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姐问萱娘道:“三婶,做了烈女,果然是给父母争气吗?”萱娘捂住她的嘴:“休这般说,人生在世,爹娘都没奉养,就丢了他们去,那些荣耀不过是面子光,哪有在父母膝下尽孝来的安慰?”老王听了萱娘这话,插话说:“奶奶这话说的也是,记得四十年前,我们村也出了个烈女,只是白日父母在众人面前有光彩,到了夜里就常听见她母亲在那哭。”说着就叹气。

萱娘听了这话,也没有多说,一时船已到了岸边,萱娘携着惠姐上了岸,进了家门,昭儿和英姐接住了,萱娘坐下,对昭儿笑道:“方才我却忘了说了,收拾间屋子出来,再预备几件衣裳,让你妹妹住下。”

英姐早在旁边笑道:“娘,你方才出去,嫂嫂就让她们收拾出来了,衣服也准备好了,还寻了料子出来,说过几日给惠姐姐做衣裳呢。”萱娘听了这话乐了:“好好,你们都能处置家务了,娘也就好歇一歇了。”昭儿只是一笑,此时天色却已有些晚了,各自收拾了睡下,惠姐的卧房也就紧挨着昭儿她们的,萱娘又在丫鬟里挑了个机灵的来伺候她,吃穿住行,都和英姐一样,惠姐也安心在萱娘这里住下,再不去想自己娘和哥哥的事。

八月中秋一过,却有喜报传来,玖哥中了举人,虽名次不高,却也让萱娘喜欢,这次可比上次中秀才更要热闹,各方亲友纷纷来贺,祭祖宗,竖旗杆,忙乱了半个来月。

萱娘是女人当家,这来贺的自然也是堂客为多,酒席之上,各人都道萱娘有福气,教出的儿子个个成器,昭儿此时早就帮着萱娘理家,她是个大方姑娘,有亲友说要见见她的,她也不忸怩,还亲自端茶上果。

茶端到林奶奶跟前时,林奶奶见昭儿一双纤手,似嫩笋一般,说话声音却似黄莺出谷一般,不由想起自家女儿来,也不接茶,也不还礼,只是定定的望着她,萱娘本在和旁人说笑,转身却望见林奶奶这般,忙上前推昭儿一把:“那边你惠妹妹在寻你。”昭儿福一福方走。

林奶奶却是满心酸楚,眼里有泪欲要落下来,当着众人却又不敢,偏生旁边有人笑道:“林嫂子家却出了个烈女,这等增色的事情,我们却都没贺一贺,今日就借花献佛了。”说着端起杯茶走到林奶奶跟前。

林奶奶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接了茶过去,只是那手在抖,茶都泼了一大半出来,那人掩口笑道:“想是林嫂子欢喜过头了,连茶都端不稳。”萱娘见了林奶奶这般举动,想起翻检玖哥行李之时,却翻出一出书来,上面写的就是林家女儿殉夫的事情,文人笔墨,极尽渲染,把白家夫妻之间的恩爱写的绘声绘色,又写林氏的父母是如何如何的大义,忍看女儿殉节,却见了林奶奶今日举动,想来她心里也是疼的。

第 61 章

萱娘心里这般想,面上却也不好露出来,只是笑着把话题岔开,众人又说些别的闲话,昭儿来回说酒席已经齐备,请诸人入席。萱娘起身招呼众人前去入席,一路说说笑笑,到了摆酒席的地方。

酒席是摆在院内一棵大桂花树下,回廊之上还摆了数十盆菊花,众人沿回廊一路行来,闻见桂花飘香,瞧着菊花怒放,又见昭儿和英姐两人在酒席那里忙碌,下人们次第出入,有人就赞道:“三嫂真是有福气,女儿媳妇都是能干的,那么小小年纪,就能帮手,三嫂真是省心。”

话音未落,方三奶奶笑道:“是呢,我妹妹不好意思说她女儿好,我这个做干娘的可知道,我那干女儿是极出色的。”此时已经到了酒席之上,昭儿和英姐上前行礼,英姐恰好听见了,抿嘴笑道:“干娘,只怕你有了儿媳妇,就不记得女儿我了。”方三奶奶听的英姐撒娇,伸手把她揽在自己怀里:“干娘疼你的心,不比你娘少。”

昭儿此时已经过来,听了这话,凑趣道:“三婶疼妹妹的心,可是谁都知道的。”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萱娘带笑上前来调派位子,互相谦让过,让林奶奶坐了首席,王奶奶,方三奶奶等依次入席而坐,萱娘在主位相陪,昭儿和英姐两个又说了两句,告退下去。

王奶奶瞧着她们姑嫂离去,笑着问道:“怎么不见惠姐?”萱娘正在招呼她们饮酒,听到王奶奶这样问,忙放下酒壶笑道:“惠儿昨日有些不舒服,叫医生来瞧了,说是着了凉,吃药睡下了。”

旁边有人笑道:“惠姑娘能有三嫂这样的婶子,也是她的福气,只是二嫂却是怎么想的,旁人的孩子,不心疼也就罢了,那自己身上掉下的肉,怎的还这般,说出去只怕都没人信。”萱娘只是一笑,林奶奶却听的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这句,本来伸出的筷子又缩了回来,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这时已躺在黄土堆下了,换来的是说不清是好事还是坏事的一座牌坊。

林奶奶不由有些心神恍惚,自己小的时候,多曾慕过烈女传上各人,今日轮到自己的女儿成为烈女,才知道那种滋味可是不好受的。罗大嫂正在和人谈笑,却不听见林奶奶说话,转头笑问道:“林嫂子,可是酒有些多了?”

林奶奶勉强转头,巴不得她问这一声,只是点头,萱娘听到,忙招呼个丫鬟过来搀林奶奶去歇息,席上众人也起身,让她出去,等她走了,萱娘重又招呼她们坐下。

有个刻薄些的叹道:“说陈二嫂对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不心疼,我这个嫂子不也一样,好端端的闺女,嫁了个病鬼不说,女婿没了,自家女儿还是花枝般年纪,收拾回来让她另嫁也好,在家守节也罢,总好过在婆家,谁知竟忍心望着她去死,换来个空名。”说着就不停摇头叹气。

萱娘抬眼一瞧,说话的却是林奶奶的本家弟妹裘氏,也是个嘴快的,还没接话,方三奶奶本来就是个爱说话的,听了裘氏的话,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笑着问裘氏:“却是我也听得,虽说离宁波不近,怎生也不去打听打听,就这样把个女儿嫁过去了?”

裘氏头上的簪子一晃,转身对方三奶奶道:“就是这话,当日是媒婆和家里的两个管家娘子去的,回来时极口赞道白姑爷人才出众,温文有礼,这才定了的,谁知花轿过了门,拜天地时,说的是姑爷身上有些不好,要到房里去拜天地,到了那时,才知道姑爷躺在了床上,难道要原轿回来不成,只得拜了天地,进了这家的门。”

说着裘氏也掉了两滴眼泪下来:“我那侄女,却也是个温柔知礼的,怎的命这般不好。”方三奶奶听完,也说不出话来,反是王奶奶叹气:“虽说是她命不好,却是林嫂子怎么也只听媒婆和下人的。”方三奶奶在旁接道:“王亲家,说的也是,这做下人的眼孔浅,见了银子,喝了酒菜就走不动路的多了,更何况那惯会说谎的媒婆呢?”

裘氏接口:“虽说事后把那两房家人撵走了,却是自家女儿却是这般。”方三奶奶叹气:“哎,也是你侄女没福。”罗大嫂见说起这事,酒席上都沉默下来,端起杯酒对裘氏道;“林二嫂子,今日却是来贺我外甥中举的,反说你家的事情,实在该打。”

裘氏忙起身接过酒,对萱娘笑道:“三嫂子,实在是我不好,就干了这杯赔罪罢。”萱娘把眼角的泪悄悄拭去,起身笑道:“林二嫂这般说,那我们合席陪她一杯。”众人听了这话,也纷纷起身喝酒。

萱娘酒喝的急了一些,不由呛到,酒也有些上头,忙对罗大嫂说了一声,让她代做主人,自己离了席面回房散散。

刚拐过弯,就听见山石后面传来低低的哭声,萱娘眉头一挑,这是何人在哭,悄悄走了过去,瞧哭的这人穿着不凡,再细一看,却是林奶奶俯在一块石头上低低的哭,哭的哀切无比,却不敢高声。萱娘本欲过去劝她,却是心里一动,悄悄退了出来,静静听着她在那里哭,哭声越发凄婉,却还是一声比一声低,萱娘眼里也不觉有泪,虽说林家女儿这事,却是林奶奶自己有些糊涂,只是那总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总不会望着不好。

林奶奶哭了一阵,这总是在别人家里,被人瞧见会说自己轻狂,忙忍下酸楚,把眼泪强压回去,起身整整衣服要出来,萱娘听的她整理衣服的声音,忙闪到柱子后面,见林奶奶从山石后面转出,双眼浮肿,不时用手按着眼皮,心里不由叹气,瞧着她走过去了,这才从柱子后出来,叹气一会,自己出来的时候也不少了,还是回席上去吧。

此时酒席之上,各人想必都用饱了,放下筷子不吃了,在说话耍子,林奶奶坐在众人里面,脸上也笑吟吟的在和她们说话。萱娘忙堆起笑容上前道:“反是我这个做主人的不好,留你们在这里。”说着嗔旁边伺候的丫鬟们:“你们也不知收拾一下席面,送上茶果?”丫鬟忙上前收拾,罗大嫂笑道:“还是小姑想起了,倒是我偷懒,说着话就忘了,也没让她们收拾。”

收拾好了桌子,茶果送上,坐了一会,萱娘还要招呼她们回厅里去坐,方三奶奶摇着帕子道:“虽说过了中秋,这天却还是热,又喝了酒,这身上怪热的,左右这池子边有风有花,坐着闲谈一谈正好,那还要回厅里去受那闷气。”

旁人也纷纷附和,萱娘只得做罢,此时也不消做主人让众人,就坐在一边,听她们说东说西,见林奶奶脸上已是笑意盈盈,心里叹气,却也不好说出来的,闲话一会,有人像方想起来一般问萱娘道:“怎的不见你大嫂,这侄子中了举,也不见她来贺贺,难道是自持长辈,不肯下顾?”

萱娘还没说话,方三奶奶就笑了:“这话却错怪了陈大嫂子了,听的陈大爷身子不好,躺了好几个月,偏生我们侄女又要临盆,想来陈大嫂子也忙的脚不沾地,这才没来的。”问话的人听了这话,笑道:“我说呢,这陈大嫂却是最知礼的了,怎么能落了这个。”

王奶奶点头道:“这话不差,我侄女嫁进去半年有余,说的她婆婆为人极好,是个难得的好婆婆。”萱娘听的这句,心头暗自冷笑,却也没说出来,只和罗大嫂对看一眼,眼看天色渐晚,各人也纷纷告辞。

昭儿她们这才出来,边帮着萱娘料理,边说些家常,萱娘瞧着她们,想起也该给惠姐寻亲了,此时倒好说的是自家侄女,不管她那娘和哥哥,想来也好寻亲,正在打算,听的昭儿说道:“娘,这却是二伯母遣人送来的,方才人多,还没请娘的示下。”

萱娘接过昭儿手里的东西,却是几块料子和几样首饰,瞧着也不是贺人家中举的,叹了一声,把包袱重新包好:“拿去给你惠妹妹吧。”昭儿点头,英姐好奇问道:“娘,不是说二伯母不要惠姐姐了,怎么又这样?”

萱娘拍拍英姐的头,叹道:“英儿,有时候,很多事情错了就没法改了?”英姐不解:“娘,你不是说,错了就可以改的吗?怎么现时又说不可以改了。”萱娘见英姐这般,捏捏她的鼻子道:“你啊,终究是不如你嫂嫂那般受过磨折,你可要多学学,有时候人命这些错可是无法再改的了。”

英姐有些明白了,瞧一眼昭儿,小声的问萱娘:“娘,你可是说的玖哥哥前头定的那个嫂子的事,女儿也隐约听的了,想来却也是她没福。”萱娘一笑:“好了,都忙了一天了,你和昭儿都去睡吧。”英姐见娘不说,虽觉纳闷,却还是和昭儿施礼退下。

萱娘瞧着她们走出去,又想起林奶奶白日那场哭泣,心头不住叹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转眼孙家的孝已经满了,萱娘算着日子,打了十二样首饰,做了四套衣裳,遣个人随着媒婆去孙家给怡姐脱服,顺带催娶。孙奶奶应了,定了日子,就要办喜事。

陈家这下忙个不停,虽然已经预备了一年有余,却还是有些细小事情忙乱,况且又是萱娘头一次办喜事,更是兴头,从定下日子到喜日子,又足足忙了两个月,这才万事具备了。

闲话

虽则忙碌,家里上下人等,都是喜笑颜开的。孙家虽守孝三年,少有来往的,平日里送节礼时,萱娘也影影绰绰的听到一些孙家的家计渐渐有些支撑不来的话,怕怡姐的嫁妆不够齐备,面上不好看,密的托罗大嫂带了三百两银子,借着去孙家的缘故,把银子带去。

只是怎样带去的银子,又是原封不动的回来的,罗大嫂还带回一句话:“却是孙亲家说了,那些人再怎么不要脸,怡姐的嫁妆总还是要给的,还让我谢过你的好意。”萱娘听了这话,叹一口气,手抚过那包银子,罗大嫂轻轻推一推她的肩:“小姑,孙亲家虽这般说,只是照我今日去孙家看的,怡姐的嫁妆虽则不会没有,却也不多。”

萱娘紧紧抿了下唇,久久都没说话,罗大嫂想起在孙家所见,只是轻声叹息,半日才握了下萱娘的手道:“孙亲家还道,她也知你是为她好,并没怪你,只是这银子拿去,到时反倒别人有甚说法?”

萱娘听了这话,皱眉问道:“难道是孙家族里有甚话说,自来的道理,立嗣之时,这女儿的嫁妆就要留出,他家总不会不顾这个体面吧?”罗大嫂轻轻摇头:“并不是说不给嫁妆,当日立嗣之时,却也说了,日后怡姐出嫁,却是一百亩田地,家具衣服首饰自然都是要备了的,这三年来,孙亲家也陆续备着,谁知就惹了一个人的恼怒。”

萱娘不等罗大嫂说完,就皱眉问道:“可是那孩子的亲娘?”罗大嫂点头,怒道:“也是这孙家族里太过了些,换做旁人,这孩子的亲娘早就不许上门了,哪还有在旁指手画脚的理,谁知这孩子的亲娘,见到孙亲家备嫁妆的花销不少,竟找上门来骂,口口声声花的是她儿子的家私,说一个女孩家出门,一百亩田地,衣裳首饰折变了,一百两银子就够数了,哪有花着上千两银子去备嫁妆的,虽有几个人出来说两句,却也是不咸不淡的,孙亲家虽早有打算,却也没料到她这般无耻。”

萱娘一叹,半日才道:“想必那家计艰难的事情,也是她说的,不是孙亲家说的了。”罗大嫂点点头,也没说旁的,萱娘长长吐出一口气:“这又何苦,这样不是让大家看笑话的事?”罗大嫂唇边浮出一丝冷笑:“那人却还说,连天子都为生身父母争名分了,她争争这些,却又何妨?”

两人正在说话,丫鬟进来报道:“奶奶,有位刘二奶奶来访。”刘二奶奶?萱娘皱眉,却还是道快请,话音没落,就听见有女子的笑声传来:“奶奶,先给你道喜了。”听来声音甚为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

萱娘正在迷惑,就见一个穿红的女子进来,笑吟吟的对萱娘道:“奶奶,怎么这么几年没见到,奶奶连我都不识得了?”萱娘细一看,来人头上戴了金丝髻,鬓边簪了一只镶红宝的凤头簪,满面笑容,虽则衣着华丽,却还是旧时相貌,不是小喜是谁?

不由伸出手点一点她的额头道:“怎么是你这个丫头,还猛不丁的刘二奶奶,我都没想到是你。”小喜头一点,上前拉住萱娘的胳膊道:“奶奶,现时我可不是丫头了,我女儿都七岁了。”

罗大嫂也上前来,这才各自见礼坐下,萱娘问过小喜,她却是自那年举家搬到宁波,就从没回到湖州,此次得知留哥要成亲,就回来一趟。虽然数年不见,小喜却还是似以前一般爽快,罗大嫂见她虽略有发福,行动举止之间,却显得果敢许多,赞道:“你这丫头,当日就说你是个好的,现如今瞧瞧,你的福气可也不是一般。”

小喜对罗大嫂一笑:“舅奶奶说的,当日若不是奶奶这般对我,我也不会有今日,自然不能忘了。”罗大嫂点头:“这话说的极是,若不是你这般,想来也不会有这样的福气。”小喜又一笑,萱娘听了这话,想起许多事情来,只是轻轻叹气。

小喜见萱娘这般,反笑道:“修福修福,却是自家要去修的,难道不去修,反而折了自家的福气不成,似去年白家二奶奶的事情,旁人都说是有福气,朝廷彰表,我瞧着,却是折了自家的福气,给别人脸上添虚面子罢了。”

白家,这不就是林家女儿婆家,难道有甚么内情不成,小喜还当她们不知道,叹道:“这姑娘,不就是原先定给我们玖哥后来又悔了婚的那个,嫁进白家不到两年,白二爷就没了,她过了没几日,就吊死了,旁人都说她是为夫殉节,是个贞烈女子,其实谁又知道里面的事呢。”

萱娘听的一惊,罗大嫂脸上也是一般神色,小喜望一望四周,见只有她们三个,下人们都在外面伺候,才道:“这女子若真是殉节也罢,却是奶奶我听的说,这林氏进了白家虽则快有两年,白二爷身子不好,却是连房都没圆过,况且不过就是比死人多了口气,说甚么恩爱,不过也是哄人的话。”接着稍一迟疑,又道:“听的初时她婆婆对她还好,只是等到病势沉重,就开始辱骂起来,白二爷一断了气,就骂她克死了丈夫,话里话外,只是逼她上路。”

萱娘听了这话,和罗大嫂都惊了,萱娘想起当日那书上却极力渲染林氏与白家儿子的夫妻恩爱情分,公婆疼爱,都活灵活现,恰似那写书的当日在旁瞧见一般,自己当时虽觉得有些过了,不过少年夫妻恩爱也是常事,谁知这白家儿子竟病的这般沉重,公婆又是恁般,若真如此,倒是白家不够厚道,细想起来,也是昭儿逃过一劫,不由为昭儿庆幸。

小喜想来也是想起这事,点头道:“却是我们昭儿福气好,等到后日玖哥高中进士,当了官,不就是堂堂一位诰命?”萱娘听了这话,唇边露出一丝笑意:“这些却也不望,能中举人却也够了,若太过奢望了,却也不好。”

罗大嫂拍萱娘肩一下:“小姑就是太过小心了,这么些年,你持家严谨,家事腾腾的涨,那些闲话早就没了,还怕这些?”小喜也笑了,对萱娘道:“奶奶,舅奶奶这话说的正是,等到昭儿到了年纪,给他们完了婚,英姐也嫁了,奶奶含饴弄孙,在家闲的闷时,也可以四处走走,享不尽的福。”

罗大嫂也凑趣,对小喜道:“却听的你还随着你家的,去了许多地方,也要给我们讲讲那些名山大川。”小喜见罗大嫂这样说,兴致来了,口讲指画,不是那泰山是如何的高,就是那京城何等繁华,南京中元节时,满城的灯光香火,讲了足有两三顿饭时。

萱娘虽平日也爱瞧些闲书,却是碍着女子之身,从没去过,听了这些,不由感慨,小喜讲的口干,停了下来,喝了口茶,罗大嫂拍小喜肩一下:“你这丫头,倒是比别人多了许多福气,我们想要出门,却是要等下辈子了。”

小喜一笑,见萱娘若有所思的样子,猛的想起一事道:“奶奶,却是去年去泰山时节,在山脚遇到一家去烧香的,我瞧着那男子,像极了三爷。”叔洛,这个消息让萱娘和罗大嫂都是一惊,罗大嫂先回过神来,对小喜道:“你莫不是眼花,你奶奶却是遣人去山东寻过数次,都没这么一个人,怎的倒让你碰见了。”

小喜点头道:“人有相似也是有的,不过我让丫鬟去问过,却是那家姓汪,说生了儿子来还愿的,若真是三爷,哪有不回家乡的理,况且就算当日俱祸,这却过了这么多年,早就没事了。”

罗大嫂也点头,小喜又讲些见闻,萱娘心头却始终有些不安,只是陪着说话罢了,留小喜用过晚饭,言明等留哥喜日子,一定要过来,这才送走她们,安排各事妥当了,回房睡下。

却是怎么都睡不着,索性坐起来,望着这满室的东西,想起小喜说的那话,这男子家负心起来,重新在外寻个妻子,生了儿子的事情又不是没有,若真是如此,萱娘觉得一身冰凉,自己的守贞,发家,全成了一场笑话,为了这样的男子,萱娘觉得鬓边有些湿漉漉的,摸一摸,原来不知何时已经流泪下来。

顺手捞起衣服擦了擦,重新躺下,罢罢,若他真在外一世不回也罢了,若他要回来,这十年的帐可是要好好算算,萱娘想到这里,心事一定,沉沉睡去。

过不了几日,留哥的喜日子就到了,宅子里张灯结彩,新房里早已陈设一新,孙家送嫁妆来时,萱娘瞧着虽不是有那么几十抬,却也是极力去办,又见送嫁妆来的下人脸上有些惭色,想来孙奶奶那边,不知如何去争,心里越发对孙家人有些不满,却是别人家事,自己不好去说。

喜日子当天,新娘子花轿进了门,亲友们贺礼送上门,在厅上开了宴席,请了两班戏班伺候,外头是玖哥陪客,里头是萱娘带着昭儿她们应酬,来往的人声鼎沸,煞是热闹,大奶奶今日却也来了,只是不见方氏,人有动问起,只是说她身子不爽利,却还有人悄悄的说,风闻方氏最近在家闹了几场,气病了,在床上躺着呢。

归人

萱娘听了,也没往心里去,旁人家的事情,自有旁人去说,新人进了门,拜了花烛,坐过床,撒过帐,完了这些礼节,昭儿和英姐她们姐妹陪着新人,新郎出外陪客,萱娘这些长辈,也到外头坐席。

点了戏,开了锣,戏子们扮上戏唱着了,萱娘敬过一轮酒,自有那来帮忙的对她笑道:“婶子今日是婆婆,还当回到位子上,去陪了客人,这些事,就让我们做小辈的忙碌。”萱娘推辞几句,也就坐回位子上去,左手是大奶奶,右手罗大嫂,挨个下去的,就是王奶奶等人。

萱娘和她们说几句话,让一让菜,眼睛随意往戏台上扫去,唱的是白兔记,却是团圆一折,奸人得报,夫妻团圆,戏台上是夫妻团圆,荣华富贵,一团锦簇,众人齐唱,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泰时,留与人间作话题。戏台之下,大奶奶点头叹道;“这苦守十五年,也有了好日子,女人须要这般才好。”方三奶奶坐于大奶奶下首,想是有了几杯酒了,把筷子一放,冷笑道:“有甚么用,男人还不是在外寻了小的,若男人在外还念着她也罢了,明明知道自己娘子在家,没有甚好日子,不早日接回,还在那过自己的好日子,这样的男人,就是当了皇帝又如何,终不过落了一场虚名。”

萱娘心头不由一动,大奶奶被方三奶奶这样抢白一顿,脸色有些不好瞧,罗大嫂忙笑道:“妹妹这话说的,细想起来,也是有道理的,只是女子终究比不得男子,抱全守贞就是本等。”说着罗大嫂触到萱娘之事,不由微叹。

王奶奶见了,忙打圆场道:“想是都酒多了口,发起议论来了,方三嫂子,我却听的说,你家公子和惠侄女结了亲,还没恭喜过。”

方三奶奶见王奶奶问,笑道:“正是呢,刚定下的亲,却是和奶奶家又添了层亲眷。”王奶奶细一算,笑道:“却是,我家侄女嫁了亲家的侄子,亲家女儿嫁了我家儿子,再加上这一层,层层叠叠,都四五层了。”

罗大嫂眉一扬,手在空中一轮:“何止四五层呢,陈大嫂子家的儿子,不是娶了妹妹家的侄女?再算上旁的,都七八层了。”见扯到自己身上,大奶奶微点点头,对方三奶奶道:“亲家家的好侄女啊。”话里却是谁都能听出来含有讥讽。

方三奶奶眉头一挑,正要说话,罗大嫂却站起身来,走到她身边,按住她的肩对大奶奶道:“正是方家的好女儿才能成陈家的好媳妇,大嫂子你说是不?”大奶奶见罗大嫂虽笑吟吟的,话里却反驳了自己一句,本想回一句,却是自己素来在外人面前都是贤惠的,怎能再说,只得一笑罢了。

萱娘又让一巡酒,前面却进来一簇人,是新郎官来敬酒了,众人忙纷纷起身,今日留哥穿了喜服,戴了帽子,披红簪花,旁边却是玖哥端了茶盘,盘上有一壶酒,晋哥手拿了两个酒杯,都笑嘻嘻的跟着进来。

到了萱娘这桌,萱娘方要站起,留哥早已跪下,对萱娘道:“还请娘喝了这杯酒,娘成日劳累,做儿子的,也没尽甚么孝道,今日却是儿子的大日子,还望娘满饮了此杯。”晋哥早把酒杯放到茶盘上,提起壶斟满一杯酒,递给留哥,留哥双手举过头,萱娘接过,一只手拉了他起来,对他道:“儿,你从今日起,就是个大人了,凡事休再学孩子脾气,媳妇年纪小,你要多让让她。”

留哥点头:“儿子记住了。”萱娘抬眼瞧见玖哥,嗔怪的对留哥道:“随便唤个小厮端着就成,怎么能劳烦你的两位哥哥?”留哥呵呵一笑,晋哥已经上前笑道:“三婶,却是玖兄弟说了,这样的大事,又是给三婶你敬酒,自然不劳旁人,做弟弟的这样说,做哥哥的自然也就帮着拿杯子甚的。”

几句话说的众人都笑了,王奶奶叹道:“亲家,你家这两个儿子,都是孝顺的,这才是天大的福气。”萱娘点头,把玖哥拉过来,对留哥笑道:“等到你哥哥娶嫂子的时候,你可也要鞍前马后才成,有半点推辞,休怪我在你媳妇面前给你没脸。”

留哥摸摸脑袋,对萱娘道:“那是自然。”挨个对长辈们敬了一圈,留哥兄弟又去往旁席,等到重新坐下,王奶奶笑道:“亲家,却也是,何不就让他们两兄弟一起成了亲,也是双喜临门。”萱娘放下筷子:“亲家,我怎么不巴着玖儿先成家立业,只是昭儿还小,论虚岁不过十四,况且双双都娶,虽则是双喜,礼数上总有些不周,我的主意,让这边索性等一年,明年再过门。”

方三奶奶点头:“却是妹妹想的周到。”随即想起一事,不由往旁的席面上看去,小声的道:“若不是当年,只怕妹妹早已抱孙。”萱娘顺着她眼神看去,却是林奶奶在的方向,含糊答道:“姻缘本是天注定。”迅即招呼大家喝酒吃菜。

办过喜事,却又是过年,萱娘新娶了媳妇,这几年的生意甚是顺溜,手里有钱,借着留哥办喜事,新盖了东边小院,休整了家中花园,家中上下人等,过年的压岁钱都加了倍,再则怡姐自从过了门,却也是十分和顺,和昭儿妯娌之间,英姐惠姐姑嫂之间,甚是相得,萱娘肩上的担子一下就少了许多,过年时候,还请了一些亲友在修整一新的园子里摆了几桌酒,唱了一天戏。

那年却又天暖的早,请酒那日,园子里的迎春花开了满园,再衬上柳树新发芽,桃花已结蕊,却似春日一般,戏台上戏子粉墨登场,唱人间悲欢离合,戏台下众人杯来盏往,诉市井蜚短流长。

萱娘这才知道,源哥却是去年十月间,和人争个妓女,吃人打伤了,二奶奶心疼无比,却是那家势大,也争不过的,只得请医医治。不料源哥在家养伤期间,就有人持借据上门,称这都是源哥在外欠上的赌帐,连本带利,初初一算,却也有三千来两。

二奶奶气的半死,欲待不偿,那些都是有势力的人,方应慢了点,就一个个卷袖子,捏拳头,说要拖源哥去公堂上,真的偿了,连自己的私房都要掏空,又怕源哥真被他们拖去打死,终还是咬了咬牙,拿出银子清了借据。

只是心里疼的不行,源哥养病时候,就在他耳边聒噪不止,源哥本就受了场打,心里不满,又见历来对自己百依百顺的母亲,也在自己耳边说自己不是,反目相向,似对仇敌一般,两母子闹嚷了一夜,次日源哥索性把赔不尽的首饰衣裳搜刮一空,也不管娘了,自己拔腿就走。

等到二奶奶从街上回来,见到自己箱笼全空,甚东西都不见了,还当是招了贼,此时下人也全散去了,只有个六七十的老婆子还在家,二奶奶几巴掌打在她脸上,问她怎的不看好家,老婆子嚎啕大哭,只说是源哥卷去,二奶奶这时还怕源哥出事,忙的寻人写了招子,到处寻觅。

只是哪有影响,寻了十多天,似泥牛入海一般,此时二奶奶身边却是一个钱都没有,老婆子见了,也趁夜溜了几件源哥忘拿的衣裳,一溜烟走了,二奶奶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房主人又要来催房租,不然就要收了房子,只得老了脸皮,去求大奶奶。

大奶奶自然也是称病,只有方氏出来招呼,却也是不甚礼貌,二奶奶方说出个借字,方氏就冷笑道:“二婶,也不是侄媳妇说你,你这借的话,也不过是哄人的说话,你现时房无一间,地无一陇,借了去,可不知道怎么还?”

二奶奶没料到一向对她礼貌的方氏会如此直接,开了口半日说不出话,方氏说出这番话,冷哼一句:“也罢,我总是做侄媳妇的,总不能瞧着二婶你冻饿而死,这里有二两银子,却是私房孝敬,旁的也就没了。”

说着就起身,二奶奶到了这时,却不知做何打算,那二两银子,却是接也不好,不接也不好,僵在那里,方氏见状起身,冷笑道:“二婶,若真厚了脸皮,自可以去求三婶,她能养了你女儿,难道还不能养了你吗?”

说完就走,伺候的小丫鬟见状,也忙跟了出去,诺大一个厅内,只剩得二奶奶一人,她瞧着那二两银,若在盛时,连赏人都赏过这么多的,此时穷了,也只得红着脸,拿了那银子出去,临要出了门口,小丫鬟追上,二奶奶还当是方氏回心转意,谁知小丫鬟却说:“大奶奶说了,请你日后不要来了,源大爷不是甚好人,可别污了门庭。”说完也不等二奶奶回答,自己就回身进去。

二奶奶却是又被浇了一盆冷水,拖着步子走出大宅,回到住的地方,却是房主人来催她腾房,这二两银子又不够付账的,只得收拾了东西,却也没有甚么了,只是几件源哥和婆子都看不上的几样破衣烂裳,房中的粗笨家伙,被房主人留做房资,二奶奶抱着包袱,走出房子。

二奶奶却着实不知要往哪里去,虽有这二两房子,却过不得许多时,若要回娘家,也不知哥嫂留与不留,走出城外,不觉已到湖边,不由放下包袱,放声大哭,此时也没脸去见萱娘,只得死休,闭了眼,正要跳时,身子却被紧紧拉住:“二奶奶不可。”

二奶奶回身去瞧,却是一个老人,鬓边白发苍苍,颌下一簇胡子已然花白,不是别个,却是陈大,二奶奶瞧见故人,不由勾起前尘往事,那哭的声音更大一些,陈大不觉也掉下几滴泪,劝二奶奶道:“蝼蚁尚且贪生,二奶奶却又何必轻生?”

二奶奶哽咽半天,才道:“此时却无奔处,婆家不留,只怕娘家哥嫂也不收的。”陈大试探的道:“还有三奶奶,她是个善心人,何不去问她?”二奶奶见提起萱娘,头摇的似拨浪鼓一般:“不可,当日惠儿的事出来,我就已说了,却是恩断义绝了,我今日虽穷了,却总不能再去厚颜上门。”

陈大见她这样,沉吟半响才道:“那二奶奶先在老奴家里住下,老奴寻人去奶奶娘家问问,若无音耗,奶奶就在老奴家养老也可,老奴这身,本就是陈家的。”

二奶奶到了此时,也只得忍耻去了陈大家,陈大的婆子和儿女,对她甚是礼貌,二奶奶虽不安却也只得住下。过了一个来月,却是二奶奶当日在娘家时,一个堂嫂初嫁过来,家里的娘得了病,求告无门,二奶奶当时恰好经过,就拔下头上一只金簪递与了她,让她去瞧病。,虽说此举本出无心,谁知这堂嫂是个知恩图报的,家事现时已然小康,听的她此时落魄,寄住在旧时仆人家里,就命自家儿子来接了她去,说老姑嫂也好作伴。

此事一传了开来,虽说二奶奶却是宠子太过得来的报应,却也有人称方氏太过刻薄,对穷的长辈怎么这般,议论不休,却也做了几日的谈资。

萱娘听罢,连声叹息,想来二奶奶也不愿自己去接她过来,只是她总是惠姐的亲娘,命人带了银子,去到二奶奶堂嫂家里,只说这是惠姐挂着母亲,命送来的,旁的甚么话也没说,去的人回来报,说二奶奶听了这话,却是大哭不止,也没有说别的话,银子也却了不收。

萱娘听了回报,长声叹息,只为一点爱子之心,谁料终是没人孝敬。

时光如梭,不觉昭儿已到了十五,萱娘早就算着她及笄之时,就是嫁人之日,和李成商量了,定在正月二十八,给她和玖哥完婚。怡姐自从嫁来陈家,得萱娘的疼爱,再则孙奶奶也捡了好日,把自己资财舍入尼庵,落发出家了,怡姐更是把婆婆当做娘一样的孝敬,昭儿的婚事,全力襄助。

到了吉日,处处都是花团锦簇,昭儿面上搭了方巾,被媒婆和怡姐一边一个,搀扶来拜堂,萱娘坐在上首,瞧着这对小夫妻,乐得合不拢嘴,傧相在旁高声赞礼,小夫妻依言而行,正在热闹时节,王大匆忙闯进,急得连话都说不清楚:“奶奶,三爷。”却又觉得不对,补上一句,此时就顺溜多了:“舅老爷说已经死了的三爷回来了。”

这话虽然不大,听在人人的耳朵里,都似霹雳一般,萱娘不由站起,本在观礼的大老爷一撩袍子下摆:“我出去瞧瞧。”连新娘新郎都止住行礼,只是往外面瞧。

第 64 章

萱娘见新人止住行礼,傧相也不再赞礼,来宾们纷纷起身去看,萱娘心中转过千百个念头,镇定一下,对傧相颌首道:“礼还没行完,怎的不赞了?”这话一出口,众人似方醒过来一般,傧相继续赞礼,众人继续观礼,新人也随着行完了礼,送入洞房,坐床撒帐。

女客都簇拥着新人进去了,留哥看眼萱娘,萱娘对他点头,留哥上前作揖,请男客们出去外面坐席,登时热闹的厅内只剩的数人,大奶奶过来扶住萱娘:“三弟妹,怎的也不出去瞧个究竟?”萱娘转身瞧她一眼,唇边露出一丝笑:“不是大伯出去瞧了吗?他们兄弟,骨肉连心。”大奶奶听萱娘这话,也笑道:“想来三弟妹是有怨气的。”

萱娘冷笑:“哪似大嫂有福,儿子孝顺,媳妇乖巧,和大伯更是举案齐眉,谁不称羡。”萱娘这话却含着讥讽,上个月方氏却被送回娘家,随着去的,还有方氏的嫁妆和休书一封。这事闹的整个湖州都议论纷纷,有说方氏太过刻薄,以致被休,也是自作孽,却也有个把老成的说,虽则方氏为人刻薄,这做婆婆的也有些不对,怎的失了教导之责,任由她胡行?

萱娘听了,再细细一想前后事由,不由冷汗淋淋,照前后来看,大奶奶竟是对方家早有不满,才这样做的,难怪会由着方奶奶在陈家指手画脚,也任由方氏在陈家兴风作浪,原来却打着这样主意,面上还是依旧贤惠温柔,心里叹息,却也不说甚么。

此时大奶奶听的萱娘这样说,微怔一怔,脑子里还在想着,就听见大老爷的笑声从外面传来:“哈哈,弟妹快些出来瞧,天大的喜事,三弟回来了,这真是双喜临门啊。”随着声音,大老爷携着一人的手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几个人。

大老爷是满面喜色,携着那人脸上却有些许惭色,瞧他穿着,也是衣着华丽,唇上两撇八字胡,面皮白净,年纪已有四十来岁,有些发福,行动之间也十分沉稳,不似当年那么轻狂了,正是那传说已经死了十年的陈家三爷叔洛。

大老爷满面喜色带着兄弟进来,还当是满堂的人都会喝彩,谁知进了厅,里面空荡荡只有萱娘妯娌两人,不由愣了一下,再瞧萱娘脸上也没甚欢喜,不由咳嗽一声,对萱娘道:“弟妹,你想必是欢喜过了,都不说话,你守了这么十多年,可也算守到头了。”

说着就示意叔洛上前,叔洛方要上前,萱娘已携了大奶奶的手道:“大嫂,且随弟妹进去瞧瞧新人去。”说着拉了大奶奶的手就走,大奶奶和大老爷正预备说话,却被萱娘拖走,大老爷抢前一步,萱娘转身,冷了的道:“大伯,难道内室你也要乱闯?”

萱娘虽则一向厉害,却对大老爷还是礼貌,这还是头一次这般直接,大老爷止了步子,萱娘冷哼一声,甩了大奶奶的手,自己往前走了,大奶奶有些不明了,对叔洛点一点头道:“她守了这十多年,想必也有些怨气,等我去劝劝她。”说着跟上萱娘步子。

叔洛还对大奶奶施了一礼,起身之时,叔洛身后转出个人来,瞧着萱娘身影,有些恨道:“三叔,侄子说的话可是正经,这三婶现在变成这般,三叔可要为侄子做主。”说着就假意哭了两声,大老爷在旁听见,眉头皱皱,对那人道:“源侄子,这事?”

不等大老爷说完,源哥对大老爷嘻嘻一笑:“大伯,有三叔为我做主,难道不对?”说话时还对大老爷挤一挤眼睛,大老爷一怔,想起若真能闹出来,自家也能从中渔利,不由点头,对叔洛道:“三弟,三弟妹虽理家辛苦,有些事却也实在不好说。”

说着重重拍拍他的肩,叔洛却是源哥流落到山东时,投到自家为奴,源哥读书不成,旁的事却极聪明,见了叔洛几次,旁敲侧击就问出底细,下心求的叔洛认了自己,着实在叔洛面前说萱娘的种种不是。叔洛听了这话,久没想到的儿女也想到了,从没念过的家乡也念到了,和后娶的万氏商议,和盘托出自己身世,称听的侄子说了,前头妻子对亲戚不好,怕她不会教导孩子,想回了家乡,痛斥一顿,收拾自己儿女照管就好。

万氏虽埋怨叔洛不该隐瞒身世,着实闹了一场,等到闹完,唤了源哥来面前细问,听的是萱娘做人太凶,才让叔洛抛了家业,流落来此,她本和叔洛十分恩爱的,听了这话,不由对叔洛越发怜惜起来,却要和叔洛讲,要自己也跟了他回去,把那泼妇痛斥一会,然后带了孩子去拜了祖宗坟墓,再收拾回山东。

叔洛徘徊了一会,觉得现时又不同往日,万家也是大户人家,广有资财的,万氏为人也是能干的,想来也不怕萱娘,就点头应了。

于是一家大小,带了仆人,过了十五星夜兼程往湖州赶来,一路都是水路,又兼年月太平,恰恰的二十八到了湖州,源哥的意思,却是要叔洛拖家带口的去了庄上,骂萱娘个措手不及,谁知叔洛自进了湖州,想起自己原先荒唐,也有些悔意,吩咐管家寻个客栈,安置好了妻小,这才和源哥去了庄上,探一究竟。

到了庄上,却是张灯结彩的,问过了人,才知今日是玖哥成婚的日子,算一算,自己却是十年没回来了,当日离家之时,玖哥不过是个黄毛小儿,今日却是娶亲的良辰,不由踌躇起来,源哥见他在门口徘徊,笑道:“三叔,今日玖弟弟娶亲,你又归来,可谓双喜,难道还有甚事比亲生父亲回来更大的喜事吗?”

叔洛听了,这才进了庄子,劈头遇见王大,王大瞧见许久不见的源哥,又见他衣裳济楚,容色和往日不同,方才想说话,却被源哥眼睛一瞪:“老无知,还不快些去通报,我三叔,这里的家主回来了。”王大听的这话,不由愣住,细瞧一瞧,也仿佛依稀有些认得,当日王大在大宅,不过厨下伺候,见过叔洛次数不多,叔洛现在身体发福,长了胡子,有些认不得也是常事。

源哥见他发愣,用脚踢一踢他:“还不快些去报信,愣在这里做甚,难不成我三婶是你们主母,就不听我三叔这个家主的话?”王大哦了两声,这才进去通报,源哥在那咬着牙恨:“三叔你也瞧见了,这下人都这般对待,三婶更是没什么好脸了。”叔洛方欲安慰,却有人出来,叔洛正在打量,源哥已经抢上去行礼,口称大伯。

叔洛一眼望去,自家哥哥也老了许多,想起那已逝的二哥,不由泪滚了下来,一句大哥出口,人已经跪在了地上,大老爷见了源哥,还在皱眉,听见有人称大哥,再细瞧瞧,终是自家兄弟,就算叔洛有些变化,也认的真,忙一把抱了,就在那里哭起来,两人哭勾一时,大老爷觉得奇怪,怎的除了自己,就没旁人出来了,源哥想来也是这般想,上前劝住了,大老爷顺水推舟,拉了叔洛就进去。

叔洛在外面时,还在想着见了萱娘,怎的发威,当着众人的面问她怎的如此刻薄,对待子侄全似陌生人,谁知进了厅里,却冷冷清清,只有萱娘和大嫂两人,自己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不由对萱娘有些怨恨,虽则自己十年不回家乡,是自己不对,却也是结发夫妻,怎的不理不睬,连瞧都不瞧自己一眼,正在那里思量,大老爷一掌拍到他肩上:“走,三弟,我们去酒席上去,你也该去瞧瞧你两个儿子。”

源哥也上前凑趣,三人一同出去,此时新房之内,虽则人都塞的满满的,却都屏声静气,新人虽被安在床上坐着,几个老妈妈在那里撒帐念吉利话,玖哥是心里慌乱,不知这外头究竟发生甚事,脸上不由露出愁色,一只手从袖子下面伸出来,握住了自己的手,玖哥抬眼一看,却是昭儿看着自己,眼里有些忧思,玖哥不由心中有些歉意,怎么说这也是自己的新婚大喜之日,忙回握住她的手,对她一笑。

这时撒帐已毕,玖哥却不知道该做甚么,新房里的人也都不知道,虽都想出外去瞧瞧是怎么回事,只是主人家没发话,难道好都出去外面不成,却是笑声响起,萱娘也出现在新房里面,见众人只是坐在那里,也不说笑,笑道:“难不成是我媳妇太过美貌,大家都呆了不成,只是瞧个不停?”

萱娘这话一说出来,也有几个人跟着凑趣的,说笑几句,萱娘道:“我们且出去罢,留她们年轻人在这里,玖儿,你也出去陪客。”玖哥应了,起身出去,萱娘招呼众人都出去,留的英姐她们在房里陪着昭儿,昭儿不好起身,拉一下英姐的衣裳,英姐已经明白,走到萱娘跟前叫了声:“娘。”

萱娘看眼她们几个,见不管是女儿还是媳妇还是侄女,面上都有忧色,伸手出去理一理英姐的衣裳:“好生和你姐姐嫂嫂们陪着你大嫂,娘自会处置。”说着就面上带笑出去。

女客们坐下喝酒,却也没几个有心思在那酒菜上的,都瞧着萱娘,萱娘却当个不知一般,只是招呼众人喝酒瞧戏,外面男客所在之处,却是连声都不闻的,把这里女客的心,更是吊的高高的,伺候的下人们,脸色也煞古怪,却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去瞧萱娘的脸色,见萱娘面色如常,一个个心里嘀咕不止。

终究还是大奶奶忍不住,她放下筷子,对萱娘道:“弟妹,不管是与不是,都出去瞧瞧,这样凉着是怎生意思?”萱娘喝了口酒,转身对大奶奶道:“大嫂,今日是玖儿的喜日子,总要完了各项礼节才是,难道我家的大儿媳妇,各项礼节都是草草?”

话到后面,已经有些声音嘶哑,大奶奶碰了这样一个钉子,脸上不由有些不好看,罗大嫂起身欲打圆场,却不知说些甚么好,萱娘还是照旧喝酒吃菜,旁人都停下来,望着她,萱娘浑然不觉,一时吃饱,方才放下筷子。

漱了口,喝了茶,道:“罢了,今日招待不周,劳动各位了,不敢耽搁各位。”说着团团福了一福,叫个小丫鬟来扶着,就回房去了,众人见她说出逐客令,方三奶奶忍不住,叫住她问道:“妹妹,外面的人?”萱娘站住,冷笑道:“我只知道,我的丈夫,十年前已经死了。”说着就进去了。方三奶奶不由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