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主就是了。”贾赦喝了一口热茶,“今天去看过妹妹了?”

“是呀,跟她说了这几年府里的变化而已。”徐慧捻了一块玫瑰莲蓉糕递给贾赦,“结果回府之后却听见老太太跟二弟妹说好了,三年后要把大姑娘送去选秀。”

“怎么突然起了这个念头?”贾赦有些惊奇,“大姑娘虽然是荣国府的女孩,到底却只是五品员外郎家的女儿,老太太也舍得?便是从前妹妹的选秀资格也是托了关系免选的,当年既舍不得妹妹入宫参选,这回倒是舍得自己的宝贝孙女儿了?”

“说是担心以后说亲议不到一个好人家,想借着选秀指婚。”徐慧见贾琬有些困觉,便让人将她带回她的屋子里,抽过帕子擦了擦沾了糕点碎屑的指尖后才继续道,“不过既然老太太都下定决心了,咱们也不好多说。老太太的意思是等开春宫里放一批嬷嬷出宫的时候,请两个回府当大姑娘的教习嬷嬷,这事儿老太太吩咐了让咱们跟二房一起出面办呢。”

“这话才是重点吧,不然二房姑娘送选的事情干嘛这么早就知会咱们。”贾赦闷闷地哼了一声,“到时候看看再说吧。京里要请教习嬷嬷的人家肯定不少,听说甄家有个姑娘今年也有十岁了,三年后正是适龄的年纪,他们估计也要请人为甄家姑娘选两个嬷嬷才是。”

也是,算算年纪,甄应嘉的大姑娘也是适龄了,这回真是有够看头了。

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一回宴席之谈林海返

徐慧在象牙白中衣外穿上一件大红刻丝蝴蝶葡萄褙子,外头又罩着一件淡紫底子折枝辛夷花刺绣小袄,下丨身配的是一条缕金百蝶穿花云缎裙,粉色腰封上坠着一对绿玉佩环。她的长发挽成堕马髻,发髻上簪着一对垂银丝流苏翡翠七金簪子并一具金镶玉蝶翅步摇,衬着几簇鎏银南珠的珠花,是这些年少有的华贵打扮。她的耳珠上戴着一对鎏金点翠花篮耳坠,右手手腕上还戴着两只鎏金水波纹镯子。

“太太,时候不早了,得去给老太太请安了。”翩然撩开厚重的布帘,笑着道,“再不出发便要迟了。”

今天是徐景六十岁大寿,徐慧这个做女儿的自然要上门贺寿。让人从云南找来了一块上好的翠玉雕刻成福寿禄三星的祥瑞摆件,又添加了不少好意头的礼物。为了避免王氏借此机会说她往娘家运东西,里头一部分的贺礼都是她自己出私房钱购置的,再有就是贾赦那一份。贾赦是荣国府名正言顺的主人,他那份自然是动府里的私库了。

“知道了,老爷还有琏儿、琬儿呢?”徐慧放下描眉的眉笔,问道。

“琬姐儿还在换衣服,老爷正抓紧时间过问琏哥儿的功课呢。”翩然帮她扶正了发髻上的步摇,“老太太不是吩咐了太太出门前先去她那儿一趟么,太太这样掐着出门的时候去,老太太要是有什么吩咐岂不是听不到了?”

“她还能有什么吩咐,不就是想叫我回家说一说,找关系给寻两个好的嬷嬷么?”徐慧起身来,“去吧,省得等一下老太太又说我阳奉阴违了。”

跟贾赦说一声,让他带着两个孩子先登上马车,她去了贾母院子给贾母请了个安。果不其然,贾母旁的不多说,只说自己着意添了一些贺礼,然后才说:“咱们到底是妇道人家,认识的人也不多。徐家到底在朝中人脉众多,倒是可以请亲家帮忙问一下,能请两个规矩极好的嬷嬷回府便最好了。”

“媳妇会帮着说一下的。”徐慧嘴上这样应着,脸上浅笑的表情丝毫没有破绽。

贾母满意地点点头,当年老太君定下的这门婚事总算有些好处,这时候有亲家的帮忙是最好的了。王家那边自有王氏回家说一声,也不必她费心。

从贾母的荣庆堂出来,徐慧淡淡地勾了勾嘴角。今天是她父亲大寿的好日子,拿这些烦心事去说有什么意思。史家、王家不也是人脉众多么,叫他们出面也一样,何必费尽心思要他们徐家出面呢?

<

孟氏搂过贾琬亲了亲她圆鼓鼓的小脸蛋,才笑着道:“琏儿怎么不进来?”

“他都多大了,自然是要跟在老爷身边在前头见见客人的。”徐慧把卢氏生的女儿徐昭拉到自己跟前,“像个大姑娘了,跟哥哥长得很像,只是五官眉眼间更柔和些,将来肯定是个漂亮的姑娘家。”

“我瞧着琬姐儿才叫漂亮呢,跟慧姑奶奶长得一模一样。”虽然今天是徐景六十岁的大寿,但徐家并没有大排筵席,反倒只是请了几个亲戚家还有徐景这么多年来交好的朋友家过府一聚,卢氏的娘家便是其中之一。卢家老太太身子微恙没来,来的是卢氏的大嫂卫氏跟弟媳江氏。只见江氏笑着道,“听说你们府上的大姑娘将来是要参加选秀的?”

都已经传开了?徐慧拨弄了一下手腕上的镯子,笑着说:“选秀是国本之策,咱们心里都知道的。至于大姑娘的事情,到底是二房的事儿,我这个伯母也不便过问。不过倒是听老太太说要请两个教习嬷嬷回府教导大姑娘,我想这也是人之常情罢了。”

江氏也自觉说错了话,有点尴尬地笑了笑后便转移话题:“今儿昊哥儿也是跟着到前边去了么?”

“是呀,老爷说带他去前头见识一下。”卢氏方才真的恨不得上前封住自己弟媳的嘴。小门小户就是小门小户,说话之前也不知道想一想的。卢家虽然是书香门第,但是家中形势却比徐家跟贾家还要复杂。卢氏大哥卢瑾是嫡长子,幼弟卢玘却是庶出的孩子,其母又是借着卢氏父亲酒醉时爬上他的床的,所以卢玘并不被重视,虽然一应伺候的规矩都满足了,也请人教书教学,但议亲的姑娘家却只是五品小官家的女儿。平日里江氏说话也是这样,因此没少被训斥。

“琏哥儿今年都十岁了,听说念书很是不错,看来将来参加科举也不是问题吧。”最后还是卫氏出面缓解了尴尬的气氛,“不像我家的那个猴儿,只会舞刀弄剑,叫他读书却只会喊无趣,拿起书本就要打瞌睡的样子叫我们老爷见了都快要气得头顶冒烟了。”

“那将来叫他考武状元不就得了么,舞刀弄剑能强身健体呢。”徐慧笑着说道。

几人说说笑笑的,时间倒是很快就过去了。等到婢女提醒可以入席了,众位女眷才起身一起去了花厅。不过直到送走了来饮宴的宾客,徐慧还是没有跟孟氏说起贾母的意思。

<

林海觐见完皇帝之后,便定于十二月初三返回扬州。贾母心里舍不得,便下了帖子让贾敏过府来说说话。因着天气渐冷,贾敏也不想自己胎里有些虚弱的女儿跟着出来吹风,故而便只身前来,正好见到贾元春今天休息,正在贾母跟前逗趣。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贾元春十三岁的生辰了,渐渐长开的女孩子眼睛的形状开始变得修长,五官逐渐柔和,身量也开始拔高,穿着一身鹅黄色绣石榴花的衣裙坐在贾母身边,让贾敏恍惚又回到了自己从前在贾母跟前的时光。

“大姑娘的个头又见长了。”贾敏笑着走了进来,让白芍给脱□上的香色斗纹锦上添花大氅后便道,“倒跟二太太更像了,只是还是脸蛋还有些圆润,等过段时间只怕就要变成一个大姑娘了。”

王氏在一边却是闷闷不乐的样子,丝毫没有从前贾敏一出来就斗志昂然的模样。昨晚贾政又宿在了周姨娘那里,没想到赵氏如今一心一意照顾女儿,那个周氏倒是斜里杀出不声不响地又重新夺回老爷的喜欢。王氏微微颔首,她暂时对付不了赵氏,你周氏还不是我的手下败将,这回不过是再对付一遍罢了!

“可不是吗,元春转眼都要有十三岁了。”贾母没有注意到王氏的表情,只是慈爱地摸了摸贾元春的发髻,“从前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这样乖巧地坐在我身边陪我说话的,可是再想想呀,你现在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贾敏浅浅一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后才道:“可不是吗,也只有做了人家母亲之后才发现原来会有那么多操不完心。”

徐慧却是跟着道:“转眼间楠哥儿也有七岁了吧,可见时间过得有多快。”

说起林楠贾母就又存了一桩心事。宝玉跟黛玉年岁虽然相差不大,但听说黛玉胎里有些虚弱必须好生养着,贾母思来想去倒觉得两个玉儿结亲的事情可以放到一边去;倒是楠哥儿,贾家一族里不是没有年岁相近的姑娘,但那都是旁支的女孩儿,哪里配得上人家二品大官的儿子。想来想去,倒是大房的贾琬合适,只是两个孩子之间年岁差得有点远,也不知道能不能说动自己女儿答应结亲。

“…听说老太太最近要为大姑娘寻两个教习嬷嬷?”贾母思绪刚刚转圜回来,就听见贾敏这样问道。

“是呀,总归有教习嬷嬷看着会好些。我年纪也大了,不能时常看着元春,政儿媳妇媳妇还要照顾宝玉,只怕也空闲不出时间来给元春教导规矩跟管家的事情,所以才想着要请教习嬷嬷上门。”这是贾母跟王氏商议过后统一给的说法,为的就是避免人家议论元春是要选秀的事情。

徐慧微微一挑眉,倒觉得这借口找得不错,更是少惹了许多口舌之争。她盈盈一笑道:“说来宫里的黎贵人如今怀有身孕,昨儿个媳妇进宫给皇后娘娘请安时还遇见她的母亲,听说他们家也在找教习嬷嬷呢。”

“哦,怎么回事?”黎家现在应该没有合适的姑娘才对吧。贾母问道。

“听说是帮南边一个朋友家找的,媳妇急着去凤仪宫,并没有细问。”徐慧道。

黎家新兴崛起,跟顺郡王妃也有些亲戚关系,之前一段时间顺郡王妃没少在宫中“偶遇”黎贵人,听说两人还相谈正欢。徐慧在凤仪宫偶尔也听别人提起过,说黎家也是得了顺郡王推荐才能从西北总督递补人选中脱颖而出,如今黎家家主黎炆已经赶赴西北上任了。

“大概是别人托他们家寻个关系吧。”贾敏道,“南边离京城远,请嬷嬷的事情总得拜托人出面帮忙才是。”

“说得也是。”贾母想到了甄家。甄应嘉的大女儿甄茹也是到了岁数了,他们家的女儿是不可能不参加选秀的,只是到现在他们家也没派人上京求助,难不成是信不过他们贾家了?不过转念一想也觉得没什么,虽说是世代交好,但甄家到底是站在顺郡王身后的,他们家可不能被拉上支持顺郡王的马车上,只可惜了这么多年的情分了。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二回拐弯抹角牵线来

“皇上的身子有些不好了。”这是贾赦今天下朝回来后对徐慧说的第一句话。

“怎么回事?”徐慧让人送来热茶,又为他脱去外边的大氅,“前不久的时候不是还好好的吗?黎贵人如今又有身孕,皇上更是高兴才对呀,怎么说身子有些不好了?”

就因为黎贵人有孕,皇上觉得自己宝刀未老,这些天频频召幸新人,所以有些力不从心了。贾赦自然不能说皇帝身子被女色掏空了的话,只是道:“大概是年岁将近事情繁琐,兼之未来几天又有属国使者来朝拜,皇上为了国事忙坏了身子吧。”

“我也听娘亲说起过,似乎是茜香国丞相亲自带着她的女儿上朝来?”茜香国一向一女子为尊,其国主如今膝下有两个女儿,长女是明立的皇位继承人,而次女安玲倩则是一贯娇宠长大,这次带上京来只怕是要联姻的。徐慧摩挲了一下茶杯口,“另外还有真真国的丞相,听说带着珍宝来觐见,倒是步调一致。”

真真国跟茜香国从来不合,只是碍于都是依附在上国身边所以不敢轻举妄动。真真国主听闻茜香国主携女上京,自然是要做出一番部署,坚决不能让皇帝纳了安氏二公主为妃。

贾赦道:“这次接待属国来使的事情皇上一并交给了德郡王处理,皇上也想借此机会安心养好身子。”

“也是应该的。”算算年纪,皇帝已经五十有四了,前些年他的身子就出现亏虚的情况,再不好好休养只怕会留下病根。徐慧又道,“林姑爷已经定下后天回扬州了。再有就是今儿接到了薛家的书信,说年后薛家家主薛迅要带着妻儿上京来一趟,主要是来视察自己在京城的产业的,顺道叫二弟妹跟她妹妹见一见。”

按理说要巡视产业一事派个心腹上京就是了,可偏生这次薛迅却要亲自上京,也不知道是突然心血来潮还是为了别的。偏偏贾母却是十分高兴,要不是薛家自己在京城有住宅而薛迅又言明已经让人打扫好家宅,她就要吩咐人在府里专门辟个院子供他们居住了。

“到底是世交,总得接待一下才不叫失了礼数。”贾赦对薛迅认识不多,他们居住在京城,薛家却一直居住在金陵,两家除了常年礼节来往之外基本很少有交情,不过王氏跟薛家太太薛王氏是亲姐妹,所以两家这些年才变得稍稍亲厚起来。

薛迅这个人徐慧没什么印象,书中她只记得薛姨妈有一子一女,大儿子薛蟠是个纨绔,小女儿薛宝钗深得王氏喜欢,后来还嫁给了贾宝玉。这回薛迅要带自己的妻儿上京,那她倒是有可能见一见年幼时期的薛宝钗了。

<

新年过后,府里迎来了贾元春的两个教习嬷嬷宋氏跟张氏。宋氏是凤仪宫出来的,从前就一直在皇后跟前伺候;张氏则是鸾宁宫放出来的,平日在鸾宁宫中也是专门教导女史规矩。所以两人规矩都是最为严谨,这也是王子腾花了不少功夫给自己外甥女找来的。徐慧虽然也给举荐了几个嬷嬷,但贾母跟王氏都“看不上眼”,所以最后还是给放到徐昭身边去了。

因为不久之后就是皇帝寿辰,茜香国的跟真真国的使者便都留在京城准备为皇帝贺寿。安玲倩倒是一门不出二门不迈,只乖乖地留守在驿站里,倒跟传言中骄傲蛮横的性子有些不符。不过徐慧也只是听了一耳朵而已,毕竟如今薛家已经上京,贾母跟她还有王氏说了好几回,徐慧听着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这天天大晴,因着薛家前一天已经下帖子说今日要上门拜访,故而洗扫的婆子跟丫头们早早就将府里打扫干净,桌面都是前一天就安排好,厨房里的厨子就等着什么时候开始做菜罢了。等到了约定的时间,薛家的马车便已经到了门口,就有婆子打开正门迎了他们进府,薛迅给贾母问过好后便带着薛蟠去前头跟贾政贾赦说话,薛王氏带着女儿去了后头。

薛王氏年纪比王氏要小一些,两人模样虽然有些相像,但薛王氏看着更富态,身上的衣料都是江南织造局出产的,头上的珠翠首饰造型精致,珍珠发簪上的珍珠颗颗圆润,看着就知道不是凡品。她身边的小姑娘穿着浅粉色的衣裙,便是薛宝钗了。

跟薛王氏寒暄了几句,贾母才眯起眼睛看着薛宝钗,道:“这就是薛太太的姐儿了,什么时候出生的?”

“是呀,正月二十一生的。”薛王氏慈爱地摸了摸薛宝钗的脑袋,“老爷给取了名字叫宝钗。”

“长得可真像薛太太了。”像贾母这样老人家对这样长相的小姑娘都十分喜欢,看着圆润的十分有福气的样子,便将薛宝钗招至跟前细细打量了一番,“哎呦,长得可真俊,算着时间也该五岁了,可读书了没?”

“还没有,爹爹说这回回南后再给寻师傅。”薛宝钗乖巧地回道。

“薛太太倒是把姐儿养得乖巧。”贾母笑着道,“只是这师傅要寻好的也难,有什么能帮忙的咱们家一定会帮。”

“多谢老太太美意,只是老爷跟我已经托了甄大人的路子找好师傅了,倒不必麻烦老太太了。”薛王氏笑着道,“说来那甄家跟贾家还是世代交好的,老爷给我说了之后我也放心许多了。”

徐慧却是挑起了眉。甄家这几年跟贾家算是生疏了不少,虽然平时还有走动来往,但却少了从前那样的亲厚劲儿。这样一听薛家跟甄家搭上线,不知为何徐慧总有一种甄家是不是想要为顺郡王敛财的感觉。薛家是皇商,光是薛迅这一房便是日入斗金,甄家要是真的将薛迅拉到了顺郡王的阵营里,那顺郡王做起事来就方便许多了。

“哦,也没听你们说起过甄大人这事儿。”自从两家关系不似从前热乎之后,从前南边来的贾元春的师傅便借口要赶考搬离了荣国府。因着贾元春也要开始学习规矩,于是贾母便请了一个女师傅,诗书、女红就由这个女师傅教导。听到薛王氏说起甄家,贾母却只是摩挲了一下手腕上的佛珠,淡淡地说道。

“也是老爷来京之前才跟我说的。”薛王氏对自家能跟甄家交好也是十分骄傲,脸上的笑意丝毫没有掩饰的意思。

王氏有心提醒,但碍于贾母在也不好多说,只道:“你倒惯会舍近求远。咱们四大家族同气连枝,也不知晓叫咱们帮宝钗寻几个好师傅,偏生还要求到甄家去。”

“我原本也想给姐姐写信说说这事儿的,偏偏老爷却说不着急,结果临出门的时候才说已经托了甄大人帮忙,叫我不必再麻烦了。”薛王氏抿了一口茶,“老爷说到底跟甄家同在金陵,这样也方便。”

“原来如此。”贾母微笑着点点头,叫薛宝钗回到薛王氏身边后才道。只是接下来的寒暄聊天却不像之前那样的亲近了。

薛王氏虽然不解,但只当是老太太是乏了。

<

“你也真是的,给宝钗找师傅这么大的事儿也提前跟我说一声!”贾母那儿散了之后,王氏便带着自己的妹妹回到自己的院子,一坐下来便急忙跟薛王氏说道。

“一件小事而已,咱们也不愿意劳烦到了贾家。”薛王氏不明白自己姐姐为何这样生气,便道,“可是有什么不妥?”

“你看着甄家这样富贵,心里是不是觉得能跟甄家搭上线是一件荣幸的事儿?”王氏一语道破,“你要真是这样想便是糊涂了!我在内宅不懂爷们的事儿,也知道如今甄家是站在顺郡王身后的,便是肃恭贵妃病逝甄家跟顺郡王有些疏远,但到底还是顺郡王的外家,血脉是断不得的。你倒好,傻瓜似的就贴上去,叫皇上知道了估计就要把你们薛家归到顺郡王党去了!皇帝最不喜欢的就是结党营私,到时候你想着你们家要怎么办!”

“哪有这么严重,不就是…”

“哼,你就这样骗你自个儿吧。”王氏虽然也不愿意断送跟甄家交好的机会,但是为了自保,王子腾这几年也提起了王家跟甄家已经疏远的事情来,她自然不能以身涉险,“别拿什么上京巡视产业的借口糊弄我!这事儿吩咐底下的人做就是了,需要他这个薛家家主亲自上京来?”

薛王氏被说得六神无主,只能拉着王氏的手道:“我也不知道老爷在外头的事情,该怎么跟他说呀!”

“得空带他去见见哥哥,叫哥哥好好提点他。”王氏低声道,“我知道薛老爷不仅仅只想做个皇商,但参与这些事儿来无疑是拿全家老小性命开玩笑,万一引火*,你将来找谁哭去?你不想想自个儿,总得想想蟠哥儿跟宝钗吧。”

听王氏提到两个孩子,薛王氏一咬牙便点了点头:“我会跟老爷好好说说的。”

王氏这才放心地点点头。薛家出事了不要紧,就怕皇帝多疑连累了王家跟贾家,到时候泼天富贵化为乌有,倒不如让她先把这个苗头扼杀了。

第四十三回

第四十三回旧皇退位新皇立

也不知薛王氏回去后是怎么跟薛迅提起的,第二回薛家上门时倒是流露出想请贾母给薛宝钗寻两个师傅的意思。正巧贾家旁支有个叫贾雨村的,从前曾经当过小官儿,后来因为犯事被夺了官职,但学识倒是十分不错,如今正在金陵一带游学。贾母跟贾政商议过后便跟薛王氏说起,得了薛迅和薛王氏认可后就决定修书一封让人交给贾雨村,让他直接在金陵等着。

等到薛迅带着妻女回南时,已经是盛夏时节。宫里的黎贵人为皇帝生了个皇子,孩子刚刚满月黎贵人便被册封为宁嫔,移居凤藻宫,连从前盛宠的伊贵人如今都要依附她居住。而宁嫔也一跃成为后宫第一宠妃,便是贤妃、玉嫔等人见了她都要亲热地喊上一句“妹妹”。这也助长了黎家的势力,西北总督黎炆更是受到了不少官员的巴结,顺郡王一脉在朝中势力大涨。

要说甄家是如何跟顺郡王重建关系弥补罅隙的,还得从玉嫔隐于人后开始说起。当初甄应嘉是存了让玉嫔承继肃恭贵妃荣宠的意思,因着皇帝已经直白地跟他说明肃恭贵妃谋害皇嗣罪不可恕一事,明面上是降位处置,实际上肃恭贵妃的病都是太医院的人做下的好事,命令太医院如此的人自然就是皇帝。舍了一个犯下大错的妃嫔,送去一个庶出的年轻貌美的妃嫔,甄应嘉确实打的好主意,却不知玉嫔一朝得宠竟然就要跟甄家对立,害得甄家因为此事跟顺郡王府断了来往。

可是顺郡王毕竟没了生母,总不能连外祖家的支持都不要。就算再生气这口气总得忍下去,更何况这些年甄家没少往王府里送金银珠宝并为顺郡王招揽幕僚,顺郡王渐渐地也就放下心中的芥蒂。甄应嘉又适时言明玉嫔进宫是皇帝旨意,他们只能遵从。逐渐地便打消了顺郡王心中的不满。

如今金陵一带世家逐渐为甄家收买,西北黎家也在暗地里为顺郡王筹谋,宫里没有玉嫔还有宁嫔在皇上耳边美言,也不怪顺郡王最近走路生风眉飞色舞。

“听说皇上身子一直不见好转,而顺郡王如日中天,也不知道会不会就此登上大统。”尤氏捧着茶盅犹豫地说道。这日是她下帖子请徐慧还有王氏过府一聚,聊天的过程中她倒是说起了如今朝堂上的形势,“老爷也没少在我跟前说着这事,还说当初本不该这么早放弃的。”

“皇家的事情自有皇上做主,我们这些后宅妇人听再多也是多余的。”徐慧抿了一口茶,“皇上龙体康健,不过是劳累了些罢了,我们能也不能过多谈论。”顺郡王蹦跶得越活跃,皇位离他就越远,可是听尤氏这样说,贾珍似乎又有要依附顺郡王的意思了。

“可不是吗,咱们妇道人家能懂些什么。”王氏听了王子腾的劝说,也知道皇帝心中已有属意的人选,现在按兵不动才是最好。王子腾如今位极人臣,说的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不然依着王氏的性子,早早就要撺掇贾政跟甄家修好关系了。

“可是…”如今朝堂形势如此,难道就不值得拼一把么?尤氏有些迟疑,这份荣华富贵搁在眼前,不管是谁只怕也是很难拒绝的。

“你身居内宅,有时间的话就多劝导珍哥儿,还有蔷儿跟蓉儿,也到了议亲的时候了,得空给他们相看人家吧,也总好过在这里想些有的没的。”王氏毫不客气地说道,“你自个儿没有生养,将来还不是得靠蓉儿。你瞧瞧我家珠儿都成家了,你也该给两个孩子定下亲事才对。不然传出去叫别人知道,就要说你这个继母亏待孩子了。”

尤氏被说得脸上红了又白。

徐慧低头抿了一口茶,道:“这些爷们的事情还是少插嘴吧,朝堂的事情水深得很,你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再有,咱们都是妇道人家,哪有在这些事情上说话的道理,别再提就是了。”

尤氏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轻轻点了点头。其实贾珍本也没这个意思,只是她看着黎家依靠顺郡王如今步步高升,心中羡慕罢了。

<

外头的蝉鸣声一直没有停止,毒辣的太阳把院子里的植物都晒得蔫蔫的,闷热的天气让人都不愿意出门。徐慧推了好几张请帖,拿过冰镇酸梅汁抿了一口,吩咐道:“去切了果子来吧,这天气太热了。”

“已经吩咐人去切了,太太最烦就是这么闷热的天气,不如再多加些冰吧。”锦棉道。

“也好,这样热的日子也不知何时是个尽头。”自从从东府回来后好像京城就没下过雨了,皇帝身子也熬不住这么热的气候,已经派了德郡王前往地坛求雨。徐慧默默算了算时间,“德郡王去地坛求雨也有好些天了吧?”

“都有三天了。”锦棉道,“不过瞧这天气,倒没有要下雨的意思。”

“且等等吧。”徐慧拿过团扇摇着。皇帝虽然没有明说,可下旨让德郡王代为求雨已经是一个信号,要不是让钦天监算过时间,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让德郡王这个时候前往地坛了。顺郡王一党最近在朝中不停造势,想必皇帝心中也是恼火。“这老天爷要酝酿着下雨,总不能说下就下的,那显得多假呀。”

“太太说的奴婢便是不懂了。”锦棉浅浅一笑。

此时翠儿便端着果盘进来,红瓤的西瓜、晶莹的葡萄还有橙黄的蜜瓜,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贾琬这时候也悠悠转醒,被乳母抱到了徐慧跟前。徐慧让人端来水,绞了帕子给贾琬净脸净手后,母女俩便对着果盘发起进攻。咬了一口清甜的西瓜,徐慧又道:“厨房里想必还剩有果子的,你们也去吃一些吧,这么闷热的天气别热坏了。”

“多谢太太。”锦棉跟翠儿对视一眼,笑道。

“太太对咱们真好。”翩然也浅笑着说,“听说西跨院那儿,二太太虽然没有克扣三姑娘的东西,但却叫人减免了赵姨娘那儿的用冰。要不是后来二老爷在赵姨娘处觉得闷热,二太太也不会这么爽快就把用度给补回来。这倒也罢了,周姨娘更是可怜。”

周姨娘这一年来也是偶有复起的时候,叫王氏心中很是不满。赵姨娘那里还有个女儿倒也罢了,王氏也不敢动什么手脚;赵姨娘无子无女,偏生又得了贾政的几分喜爱,这叫王氏如何不恼火生气。周瑞家的自然也是有眼色的,暗地里就吩咐底下的人克扣起周姨娘的用度,现在周姨娘也因为这样给闷病了。

“二房的糟心事儿也多,珠哥儿又病了,二弟妹心里也烦吧。”徐慧道。

“可不是?这天气要再这么热下去,府里只怕又有人给热病了。”翩然边给徐慧还有贾琬扇风边说道。

“太太,今儿珠大爷那儿传来好消息,说珠大奶奶有二个月的身孕了。”翠儿出去给贾琬端来了碗冰奶丨子,回来之后便禀报了这样的消息。

“哟,这可是大喜事。”徐慧淡淡一笑。

“听说珠大奶奶这几天就不欲饮食,原以为只是天气闷热的缘故,没想到今天请大夫一看却是有孕了。”翠儿说着,“这下总算能叫二太太开心一些了。”

李纨有孕,贾珠只怕也是时候了。徐慧有些出神,轻轻咬了一颗葡萄,淡淡叹了口气。

<

就在李纨传出有孕后的第二天,天气开始变得阴沉,没过多久便雷声作响,大雨倾盆而下。这场雨下了整整两天才有了停歇的迹象,极大地缓和了京城的闷热,也让京郊的农田得到了滋润,不至于因为干旱而颗粒无收。

京里便开始有人说这场大雨是因为德郡王诚心求来的,又说德郡王在地坛求雨时日日虔诚叩拜,所以才这样感动上天降下甘露,德郡王果真是有福之人。此时皇帝的病情也突然好转,并决定将茜香国二公主安氏指给德郡王为侧妃,同时加恩德郡王妃父亲为一等公。还未等顺郡王一派想出什么法子,皇帝便有下旨退位,传位给皇后所出的皇五子德郡王,新皇在九月初九登基。

“皇上退位的旨意来得突然,京里许多人都反应不过来。”徐慧跟贾赦说道。

“要不是顺郡王野心勃勃,虎视眈眈想要登上皇位,皇上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贾赦抿了一口葡萄汁,“听说黎家在西北不安分,要联系西北将军支持顺郡王为帝。西北将军是皇上一手提拔的,便将此事传回给了皇上,皇上才终于下定决定要传位于德郡王。如今宫中宁嫔失宠,她所出的皇十子已经抱去给了皇后抚养。”

“此事我也知道,没想到黎家这样大胆妄为,也不想想自己女儿还在宫中。”徐慧叹了一口气,“荣华富贵遮人眼,连自己女儿跟外孙都不要了。”

“黎家的事情只等新皇登基后处理了。”贾赦道,“顺郡王就是再不甘心也无力回天。”

“耳边才总算安静些了。”退位的旨意一出,京里纷纷扰扰的声音都停了下来。从前那些依附过顺郡王的官员如今都想尽法子撇清关系,京里人心浮动的氛围顿时肃清。等着九月初九德郡王顺利登基,从前蹦跶的人都要想尽法子自保了,尤其是甄家。

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四回贾琏亲事始相看

新皇登基,第一时间却并未追究顺郡王结党营私之事,反倒是亲自送了太上皇跟太后到京郊行宫颐养天年,同时册封前朝后宫。顺郡王册为忠顺亲王,这个封号也是太上皇亲自为其所取;德郡王册为仁德亲王,皇九子徒淼为成安郡王,皇十子年幼无册封。又册封太上皇贤妃为贵太妃,玉嫔、宁嫔、恭嫔为太妃,伊贵人、赵贵人、王贵人、韩贵人为太嫔,其余则为太贵人。同时又册立和郡王妃为皇后,吴侧妃为贵妃,安侧妃为懋妃,尉迟庶妃为熙妃,洪庶妃为柔嫔,喻庶妃为宣嫔,另有侍妾戴氏跟张氏则立为戴贵人跟张贵人。

“这懋妃倒也罢了,毕竟是茜香国主嫡亲的二公主,那熙妃却只是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家的女儿,居然也能一句封妃,看来皇上对这个熙妃是宠爱得很呢。”外命妇首次进宫参拜后,王氏便如此在贾母跟前说道,“到底是得了皇上喜欢的缘故。”元春容貌才学都比那个熙妃要好,看来后年的选秀一定能中选。

“那倒不一定,”徐慧拨了拨茶杯的盖子,撩起眼皮看了一眼王氏,“熙妃之所以能够封妃,最主要的还是她诞育了皇上的大公主,又曾经为皇上孕育过一个皇子。虽然皇子早夭,但毕竟也是有功劳的,这才是皇上册封她为熙妃,与懋妃并尊的原因。”

“赦儿媳妇说得有理。”贾母知道王氏心里想的什么,但是想是一回事,实际是另外一回事,“皇上刚刚登基,只怕前朝后宫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咱们只管按照规矩给皇后请安便是了,旁的东西还是少打听少谈论为宜。赦儿媳妇,东府的蓉哥儿跟蔷哥儿都开始议亲了,你也抓紧时间给琏哥儿相看才是。”

“媳妇知道的。”贾琏今天已经十三了,不怪贾母这样上心,算算时间王熙凤也该出孝了,不过倒没听说她要上京来的消息。

王氏撇了撇嘴,眼下当然是元春跟珠儿媳妇的事情最要紧,贾琏才刚刚十三岁,何必这么快就相看人家,当年珠儿不也是十五、六岁时才议亲的。又想到自己远在金陵的侄女王熙凤,便回忆起当初心中的一个计划,遂浅浅一笑,准备回到自己院子后就遣周瑞家的去跟自己大嫂说一声。

此时贾元春也正好进来请安,徐慧淡淡看了她一眼,却发现小姑娘比之从前显得文静多了,浅笑回眸间更为端庄。只见她捏着帕子的双手交握在身前,身上穿着一套丁香色洽淡金莲花纹路的衣裙,更添几分淑雅。自从教习嬷嬷来到府中之后,除了每日请安之外,贾元春便是很少再来到贾母身边伺候了。贾母也知道她既要练习规矩又要温习诗书,也体谅她这样作为,每每等她来请安时都要嘘寒问暖一番。

“瞧着元春越发像个大姑娘了。”徐慧见贾元春如今越发出彩,便笑着说了一句。

“大太太惯会取笑我了。”贾元春抿了抿唇,露出个淡淡的笑意回道。

估计是嬷嬷讲究“笑不露齿”,贾元春每一个动作都像教科书般精准,倒少了从前的活泼劲儿。徐慧看一眼面带满意神色的贾母,但笑不语。

<

“珠大爷房里的云氏跟尹氏又闹起来了,听说把珠大爷烦得直头疼。”翩然见徐慧从荣庆堂回来便连忙叫人拿来一身常服,边给徐慧换上边说道,“珠大奶奶如今有孕不能动气,而且素来性子柔顺,这回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才是,估摸着等一下二太太又要恼了。”

云氏是王氏送去的丫头,尹氏却是贾母的人,两个人经常吵吵闹闹都是常事了。只是这回把刚刚病愈的贾珠吵得心烦意乱,传出去王氏跟贾母想必都要生大气,那两个丫头就等着吃瓜落了。徐慧摘下头上的步摇,拿过象牙梳子将头发梳顺,道:“珠儿媳妇就算性子再怎么温和,也总得出面处置一下才对。要是不闻不问,那两个丫头只怕是要觉得自己的太太软弱,肯定是要闹翻天的。”

“可不是吗?”翩然重新给徐慧梳了个松散的发髻,只拿一支金镶青石寿字玉簪挽着,“听说珠大爷从前就喜欢那两个丫头,生病时也是这两个丫头在跟前伺候的。兴许就是这样两人才会争风吃醋,而珠大奶奶忌惮着珠大爷对她们的喜欢,所以才没有多加斥责。”

“糊涂呀…”徐慧叹了一声,“也罢,他们院子的事咱们也只能听一耳朵,旁的说再多也会有人觉得咱们多管闲事。”

“太太说的是。”翩然又拿出一张大红洒金请帖,“这是西宁王府送来的请帖,说是请太太还有琬姐儿后天过府赏菊。”

“西宁王府?”徐慧拿过帖子一瞧,果真是西宁王府的盖章,“倒也奇怪了。咱们府跟西宁王府虽有交情,但都是老太爷老太太这一辈的事情了,虽说从前老太太生辰时他们也派人来贺寿,但到底我跟王妃只有一面之缘,怎的倒是下帖子请我过府去了?”

“太太倒是忘记了,西宁王府有个县主,今年都十二岁了。”翩然回道,“虽说不是西宁郡王的嫡女,却是在郡王妃身边养大的。咱们家琏哥儿跟那位县主年纪倒是匹配,郡王妃自然要为她寻个好人家了。而且,老太太那儿只怕也是得了消息了…”

西宁郡王家的长女是从前西宁郡王庶妃朱氏所出,朱氏产女后血崩而亡,其女便交由郡王妃寇氏抚养。寇氏自己无所出,所以也视这个女儿为亲生女儿,如今这位长女已经到了议亲的年纪,寇氏自然要为她好好相看未来的婆家。除了徐慧之外,内阁学士杨文之妻霍氏、护军参领公孙泰之妻常氏、太仆寺卿刑易之妻甘氏等都收到了邀请。徐慧发现,受邀的人家中大多数家里都是有姑娘的,也不知是所为何故。

“知道了,找人给郡王府回话,说我后天一定会到。”便是她不想去,贾母肯定也会叫她去的。徐慧起身做到榻边坐下,“去把我的绣笸拿来吧,说好给琬儿绣的荷包还只完成一半而已。”

“是。”

<

虽然京里人常常提起“四王八公”,但徐慧来到西宁王府时才发现,荣国府就算再气派再奢华,跟西宁王府比便是不值一提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这样的形容用在西宁王府上便是毫不夸张,院子中流水小桥的设计跟堆砌的假山两相辉映,十字路边还种植着金秋新贡的金贵跟玉簪花,花香袅袅。

西宁王妃寇氏穿着一身月白描金花淡色上衣跟金丝白纹昙花雨丝锦裙,发髻上簪着一具金累丝嵌红宝石双鸾点翠步摇,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一派温柔和顺的模样。跟在她身边的便是西宁郡王长女,只见她穿着一袭大红刻丝金枝绿叶百花综裙,外头罩着一件桃红撒花褙子,桃花眼樱桃小嘴,估摸着长相更像生母朱氏,隐约能看见几分妩媚之意。

“前几天宫里赏下了几盆贡菊,正巧我也从外头收了一批菊花来,所以便邀请诸位夫人过来赏花吃酒。”寇氏笑着道,“知道各位夫人身边都有姐儿,我也冒昧请了一块儿过来了,叫她们陪着端宜一起玩耍也好。”端宜便是西宁郡王长女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