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通鬼扯绕得人头晕,阿九没什么耐性了。太监果然阴阳怪气,白天里一门心思向着欣荣,大晚上的又跑来探她的伤,这是想里外都当好人?果然居心叵测。她有些鄙夷,沉了容色正要开口,赵宣却已经径自拉过了她的手。

阿九大惊,没料到这人胆子这样大,没有她的准允便敢动手动脚,觉得她好欺负么?她使力把手往回抽,冷下脸恫吓:“公公是在御前侍奉的人,这么做可要担罪名的……”

然而赵宣却连眉毛都没动一下,钳了她的手朝她一乜,声音出口阴沉得教人发冷,道:“殿下乖乖听话,您脖子上的伤奴才权当不知道。”

此言一出,骤然教她浑身一僵——脖子上的伤……这人瞧见她脖子上的伤了?她面色大变,心头将谢景臣家的祖宗挨着问候了个遍,复抬手便去捂颈项,半眯了眸子冷冷看赵宣:“怎么,公公这是威胁本宫么?”

他一哂,微垂着头替她解一圈圈儿的白布,视线落在她的手上,轻描淡写道:“殿下不也威胁奴才么?你来我往罢了。”

阿九不是个伶牙俐齿的人,被这话堵了个结实,一时半会儿居然说不出什么话来反驳,只能拿冷刀子似的眼风在他身上来回剐。

他微垂首,从这样的角度只能看见一双英挺的眉和浓密的眼睫。她的目光在他面上打量一遭,不由歪了歪头。白日里分明是副妩媚妖娆的模样,怎么这会儿倒显得疏凉了……有些奇怪,分明是同一副眉眼,怎么不像同一个人?

正琢磨着,那头的人不曾抬眼,替她上药的动作不停,口里却忽然说了一句话:“殿下似乎对偷觑一事格外感兴趣?”

“……”

阿九微怔,旋即移开眼,别过了头看向别处,不再盯着他瞧。这话初听时觉得没什么,可细想之下却万分怪异,夹杂一丝教人说不清的滋味。偷觑……真是一个精妙又隐晦的词,直觉告诉她,这人似乎不是单纯在指她看他这件事。

正思忖着,手背却传来一阵火辣辣的痛楚,她微微皱眉,眼风儿看过去,却见他手中握着药瓶子,将白色的粉子均匀地洒在那道鲜艳夺目的鞭痕上,低眉凝目,面上的神态专注得类似小心翼翼。

掌中的手微微地颤抖,他轻声问,“疼?”

闻言,她抬起头,将好同他的视线不期而遇。幽冷的眼,眸中沾满秋意,窗外淅沥的雨声如隔世,风渡萧萧,他眼中是一片玄色的迷离,不经意闯进去,像是能令人在其中溺毙。

阿九有刹那的怔忡,定定看着他,口里没头没尾蹦出几个字来:“你是谁?”

赵宣眼角浮起一丝笑纹,似乎对她的问题感到好奇,反问道:“殿下还不知道奴才的名字么?”

“……”阿九拿另一只手扶了扶额,微微摇头。掌印公公的大名如雷贯耳,如今又提督东厂,她怎么会不知道?只是她觉得不对劲,这个赵宣,和白日里阴柔妖媚的督主压根儿不像一个人,倒很像是、很像是……

一个名字从心底浮出来,在双唇之间呼之欲出,她霎时大惊,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朝后连连退了几步,“哐当”一声撞翻了殿中央的香鼎。沉香屑洒了一地,原本清雅的香味霎时变得浓郁,她抬起缠着白布的右手,蹙眉凛眸,声音出口却有些发颤,道:“说,你到底是谁?”

他瞥一眼地上洒落的香木屑子,换上一脸的不明所以,也跟着从宝椅上起来朝她走近,“殿下这是做什么?”

“别过来!”见他上前,她连忙踉跄着往后退,纤细的食指指着他,冷声叱道:“你到底是谁?将你的面具摘下来!”

“奴才惶恐——”赵宣朝她深深揖下去,埋着头沉声道:“奴才不敢欺瞒殿下,数年前太庙走水,奴才的脸被落下的横梁烫伤,狰狞可怖,面具一除恐令殿下受惊。”

这套说法在阿九这里已经行不通了,她仍旧坚持,端起了帝姬的驾子命令道:“本宫令你即刻摘下面具,公公想抗旨么?”

赵宣面上浮起几丝无奈,沉默一阵儿才朝她应个是,这才动手去取兽首面具。阿九喉头一阵吞咽,屏息凝神眼睛都不眨一下,他的指尖修长而白净,捏着面具下端微微一抬,将它给摘了下来。

黑压压的穹窿滑过一道闪电,风雨交加中将那张脸打得惨白一片。赵宣没有说谎,那确实是一张丑陋得令人毛骨悚然的脸,两边脸颊的皮肉拧作一团,呈现出一种扭曲而狰狞的状貌。

阿九只看了一眼便别过了头,霎时大感窘迫,支吾了一阵儿才道:“真是对不住,是我误会公公了,你别介怀……”

自打那夜遇见过那怪人,她就开始变得神神叨叨的,如今这疑神疑鬼的症状愈发严重,直接揭人伤疤了!她觉得愧怍,赵宣那张脸烧成那样,想必是这辈子也不愿让旁人看见的,也不知他会怎么想,恐怕早在心里恨死她了吧!

赵宣将面具重新覆在脸上,朝她揖手见个礼,道:“殿下既然对奴才心存疑虑,自然得看个分明。奴才不敢介怀,只是担心吓着了殿下。”

如此说来倒是个忠心耿耿的人,被她揭了伤疤踩了痛脚,反倒来担心有没有吓着她。阿九更加感到不自在,干咳了两声摆摆手,别过脸说:“并没有。天色不早了,公公还得去跟长姐复命,我就不留公公多坐了,你请吧。”

这道痛处显然戳得深,赵宣这回倒是没再多言,径自朝她见了个礼退了出去。阿九颓然地在椅子里跌坐下去,垂了眸子端详一阵儿自己的手,暗道那个掌印不愧是专门伺候人的,这伤口包得可真惊喜,比金玉那丫头的手艺耐看多了。

阿九这头正思忖,金玉便从外头打起帘子走了进来,一脸狐疑地朝她走过去,边道:“殿下,方才我打了几个喷嚏,您说是不是有人在念我什么不好啊?”

她闻言心头发虚,只悻悻一笑,朝金玉说:“哪儿听来的说法,外头又是雷又是雨,我看你是着凉了,多添些衣裳就不打喷嚏了。”

“是么?”金玉挠了挠脑门儿,也没再深思,垂下眼瞄见一地的香屑子,不禁呀了一声,连忙蹲下来收拾,一面朝阿九道:“殿下,方才老远儿就听见您的声音了,您是不是和赵公公吵起来了啊?”

她略皱眉,不假思索地否认:“乱说什么,我和赵公公有什么可吵的。”

“奴婢想也是,您这样的性子,除非逼急了,否则能和谁争得起来呢。”金玉将香鼎扶起来摆正,复立起身来扑扑手,又回过头看她,问:“赵公公这么晚来找您有什么事啊?”

“是欣荣让他来给我送了些玉露膏来。”她将桌上的药瓶子递给金玉,面露几分疲态,撑着额吩咐,“将东西收起来,我有乏了。”

金玉将玉露膏收好后过来扶她,托了她的手臂,小心翼翼避开伤处往里间走,道:“乏了就歇下吧,殿下,您明儿一大早还得去慈宁宫见老祖宗,精神头儿可得养足了。”

*******

雨后初晴,天清气朗,霞光照亮白云千丛,洋洋洒洒在重楼高瓦上铺陈开。枝头柳梢还凝着雨珠,跟太阳底下一照,不消片刻便没了踪迹。

梳妆妥帖后约莫辰时,阿九扶了金玉的手从宫门口出来,钰浅早命人备好了车辇外头等候,辇前立侍的宫人见了她,纷纷躬身拜礼,复打起帘子伺候她入辇。

撤了杌子,钰浅复撩起窗帘看向她,沉声道:“殿下,您头回去跟老祖宗请安,奴婢有些话要告诉你。”

她眸光一动,道:“你说。”

钰浅朝四下望一眼,这才凑上去压低了声音道:“合宫里都知道,老祖宗不喜欢良妃娘娘,您是良妃娘娘的亲闺女,难保不受牵累——殿下,奴婢就是想提醒您,谨言慎行,千万别惹热太后不爽心。”

不喜欢良妃?阿九有些诧异,却也没有深问,只是点点头说好,“我知道怎么做,你放心。”

万岁爷的两个孩子都不算出类拔萃,倒是难得这位帝姬生了副玲珑心肠。钰浅颔首,这才将窗帘子放了下来,侧目吩咐驾辕的内监,道:“去慈宁宫。”

金玉瘪了瘪嘴,不甚情愿地朝钰浅走近几步,压低了声音道:“姑姑,你跟殿下神神秘秘的,说了些什么啊?”

钰浅侧目看了她一眼,面上没什么表情,道:“若我没记错,你是相爷送入宫伺候殿下的吧,不该打听的东西就别打听,难道这个规矩你不明白?”

金玉一愣,登时不高兴地别过脸,口里咕哝着:“只是问问而已嘛,这么凶做什么?”

钰浅朝她一睨,言语间带着几丝讽刺的意味,道:“真不明白大人怎么会让你在殿下身边伺候,除了给殿下添麻烦,根本一无是处。”

“……”这女人说话也忒过分了吧!金玉气得一滞,口里“你”了好几声也没挤出半句话,最后愤愤地甩了甩袖子,“姑姑怎么这样说话,我哪里一无是处了?”

两个姑娘争执不下,不知不觉却已经到了慈宁宫门口。金玉不再搭理钰浅,哼了声儿便兀自过去打帘子伺候阿九下辇。

晨间的微风拂过衣裙,她立在朱红的宫门前稍稍顿足,定定心神,复又提步上前。到了宫门前有宫人过来请安,复入内传话。阿九立在原地等了会子,见远处景泰门那方徐徐走来一行人,日光下她微微眯眼去看,却见最前头的少年锦衣华服,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背着手洋洋地踱过来,清秀俊朗,很是眼熟。

阿九蹙眉一阵回忆,脸色登时沉了下去——她当是谁,原来是曾经在相府里灌她罗浮春的大皇子。

显然的,那头皇子也瞧见了她。元成挑高了眉,面上露出几分惊喜的神态,连忙紧着步子上前拦住她去路,目光在她身上打量一遭,讶然道:“是你?你不是老师府上的丫鬟么,怎么进宫了?”

这话一出,一众宫人都有几分尴尬,元成身边儿随侍的太监连忙凑过来,朝他压低了声音附耳道:“殿下,这是欣和帝姬,前儿才被相爷找着给送回来呢!”

元成错愕至极,只觉像记闷棍打在脑门儿上似的,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定定瞧着她不可置信道:“你是我姐?”

阿九懒得和他多说,只是微微颔首,是时那名进去传话的嬷嬷已经出来了,伸手一比恭敬道:“殿下随奴婢来。”

“有劳嬷嬷。”她含笑一点头,步子微动绕过元成朝里头去了。

皇子怔忡,看着她的背影半晌回不过神儿。这玩笑可开大了,惦念这么久的丫头居然是他亲姐姐,他还轻薄过她,真是混账!岂不是要天打五雷轰遭天谴么!

元成悔不当初,正懊恼得厉害,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一面往回走一面问身旁的太监,道:“对了,听说老师今儿一大早就进宫了?”

小尹子应个是,朝慈宁宫那方抬了抬下颔,道:“就在里头给老祖宗誊经书呢。”

31|4.13|||家

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的宽广空地,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门位于北侧,内有高台甬道与正殿慈宁宫相通。院内东西两侧为廊庑,折向南与慈宁门相接,北向直抵大佛堂之东西耳房。前院东西庑正中各开一门,东曰徽音左门,西曰徽音右门。

正殿慈宁宫居中,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当中五间各开四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两梢间为砖砌坎墙,各开四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炉四座。东西两山设卡墙,开垂花门,以通后院。

前头有宫人引路,阿九提了裙摆跟在后面徐徐而行,跨过门槛,隐约听见里头有人说话,模糊不甚真切。她心头感到古怪,这大清早的,太后宫里难道还有别人?

如是一想,不由压低了声音开口问道:“嬷嬷,老祖宗宫里还有旁人么?”

“回殿下,”秦嬷嬷回过头来朝她勾起个笑容,恭谨道:“今儿是浴佛节,历来四月初八相爷都会入宫替老祖宗誊抄经书。”

听见里头的人是谢景臣,阿九在那一瞬间居然生出了掉头就走的念头。然而也只是想想罢了,人都到了慈宁宫大门口,再想打道回府是不能够的。不过倒是很新鲜,她歪了歪头,难怪他总是念珠不离手,原来也是个吃斋念佛的主。还会入宫给太后誊抄经书,还很虔诚嘛。

她想了想,又道:“每年都如此么?”

秦嬷嬷脸上挂着丝慈霭的笑容,“有四个年头了。老祖宗眼睛不大好,经书上的梵文字儿又小又密,只能请人代笔。为着这茬儿,大家选了好些字迹清秀的宫人嫔妃,可老祖宗都不可意,最后没个奈何,只能找上谢相。”嬷嬷说着稍稍一停,右手往前一托,躬身道:“老祖宗就在里头,帝姬请。”

阿九进了殿门,抬眼一望便瞧见了坐在上首的太后,微合着眸子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是在打坐念经,因连忙垂了眸子朝她恭恭敬敬地跪拜,道:“欣和给老祖宗请安。”

听见声音,葛太后掀起眼帘朝地上的人看了眼,唇角往两旁一牵勾起丝笑容,温声道:“欣和来了啊,地上凉,赶紧起来吧。”

她应个谢,这才缓缓从地上站了起来,微垂着眸子立在原处。葛太后笑容可掬,收起念珠朝她伸手,柔声道:“来,丫头,到老祖宗这儿来。”

这话一出,听得阿九心下皱眉。来慈宁宫前,钰浅分明说过太后不待见良妃,照理说不该对自己这样和蔼可亲。那丫头在紫禁城里的时日不短了,应当所言不假,这可着实有些奇怪了。

侧目一觑,太后正笑盈盈地看着自己,两只手还悬在半空,指上的玳瑁镂空护甲似乎能反光。这个节骨眼儿上,似乎也没得她选择的余地了。阿九定定神,暗自呼出一口气,堆起满面的笑容走上前。

葛太后两手拉着她将人带到跟前儿,瞧见她右手的绷布时皱了皱眉,惊讶道:“这手怎么了?”

“回太后,”阿九睁眼说瞎话的本事日渐精进,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胡诌,道:“昨儿欣和不慎打碎了宫里的花瓶儿,被碎片给割了道口子。”

太后眉头皱得更紧,呵责道:“怎么这样不小心呢。来,让哀家好好看看。”说着眸子在她面上细细打量,眼底透出几分满意的神态来,赞叹道:“瞧瞧这如花似玉的脸蛋儿,长得可真美。”

被人这么直勾勾地盯着瞧,阿九有些不自在,太后含笑端详她半晌,又换上副疑惑的口吻,道,“不过倒是奇怪了,这孩子怎么既不像你皇父,也不像你母妃呢?”

此言一出,偌大的正殿中霎时鸦雀无声。

阿九眸光微闪,背上的冷汗涔涔冒出来,几乎将身上的小衫打湿。葛太后不像个简单的人物,心思也难以揣摩,她说这话,究竟是无心还是有意?若是有意……莫非自己有什么破绽让她看出来了么?

她这厢正惶惶然,立时在旁边的一个嬷嬷却笑嘻嘻地开了口,朝太后道:“老祖宗,常言道隔代亲么,照奴婢说啊,帝姬生得这样貌美,倒是同您年轻时候有几分相像,这不是随了您么?”

听了这话,葛太后面上的笑容绽的更盛,将阿九拉着在自个儿身边坐下,柔声道:“不说还不觉得,经成嬷嬷这么一提,哀家也觉得真有几分像。”她边说边捉了阿九带伤的右手放在掌心察看,换上副心疼的口吻,道:“多漂亮的一双手,这要是留了疤可怎么办。”

阿九便道:“老祖宗不必担心。昨儿长姐听说我手受了伤,特意让赵公公送了玉露膏到碎华轩。”

“你和你姐姐十几年没见过面,哀家原还担心你们生分,如今看来倒是多虑了,到底是同根生的亲姐妹。”葛太后笑道,指尖不经意滑过阿九的手腕,眼中登时滑过一丝惊诧,似乎是不可置信,又探手在她的脉搏上抚了抚,不由半眯了眸子--

谢景臣送入宫的假帝姬,居然是金蝎蛊的宿主,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阿九被捉了手腕,想挣又不敢挣,只好忐忑地望着太后。太后那厢沉默半晌,面上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看得阿九心头发憷,未几,葛太后仿佛是觉察到了自己失态,连忙松开握着阿九的手,望着她缓缓道:“行了,时候也不早了,你回去吧。”

闻听此言,阿九霎时如蒙大赦,连忙退后几步朝太后福身,道,“老祖宗保重凤体,欣和告退。”

见太后颔首,她方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到了宫门口一个转身,步子有些急,然而未想到外头有人,一股清冽的暗香迎面而来,她始料未及,居然就那么直不愣吞地撞了上去。

宫门外的人教她撞得一个踉跄,她朝后退几步,定睛去看,只见是个眉目似画的人,颀长挺拔的身形,着银色曳撒,手中握枝紫毫,她看清了当即一愣:“谢大人?”

是了,方才秦嬷嬷不是说过了么,他也在慈宁宫,只是方才进来没瞧见,之后又一门心思应付太后,居然将这尊佛给忘在脑后了!

谢景臣站定了身子冷眼看她,未几复对掖了双手朝她施一礼,“臣参见公主。”

“大人不必多礼……”她埋着头低低道,左手往上一抬,几乎是下意识地抚了抚颈项,回忆刹那间潮水似的涌上来,搅得一张小脸红白交加。阿九稳稳心神,不想同他多待,因不待他开口便绕过他往外头走。

然而步子还没迈开,背后就传来个声音,清寒入骨:“今日是浴佛节,太后眼睛不好,得让人帮着誊梵文,殿下亏欠了十五年的孝道,眼下正是补偿的时候。”

这话听得人云里雾里,阿九皱了眉头一番琢磨,隐约明白过来——这人是在暗示自己去给太后抄经书挣表现?

她回过身朝他看,将包得跟粽子似的右手抬了抬,道:“大人所言甚是,可我伤在右手上,没法儿握笔也没法儿写字。”

谢景臣却满脸的不以为意,哦了一声道:“尽孝道的法子多得很,没人说殿下非得亲自执笔。”

阿九感到不解,歪了歪头问他:“不执笔我能干什么?”

“殿下能干的事多了去了,比方说——”他面无表情,那副清傲的风骨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正色道,“替臣砚墨。”

她几乎要以为是自己耳朵出了什么毛病,站直了身子目瞪口呆地望着那人,心道你高高在上的一个丞相,身边连个磨墨的人没有么?再不济,偌大的慈宁宫多得是人由他使唤,怎么也犯不着让她动手吧?因蹙眉:“大人缺个研墨的么?”

他睨她一眼,并不回答,只是没什么表情地反问:“殿下觉得替臣研墨委屈您?”

“没有啊……”阿九听得一愣,常言道高世之才不为良医当为良相,她一个假公主替堂堂谢大人研墨,有什么可委屈的?只是她实在不想同他待在一起,毕竟前车之鉴就赤条条地摆在她脖子上,他的病发起来没个准数,要是在慈宁宫里闹出什么动静,那简直不堪设想!而且为什么非得要她去研墨?难道又打着算盘想再欺负她一次么?

想起前几回的事,阿九有些窝火,琢磨来琢磨去仍旧决定拒绝。这人一犯病根本没法儿控制,他一直以来都是她的衣食父母,那就不能表露不满,所以只能拐着弯地提醒。可像他这样的大人物,说得露骨了难免伤人面子,怎么办呢?

她觉得伤脑筋,思忖了好阵儿才清了清嗓子,拿一副很恳切的目光看他,伸出根细细的食指指着自己,暗示道:“谢大人,你跟我在一个屋子里待着,不该觉得……浑身不舒坦么?”

这回换谢景臣疑惑地看她,“为什么不舒坦?”

阿九皱紧了眉头,这算明知故问还是装傻充愣?为什么?这还用说么?她左右张望一眼,这才压低了嗓子朝他恭恭敬敬说:“大人高洁,因为金蝎蛊却总免不得对我动手动脚,这样忍着不是很辛苦么?”

忍着辛苦?这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确实是辛苦。他微挑眉,看她的目光明灭:“殿下到底想说什么?忍着辛苦,所以该如何?”

该如何……阿九很想扶额,这么个运筹帷幄执掌天下的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开窍?既然待在一处免不了出岔子,那就能避则避啊,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么?她不自在地伸手将领子往上扯,张口道:“忍着那么痛苦,那就……”

话音未落,他便朝她走近了一步。高大挺拔的身形带来股浓烈的压迫,阿九吓了一跳,出于本能地朝后退,仰起脖子看他,目光中霎时写满戒备。

那双冷冽的眼半眯起,谢景臣接过她的话往下说,“殿下说的不错,臣忍着确实不好受,不如……”

是时一阵脚步声响起,他话音戛然而止,侧目去望,却见徽音左门那头却缓缓走来了一行人,领头的妇人着真红大衫,戴飞凤冠,雍容华贵美丽端庄。

谢景臣对掖了双手朝后退开,阿九悬着的心落回肚了几分,抚着心口循脚步声瞧过去,却见皇后已经走近了,连忙福了身子行礼。

左右搀着皇后款款而来,岑婉微皱了眉头朝两人看一眼,心中疑窦丛生,拂拂袖子请他们起身,目光落在谢景臣身上,笑道:“大人又来替老祖宗誊经书?”

他垂着头应个是,皇后便携着丝笑容点头,“这门差事老祖宗从不交给旁人,谢相的墨宝,便是王逸少在世也要叹为观止。”

“皇后娘娘谬赞,”他面色淡漠,沉声道:“臣不过是承蒙老祖宗抬爱罢了。”

“大人太谦逊了。”岑婉道,眸光一转看向阿九,疑惑道:“帝姬怎么在这儿?”

阿九张嘴正要说话,孰料有人先她一步开了口,说:“回娘娘,帝姬恭孝,请愿与臣一道替太后誊经文,聊表心意。”

她错愕地睁大眼,一脸不可置信地转头瞪他——自己何时请愿了?这人睁眼说瞎话的本事着实堪称一流,当着皇后的面儿也能将谎话编得有鼻子有眼,果然令她望尘莫及!

“原来如此,”皇后略惊讶,哦了一声又去打量阿九,道:“欣和,果真如大人说的那样么?”

“……”这样的境况,还容得了她说不是么?他这是要赶鸭子上架,压根儿没给她留退路!阿九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颔首,挤出个笑道:“今日是浴佛节,誊写经书也是积福报么。”

之前还说是个好拿捏的,如今倒好,手都伸到慈宁宫来了,果然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闺女,半分大意不得!岑皇后心下不悦,面上却一丝不显,含笑朝阿九不住地颔首说好,赞许道:“难得帝姬有这份儿孝心,”说着拂手道:“得了,大人带帝姬去大佛堂吧,本宫进去陪老祖宗说说话儿。”

谢景臣揖手称是,直起身朝后院儿伸手,下颔微微一抬,朝她面无表情道:“殿下随臣来。”

来,来个鬼!阿九的火气一簇接一簇地往上拱,暗道这人不仅居心叵测一肚子坏水,根本还是个疯子!她在心头暗骂几句,当着皇后的面又只能强颜欢笑,柔顺道:“欣和告退。”这才跟着那人直直往佛堂走。

慈宁宫是历代太后太妃的居所,从光十年时,凉广帝体恤年迈的嫔妃出行不便,特意修筑了慈宁内花园。初夏时节,后院中自有千树万花争奇斗艳,红紫粉白,美不胜收。蝉鸣阵阵,莺声鸟语。

谢景臣在前头徐行,一路穿柳拂花不再搭理她,阿九则拉着脸子跟在后头细细思索。真是莫名其妙,平白无故的让她留下来研墨,如他这样阴险狡猾的性子,该不是别有图谋吧?她被这个念头惊了惊,转念又强自安抚自己,这里好歹也是慈宁宫,太后眼皮子底下,四处都是宫人,他权势再大,总不至于只手遮天在这儿对她胡来吧!

然而阿九的算盘到底还是打错了。

偌大的慈宁宫,如今只有东间住着一个太后,越往西行,人烟便越少,大佛堂是西间的寝殿,平日里除了神宫监里洒扫的太监,几乎没什么人往来。

阿九后知后觉,恍然大悟时人已经到了佛堂的正门口儿。三尊大佛像劈头盖脸砸进眼里,宝相庄严,香案上奉了月荐和香蜡,青烟袅袅,肃穆辉煌。

她暗自咽了口唾沫,心头的惶惶不安稍稍褪去几分。这样清净的佛家圣地,足以净化人的六根了,在佛堂里,干的事情还是誊抄经书,他该不会再胡作非为了吧……