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瑶芳道:“没有为了儿女误了父母的事的。”

贺丽芳一翘唇角:“哼,快别提啦!说的是个……命硬……唔,我这不是跟你们说么?还要不要我告诉你们消啦?”

一弟一妹这才无奈地放下手来,听贺瑶芳说:“说是个原就六亲死得只剩亲娘的人,这场时疫,她亲娘也死啦。因家贫,要下葬……”

明白了,就差“卖身葬母了”。热孝里成婚,须在百日内过门儿。这个当口儿,办这件事,贺瑶芳有点同情这个或许能做她继母的人了。

第35章后娘娶进门

家里要添新主母了,京城小小的贺宅里,居然有了几分暗潮汹涌的味道。贺瑶芳耳听了几句传言,便不再多管,只要新娶进来的继母身世没有突变,她就难以翻身。除非是个疯子,嫁过来就是为了谋害夫家全家。贺瑶芳很放心地跟着张老先生继续读书去了。她的兄姐则暂时放下了幼妹夭折的难过,紧张地继续关注着未来继母的消息。

阖家上去对这件事情都比较重视,罗老安人不顾时疫尚未过去,亲自去了女家看了一回。因着女家着急要将母亲下葬,一切谈得都很快。老安人取中这姑娘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以其性情正好可以弥补贺敬文之不足。美中不足的是,这姑娘真个命硬,老安人很怕她克夫。

老君观的签儿,上回没求成,心里总是不塌实。老安人又不辞辛苦,往老君观再去了一回,这一回谁都没带,也没再遇上张仙师。反正,等贺瑶芳知道的时候,她已经下了决定,通知大家:“都拾掇起来,就是这韩家姑娘了。”

贺丽芳姐弟俩的心情很复杂,一是晓得眼下是需要一个继母,二又不很希望看到一个陌生的女人嫁进来。贺瑶芳却没有什么大感觉,依旧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睡。贺丽芳今年九岁了,这几日被老安人带到身边,说她该看一看这些事情,学着些了,天天累得像条狗,才没功夫管“妹妹表现得太平淡”这件事儿。

贺瑶芳仗着“年纪小”,自汀芳亡后,她就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了,老安人怕她也有个好歹,对她的要求就只有一样老老实实呆家里,天天给菩萨上香,然后跟张老先生读书。贺瑶芳也就乐得清净,镇日里往张老先生书斋里一坐,一老一少,一人一本书,张老先生与她串讲。

见小女学生平心静气那份安闲劲儿,张老先生也只有佩服:“小娘子早知令妹要老去?”

贺瑶芳没抬头,手指在书页上划过:“我不知,她不该此时走的。也许,有些事情变了,”许是听出老先生语气中的嘲讽,又轻描淡写了一句,“我见过的死人太多了。”

轻轻一句,换了一个热血年轻人,怕要暴起。也是饱经离丧的张老先生却听出了其中无限苍凉,轻声问道:“小娘子不担心再来一个柳氏?”

贺瑶芳微动了动嘴唇:“她还有个做推官的父亲不成?”

张老先生道:“我可从不敢小看女人的。便是小娘子,没了父亲,不也?”

“嗯?”

张老先生道:“我看小娘子前世不一般。”

贺瑶芳笑了:“我自是不一般的。”张老先生心头一动,难道要说了?却听她续道:“一般人能再重活一回么?”

张老先生简直要吐血。

贺瑶芳没有抬眼,翻了一页书,自言自语地道:“都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有人认真数上一数,真个熬出头来的人,有几个是寒门?以为书上写一个陈涉,个个农夫便都能称王了?算过陈涉手下揭竿而起的农夫死了多少么?都成了垫脚的了。”

张老先生被雷劈了!这道理他是隐约懂得的,不说旁的,单说这科举,似乎只要是读书人,有天份有能耐便能成,爹厉害的,儿子不开窍儿,照样做不了进士。实则不然。读书要有人教的,束脩是一笔(好老师与一般酸丁的差价还没算进去),笔纸书本的开销又是一笔,读书便不能做旁的赚钱反要家人供奉,里外少了一番的钱,赶考也要花钱,与文人之交友比乡民的交际花费更多……

有钱的,一应都供奉得起,没钱的,呵呵,那得多高的天赋,才能弥补这先天的不足?更不要提进了官场之后的林林总总,有人脉和没人脉是不同的,有关系和没关系也是不同的,关系哪儿来?至少有一半儿靠走动。一动便要花钱。

再往小处说,家境好的,生得白净体面,一见就令人觉得是个“人上人”,自然会顺服些。那面黄肌瘦卖相不好的,看了不能让人心悦,前程也要受阻。吏部选官,长得好看的,得优差,贼眉鼠眼的,排八百辈子未必能排个不入流的小官儿。哪怕钟馗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朝廷以貌取人的心还是历数百年而不变。

张先生地道:“那……也不是要坐以待毙的。”

贺瑶芳道:“这是自然。我可没要等死,真要等死,我早就死了。我只是说,不要太担心了。”

张先生将她仔细打量了一阵,忽然道:“小娘子……变了很多。”

贺瑶芳抬起头来,微一笑:“先生面前,我装什么好人呐!横竖吓不着您。倒是这屋子外头的人,我怕吓着他们。”

合着就我一人儿受你折腾啊!为看热闹跟过来,还出了许多力的张老先生觉得,有点亏。

贺瑶芳道:“除非一把毒药将家里人都药死了,否则,她要收伏这个家,”伸出一个手掌,“五年。韩家家贫,我看她连件儿像样的嫁衣都凑不齐,连首饰箱笼,怕都得咱们家贴补呢。丫环自然也是没有的了,想要做事,一个人怎么行?她的底子,比柳氏差太多了。先生向阿婆说要一贫家女,不也是打的这个主意么?我如今,只担心给她磕头的时候,她拿不出像样儿的见面礼,压不住家下仆妇,那可怎么好?”

张老先生道:“小娘子于这些事务上……颇熟。”

低头又翻了一页书,贺瑶芳笑道:“只要是妇人,都熟,只在愿不愿意、用不用在这上头花心思罢了,”轻吁了一口气,“我们,还有什么好操心的呢?不过是看着这四方天四方地,做一世的囚徒罢了。”

张老先生不言声了。他原也觉得,女子还是相夫教子的好,若聪慧些儿,做一贤内助,管家理财,也是不错的。今日突然觉得,“囚徒”二字,莫名锥心。

且不说这师徒二人闹中取静,悠闲读书。单说贺敬文还记着鬼神之说,见许愿的这个没死,死了另一个,他心下惴惴,极不愿女儿因此出事。汀芳下葬后,便往吏部那里挂一个名儿,谋一外放。

回来皱着眉向罗老安人汇报:“我前头还排着好些个人呢,也不知道要排到猴年马月去了。”罗老安人听了,半是失落半是解脱地道:“先排着罢。唉……都是命啊。”

贺敬文愈发地忧郁了。

罗老安人故意拿些事情与他商量,欲分其心,不令再想科考之事。因说:“韩家家贫,连个陪嫁丫头都没有,送嫁的人更不要说了,她的嫁妆,能凑身儿嫁衣就不错了。我看了,料子也很不好。说不得,咱们要给她买个丫头,再置办些行头了。”

贺敬文却不耐烦这些个事儿,对罗老安人道:“娘看着办就是,我哪里懂这些?我去寻张先生说话。”

罗老安人心道,张先生人情练达,或可开解一二。再者,真要补上了官儿,以贺敬文这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少不得需要劳动张先生代为打点,多相处一下,两人相是,也是好的。便说:“正是,这些时日你忙里心外的,也该关心关心张先生的。”

其实张先生在贺家待遇极好,吃得红光满面,养得油光水滑,贺敬文少来烦他些,他反而更自在。

贺敬文到书斋的时候,里面只有贺瑶芳一个学生,贺敬文与张老先生见了礼,先问贺瑶芳:“俊哥呢?”丽芳随老安人学习些家务,这个他是知道的,但是,儿子呢?

张先生答道:“我叫他习字去了。”

贺敬文倒不干预张老先生的授课,盖知张老先生教学生上很有一套。也不当着老师的面儿考学生,却又让贺瑶芳:“你歇着罢。”想与张先生独自谈谈。

张先生心道,我看你要跟你闺女谈谈,兴许比跟我聊天儿更有效。却也只能在贺瑶芳“自求多福”的眼神儿里接下这差使。贺瑶芳慢悠悠走了出去,不用听都知道贺敬文要说什么不是婚事,就是功名。

要让一个读书人在而立之年放弃考进士的机会,那是很难的。与之相比,婚姻倒不算是件大事了。既然母亲又觉得不错,儿女又不闹,更兼韩氏有孝女之名,那娶便娶了。有了柳家作比,什么样的女人能比柳家更恶?

贺敬文开口,说的依旧是科考的事。虽故作轻松,张先生还是听出了其中的懊丧:“今日去吏部挂了号儿了,只等有缺轮到我。”

张先生道:“东翁还是有登鳌顶之心。”

贺敬文咬牙道:“这是自然。”

张先生道:“东翁欲登鳌顶,是为了什么呢?若是为了上为君王分忧,下安黎庶,则如今补官亦可。若是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恕我直言,这上人千千万,阁老也不过那么五、七人而已。若为求学,则学海无涯,何处不可学?东翁着相了。”

贺敬文心里略略有那么一丝宽慰,执念却不是那般容易放下的。又不好对张老先生表现出自己的不豁达,生硬地转了话题:“俊哥近来功课可还认真?”

张老先生道:“很好。”与贺敬文说了半天贺成章功课的事儿,末了,才说:“举人出身,也不过是入不了阁而已。三年百余进士,能入阁者有几许?看开些。东翁如今,也不过是情势所逼,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贺敬文似是受教而去。张老先生却极不放心,等贺瑶芳回来,便将方才之事一一说了。贺瑶芳道:“不碍的。”

张先生却说:“不可掉以轻心,郁结未解呢。”

贺瑶芳道:“老君观并不远。再者,先生说的虽有道理,可家父要的,不是道理。他是心气儿不顺,你得叫他知道,他这是‘牺牲’,值得景仰。看我的。”

看着小女学生眼睛里的慈悲,张老先生一阵无言。

不就是要有一点寄托么?没有功名就要有情怀!懂了!但是这究竟要怎么做呢?张老先生不耻下问。

贺瑶芳果断地、认真地说:“爹这么做,都是为了我们呀,都是为了这个家,他才委屈得自己。我们一定要争气懂事儿,不给他丢脸,不能叫他这番辛苦白废,不能令他白白失了这大好的机会。”

张老先生差点给她跪了。得,你上辈子是专职哄阎王出身的吧?!

过不两天,张老先生就眼看着贺敬文脚下生风,春风拂面,眼睛里的光芒跟佛祖似的,快能普照苍生了。摸摸鼻子,张老先生果断地趁他心情好,向他申请了买书的款项买它两套《大陈律》!再买它两箱子杂书奇谈、前人笔记!史书也来一套!斗心机……你赢了,读书,你还是老实听我的吧!

贺瑶芳并不以读书为苦,却又不得不与新娘周旋。

韩氏果如她所料,进门儿的箱笼都是罗老安人在外头订好了,搬到韩家做做样子再抬到贺家来的。韩家也没有什么陪送的人,还是罗老安人向罗家借了罗二奶奶过去帮的忙。她身边的两个丫头,一个叫花儿,一个叫果儿,皆是罗老安人先买的。先被牙婆领到贺家过了眼,才送到韩家去的。

算来算去,这新娘子就来了一个光人儿。知道内情的人颇多,不免有些议论。消息传到贺丽芳的耳朵里,惹她生了好一回的气:“再嚼舌头,都拔了卤成口条!”惹得贺瑶芳暗笑不已。

贺丽芳也不是很想维护这个新来的娘,只是不肯失了家里的脸面,亦不肯让仆人养成非议嘲笑主人的习惯而已。见妹妹居然在偷笑,伸手将她揪了过来,恨声道:“你要死!还笑!小心些,先不要与这个新来的走太近啦。先看看她是不是好人!”

贺瑶芳笑道:“是不是好人,都要叫她娘了,如何能不近?不是叫人说不孝顺、不懂事儿么?”越不是好人,你越要待她好呀。

贺丽芳似乎受到了什么触动,小声道:“你别犯傻。嗐,我跟你说这些做什么?你才多大呀?又懂得什么?明天过后,你要么跟着先生读书,要么跟着我。我要不得闲了,你就跟着先生!谁叫你,你都说要读书。”

贺瑶芳含笑答应了。当天晚上,贺成章在外头宴客,她就钻进新房里看这新来的后娘了。

守门儿的也不拦着她,花儿、果儿两个知道她是这家的姐儿,还忙不迭地将她往里领。里头坐了好些个罗家的家眷,除了罗大奶奶的儿女因守母孝不好出来,旁的忽忽拉拉来得不少,全然看不出便是这家里不合,传出了贺家的闲话儿的。

贺瑶芳进来的时候就听着罗二奶奶说:“哎呀,虽是仓促行事,如今有了你,可是四角俱全了。”说完,众人便是一阵儿笑。罗四奶奶推一把罗二奶奶:“瞧你,怎么看着没人护持着,就欺负起新娘子来啦?”

啧!贺瑶芳心里一阵不屑,这几位这是来给下马威的么?却又好奇,不知这后娘如何应对。

作者有话要说:

后娘来了!亲爹算是活过来了!真不容易啊!

皇桑是个小心机,不幸遇到两个不是傻货的女人,然后他就悲剧了。

前太妃和娘娘是有默契滴银~

我争取让娘娘早点出场。

第36章命定的相见

前太妃心里是犹豫的,她听得出来,这罗家的女眷们对她这后娘充满了羡慕嫉妒恨。这个时候正是继母最艰难的时候,释放一些善意,助她渡过难关,更能拉近与她的感情。可她又想看看继母究竟有几分本事,能不能撑起这个家,怎么办?

就在她犹豫的当口儿,那边儿继母已经又经历了一番攻击。却是罗二奶奶听了罗四奶奶的话,反唇相讥,偏还是笑吟吟地说出来:“哪个说我欺负新娘子来。咱们叫新娘子说说,我欺负她了没有?”看似回击妯娌,实则又将韩氏给拉过来挡箭。

韩燕娘的拳头在袖子里捏了捏,真想把这一群三姑六婆打成肉饼!韩燕娘与前世的太妃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读书人家的闺女,小时候过过一段不错的日子,识得些文字,后来家道中落,接触了许多三教九流,骂起人的时候既有市井之泼辣又具文人之阴损她们还六亲断绝,没啥好顾虑的。

然而在自己新婚的日子里,又是热孝里成婚,还没个娘家好倚靠,委实不好就这么对婆家亲戚翻脸尤其是对婆婆的娘家亲戚翻脸。是以罗家妯娌便捡回了半条命。她们自诩是官宦人家的女眷,也是斯文人,说起话来咬文嚼字,粗人们听不懂。哪知这一位是真的能听得懂。

韩燕娘放又捏了捏拳头,抬起头来,露出一个深刻的笑来:“二嫂子说的是,在我的家里,谁能欺负了我去?”弄死了她们不要紧,自己也得赔命,她虽然死了爹娘,还想好好地活出个人样儿来呢,可不能把自己填到一群贱人挖的坑里去,那就太不值得了。

贺瑶芳舒心地笑了,这个继母,有点儿意思。再抬眼看罗家妯娌几个,一个个都是被热豆腐塞喉咙的表情,咽不下去吐不出来。罗大姐儿在身后满面尴尬地扯了扯罗二奶奶的袖子,罗二奶奶头也不回地伸手抹下了女儿的手。不自在地扭一扭头,正好看到贺瑶芳来了,忙抬高了调子招呼她:“哎呀~我们二姐儿来了,是来看新娘子么?你家添了口人儿啦。可算有了娘了,要不要来叫人啊?”

贺瑶芳心里翻她一个白眼,五岁的孩子,也是到了懂得一些事情的时候儿了。略精明一些,就该知道后娘是个什么样恐怖的存在了。听了这话儿,十个里头得有八个要翻脸。

贺瑶芳就是那两个里头的一个。她迈着个四方步,慢悠悠地走到了婚床前。此时已撒完了帐,床上地上都落了些谷豆枣果,还有一些被踩坏了,大约是贺敬文出去的时候踩的。贺瑶芳人小脚小,踩到这硬硬的桂圆核桃一类的坚果上碜得慌,又怕走快了跌跤,一路咔吱咔吱走完了。

奔婚床就爬到韩氏的膝盖上去了。

罗家N奶奶:……

韩氏的盖头已经取下了,烛光下一张年轻的脸,清秀又坚毅,贺瑶芳一看这张脸就喜欢上她了。相由心生,不在美丑,看不明白的,大约是阅历太浅。韩氏并不顶美,却像是春日里抖落了一身积雪的松柏,看着就挺拔舒坦。

“松柏”将她一揽,扶正了个姿势坐好了,小声说:“这样坐稳些,别咯着了。”贺瑶芳仰头看她,笑得纯真极了。罗二奶奶还要说什么,韩燕娘伸手捏了个核桃放到贺瑶芳面前,轻声哄着:“姐儿吃核桃么?”

她在出门子之前就跟媒人打听过了,这贺家有三个姐儿一个哥儿,最小的那个姐儿才夭折了,目下只有头前生的一子二女。度其称呼年纪,这当是二姐儿。然恐这小女孩子是贺客家的孩子,故而含糊称呼一句“姐儿”。

贺瑶芳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却也乐得顺着她演下去,一点头:“好的呀。”

“咔嚓!”核桃就这么碎了。

贺瑶芳:=囗=!

在前太妃前世今生加起来四十多年的人生历程里,从来没见过这等女壮士!前世落魄的时候,跟着柳氏住的地方,街坊四邻做粗活的妇人也有,入宫之后,特特挑的健壮宫女也不少,徒手捏破核桃的,没人!

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人,纵然心里已经很惊讶了,贺瑶芳面上还能装成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轻呼一句:“呀!开了,能吃了么?”

罗家几位奶奶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惊讶地一瞅,见这位新娘子笑看着她们,又捏了俩硬壳核桃!贺瑶芳发誓,她听到了好几声响亮的咽口水的声音。

真是万万没想到啊!舔舔嘴唇,前太妃就着新后妈摊开的手掌,拣核桃肉吃。唔,没去皮,有点苦……

贺瑶芳只是嘴巴里有点苦,罗家几个奶奶就是心里苦了。秀才最怕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说急了她揍你一顿,你纵日后找补回来,这顿皮肉苦也先吃了。于是从罗二奶奶开头,娘子军们一面说:“哎呀,要开席了,我们到前头热闹热闹去,邻居们都来了,没个帮衬的不好,不能叫姑太太一个人张罗呀~”一溜儿都仓皇地跑了。

留下贺瑶芳和新来的后妈大眼儿瞪小眼儿。

【这要怎么办?我爹那不讨喜的性子,不会被她打死吧?!】贺瑶芳如是想。

【这孩子长得怪好看的,可就这么跑生人腿上坐着,能行么?】这是已经开始操心的后妈。因着第一次见面出现得时机太巧,表现得太暖,兼之生得太可爱,一个心黑手狠的前太妃,在后娘眼里成了个要时刻留意,不令吃亏的软妹子。哪怕后来贺瑶芳无法无天,苦主跑过来跟“家长”哭诉,韩燕娘只道这告状的家伙太奸狡!要是说长女脾气暴一点,她还信,这小棉袄多乖多单纯多懂事儿啊!

这是后话了。

反正,这会儿,这后娘已经给闺女操上心了。张老先生与前太妃选的人这个人是真的不错,将条件限定死了,这无亲无故,只有贺家是亲人的、好人家出身的媳妇儿,自然就要跟夫家一条心了。真能狠起心来作天作地的,十个里也遇不着一个。还好,这回韩燕娘并不是例外。

因韩燕娘是热孝里从权成婚,这房是圆不了了,贺敬文娶了个媳妇儿,也就是家里暂时多了个管家婆,儿女有人管了、老娘有人陪了、家务有人安排了……而已。韩燕娘呢,得了个栖身之地,不会因为两间半旧房里只有她一个人住而受到额外的不公正待遇。

韩燕娘见乱人走了,才轻声儿一句一句地抱着个软软暖暖的小闺女问她的话:“晚饭吃了么?喜欢吃什么?几岁啦?生日过了没有?开始读书了么?”

贺瑶芳听到她问读书,心里先点了头,能想到读书的人,见识就比寻常人要高些。她便也认真回答,家里人口,张先生之地位一类。韩燕娘听到张老先生“帮”贺敬文参谋事情,就觉得有些不对,究竟何处不对,她的经历有限,且猜不出来,暂时放下不提。

其次才是打听家里人的爱好,再问贺瑶芳住在哪里,晚间怎么睡,要不要问问老安人,跟她住一处。贺瑶芳笑道:“好的呀。”遇上个合意的后娘,比投胎遇到个封侯拜相的爹还不容易呢,自然要好好相处。一家人过日子,自然要互相体谅和和气气的才好。

这里头新出炉的两母女情意绵绵,外头贺丽芳找她妹子快要急疯了,她不过去厨房看了看茶水,妹子就不见了!恨得她险些将茶泼到有些微醉的亲爹的脸上,压着火气,贺丽芳道:“二姐儿找不见啦!添什么人口啊?添一个丢一个!”

将贺敬文吓得酒也醒了。两人皆不曾想到,贺瑶芳已经在新房里了。

还是罗五奶奶于女眷席上嚷了一句:“二姐儿与新娘子可真是投了缘儿了,正一处说话呢。”叫贺丽芳听到了,事情才没有闹大。贺敬文瞪了长女一眼,正要拧她的耳朵,外面又来客了容老夫人打发人送了贺礼来,夹着一张容尚书的帖子。

老安人命将礼物抬进,又赏了两吊钱。来人并不久留,道是须得回去复命。贺敬文命宋平将人送出门外,自捏着帖子,回书房去拆了。见上面除了贺词,又说了不能亲来的原因朝中多事,脱不开身。

罗老安人本是担心这几个孩子与继母相处不好,听说瑶芳与韩氏相谈甚欢,又打发何妈妈来问能不能留宿,欣然允诺。贺丽芳不放心妹子,盯着弟弟去休息了,也要去新房“韩”继母。罗老安人道:“去便去,只是人多了,不许吵闹。”

贺丽芳答应得极快,一道烟也跑了。弄得罗老安人心底十分不安:早先要给她们寻后娘,一个一个寻死觅活不答应,如今虽然是情势所迫,不得不接纳了。可这脸也变得忒快了!

姐妹俩并不知道老安人的疑惑,此时都坐在床上,看着韩燕娘卸首饰。

有娘跟没娘,那是真不一样,用心跟不用心,也是两样儿。比如柳氏,一辈子就没给贺瑶芳梳过一次头,韩燕娘就做了。木梳轻触头皮的触感,让一阵酥麻从头顶流到脚底,贺瑶芳得承认,自己的心,是真的开始软了。贺丽芳似乎也被“收买”了,脸色已经没有一开始的警惕了。

人要是投了缘儿,一切都很简单。

韩燕娘见姐妹俩都生得干净漂亮,言谈间也颇为懂事,自不会与孩子计较。尤其是见着贺丽芳眼睛不错地看着妹妹,生怕妹妹吃亏的小母老虎的样儿,不由会心一笑:“你别盯她太紧了,她得自己个儿立起来才行。”真是谢天谢地啊,要是这家里有俩不知人间疾苦的憨货,她真的要上吊了!

贺丽芳将这后娘一打量,看着倒是顺眼的。话却是不敢苟同的:“她立不立的没事儿,我们看着她就行了。”

韩燕娘将姐妹俩一看,簇新衣衫金项圈儿,圆肚儿的金手镯子,耳朵上还挂着嵌米珠的小坠子,一样的粉雕玉琢,不由叹道:“你们的命好些,能少知道些辛苦,也是福气了。你要护着她呀,就得多操心,早长大。”

贺丽芳一想,也是这么回事儿,一点头:“嗯。”

前太妃:……喂!明明是我操心比较多好吗?!

第二天一早,见着韩燕娘一手一个领着俩孙女儿过来,罗老安人眼珠子掉地上了。

请安奉茶不在话下,姐妹们等韩燕娘问过安,在贺敬文对面坐下了,宋婆子在韩燕娘面前摆上拜垫,才与贺成章一道磕头,正式认了这个继母。韩燕娘家贫,实也拿不出金银珠玉这般见面礼,她却心细,早早做了些针线,倒显得情深意重。三个孩子人人有份儿,也不是衣裳,只是些笔袋书囊又或荷包一类。省下的钱,用来给洪姨娘并家下仆妇发一回赏,居然也不显寒酸。唯有对这张老先生,实在无物可赠,将压箱底儿一块儿砚台送了去。

罗老安人见她周到,又担心起她若心思太缜密,藏了奸也看不出来。也不好当着新媳妇儿的面问孙女儿这后妈好不好。只说了容家贺礼的事情,见到韩燕娘脸上掩不住的惊讶,才教训道:“不要摆出那个样子来,尚书家与我们家是故交。只是他们不以富贵凌人,我等也不攀附,这交情才好延续下来。”

韩燕娘受教。

一时见毕,又不好意思看贺敬文。罗老安人亦知其意,只拿孩子说事儿,问两个孙女儿闹没闹。韩燕娘道:“我很喜欢她们。她们很是斯文有理。”

罗老安人道:“那便好。往后这家里的事儿,你也要掌起来,且先跟我学学。”又说贺敬文要谋个外补的官儿一类。

韩燕娘道:“安人和老爷定下的事儿,自是比我见识高的。我只管看着学着就是了。”

贺瑶芳见这几个人都有一些生疏,索性打了个圆场,问贺敬文:“爹,帖子是尚书亲自写的么?字儿怎么样啊?”

贺敬文自去吏部挂了号儿,心里便隐隐有些个失落,连提这建议的张老先生,都看得有些淡了。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只觉得在这新婚妻子这里,无可炫耀之处。听女儿问起,精神一振,便说起容尚书来:“先是大公主夭……哦,这不是大事儿。尚书在为了宗室里的事儿忙呢。”说话间,脸已经朝老安人转了。又留拿从余光里留意着韩燕娘,见她也听着,越发目不斜视了。

贺瑶芳听这皇帝为宗室的事儿犯愁,一阵的畅意。哪怕是皇家,也不能免俗。都说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此言不虚,其实皇帝家的穷亲戚何止三门?都是高祖的子孙,高祖登基,只恐自家血脉不丰,定了多少规矩优待,就为了宗室们生生生生生。

到了今上这里,好有六、七代了,单高祖就有七子活到成婚生育,七个人里,最少的生了俩儿子,多的生了十几个。再往下来,越生越多。合着高祖的堂兄弟们的后裔,旁的不问,只管生育。如今数以近十万。这还只是儿子!再加上儿媳妇儿、闺女、女婿!

如此庞大的人口,亲王、郡王世子、国公一类的,俸禄多得惊人。再往下的,钱米也少不了发。还都要依品级给田宅奴仆……快要养不起这些货了!顶尖儿有爵位的,日子还能过,还时不时要犯个法。底下的,又顾着面子,又不令他们去操持贱役或者读书做官。简直没法儿活了!

是以皇帝出了好多钱养亲戚,亲戚里还有吃不饱、饿不死,吊着一口气儿的。

容尚书他们,就是在愁这件事儿。

贺瑶芳还知道,最后的解决办法,乃是明令了:生可以,但不是谁都能生的。妻妾可生,每人依品级有一妻、若干妾,这些人生的,国家承认,按律给爵、给供奉。若是不三不四、见女人就上,那生下来的,也就发个口粮,爵也没有,地位也没有。又,为了不令宗室底层被养废了,凡自觉学有所长的,着宗正录名,考核,酌其能而授官。做官的,那份子的宗室俸禄,就不发了。

因此一事,又引出许多麻烦。仕子以为宗室抢了他们的饭碗,颇有些不喜。宗室内有俊彦做了官儿,又不安份,十数年后,因着这便宜,有掌兵或主政者,受了本支王府的撺掇,还跟着造反来。

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时,全家听着贺敬文高谈阔论,只当此事离自己很远。罗老安人等儿子说完了,拍板道:“既如此,你也回个帖子,总要谢谢人家的。过几日,咱们去老君观,还个愿。”又对韩燕娘解释了一回老君观见着了张仙师,说是一切安顺之语。

韩燕娘道:“我承仙师照顾,也想去拜一拜呢。”

于是定下后天去老君观。

贺瑶芳对道家并不十分虔诚,然自见了张仙师,又生出些带着敬畏的好奇。竟十分渴望能再去老君观一回,心道,管他看没看得明白,先前不说破,这回没有说破的道理。便是唐太宗,也没有杀了武媚娘呀。我这回能摊上什么大事儿?

她就跟着老安人一道往老君观去了。还琢磨着自己会不会有仙缘,待家里一切平安康泰之后,索性做个道姑也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