间。”

侯卫东在省、市、县三级综合部门工作过,对综合部门管理相当熟悉,多数要害部门所在楼层都会有楼层保卫人员,防止这种让人尴尬的事情发生。这并否是隔绝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而是为了维持基本的办公秩序。如今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相当多,社会情绪浮躁,如果来一人找市长就能解决问题,将会引起更大范围的围堵。侯卫东不想做一个青天式的人物,不是青天式人物不好,而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建立减少矛盾的制度,而不是靠一个理想主义的青天。

侯卫东对赖小何没有太多了解,因此没有点明要在楼道设置另一层保卫人员,只是含蓄地道:“市政府这边的保卫措施,你们这边研究一下。信访接待的措施,也要研究一下。不能堵塞人民群众反映事件的渠道,又要保证机关正常秩序。”

赖小河不停地点头,道:“我等会就召集信访部门和机关管理局开会,一起研究个妥当方案。”

人终于散去,晏春平拿起拖把,将水绩拖干。他原本想议论两句茂云市政府的保卫措施,想起有一次侯卫东对沙州驻京办主任林任渡作过的“言多必失”评价,又将已经到嘴边的议论咽了回去。

侯卫东看了看表,接近十点钟,就准备到段宜勇办公室去,听一听他对城市建设的想法。这时手机响了起来,市委书记段宜勇道:“卫东市长,今天不巧啊,刚刚接到电话通知,让我到省里开个会。”

侯卫东道:“我初成茂云,许多搞还是一团乱麻,还想多听一听段书记的意见,免得我走弯路。”

段宜勇哈哈大笑道:“卫东市长太谦虚了,我是真心想学习你的高招,沙州是老大哥市,比茂云发展得好,你一定要将沙州好的经验带到茂云。”

侯卫东原定今天上午和段宜勇沟通,没有安排其他事情。现在段宜勇临时要到岭西,他准备趁机开车到茂云去转一转。

“春平,把老耿叫上,不开茂云那辆车,就用我的那辆岭西牌照的车。”

晏春平建议道:“岭西牌照的车在茂云有点打眼,以后我去再弄一幅军照。”

侯卫东打断道:“不要想这些歪主意,我用自己的牌照理直气壮,搞一幅军照和警照,徒然给自己增加麻烦。”

晏春平答应了一声,心里想道:“侯市长这些年变化挺大,越来越稳重,完全没有年轻领导的盛气了。我要好好向他学习,加强修炼,把心气磨平。”

段宜勇给侯卫东打过电话以后,叫上驾驶员就朝岭西奔去。来到岭西时,小车没有到省委,而是直接开到了一家隐蔽会所。

推门而入,见到一位微胖中年人正在喝茶。段宜勇觉得这个人面熟,一时之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中年人看见段宜勇,笑着伸出手迎过来,道:“段书记,你好,我的姬程,以后就要来到你的麾下,请多批评、关心和帮助。”

段宜勇恍然大悟,道:“姬常委,我代表茂云人民欢迎你。”

姬程,原省政府信息中心主任,后来调任沙州任副市长,这一次调整到茂云任市委常委。

姬程道:“明强部长去接义云书记了,估计还有十分钟就到。”

于明强是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以前也在省政府信息中心工作过,是姬程的老上司。段宜勇对这一段历史是清楚的,道:“明强部长对茂云很照顾啊,给茂云配了两员大将。”

提起这事,姬程就是一肚子火气。他是从省政府出来的人,和侯卫东一起出任沙州副市长,如今侯卫东成为茂云市长,他不过是常委副市长。正职和副职表面上只差半级,实际上差距颇大,这种安排让他很不服气。

姬程没有将这处情绪来出来,主动与段书记寒暄。

隔了几分钟,段宜勇看了看表,道:“我们到门口接一接高书记。”

高义云是前任省委组织部长,目前的省委副书记。他在岭西担任多年组织部长,于明强是由其一手提拔的。姬程关系稍外围了一些,是通过于明强与高义云搭上关系的。至于段宜勇则是近期才与高义云熟悉起来。

今天小范围吃饭,高义云点了段宜勇的名,这让段宜勇受宠若惊。

第886章 小人报仇(下)

网络版和实体版到了后面差异很大了,出于政策法律的考虑,许多次要人物的命运都发生了变化,有时我写着写着就把网络版本和实体版弄混。我尽量做到网络归网络,实体归实体,如仍有误,多多谅解!

※※※

站在门口,段宜勇道:“你和卫东市长两员虎将从沙州调过来,肯定能大大提高茂云的速。”

姬程知道段宜勇是在试探自己,道:“以后我就要在段书记的领导下,你指在哪里,我打在哪里。”

段宜勇笑眯眯地道:“哪里,哪里,我们群策群力,共同把茂云的事情办好。明强部长还得多支持我们茂云,有坚强的组织保障,茂云的发展速度才能真正提起来。”

省委组织部部长是常委,要求是外地人担任,且经常轮换。但是对副部长们就没有这种要求,所以副部长们反而容易有话语权。段宜勇要成为一名真正有权威的市委书记,上级组织部门的支持相当重要。

姬程与段宜勇是初次见面,互相摸不清其性格,只能说些没有营养的话。

等到高义云和于明强来到会所,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热烈其实就是一种大家都需要的氛围,是在场多数人齐心合力的结果。

酒至中途,高义云轻描淡写地抛出一个重磅炸弹:“今天传来消息,建国省长要调到江东省工作。”

于明国作为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又是高义云亲信,在十几天前就听到风声,因此并不觉得奇怪。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道:“我上次到北京办事,就听到些风声,传言终于变成真的了。”

段宜勇吃惊不小,道:“接任者确定了吗?”

高义云道:“新省长人选还没有定。”

这两年,岭西省省委书记和省长先后调走,未来岭西政坛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高义云是省委老资格领导。是绝对值得依靠的力量。说不定隔个两三年他也会调走或到人大或政协,但是至少在这二三年内给自己以支持,让自己在市委书记宝座上能够完全掌控局面。想到这一点。他看着高义云的目光有发生了变化,心理天平朝着这个方向更加倾斜。

这是一顿让人愉悦并且很重要的饭局,段宜勇算是这个小圈子里新加入成员,主动频频举杯。给高义云敬酒。给于明强敬酒,还给姬程敬酒。高义云职务最高,年龄最大,对于段宜勇的敬酒处之泰然,喝半口就行了。于明强与段宜勇级别相同,都是实权派,对干了一杯。姬程原本想站起来与顶头上司喝一杯,后来觉得在于明强面前对段宜勇太过客气似有不妥。便微微抬起屁股,与市委书记喝了一杯。喝完之后。他还亮了亮杯子,表示喝得干干净净,以示尊重。

酒足饭饱,高义云和于明强率先离开。

段宜勇颇有酒意,与姬程站在门前望着小车离尘而去。姬程略有酒意地道:“党委决策,政府执行,我是坚决执行段书记制定的大政方针的。”

姬程作为市委常委,何谈政府执行,这让段宜勇感觉有些奇怪,道:“这是何意?”

姬程喷了口酒气,道:“我要到政府那边任副市长,与卫东市长一起参加补选。相关文件估计近期就要到茂云,我提前给书记做一个汇报。”

段宜勇道:“你能兼市政府那边的职务,那自然更好。”

姬程道:“卫东市长虽然人年轻,可是很有资历,出任过县委书记,是当时全省最年轻的县委书记,现在是全省最年轻的大市市长。他工作水平高,工作作风大胆泼辣,一定会将市政府工作搞好,完全党委决策。”

侯卫东是祝焱嫡系,段宜勇原本就在心中有一根硬刺。姬程没有一句批评,又成功地在段宜勇心里栽上另一根刺。工作水平高,工作作风大胆泼辣,这是赞语。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可以理解侯卫东极有可能不听市委的招呼,独立行事。

侯卫东压根没有想到躺着也中枪,开枪者还是一起从沙州走出来的姬程。在沙州,他从来没有将姬程当成对手,只是当成一个普通同事。可是姬程将侯卫东当成了对手,并且对侯卫东成为茂云市长深怀不满。

一个人可以选择谁来做朋友,但是他很多时候不能选择谁来做对手。

一个人可以选择与人为善,专心做事,但是他不能让对手停止攻击,停止破坏。

侯卫东正在茂云市委招待所等待段穿林,突然耳朵有点发热,对晏春平道:“在民间,耳朵发热是什么说法?”

晏春平的父亲晏道理是一位对民风民俗十分在行的民间智间,晏春平深受其父影响,道:“估计是有人在念着你。”

侯卫东感到手机在颤动,他伸手拿手机时,问道:“是正念,还是反念?”

晏春平笑道:“侯市长,这个无法判断。”

侯卫东拿出在颤动的手机,见是蒙厚石电话,便道:“蒙叔,你好。”

蒙厚石曾经出任过沙州市政府秘书长,是沙州历史上最为超脱的秘书长,之所以能够超脱,是因为他和省长朱建国是铁哥们。省长朱建国、沙州市政府原秘书长蒙厚石与沙州市长杨森林的父亲曾经是沙州机械厂同事,朱建国是团支部书记,蒙厚石和杨森林则是车间技术骨干,武斗开始以后,三位年轻人都参加了厂里的红旗造反派战斗队。杨森林父亲在武斗时救过朱建国一命,自己死了。后来朱建国仕途顺利,从最基层的团支部书记一直做到了岭西省长,蒙厚石就变成了超脱的沙州市政府秘书长。

侯卫东在公共场合,总是称呼蒙厚石为秘书长,私下场合就称之为蒙叔。蒙厚石的侄女蒋笑嫁给了侯卫东的哥哥侯卫国,侯卫东称蒙厚石为蒙叔是顺理成章的事。蒙厚石为了拉近侯卫东与朱建国的关系,费了不少劲。再加上朱建国与周昌全走得较近,所以省长朱建国接纳了侯卫东,将其作为在岭西的一块基石。

蒙厚石道:“得到确切消息,建国调走,江东省,谈话了。”

侯卫东很是意外,道:“没有听到风声啊。”

蒙厚石道:“这一次调整很突然,建国也是最近才知道,谈话后才告诉我。你抽个时间,我们一起到建国家里去吃个饭。”

侯卫东道:“好,我随时都可以过来。”

蒙厚石在电话里长长叹息一声,道:“我之所以没有做到更高职位的想法,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算到了建国这个位置,高层有点风吹草动,他也得挪窝。我这个说法有点消极,你不要受影响。”

侯卫东道:“蒙叔,我能够理解你,我有时也会有相类想法。”

蒙厚石笑道:“等到六十岁才应该有这种想法,你现在尚早。”

通完电话,侯卫东情绪不由自主地低落下来。他在岭西工作经营这些年,有周昌全和祝焱两位直接领导,还有省长朱建国这条间接关系,三位领导足以让他在岭西大展拳脚,做出一番事业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极短时间里,看起来牢不可破的阵线转眼就变得支离破碎,周昌全重病,祝焱和朱建国调走。他此时的感觉犹如突然被抽走了屁股下面的板凳,身体失去了重心。

晏春平从侯卫东只言片语中嗅到一丝不好的信息,随后见到侯卫东表情阴沉下来,赶紧借着给段穿林打电话,走到屋外。

当晏春平陪着段穿林走进房间,又见到了春风满面的侯卫东。

段穿林直言道:“我又来给侯市长找麻烦,还是东湘县金矿尾矿之事,乱排废水现象又死灰复燃。”

第887章 事出蹊跷(上)

侯卫东问道:“有一件事我觉得很怪异,政府有专门的环保部门,还有县、镇两级政府,以及村两委会,为什么总是记者将环保事件捅出来。这不是一件两件,而是无数件。不是一地两地,而是无数地,成为普遍性的事情。”

段穿林喝着益杨茶,先没有回答侯卫东的问题,道:“侯市长,今年新茶还没有出来,我怎么觉得这茶还是新茶的口味。”

侯卫东道:“这个太简单了。我专门弄了一个小冰箱,专门存放茶叶,至少在一年内,茶叶味道如新。”

晏春平将房门轻轻带过去,到门口当起了门神,如果不是特别要紧的人或是发生特别重要的事,都不能打扰侯卫东和段穿林的谈话。段穿林身份很特殊,作为中央大报驻岭西记者站的负责人,有着意想不到的能量。双方既然通过沙州学院段衡山校长发生了密联系,便要好好维持。

段穿林喝了两口茶,道:“这个问题说起来也简单,也就是两方面的事情,从记者角度来说。我们天天伸长鼻子、擦亮眼睛、旋转耳朵,要从岭西找出可以报道的事,这是我们的天职。有的记者长期报道某一方面的问题。久而久之就有了宽阔的视野,敏锐的视角,以及有用的人脉,所以我们能够发现问题很正常。从官员的角度来说,他们有可能是不具备专业知识,比如村委会的人、镇上的干部,他们对尾矿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还有可能是有利益纠葛。比如环保局的人,他们与排污企业有种种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还有的是看问题角度不同。比如县里、市里能够容忍不定量的排污,是为了GDP。”

侯卫东竖起了大拇指,夸道:“穿林分析得很到位。我始终认为污染问题是一个阶段产物,我们很难超越这个阶段。当然。这个说法是指全局来说,在某个局部还是有可能治理好污染问题。”他翻开段穿林带来的报告,里面有许多触目惊心的画面,除了一些小金矿死灰复燃以外,还有张木山的庆达集团下属金矿的污染画面。

段穿林道:“我知道卫东市长是初上任,还是代理市长,所以没有把材料往上面捅。但是我还是真诚地希望能把这事彻底治理一番,卫东市长以前在成津工作时。面对铅锌矿的污染,搞得有声有色。这一次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侯卫东在成津大刀阔斧地治理矿山,其实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当时省里正在大搞矿山整治,有大的背景支撑;二是市委书记周昌全在后面大力支持,有坚强后盾;三是他当时是县委书记,掌握决策权。在三个前提条件下,他又利用章永泰案件为突破口,这才将成津矿业秩序来了一次大整顿。而这一次与前一次不太一样,虽然行政级别高了,可是还不如当时的底气足。

侯卫东道:“这份材料是送给我的。”

段穿林道:“当然,暂时不捅到上面去。”

侯卫东拿起了笔,在材料上写道:“请环保局着手调查,尽快拿出整治方案,能争取上级资金更好,在市政府常务会进行研究。侯卫东。”

晏春平拿到有侯卫东签字的文件后,先用照相机将文件照了下来,然后将文件用自己的记录本记录下来,内容包括是什么文件,主要内容,侯市长签字内容。最后一格则空白,用来填写办理情况。

这不是一本正式的记录本,对于晏春平来说却是比正式记录本更加重要的记录本,有了这个记录本,晏春平就能够随时知道侯卫东签了什么字,哪些事情落实了,哪些事情没有落实。

在前往茂云之前,父亲晏道理喝了二两烧酒,坐在家里指导着大学毕业、在领导身边工作数年的儿子。最初晏春平颇不耐烦,认为父亲那一套过时了。可是听到这几句话,他被说服了。

满脸通红的晏道理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给领导当秘书,不要想着那些扯虎皮做大旗的烂事,老老实实将侯卫东每天的要求记录下来,以后侯卫东问起来,你才能够说得清楚。以前皇帝不是有个起居注。”

晏春平急忙打断道:“停,爸,起居注,你怎么知道起居注?”

晏道理撇了撇嘴,道:“别看你爸是小学文化,我看的古书不比你少。起居注就是记录皇帝一言一行的,包括皇帝与那个宫女睡了觉都记得明明白白,你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这是关于国家继续人的大问题。”

晏春平看着微醉的父亲,一股敬意油然而生,高手在民间,果然有道理。

来到茂云以后,晏春平搞了一个批示录,记录内容包括侯卫东的批示,口头交待的事,都全部记录在案,以备查询。

市环保局阳光明局长接到电话以后,不敢怠慢,亲自来到市政府。

阳光明拿着文件,匆匆翻了翻,询问道:“晏科长,侯市长还有什么交待?”

晏春平道:“阳局长,侯市长正在里面谈事情,一时半会谈不完。他交待让环保局对反映的情况认真摸个底,也不要就事论事,搞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阳光明见侯卫东里屋的房门关着,也就不好贸然进去汇报工作,道:“晏科长,我记一下你的电话,麻烦在合适的时间,我向侯市长作一个环保工作的全面汇报。”

晏春平道:“侯市长曾经在我面前提过,要抽时间到环保局搞一次调研,我建议你们准备一个调研方案,到时亲自给侯市长做汇报。”

阳光明拿到了晏春平的电话号码,再用力地握手,热情地道:“谢谢晏科长,我们哥俩多联系。”他看晏春平态度和蔼,一点不拿秘书的架子,也就把称呼换成了哥俩。

阳光明走下楼,坐上局里的越野车,办公室主任在车里等着。

阳光明安排道:“马上要到春节了,去搞点土特产,记着要给晏科长送一份,要厚点。”

办公室主任有点迷糊,道:“哪个晏科长。”

阳光明批评道:“你这个主任当得一点不称职,新市长来了,不去主动接触一下新市长的秘书,晏科长就是侯市长从省政府带过来的秘书,这人头脑灵活得很,深得侯市长信任,你记一下他的电话。你这人平时挺灵活,这一次这么糊涂,还要本局长给你说电话号码。”

办公室主任赶紧拿出手机,记下了晏春平的电话号码。

在市长办公室里,侯卫东与段穿林聊了一会,直言道:“移山老弟,这一次到茂云,不仅仅是送一份资料吧。”

段穿林颇有点不好意思,道:“确实还有点私事。侯市长知道我这人不太喜欢做这些事情,可是家里那位发了话,只能厚着脸皮来找侯市长。”

侯卫东道:“你和我是从非典一幢楼走出来的生死之交,有什么不能说。”

段穿林道:“我老婆李颖有一个表妹,在东湘县乡下教书,想调回到城里工作。”

侯卫东笑了起来,指着段穿林道:“移山啊移山,你的脸皮还真是薄,这种小事何必劳动你跑一趟,不用给我说,直接给晏春平打电话,他就能帮你办了。”

段穿林道:“我这是办私事,态度还得端正一点。我先申明,这件私事和刚才的材料没有任何关系。”

“我当然知道,移山的人品绝对可靠。”侯卫东又道:“夫人的事情要认真办。你把表妹的姓名、年龄、毕业学校、任教情况以及想调那个学校写清楚。”

段穿林拿了一张纸,道:“这是我表妹的情况,早就准备好了。”他又道:“还有一件事情挺奇怪,是李颖无意中谈起的。她以前有一位同事叫朱莹莹,与方杰谈过恋爱。前两天省检察院的人又来找朱莹莹,调查方杰的案子。”

侯卫东感到很惊讶,皱起眉毛,道:“还有这回事?”

第888章 事出蹊跷(中)

段穿林道:“我听到李颖说起此事也觉得很奇怪,方杰、李东方的案子都已经走完了所有流程,还有什么事值得省检察院调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侯卫东一时想不透其中环节,道:“当时此案涉及到章永泰这位原任县委书记,省、市都很重视,所以办得很慎重,肯定没有问题。”

段穿林说出这事是出于职业敏感,此时尽到了提醒义务,又见到侯卫东对此事胸有成竹,便不再提及此事,道:“我就不在此处耽误侯市长时间。”

侯卫东不由分说地道:“既然来了,你怎么能这么轻易地走,宣传部长王莉熟悉吧,我让陪你到茂云转一转,晚上一起吃饭。”

宣传部王莉接到电话,亲自来到侯卫东办公室,带着移山到茂云新城去参观。

宣传部门对中央大报驻岭西记者站主任到来很重视,陪着参观了茂云城市最有特色的地方。晚餐时,王莉部长平时并不喝酒,也和段穿林喝了三个小杯。

席终人散后,侯卫东脸上的笑容一点一点消失。他在卫生间会在马桶上想了一会心事,给谷云峰打了一个电话,叫上司机老耿,直奔岭西。

谷云峰在老邢的沙州印象餐厅弄了风干野鸡肉、酸菜尖头鱼两样侯卫东喜欢的风味小吃,又让老邢煮了一锅红苕稀饭。弄了些豆腐乳,等着侯卫东到来。

晚十点,侯卫东出现在老邢酒家。平时。只有两三人吃饭时,司机老耿都跟着侯卫东在一桌吃饭,今天侯卫东有事要谈,就没有招呼老耿。老耿见到侯卫东沉默寡言,知其有心事,很自觉地叫了壶茶,在大厅喝茶等待。没有傻乎乎地跑到包间去。

谷云峰能从成津县调到省纪委工作,全靠侯卫东大力向济道林推荐。

有的领导人喜欢将有能力的部下压制住,死死掌控在手里。侯卫东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凡是他看得起且关系良好的部下,总是想尽办法将其推到更高更关键的位置上,并不怕部下夺了自己的风采。在这种思路下,谷云峰、杨柳、杜兵都成为侯卫东扶上马又送一程的新生代力量。

侯卫东与谷云峰寒暄几句。就直奔主题:“我今天听到一个不太舒服的事。省检察院在找朱莹莹调查方杰的事。”

在成津整齐矿业秩序时,谷云峰是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他对方杰事件了如指掌,闻言也觉得很奇怪:“这个案子我很清楚,是一个铁案,没有人能够翻案。”

侯卫东道:“我总觉得背后还有事,你是老成津,又在省纪委工作。最近听到什么风声没有?”

谷云峰摇头道:“没有任何风声。”

侯卫东又问道:“你仔细回想一下,方家、李家有没有人与省检察院有瓜葛?”

谷云峰在老成津工作时与老方县长、李太忠都有接触。他仔细想了一会,道:“以前与李东方喝酒时,我听到他提起过,方杰有一个二叔在省检察院工作。”

侯卫东道:“这个二叔叫什么名字,是什么职务?”

谷云峰道:“当时没有太注意,似乎是个处级干部。”

侯卫东交待道:“无风不起浪,你帮我留意一下这方面的事情。虽然我不怕有人去翻方杰的案子,可是害人之心不可无,防人之心不可有,暗箭难防啊。”

谷云峰在省纪委工作了一段时间,对小人之术又有新的理解,道:“我在成津还有信得过的人,他们与方家、李家都很熟悉,应该能打听出来。”

大体上得知了方家在省检察院的关系,侯卫东松了一口气,有迹可寻总比完全摸不着头脑要好得多。他暗自琢磨:“看来以后得注意加强与政法系统的联系,大哥是老公安,人脉也行,可是毕竟居于沙州,影响力有限,得想办法与省一级政法系统领导接触。”他想了一会接触政法系统领导的一些路径,洪昂当了数年政法委书记,在政法系统有一些关系,同学陈树在茂东检察系统任职,可是这些关系都间接了一些,很难与实权派建立起真正的关系。

侯卫东又问了一个茂云的事:“袁正军在纪检系统是什么风评?”

谷云峰道:“从岭西的情况来看,纪委系统是受制于同级党委的,多数纪委书记工作偏软,袁书记是全省纪委系统比较强硬的,高书记比较欣赏他。”

侯卫东对袁正军深有警惕,警惕来源是祝焱曾经谈到过袁正军与矿老板颇有纠葛,曾经警告过他。祝焱调到省委组织部后,已经有了将袁正军调离茂云的想法,谁知想法还未实施,他就调出了岭西,不方便再插手茂云的事情。

侯卫东端起酒杯,与谷云峰碰了碰,道:“强硬有没有具体的表现?”

谷云峰道:“比如有一些关系网比较宽的处级干部,市级纪委书记往往不愿意动或者不敢动。袁正军魄力大,快刀斩乱麻,办理了东湘县委涂书记的案子,多次受到高书记表扬。袁书记和省纪委各处室关系都不错,凡是各处室到茂云,他都亲自陪同,走的时候土特产是免不了的。”

东湘县委书记案侯卫东略有耳闻。袁正军办此案选择的时机很不寻常,恰好就是祝焱刚走,段宜勇初任市委书记时,他将案情通报给市委的同时,将此案通报给了省纪委。如果是一般的纪委书记,应该是先通报市委,再通报省纪委,袁正军是同时通报给市委和省纪委。

省纪委从其部门角度来说。自然喜欢比如强硬的纪委书记。

与谷云峰见面有两个收获,一是了解到省检察院与方家确实有一条线,虽然未经查证。但是知道此事后,真有事情就不会被弄得措手不及;二是再一次摸了袁正军的底细,算是对这个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侯卫东与谷云峰分手以后,暂时没有回茂云,而是住到了岭西家里。岭西家里留着母亲刘光芬的很多痕迹,餐桌上放着几个药盒子,五斗橱里有几包别人送来但是没有用过的草药。沙发上有母亲的一件厚毛衣。在厨房垃圾桶里还有一些未倒的药渣子。

侯卫东到茂云上班以来,一直在熟悉各方面情况,没有回家与母亲见面。此时见到母亲的东西,便给母亲拨通电话,询问其身体状况。

经过了前期的心理挣扎,刘光芬接受了得了癌症这个现状。心态渐渐积极起来。道:“你不用担心我,把工作搞好才是老正经。”

侯卫东用最舒服的姿势坐在客厅沙发里,把脚翘在茶几上,道:“什么事都没有老妈的身体重要,下回老妈到岭西来随检,只要不是省政府开会,我都想办法回来陪你。”

刘光芬道:“我是六十好几的人了,活一天就是赚一天。现在我觉得有一件事很难整。你媳妇到吴海当副县长,小囝囝只能让亲家来带。亲家人还是很不错,就是文化差了点,没有教育方法。我觉得你可以把小佳调到茂云,这样你们夫妻团聚,还可以把小囝囝带到身边。”

侯卫东给母亲说了心里话:“我们这个工作都只是一块砖,上级把你搬到哪里就到哪里。我在茂云干得了多久,谁也说不清楚,没有必要把小佳调过来。再说小佳跟着我调来调去,对她的事业影响不好。”

刘光芬道:“女孩子相夫教子是最重要的事情,她能当个副县长,是市委看着你的面子,没有你,她现在可能还在建委当一般工作人员。”

侯卫东笑道:“小佳很能干的,你别把她小瞧了。我和小佳再商量一下小囝囝的事情,其实拿给你来带,我是最放心的。”

刘光芬道:“小囝囝一直是由亲家带,现在突然拿给我这个病人带,你这个想法是在两家制造矛盾。”

刘光芬与儿子聊了一会,只觉得心情舒畅,比起了补药还管用。

侯卫东放下电话,拿出一枝香烟,放在鼻尖嗅了嗅,却并不点燃。母亲刘光芬和老领导周昌全相继得癌症以后,他戒了烟,现在想抽之时,就拿香烟放在鼻尖过过瘾。

才参加工作时,侯卫东充满了工作激情,梦想着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现在成为正厅级领导,浪漫激情转化为最现实的谋划,为了当好五百万人的市长,他变成了一只蜘蛛,打听着乱七八糟的消息,整合各种资源,制定工作方略和推进计划。每一件事都不浪漫,甚至还很乏味,但是工作就是一点一点推进的,如果当了市长还激情四射,迟早要出问题。

他仔细梳理了自己的人脉,朱建国、周昌全、祝焱暂时用不上了,原省委书记大秘陈曙光调到邻省当副省长,也暂时用不上。现任省委书记大秘赵东原本是极好的助力,由于郭兰的关系,他必须放弃这条线。做人是有底线的,为了自己的底线,侯卫东可以放弃一些事。从这一点来说,他又不算是成熟的政治人物。

侯卫东用很少人知道的手机给原来的秘书杜兵发了一条短信:“明天有空没有,吃个便饭。”

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杜兵便用老婆的电话打了过来:“侯市长,不好意思,这两天都没有空闲时间,送旧迎新,忙得团团转。”

侯卫东道:“什么时候有空?”

杜兵道:“周六我做东,请老领导吃饭。”

侯卫东道:“如果没有其他意外,就定在周六吧。”

杜兵想起一件事:“姬程要到茂云政府任职,市委常委、副市长。”

侯卫东只知道姬程是常委,还不知道姬程要来当副市长,闻言便如打哈欠吞了一个苍蝇,极不舒服。

第889章 事出蹊跷(下)

这一段时间侯卫东在布局,在茂云的大戏将慢慢展开。

※※※

侯卫东是市政府一把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自然不愿意有太多杂音。姬程从天而降,以常委身份位于市政府领导之中,多半不是什么好事。厅级干部的权限在上级部门,他这种新上任的市长,发言权弱得紧,只能将这个苍蝇吞进口里。

想了一会心事,侯卫东将手机放在桌上,上床睡觉。

躺下不久,心机响了一声,振动数声。

“这是一条短信,估计是垃圾短信,不看也罢。”侯卫东在床上作出判断,在心里犹豫了一下是否看这条短信,最终还是拿起手机。作为五百万人口的大市,容不得他任性,说不定少看一条短信,就要惹来麻烦。

这是大周的短信:“侯市长,我爸病情有点加重,已经回来了,他明天想见你一面,不知有时间没有,望回话。”

侯卫东立刻就给大周回了电话:“大周哥,我在岭西,今天晚上过来或者明天上午都行,主要是看周省长的身体状况。”

大周道:“今天太晚了,明天上午麻烦你动个步,在省一院。”

侯卫东道:“明天上午我九点钟过来。”

与大周通了电话,侯卫东睡间全消,从床上坐了起来。给晏春平打去电话:“明天上午我要到岭西办事,不能参加上午的大会,我要与段书记沟通此事。你也与市委办说一声。还有,明天八点半,给我打电话,免得睡着。”

早上八点半,晏春平准时拨通远距离的电话。

侯卫东没有洗漱,坐在床上,用手背擦了擦眼角的眼屎。然后拨通市委书记段宜勇的电话,实打实地讲了自己上午要去看周昌全。

段宜勇在电话里很是爽快,道:“周省长生病了。你去探望是应该的。上午大会只是一个常规性会议,无甚紧要。等这几天把事情忙完,我也要抽时间看望周省长。”

放下电话,段宜勇暗觉庆幸。

周昌全是省委常委、副省长。比一般副省长更有权威。如果不生病,绝对是侯卫东绝佳助力,自己这个市委书记说不定还得小心侍候着侯卫东这个年轻市长。如今周昌全病重,也就没有精力管茂云的事情,这对一位新任市委书记其实是一件好事。

“这个女人不寻常!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段宜勇高兴起来,哼起《沙家滨》里智斗的选段。八个样板戏是那个年月为数不多的精神享受,他这个年龄的人多半都能哼几句经典样板戏的唱段。

在侯家,冰箱里塞了许多食品。侯卫东早上确实不想弄早餐。加上在岭西自己就是一个普通脸,不会担心被市民认出来。因此早上总是在外面去吃早餐。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早餐店的面条确实比自己家里煮的面条好吃得多。

肿瘤科病房里,周昌全仍然没有穿带着医院标志的病服,还是穿着宽松的家居服。宽宽的衣服裹在身上,让他显得比以前更瘦。周昌全的脸以前削瘦得很有力量,现在脸上几乎没有肉,皮肤之下就是头骨,看着让大周觉得心紧。

大周道:“弟弟还要等几天才能回来,他正在攻克一个关键课题,不能请假。”

周昌全脸上尽显疲惫之色,道:“你过来,我要跟你谈事。”

大周赶紧坐在父亲身边。

周昌全用力坐了起来,道:“这个话以前我曾经谈过,你们两兄弟都出了国,在当时看来是好事,现在回头来看未必是好事。”他抬了抬手,阻止儿子说话:“我现在觉得送你们到国外是错误的决定,你和二弟错过了岭西高速发展期。与你们一个起点的留在国内的年轻人很多都功成名就了,比如你海云叔叔的儿子步高,他是复旦大学毕业的,学历、年龄和你们兄弟俩差不多,他现在成为很有实力的企业家,光是你的音乐搜索项目就投入数百万。这点钱对你们来说是巨款,对步高来说是毛毛雨。”

大周略有点尴尬,道:“不能用钱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